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可是桂花多在秋天開啊,怎麼解釋?

東籬賞菊人


見我上次回答的 "王維`月出驚山鳥'意境雖好,但過於誇張,月光怎能驚飛山鳥?″

無聲的月光能不能驚動林中棲息的山鳥? 無聲的月光能不能驚動山林中棲息的鳥類?當然可以。

見閱讀朋友多,特把當時我文中對"春桂"和"秋桂"中對"桂花"的爭議摘錄如下:

王維此詩中,爭議最大的是這首詩中的"桂花",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

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

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採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閒”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閒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


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緻,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我們讀詩過程也被帶進入了“香林花雨”的盛景中。


馬耷68581067


這首詩出自王維題朋友居所五首之一,描寫的是朋友居所云溪山澗月夜的景色。題目是《鳥鳴澗》。全詩是: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間中。

云溪是作者友人皇甫嶽別墅所在地,這首詩短短二十個字,一幅月光下,落花輕輕飄落的靜謐中傳來鳥兒鳴叫的畫面便展現在讀者面前。請看:

桂花輕輕地灑落在衣襟上,使人感覺到她是輕輕地,輕輕地墜落;月光清柔地,清柔地灑向這幽靜的山澗,寂靜的山澗散發出春天的氣息。心情的閒適安靜表現的不僅是清新沉寂。月色驚起了鳥兒的鳴叫,散發出一種生氣。芳桂粉落,一縷溫馨的桂香樸鼻而來。春天的氣息和月色的恬靜,在落花鳥啼中瀰漫。作者寫出山澗的閒靜而不覺枯寂。山澗是靜止的,而花落、月出、鳥鳴卻是動態的。一靜一動的寫作技巧是"寓靜於動”。讀著讓人覚得心曠神怡。

王維的山水詩,善於用繽紛的色彩,熱鬧的文字創作出怡靜的意境。

解析了這首詩,現在來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

的確,桂花在秋天開的較為普遍,那是"秋桂”,秋桂自然是在秋天開花了。然而這首詩明明寫的是春天,僅僅二十個字競然用了兩個"春"字,寫的是春天是毫無疑問。豈不聞桂花還有一個名字叫"木犀",有春桂、秋桂、還有月桂等等品種。這首詩恰恰寫的是"春桂"。不信,請君重讀一遍試試吧!



對不起,拙文發出後已經被系統推薦進頭條首頁,不小心又誤刪除了,現在重按原稿發出。請網友和系統見諒為感!


高樓避愁


第一,桂花的生長習性及品類。桂花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以桂花做原料製作的桂花茶是中國特產茶,它香氣柔和、味道可口,為大眾所喜愛。桂花在園林建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從品類上說,目前我國共有154個品類,其中四季桂(四季開花)18種,銀桂56種,金貴43種,丹桂37種。

第二,古代描寫桂花的詩句。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後人亦稱桂花為“天香”。李白在《詠桂》詩中則有“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託,何惜植君園”。表明詩人要植桂園中,既可時時觀賞,又可時時自勉。這種需要,導致園中栽培桂花日漸普遍。如宋朝梅堯臣《臨軒桂》:“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歐陽修《謝人寄雙桂樹子》中“曉露秋暉浮,清陰藥欄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詩人庭院中的芍藥欄杆旁。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階桂影秋綽約”說明在玉色的臺階前植桂。元代倪瓚《桂花》詩中“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第三,人閒桂花落,夜深春山空的真正含義。王維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以聲寫景,巧妙地採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閒”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閒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空”的境界。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緻,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而我們也似乎進入了“香林花雨”的勝景。此處的“春山”還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見白天的喧鬧的畫面:春和日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而此時,夜深人靜,遊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閒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詩人作為禪者的心境。唯其心境灑脫,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



戲品聊齋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可是桂花多在秋天開啊,怎麼解釋?


這個問題,題主不是已經自行回答了麼?“桂花多在秋天開啊”,只是“多”,又不是全部。

在桂花樹中有一種,是木樨屬桂花的變種,葉子比較薄,黃、白花,香氣比較淡,叫作“四季桂”。為什麼叫“四季桂”呢?因為每個季節都開花。同時又叫“月月桂”,那就更清楚了,這種桂花是月月都開的。

四季桂分佈在南方江浙一帶,而王維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正是他到朋友皇甫嶽的云溪別墅做客時寫的一系列組詩的第一首。這個云溪別墅就在今天紹興東南的五云溪(大名鼎鼎的若耶溪),地理位置來說是正兒八經的江南,所以他這裡寫的桂花,說是四季桂沒有一點問題。

另外還有一種山礬,二、三月間開花,看起來也像桂花,又有別名“春桂”。說不定就是這種植物也未可知。總之“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並不違背自然,頂多就是古今植物名稱、地域花種稱呼有不同罷了。

一首好詩,如果缺乏基本的邏輯,是無法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的。

至於有些朋友提出這是幻想,這是從秋天住到了春天,說什麼文藝高於生活。

這其實有點扯淡,高於生活的部分一定是在生活中有堅實基礎的事實。沒有現實邏輯的想像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屈原、李白,在在醉意中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他也知道給他的神遊作品標上一個《夢遊天姥吟留別》,明確地告訴讀者,這是一場夢。這才是他“一夜飛度鏡湖月”這種超現實存在的基礎。

而《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是在開元年間政通人和時期的幾首遊歷小詩,包括《鳥鳴澗》、《蓮花塢》、《鸕鷀堰》、《上平田》、《萍池》,從詩的內容即可看出,一地一景,對王維的整個遊歷過程來了個景點連線。

所以,他的這組詩肯定是寫實的。“桂花”就是四季桂,或者春桂這種和秋桂極其相似的植物。雖然他也只是在夜裡靜靜地聽見花落的聲音,更加類似於心中超脫而感應到桂花的搖落,但是一定是在白天見到過這種植物,別人告訴他這就是桂花,或者他自己覺得這就是桂花,才會有這深夜裡的迴響成詩。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他這兩句詩實際上是在用聲音寫景色。因為實在太安靜了,落花這種無聲的變化都被他感知到了,從側面描寫山裡的寂靜。同時,用“春山空”這種春喧的意境反襯出“空”了之後的靜謐。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的是更能襯托幽靜的鳥鳴進一步寫安靜。這種以動寫靜的手法借鑑了南朝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

月亮出來了,驚醒了山中的鳥兒,偶爾一兩聲的鳴叫更讓山澗增加了空幽的感覺。

王維的詩號稱“詩畫”,和他的山水畫特別契合,擅長營造出靜謐的感覺。《鳥鳴澗》通過落花、月出、鳥鳴這些細小入微地觀察和描寫,反襯出大的環境、整座春山的幽靜。

而這些動態的存在,讓整個作品安靜卻不枯寂。

對春桂還是秋桂,雖然於整個詩的意境來說只是微枝末節,但是邏輯上的暢通,更加有助於我們領會詩的境界。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王維《鳥鳴澗》,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四季桂雖然看上去比較符合,但是其原產地中海一帶,中國浙江、江蘇、福建、臺灣、四川及雲南等省有引種栽培。估計唐代還沒有。

百度“春桂”,基本意思是樹名,即山礬。也就是“七里香”。相關詩句項目顯示,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此句詩中的"桂花"便是春桂。

綜合判斷,應該是七里香。開五瓣小白花。



咖啡改紅茶


詩佛大家——王維。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二句話沒有問題。實際上這首詩,王維寫的就是春,秋二個季節的自然現象。

——因為如果王維僅僅是寫春天之景,那麼春天何以有桂花,當然,也有人說春天有桂花,意思是說王維寫的是桂花中的四季桂,即四季桂就會一年四季都開花。所以王維是這樣來寫春天的自然景象的,但是這樣一種解釋人們一開始就覺得彆扭和牽強。因為四季桂這種小眾之物與金秋時節那秉時乘令的大規模的廣泛性的桂花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同時金秋時節桂花那香冠群英之香豔及桂花樹英那獨華秋景的氣勢也是四季桂無法相比的。而王維是何等高貴之詩人,他的一世英名如何能毀於如此不屑置辯的常識與幼稚錯誤之上。因此,這裡的桂花覺不是什麼四季桂。

——那麼這又該如何解釋才合情合理呢?我們認為在這二句話裡,王維絕不是隻寫春天的景色,而是將春,秋二季之景對照著寫的。意識是說:在金秋八月時節,農事已忙完了,人們也閒下來了,而此刻廣大無邊的山村裡村前村後和山中水旁盛開的桂花也在不知不覺中落盡了。而陽春二月,在白天,到處都是嶄新的,到處都是熱熱鬧鬧的,可是一到夜晚,這一切又安靜下來了,人們睡了,花也靜了,蟲子,鳥兒也歸巢了。

——王維通過對春秋二季這種自然景象的描寫,道出了他對榮華落盡和香消豔褪之後的寧靜與自然空淨之美的獨特感悟與領悅。

——大家都知道:王維不僅是一個詩人,他更是一個佛教徒,也是一個佛學大家,他曾與柳宗元一起都為唐朝僧人六祖禪師的《壇經》作過二篇非常著名的序言。因此,王維這二句詩話充滿著佛家禪靜之意韻,有一種讓人安靜,讓人定禪入夢的美妙韻味。



國學思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說春桂的,都是在破壞詩的意境,春耕時節,人怎麼可能閒?只有秋天莊家收完了人才會閒。

那接下來就是春山的問題,究竟春山是一座山名,還是王維就是要用秋天和春天來對仗,都沒有錯,而且兩句話的內在含義與形式對仗都沒有問題,

秋天是一個收穫忙碌的季節,人們忙完了秋收,閒下來,賞桂花落,時間節點也對,中秋節前,農作物基本收完;

春天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白天的山谷裡萬物復甦,花香鳥語,到了深夜,萬籟寂靜,突然間空了下來。

秋對春,秋天的忙與閒,春日的鬧與靜,都是完美又真實的表達,如果曲解意思,會讓詩意失色!

當然如果這座山就叫春山,也是一種解釋!

關鍵就是最後兩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到底春天的鳥還是秋天的鳥,更容易受驚?

(這與與上面的中秋節後農人閒,兩個知識點需要豐富的農村生活,而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還有到底是不是康熙大帝玄燁為了避諱把旋澗改成了春澗。

如果是,那就證明了不是春天,

如果沒有改,反覆強調了春,那也只能說是春天!

最後說,不管是後人把詩句傳著傳著就面目全非了,還是原原本本就是原句,都已經成為千古佳話,與其自圓其說的去歪理邪說,還不如就坦然面對吧!



清風徐徐撲面來


這是一座名叫“春山”的山,不是一座春天裡的山。原詩是這樣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旋澗中。”後來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編撰《全唐詩》,編著者為了避諱“玄”字(康熙叫玄燁),就把最後一句“旋澗中”改為“春澗中”,結果把”鳥鳴迴旋于山澗”的意境改的沒有了。其實此詩寫作背景是當時王維的朋友皇甫兄,在紹興若耶溪旁一個叫春山的小山前建了個叫云溪別墅的大屋,王維來訪後贈詩一首,就是後來被命名的《鳥鳴澗》(真正詩名不是這個)。如果瞭解了這些,還會有爭議嗎?


拳拳到柔


此句如不計平仄,應為……夜靜桂花落,人閒春山空。正因聲律對仗把秋夜桂花,春日空山之人間美景亂點鴛鴦成千古絕唱?

文者隨心,娓娓道來見花落。詩詞切意,神遊天外醉山空!紅樓之草木灰線,明鋪暗敘,點畫勾陳,管中窺豹之意境躍然詩文中?





三月二十


這個問題有意思,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有人說是春桂。我個人認為,‘桂花落’的場景屬於詩人的幻想,是一種浪漫的寫法。

01.結合前文

如果把‘人閒’和‘花落’結合起來,就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

夜深人靜的時候,詩人放下世俗的牽掛和雜念,完全的放空了自己的心態,在這樣的心態下,詩人的心思飄入了雲端。

他用心在感受,‘看到’了一隻桂樹,從春天開始、歷經盛夏,在秋天寂靜的夜空下,桂花慢慢的飄落。

這裡的看到並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在感受,屬於詩人的展望,和幻想。

02.靜謐詩篇

這首詩的主題就是在寫‘寂靜’,通過生動的對比,來突出靜謐。

正是因為‘葉靜山空’,才能在無聲處聽到了‘花落’的聲音,花落下來真的有聲音嗎?並沒有,這也是詩人的想象,其實連有沒有花落都不重要,反而通過花落來襯托夜晚山谷的清淨,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後兩句也是通過對比‘驚山鳥’‘鳥鳴澗’的動,進一步襯托了山中的寂靜,寫出了“鳥鳴山更幽”的意境。

《鳥鳴澗》
唐代: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