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這位樂清人在北京當大學教授,他還有一個身份更驚人……

人物名片

盧秀棟,1971年生於樂清蒲岐,7歲開始學習南拳,1985年7月成為一名運動員,比賽最好成績為1991年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亞軍。

骄傲!这位乐清人在北京当大学教授,他还有一个身份更惊人……

1995年調入國家跆拳道集訓隊,1997年成為國家跆拳道隊女隊主教練。1997年-2008年擔任國家跆拳道隊女隊主教練期間培養出了陳中、羅微、吳靜鈺等3名奧運會女子跆拳道冠軍。率領中國跆拳道女隊在2000年、2004年、2008年三屆奧運會上奪得四枚奧運會跆拳道金牌。

他,因為在執教中國國家跆拳道女隊工作中成績卓著,2005年9月,34歲時被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是當年全國體育屆最年輕的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他,先後20多次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精英教練員”“功勳教練員”“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師師德標兵”“北京市五四獎章”等榮譽。

他,就是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

國家級教練

盧秀棟

骄傲!这位乐清人在北京当大学教授,他还有一个身份更惊人……

中等身材,一身西裝,溫文爾雅,很難想象他是“武林高手”,還培養了這麼多世界冠軍。只有右額上兒時練武留下的一個小包和家中擺滿的各種榮譽證書,印證了他的傳奇人生。

痴迷武術 外出學藝

盧秀棟是樂清蒲岐人。

據資料記載:樂東蒲岐,武術之鄉遠近聞名。武術人才輩出,鶴拳在此曾經輝煌。很多蒲岐人喜愛練武健身。

骄傲!这位乐清人在北京当大学教授,他还有一个身份更惊人……

蒲岐古城門。

從小的耳聞目染,讓盧秀棟也愛上了武術,經常和小夥伴們比劃拳腳。7歲那年,家人看他愛習武,請當地的南拳名師臧金壽老師來教授南拳。

“每天五點半起來先練拳,再讀書。”盧秀棟說,雖然辛苦,但是自己喜歡也不覺得累。後來,轉到虹橋上學,沒有教練,他就叫家人找人打了石鎖等練習臂力的器件,拉上幾個要好的同學,每天堅持早起練習。

他平時最愛看《岳飛傳》《水滸傳》等課外書,書裡的武林豪傑讓他對武術有了更濃烈的興趣。當時,電影《少林寺》上映,他看了一遍又一遍,並萌發了赴“武術之鄉”河北滄州習武的想法。

幸運的是,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為了圓盧秀棟的武術夢,家人還特意給介紹人的哥哥在樂清安排了工作,作為介紹盧秀棟到滄州學拳的回報。那一年,盧秀棟16歲。他來到滄州後,跟隨滄州著名武術家胡振海習武。當時學武的條件很苦,住的是黃泥土坯房,遇上沙塵暴,窗紙被吹破了,有時一覺醒來,滿嘴沙子,但這並沒有減少盧秀棟習武的熱情,他每天一早起來練習。週末大家在看錄像時,他一個人偷偷跑出來練,生怕自己落在人後。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7年,在第一屆滄州國際武術節上,在滄州練武不到一年的盧秀棟,參加武術套路全能比賽,獲得了一等獎,這也更加堅定了他的習武信心。

追逐夢想 轉型發展

在滄州練了兩年之後1988年他回到溫州,進入溫州武術學校,師從著名武術散打教練袁鎮瀾老師,接受散打訓練,1991年1月的全國武術散打比賽中獲得了亞軍。同年5月,盧秀棟考入了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

“拿世界武術散打冠軍”是盧秀棟的一個夢想。大學時,他更是珍惜每一次的訓練,原本以全國武術散打亞軍的成績入選學校散打代表隊,可以免修大學的散打專業課,可他一次也沒落下參加專業課的訓練。但遺憾的是,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冠軍總是離他半步之遙。

1995年,24歲的盧秀棟面臨畢業,他給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當運動員時沒能成為世界冠軍,那就去當教練培養出世界冠軍來”,他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成功留在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當老師。那時,跆拳道只是奧運會的表演項目,還未正式列入比賽項目。

“跆拳道以腿法技擊為主,而我練散打喜歡用腿,與跆拳道有很多共通之處。” 盧秀棟說,早在上大學期間,他就留意到該項目,當時中國也正準備引進跆拳道項目,1994年他有幸成為中國第一批跆拳道教練員培訓班成員。

事實證明,做運動員機遇不佳的盧秀棟,做教練的選擇是對的,而且機遇接踵而來。他遇到了自己的良師益友——陳立人。1995年,同是溫州人的陳立人準備組建國家跆拳道集訓隊,他挑選了老鄉盧秀棟作搭檔。

1997年國家跆拳道隊正式成立,

陳立人任總教練,

盧秀棟擔任女隊主教練,

開啟了帶領中國跆拳道女隊奪冠之路。

從零開始 培養冠軍

2000年,跆拳道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從成立國家跆拳道隊開展跆拳道訓練到正式上場比賽,僅僅只有5年的時間。

“一支運動隊從成立到奪牌,一般需要八至十年的訓練時間。我國1995年才正式開展跆拳道項目,相比歐美強國以及韓國悠久的歷史,我國的跆拳道運動就是從零開始。在這種情況下,想在五年內培養出世界冠軍,真是壓力巨大。”盧秀棟回憶。

在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驅使下,盧秀棟不敢有絲毫懈怠。跆拳道隊剛組建時,沒有場館,隊員們就等著拳擊隊先練習完再練;沒有道鞋、護具等器材,隊員們就光著腳沒有保護的情況下對踢,利用散打的大靶代替跆拳道的腳靶進行訓練。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目標堅定。

為了彌補硬件上的不足,盧秀棟就在技戰術上找突破口,通過各種渠道蒐集各個跆拳道強國的信息、比賽資料,吸取別人的長處,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戰術風格打法。

“當時大家都沒有經歷過奧運會大賽,中國跟跆拳道運動發展早的國家有近三十年的時間差距,我們是新人、新學、新隊,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先是從借鑑、移植、模仿開始,然後才有探索、融合、創新。”盧秀棟說,通過艱苦實踐摸索,逐漸形成了我國女子跆拳道自身的具有中國特色跆拳道訓練競賽體系,並總結出了“快、全、連、變、高”的制勝要素。

骄傲!这位乐清人在北京当大学教授,他还有一个身份更惊人……

盧秀棟與陳中。

“高標準、嚴要求”是盧秀棟堅持的訓練理念。在訓練場上,盧秀棟給隊員的印象是“嚴”。1997年的某段時間,陳中處於嚴重貧血狀態中,血色素一度只有6.9G/L。在這種狀態下,盧秀棟仍然監督她訓練,練得暈過去,就休息一下,等緩過來後,再繼續練。

“不拼命苦練不行啊。當時剛建隊不久的國家跆拳道隊,與韓美等國的國家隊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更有世界跆拳道專家聲稱中國要想在跆拳道世界比賽中拿到獎牌要在10年之後。面對這些,只能靠我們自己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意志為中國跆拳道的生存和尊嚴拼出一條道路來。”看著屢暈屢練的陳中,盧秀棟雖然也很心疼,卻依然板著一副不近人情的臉,用各種方法,來督促她完成任務。 晚上八九點,訓練結束後,面對不肯吃飯的陳中,盧秀棟又默默從食堂打來飯菜,哄著叫她吃下。

百鍊終成鋼,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上,陳中戰勝俄羅斯選手,奪得了中國跆拳道第一枚奧運金牌。中國女子跆拳道項目在短時期內的迅速崛起,在奧運會上創造了“中國神話”。

他鄉過年 難以回家

2004年雅典奧運會是盧秀棟第一次親歷奧運之旅,這次女隊員陳中和羅微獲得了奧運資格。當時,羅微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她的最大對手是韓國的黃敬善,盧秀棟給她制定的戰術是積極進攻,壓制對方,結果羅微以10比8戰勝對手,淘汰黃敬善,並一路殺進決賽,對陣東道主選手米斯塔基多。

盧秀棟回憶,當時現場的6000多人大多數是希臘人,而包括教練和運動員只有6人的中國隊,他們的吶喊聲基本被東道主觀眾的吶喊聲淹沒,但是奧運奪金靠的是實力而非聲音大。羅微以8比6擊敗對手,為中國代表團獲得了此屆奧運會第29枚金牌,突破了悉尼奧運會28枚的紀錄。

骄傲!这位乐清人在北京当大学教授,他还有一个身份更惊人……

2006年,多哈亞運會亞運村,盧秀棟與奪冠隊員合照。

陳中當時是帶傷比賽,後十字韌帶斷裂是她的老傷,一直未做手術,而且賽前她僅獲得世錦賽第三,處於低谷,很多人懷疑她是否有實力衛冕。但是,盧秀棟對陳中知根知底,有信心力奪金牌,經過他賽前安排的有針對性地訓練,陳中不負眾望,以12比5擊敗法國選手巴特維爾衛冕成功。

雅典奧運會後,來不及放鬆,盧秀棟和隊員們又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

骄傲!这位乐清人在北京当大学教授,他还有一个身份更惊人……

2008年,備戰北京奧運會期間在國家跆拳道隊訓練館內。

“北京奧運會,我們是東道主,更不能給國家丟臉。”盧秀棟說,當時壓力也很大。在基地訓練時,除了正常的作訓,他還要趁著隊員們休息的間隙,為她們尋找對手的錄像資料,反覆研究對手的戰術打法。

正是他的眾多幕後工作,讓弟子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北京奧運會上,跆拳道小將吳靜鈺在女子跆拳道49公斤級的比賽中以1:-1的比分,斬獲了中國軍團的第45枚金牌。

盧秀棟在國家隊當教練12年裡,一直與跆拳道隊員們一起訓練,有11年沒回家過,在北京之外的基地訓練達10年之久,沒有節假日,沒有周末,所有的時間和心思都專注在隊伍、隊員、訓練、比賽、管理、思考研究項目和隊伍發展上。

12年,盧秀棟培養出了陳中、羅微、吳靜鈺等3名奧運會女子跆拳道冠軍,以及賀璐敏、孔繁桃等11名世界冠軍、20多名亞洲冠軍以及50多名全國冠軍。

深造回國 傳道授業

“當國家隊教練的十二年間,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太少了。”北京奧運會後,盧秀棟重新做了選擇,迴歸北京體育大學從事大學教學工作。“從國家隊主教練到北京體育大學教授角色的轉型,不同的是身份和稱呼的變化,相同的是都是在為中國體育事業培養人才。”盧秀棟說。

為了當好一名大學老師,盧秀棟重新開啟了學習深造之路。

2010年,他完成了在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的學習,當年7月,作為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冠軍班的成員被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留學。當時一起被公派到美國留學的還有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冠軍班的8位冠軍學員,他們分別是:奧運會游泳冠軍羅雪娟、乒乓球世界冠軍劉國正、皮划艇世界冠軍許亞萍、冰壺世界冠軍王冰玉、短道速滑世界冠軍付天宇、藝術體操世界冠軍隋劍爽、舉重奧運會冠軍張湘祥的教練謝勇、射擊世界冠軍任潔。盧秀棟因為多年的帶隊經歷,被任命為北京體育大學冠軍班首屆赴美留學的領隊班長。

骄傲!这位乐清人在北京当大学教授,他还有一个身份更惊人……

“此前一直在帶隊訓練,沒有機會到國外系統學習。這次留學,不但學習了西方體育理論基礎知識,而且深入瞭解了美國的社會、歷史、人文、科技,同時也豐富了人生經歷,對自己知識的積累和今後的執教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盧秀棟說,學習對比,也引發了他對中西文化體制不同所帶來的思考,同時思考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更清楚地意識到“最好的教育不是教會知識,考好成績,而是喚醒一個人的個體自我覺醒,從而引導或啟迪尋找更好的自我”。

留學回國後,盧秀棟在北京體育大學從事了4年的訓練競賽管理工作,其中一年在中國殘聯掛職。在這期間的2012年,他還考上了北京體育大學博士,於2016年6月順利博士畢業。並且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再次被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做訪問學者,再次帶領北京體育大學冠軍班學員出國深造,這次共有6位世界冠軍成員,分別是:短道速滑世界冠軍王春露、舉重世界冠軍劉海霞、自行車世界冠軍穆迪、帆船世界冠軍王子奕、短道速滑世界冠軍孔雪、短道速滑世界冠軍林孟。

“這些工作學習經驗、經歷都成了我教學中的寶貴財富。”盧秀棟說。

現在的他,在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本科和研究生的跆拳道專項訓練實踐與理論課程,以及研究生的學術研究與論文指導,同時還給全國教練員和國內知名大學的高級管理人員上《教練員/領導力科學與藝術》的課程。

對於教育,他最喜歡的是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一書所寫道的:“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來源:樂清日報(中國樂清網)全媒體記者 劉麗娟 圖片由盧秀棟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