外國國家的名字是怎麼翻譯過來的呢?例如韓國,為什麼有些翻譯結果為大韓民國?

0倚欄聽風0


國家越小,越是喜大。什麼大英帝國,大韓民國,大日本帝國……等等。不一而足,笑煞老夫。


用戶絕地蒼狼


大韓民國可不是我們這邊的翻譯潤色。韓國的正式名稱其實就是“大韓民國”。

在韓語中,韓國的國名是대한민국(讀作daehan minguk),即“大韓民國”。

因此,我們所說的“韓國”其實是一種簡稱。就像我國的全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樣,簡稱為“中國”,這是相同的道理。

而“大韓民國”這個名稱,更不是當代人的發明。就像下面這張照片一樣,這是1919年4月11日拍攝的。

當時,由於日本強迫韓國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最終實現了對朝鮮半島的吞併。一些韓國的愛國人士就逃到上海,繼續對抗日本殖民者。在上海,他們成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由此可見,“大韓民國”這個名稱是源遠流長的。

我們都知道,韓國的前身是朝鮮——李朝太祖李成桂向朱元璋請求賜給國名,隨後就得到了這個名字。

1894年甲午戰爭後,朝鮮從清朝的藩屬體系退出,成為一個實際被日本控制、但名義上是獨立的國家。

為了追求獨立自主的地位,朝鮮末代君主高宗廢除了過去的國號,改稱為大韓帝國。

韓字,出處就是古代的三韓。至於大字,其實是呼應了日本、清朝的正式國號——大日本帝國、大清帝國。

通過名字的對等,韓國想要宣示自己的地位。

1945年,日本人被趕跑後,韓國終於迎來了解放。新的國家,決定沿用大韓這兩個字,只是從帝國改成了“大韓民國”。


HuiNanHistory


外國的名字,包括國家名、地名、人名,它們的中文譯名多數是根據外語音譯的,如意大利、洛杉磯、約翰遜等等。這些音譯名字多數是按其本國語音用近似發音的漢字對應,因此不同人或用不同的漢語方言翻譯出的外國名字可能差別很大。廣東和福建是最早接觸西方的,所以早期的洋名音譯很多是按照粵語或閩南語發音的漢字近似。比如西班牙、葡萄牙,再如意大利在臺灣就譯為義大利。澳洲城市悉尼是中國大陸的音譯,臺灣則譯為雪梨,因為南方話裡很多地方n和l是不分的。再如前蘇聯的領袖戈爾巴喬夫,臺灣譯為戈巴契夫,因為閩南語發兒音困難,就省去了爾字。有的國名和地名是音譯和意譯混合的,如美利堅合眾國,美利堅是音譯,合眾國是意譯,美國是簡稱。再如新西蘭,前面的新字就是英文new的意譯,後面的西蘭是音譯,但是臺灣則全部用音譯為紐西蘭。還有的名字完全用意譯,如美國的黃石公園。也有的名字是華人移民所取,如美國的舊金山,它既不是音譯也不是意譯,來源於美國的淘金史。其音譯名為三藩市或聖弗蘭西斯科。對於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中華文化圈的國家,它們的名字多數原來都有中文表達。本著名從主人的原則,就直接用他們自己所用的中文名稱,如大韓民國、東京、胡志明等,由於不是音譯,這些中文名字與原來的發音差別很大。


福陽5561


外國名稱的中文翻譯,主要來源有2個:

1.中國人自己翻譯的

2.該國自己指定的中文名稱

大多數外文名稱都是中國人自己翻譯成中文的,大多數遵從的是諧音原則,且存在一定的歷史演進。比如英國,英文寫作“Britain”,中文翻譯成“不列顛”,又因為“English”(英語)、“England”(英格蘭)等發音影響,古代的中國人將之翻譯成了“英吉利”。

過去的中國人實在是擅長於“信、達、雅”的文字運用,為了照顧外交,他們將褒義詞盡善盡美的用到了船堅炮利的洋人身上。《廣雅》有云:“英,美也”,那麼“英吉利”自然就是“又美又幸運”的國家。

類似的國名有很多,比如“德意志”,它並非來源於慣用的“Germany”,而是來自於“Deutschland”的發音,德國首都“柏林”,也源於“Berlin”。還有“意大利”源於“Italia”,法國源於“France”(法蘭西),愛爾蘭源於“Ireland”,荷蘭源於“Holland”,俄羅斯源於“Russia”等等很多。

還有些更早的翻譯稱謂,比如明朝時管西班牙、葡萄牙都一概叫做“佛郎機”,著名的“佛郎機大炮”即源於此。“佛郎機”並非直接音譯,而是來自於中、西亞地區對“Frank”的稱呼,這個音變調後傳入南亞,在印地語裡轉換成了“Farangi”,很快被中國人翻譯成了“佛郎機”。當然,有時候他們還被稱為“紅夷”,這個就是形容詞意譯了,紅色毛髮的蠻夷嘛。

俄羅斯早期還被稱為“羅剎國”,說起來這個其實也是音譯,只是翻譯的不那麼友好,與紅毛夷、“西番人”差不多。

(注:法蘭克本是日耳曼人族名,但在古代成為伊斯蘭世界對歐洲人的稱呼,類似中原人被一概稱為‘漢人’的道理)

這類古稱中文名其實相當多,比如今天的“馬六甲”源於明朝中文名“滿剌加”,新加坡叫還曾經叫“龍牙門”、“單馬錫”、“淡馬錫”,老撾古稱叫“寮國”,反正那年代又沒有漢語拼音,中國人的腳步走到哪裡,就會給哪裡起箇中文名,這些名字要麼是根據當地音譯,要麼是拍腦袋想的。

如今“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美利堅”等基本上都被簡化處理了,成了我每次常見的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等,但“意大利”、“愛爾蘭”、“俄羅斯”等等則保持了原詞,大概是覺得順嘴吧。

類似韓國這樣的屬於自定中文國名,他們的英文國名是“Republic of Korea”,韓文國名是“대한민국”,按發音寫成“Daehan Minguk”,至於中文“大韓民國”是他們一開始就立法確定的。

上圖.大朝鮮帝國,笑笑就可以了

眾所周知,韓國現有的文字是後造的,屬於拼音文字,他們之前一直使用的都是中文,雖然如今中文被取締了,但韓國民間要求恢復中文的呼聲一直未絕,再加上拼音文字對史料、名詞使用的缺陷,在重要的東西上,韓國人依舊保持了中文標註。“大韓民國”作為國家專有名詞,當然也會被專門擬定。

上圖.漢陽大學,我武漢都不敢這樣叫

類似的東西還有韓國首都“首爾”,2005年前我國對首爾的稱呼還是“漢城”,這座城市古代被稱為“漢陽”(Hanyang),後來李成桂遷都後改為“漢城”(Hansung),都是有漢字記載的。但韓國1948年建國後,取消了“漢城”的稱呼,將之改名為“首都”,發音為“Sieur”,美國人畫地圖將之標為“Seoul”,韓國人寫中文依然稱之“漢城”,直到2005年韓國覺得“漢城”會有歧義,於是選出了“首爾”這個法定中文名。

就連“ Korea”(高麗)這個詞兒都不簡單,如果按照英文國名來翻譯,應該翻譯成“高麗共和國”,只是中文中很少再在他們身上提及“高麗”了。如今“ Korea”這個詞如今被廣泛用於朝韓國名,甚至還有“South Korea”(南朝鮮)、“North Korea”(北朝鮮)這種不正規但蘊含歷史沿革的稱呼。

韓國的“韓”也是有說法的,別看今天他們在英文裡高麗高麗的叫,中文的“韓國”源於朝鮮半島古代的“三韓”,即“馬韓、辰韓、弁韓”三個部落。這三個部落位居朝鮮半島南方,漢朝時與大漢的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相據。這三韓對朝鮮半島影響非常大,被他們當做祖宗一樣看待,以至於後來他們還搞出個“大韓帝國”,只不過這個“大韓帝國”沒嘚瑟幾下就在1910年讓日本吞併了,當時日本都沒敢喊自己是“大日本帝國”呢。

總而言之,韓國事物的中文名稱讓韓國人自己做主了,他們是嘴上不說中文,桌子底下對中文了解的一清二楚。

日本與韓國也差不多,估計是島太小了沒啥風景只能看太陽,這個國家自古以來認為自己是“日出之地”,當年聖德太子給隋煬帝寫信:“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乎”?搞得隋煬帝怒槽都炸了——“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總之“日本”這個詞兒在古代就很有文化基礎。

按照中國古代的寫法,日本應該叫做“邪馬臺”、“倭國”、“委奴國”,好聽點也是“扶桑”、“東瀛”,近代也有“東洋”的叫法。日本官方改名在《新唐書》中就有記載,稱之“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意思是日本人學了點中國話,開始討厭“倭”這個名稱,於是改名叫日本。

比較有趣的是“邪馬臺”(邪 音 耶)這個最初的稱呼,日語中“大和”與“山本”發音高度相近,比如動畫片高達SEED的主角基拉·大和就是“Kira Yamato”,二戰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則是“Isoroku Yamamoto”;很明顯“Yamato”這個詞兒與“邪馬臺”就是一個音。

這中間後來又發生了變化,日本人不是不滿“倭”這個字兒麼,他們於是修改了讀法,採用了與“倭”同音的“和”,以“わ”(音 哇)字替代,於是“大和民族”就有了。後來他們進一步改了國名的用法,稱之為“ひのもと”(日之本),繼而又演變成了“にほん”(日本),“にほん”讀作“Nihon 霓虹”,也就是今天日本的稱謂。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國力逐漸加強,之後一路上升成為世界級的強國,他們很快就坐起了帝國主義的美夢,將自己稱呼為“大日本國”,當時這樣的稱呼相當多,還有如“大日本皇國”、“天皇神國”、“大日本帝國”等許多稱謂。最後日本在1936年正式將自己改為“大日本帝國”,連同憲法、政府文件等等全部進行了漢字、注音的修訂。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還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大日本帝國”,最後在美國人干預的憲法之中又改回了“日本國”這一稱謂,而且由於尷尬的天皇制度,日本國名簡單到沒有任何附帶稱謂,它沒辦法稱“共和”,更不敢稱“帝國”、“王國”,乾脆就啥都不嚷嚷了。


王司徒軍武百科


泛漢文化圈的國名都是直接拿過來用的,韓國就是這樣,大韓民國不是我們起的中文名,而是韓國自個起得名字,音:Daehan minguk

而“韓”這個字指代的是以前的三韓地區,分別為馬韓、辰韓、弁韓,這三塊被半島人認為是他們先祖來源地。

當然,朝鮮王朝在歷史上一直作為中國的屬國存在。但甲午戰爭爆發以後,李氏朝鮮覺得可以脫離大清,於是開始獨立,由於三韓地區的歷史傳承性,朝鮮高宗將國名改為“大韓帝國”,但沒多久就被日本吞了。

後來的事兒就簡單了,既然大韓帝國當年短暫存在,而且具有歷史正當性,大韓民國就自然傳承了“大韓”這個很裝B的名字~


不過這只是韓國,一些非漢語文化圈的國名翻譯則是音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形式,要細談非常複雜,隨便舉幾個例子。


England——英格蘭

France——法蘭西

Danmark——丹麥

但也有和英語體系不同的,比如

German——德國,這個和英語發音風馬牛不相及,這主要是德語中自稱為Deutschland,日本也當年稱德國為—獨國,這個發音都是基於德語Deutsch而非英語


還有寫意譯的,比如Iceland——冰島,Montenegro——黑山

還有音譯和意譯混合的,比如Беларусь-Belarus-白俄羅斯,Бела是白,這個是意譯,русь是羅斯,這是音譯


瘋狗的輕武


大韓民國是正式名稱,和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意思,韓國是簡稱。韓國也用漢字,大韓民國四個字就是漢字。只是把漢字用韓文拼寫,不寫成漢字了。


超萌系大叔


首先他們直到清朝末期還是中國的附屬國,清朝快不行了,朝鮮終於可以稱帝了,然後改國號,中國不是大唐大宋大明大清嗎,我們也改大韓帝國,但是沒兩年被日本佔領了,就改大韓民國,直到現在,這只是漢語圈的稱呼,英語圈還是south Korea


來根蘿蔔湯


大韓民國=대한 민 국韓國以前有很多中國字發音跟中國話很像

大邱=대구

現在韓國公交,地鐵全都有中國字!

韓國人的身份證也是有中文名字,只是發音跟普通話不一樣而已!


姜山人在韓國


大韓民國和日本不是翻譯來的,是漢字直譯。人家也是漢字圈國家。人家的憲法裡就是寫的大韓民國,日本。


zhang張sir


韓國是直譯,由韓國全稱 대한민국 (大韓民國)直接翻譯過來的.“大”就是“대”.“韓”就是“한”.簡稱韓國(한국).其韓語發音和中文發音是很相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