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回眸•541工程:5419坦克車鑄造廠,二里半扎大營|運城絳縣

題記

“541工程”這個特大號的坦克基地項目,給山西晉南中條山下的那片黃土高原帶去的不僅僅是工業文明,還有諸如“分指”、“二里半”“山上”“山下”等諸多影響至今的地理名稱和兵工廠特有的外來文化。

三線回眸•541工程:5419坦克車鑄造廠,二里半扎大營|運城絳縣

二分指與二里半

【541二分指】是源於“541工程第二分指揮部”的短語名詞,“分指”後來成為541工程系統內部對各個分廠獨有的稱呼。

【分指】一詞,不僅僅內部再用,周圍的老百姓也跟著坦克基地的人對散落在中條山各個山溝中的工廠如此稱呼,後來延伸到坦克基地的職工家屬被成為“分指人”。

【二里半】則是541人硬生生的給原本沒有地名的裡冊村附近的黃土坡和山溝溝起的一個地名,原本是二分指駐地的代名詞,現在已經成為名揚海外的地名。

三線回眸•541工程:5419坦克車鑄造廠,二里半扎大營|運城絳縣

5149:坦克鑄造廠

山西541工程二分指,是541工程坦克基地下轄的坦克車體炮塔鑄件毛坯廠。

541工程二分指廠址位於:山西省絳縣裡側附近,駐地當年被二分指人命名為二里半(現絳縣經濟開發區)。代號:國營第5419廠,對外廠名國營山西紅流機械廠。

在初期與一分指(山西紅山機械廠,5409廠)同屬541總指揮部下轄二級指揮部101下轄廠,最早期也主要由617廠的人員負責設計安裝組建。

二分指的廠區與一分指廠區都處於黃土高原隨處可見的黃土大山腳,兩者中間相隔僅僅一個大黃土山坡。

從兩個廠區的距離上看,完全符合當年三線建設“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則,兩個廠區直線距離僅有2公里左右。

當時的選址充分考慮到了,炮塔、車體鑄造大件短途運輸,兩個分之間有541專線鐵路相連。

三線回眸•541工程:5419坦克車鑄造廠,二里半扎大營|運城絳縣

541最大“分指”的“轉變”

山西紅流機械廠(5419廠)是山西541工程所屬十八個分指裡,無論人員還是廠房規模都是最大的分指,當年職工家屬最高時有近萬人。

正因為是最大的分指,所以在後來八十年代末“軍轉民”,541工程整體交給中信之後,曾經一度成為18個分指的“核心”——總部駐地(那個時期應該叫總公司了)。

在九十年代末已經改名為“華晉”的二分指和美國亞洲戰略投資、卡特彼勒成立了合資公司,幹起了國際鍛造的生意,從那時候起,將其他的幾個分指差距開始越來越大。

現在的二里半有個使用鋼鐵板帶塑造的“世界級鑄造”大標誌,就是二分指的現在工廠。

三線回眸•541工程:5419坦克車鑄造廠,二里半扎大營|運城絳縣

關於二里半:相見不如思念

處於二里半的二分指,其實離著一分指並不是很遠,在我童年的時候曾經和小夥伴從一分指山下宿舍(現在叫紅山小區),翻過山上宿舍那個大山坡,下到二分指的溝裡去探險。

二分指的發展不僅僅讓二里半成為經濟開發區,也改善了職工的民生,所以現在的二里半能留下的三線痕跡已經並不多。

記得一位年長我十餘歲的知青老大哥對我說過一番話“有時候想回去看看,但是想想回去看什麼呢?可能已經物是人非,細思量,相見不如思念,還是看看老照片,留些許自己思念好些。”

聽完此番話,我也不免唏噓不已。寫三線的過程中遇到太多太多的世事變遷,發展也好,衰敗也罷,那曾經的三線已經不再是我們當年的三線廠,所以還是留些記憶為好。

三線回眸•541工程:5419坦克車鑄造廠,二里半扎大營|運城絳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