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致富》:這種“贏”,你敢嗎?

前言

正逢考研成績放榜,看到一位網友的暖心留言:祝你不怕輸,也敢於贏。筆者想到一個故事。


我們都知道的大導演李安,有一次被一位熱愛電影的大學生問到怎樣看待失敗這件事。


他回答道:

有的人會覺得失敗是對自己的歷練,一定要克服,一定要贏。這是很好的。


可我不是。


我覺得我們不能有太多失敗的經驗。否則不管怎麼做,你都會一直輸,因為你已經習慣了這種失敗模式。你要找到能讓自己贏的興趣,或者事情,準備好一切,好好贏一次。

《思考致富》這本書裡提到了一個概念,和李安導演的「好好贏一次」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成功意識」。這本書的作者拿破崙希爾說,要想源源不斷地獲得成功,獲得成功帶來的財富,成功意識是必須要具備的。

《思考致富》:這種“贏”,你敢嗎?

成功意識=「敢」於成功

你可能要問了,大家都害怕失敗,成功能有什麼不敢的呢?

先別急著質疑,你可以回顧一下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即使面對完全可以勝任的工作機會,面對完全有勝算把握的心儀的交往對象,還是不敢往前哪怕邁一小步去爭取一下,還是會搖搖腦袋、嘴一撇,說“算了算了”。

其實,這就是「不敢」於贏的現象。他們對成功沒有足夠的自信,沒有強烈的慾望,歸根結底就是沒有成功意識,缺少敢於成功的勇氣。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經歷了太多不如意的結果,可能是已經習慣了達不到目標的狀態,以至於已經陷入了失敗的怪圈,以至於即使遇到跳一跳就能夠到的情況,都也不敢去做了。

這是一個對他來說相對陌生的環境,他已經沒有意識去邁開步子、走走看了。

《思考致富》:這種“贏”,你敢嗎?

我們從小總是被教育失敗是成功之母,以致於很多人雖然對「失敗」沒有那麼「恐懼」了,但是對「成功」也沒有那麼「渴求」了,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做事情。

這本身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失敗的經驗如果不加以「有意識」的「抵抗」和「利用」,會在潛移默化中讓我們「習慣」這種失敗的模式。導致我們即使遇到很容易就能夠達到的成功,還會繼續陷入對失敗的「適應」中,「不敢」拿這個成功的果實。

同樣的道理,那些習慣了做事成功的人,遇到即使很容易失敗的情況,成功的勝算也會更大一些。

這就是作者在書中說的,“成功總是青睞那些具備成功意識的人,失敗則更加青睞那些總有失敗意識的人”。從這一點來看,甚至可以說,“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了。

一個平凡女孩的「成功意識」


《思考致富》:這種“贏”,你敢嗎?

作者在書中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年輕的達比在叔叔的農場幫忙幹活,一個小姑娘走了進來。達比的叔叔衝她粗魯的喊道:“你想幹嘛?”小姑娘低聲回答:“我媽媽請你給她五毛錢”。叔叔說:“我不會給她,你可以回家了”。

但是小姑娘站在那裡沒動,埋頭幹活的叔叔再次抬頭又看見她的時候便氣憤地喊道:“我說讓你回家,現在就走,否則我現在就把你扔出去。”

可小姑娘還是一動不動,這時達比的叔叔氣沖沖地向她走去。達比屏住呼吸,因為他知道叔叔脾氣非常暴躁。

但當他叔叔走到小姑娘面前的時候,小姑娘突然向前邁了一步,雙眼緊緊盯著他叔叔的眼睛,尖聲喊道:“你必須給我媽媽五毛錢!”這時達比的叔叔突然停了下來,瞪著眼看了她好一會兒,從兜裡掏了五毛錢給那個小姑娘。

小姑娘走後,達比的叔叔在一個箱子上坐下,望著天空足足呆了十分鐘,達比也在思考,是什麼讓一個孩子從容不迫地征服了一個兇暴如猛獸的大人呢?

雖然達比可能當時沒有意識到,但他認為自己此後30年成長的成功都受那個小姑娘的影響很深。


他說:


每當人們不買我的保險,眼看著機會就要失去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個小姑娘眼裡那「無畏的目光」,然後我就對自己說,我要賣出這份保險。


事實上我賣出的比較好的保單,都是人們在說“不”之後努力賣出去的。

其實那個小姑娘眼裡無畏的目光,就是成功意識。

它給了一個小孩子征服一個大人的力量,也給了達比必須賣出保險的力量。

《思考致富》:這種“贏”,你敢嗎?

說到這裡,你是否對成功這件事又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呢?

失敗確實並不可怕,但一定要記得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在試錯中守住信心和渴望,一旦確定了目標,就下一次狠心,抓住機會,痛痛快快讓自己贏一次。

當我們在一次次哪怕很小的成功之後,適應了這種成功的模式,構建起自己的成功意識,就是實現成功良性循環的開始。

後記

著名英國詩人威廉·亨利在他的預言詩中寫過:我自己的命運由我主宰,我的精神支柱是我自己。


我們之所以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是自己精神的支柱,是因為我們擁有掌控我們自己思想的能力。我們可以用思考成功,我們可以用思考致富。


只要我們堅定目標,掌握方法,運用品質,我們就可以用思考去追求這個世界上更多更新更好的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