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麻醉的三次截肢

點擊題目下方平江鄉友網,為您推送平江各類歷史文化資訊

没有麻醉的三次截肢

1935年2月,在遵義城的一間簡陋的房間內,伴隨著沉悶的“吱哧、吱哧”的拉鋸聲,一聲聲“打倒國民黨!”“打倒反動派!”口號從這裡傳出。站在屋外的紅軍戰士也一起喊著助威:“打倒國民黨!為政委報仇!”

尋聲而去,房內,一位醫生正給一個年輕的紅軍指戰員截肢。

血順著鋸片在流著,年輕指戰員強忍著劇痛,一遍又一遍高呼著口號,藉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這位年輕的指戰員是誰呢?他又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手術呢?

原來,紅軍長征最慘烈的戰役——婁山關戰役剛剛以紅軍的勝利結束。時任紅軍團政委的鐘赤兵右腿在戰鬥中負傷,但他仍然堅持指揮作戰,直到因失血過多昏迷過去,才被抬下火線。

醫生立即為鍾赤兵治傷。

可是,醫生打開傷口一看,臉都變了色,說:“傷勢嚴重,必須從小腿以上截肢。”

原來,由於鍾赤兵沒有及時包紮,受傷後又繼續戰鬥,把子彈擊中的骨頭都扭碎了。紅軍醫院的手術條件極其簡陋,沒有醫療器械,也沒有麻藥,手術工具只有一把老百姓砍柴用的刀和一條斷成半截子的木匠鋸。

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一把木工鋸,在鍾赤兵的血肉之軀上,鋸了三個小時,鍾赤兵幾次痛得昏迷過去。

當手術結束後,從昏迷中甦醒過來的鐘赤兵,看著失去右小腿的下身,難過得哭了。他泣不成聲地說:“沒有了右腿,叫我怎麼帶兵衝鋒啊?!”

貴州的天氣多雨潮溼,由於手術後沒有消炎藥,鍾赤兵的傷口不幸感染了。傷口感染引起了高燒不退,為了把鍾赤兵從死神手裡拉回來,醫生不得已進行第二次截肢。這第二次截肢的部位是右腿膝蓋骨以下。

可是,第二次截肢後仍然沒有解除傷口繼續感染的危險。為了保住鍾赤兵的生命,必須進行第三次截肢手術。

這時,醫生有點害怕了,如果再感染……,後果不堪設想!

得知這一情況,軍團長彭德懷立即趕到做手術的地方,忍不住對鍾赤兵的警衛員和醫生大發脾氣。

沒辦法,醫生只好給鍾赤兵做第三次截肢。這次從鍾赤兵的右腿股骨根部將殘肢全部截去!

木鋸的間隙特別大,醫生顫顫兢兢拉著鋸。骨屑混著血水從大腿的根部流出,在場的人大氣都不敢喘。

鑽心的痛隨著沉悶的鋸聲陣陣襲來,豆大的汗珠從身體各個部位冒出,鍾赤兵強忍著,堅持著,沒吭一聲,完成了第三次截肢。

短時期內一而再、再而三的手術,部隊考慮把他留在老鄉家養傷。鍾赤兵得知這個情況後,對前來看望他的彭德懷說:“軍團長,就是爬,我也要跟上部隊。無論如何,我不離開紅軍。”彭德懷不再猶豫,大手一揮:“帶上,就是用三軍團一個團抬,我也要帶上他!”

爬雪山時,陡峭的雪路,抬著擔架根本上不去。每當遇到到這種情況時,鍾赤兵就強忍著傷口的劇痛,拄著柺杖,一步一步地挪,當經過柺杖也不能拄的地方時,他憑著堅強意志,用雙手一寸一寸地爬。

憑著頑強的毅力爬雪山,過草地,鍾赤兵終於獨腿走完了長征路。

新中國成立後,鍾赤兵被授予中將軍銜,人稱“獨腿將軍”“中國的保爾”。

(作者系平江縣教育局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