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覓“機”擁抱“雲端經濟”春天

中小學生“網課”在線用戶劇增、“零接觸”擺放出來的私家菜品秒光、重慶忽米網為製造企業開放全球300多萬條供應鏈資源……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受到一些衝擊影響,但是“雲端經濟”異軍突起,成為快速增長的一抹亮色,引人注目。

在疫情防控的非正常時期,“雲端經濟”從“小打小鬧”的應急之需,順勢而上成為經濟復甦的高熱燃點和支撐著力點。有了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支撐,具有“網紅”潛質的線下生活生產、消費場景,順勢向雲端轉移,極大滿足消費受眾的數字化需求。不少實體經濟業態觸“雲”,華麗轉身為線上業態、線上服務或線上管理,呈現出逆勢爆發態勢。

16年前面對肆虐的非典疫情,有地方和企業抓住機遇,推動如淘寶這樣的線上業務創新發展;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也將對“雲端經濟”起到促進催化作用。來自疫情的外力倒逼,對線下產業進行了一次依託數字經濟升級調整的啟蒙,促使社會公眾加快適應數字經濟,以及由此帶來的行為習慣改變。疫情危機隱藏著重要的“機”,認真審視防控期間的互聯網應用,就會發現大數據智能化“雲端經濟”路徑,促成生活生產、學習辦公等多種新場景產生。雲計算、物聯網、5G等數字產業必將迎來升級蛻變,“雲端經濟”面臨的重大機遇不容錯失。

機會不會給臨淵羨魚者,而是給那些願意退而結“網”的人。與其徒勞感嘆難以適應大數據智能化變遷太快,不如因地制宜加快調整政策,主動張開雙臂迎接“雲端經濟”的春天。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重要因素,根據麥肯錫的預測,線上消費每增加一個單位,其中的61%將替代原有需求、39%成為新增需求。消費新零售業態順應疫情衝擊形勢,不僅在技術層面進行變化,而且通過互聯網鏈接全產業鏈,打通所有產業閉環。順勢而為推動“雲端經濟”發展,就要敏銳捕捉其新生業態“觸角”,順應其在經濟產業領域呈現的代際變化及時進行政策調整。

“天上不會掉餡餅”,輕輕鬆鬆、按部就班是不可能發展好“雲端經濟”的。最近,安徽出臺政策鼓勵發展新零售,支持傳統商貿主體進行電商化、數字化改造升級;浙江專門出臺文件針對疫情穩企業穩經濟,大力發展網絡診療、在線辦公、數字娛樂等新業態。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搶抓“雲端經濟”機遇,拿出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精神更新發展觀念。既要補齊補足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短板,還要解決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度不高等制約因素,排除安全隱患讓工業製造企業敢上“雲”、願上“雲”……繼續加強全社會數字經濟培訓普及,對垂直化、精細化應用市場進行深化挖掘推廣,讓“雲端經濟”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讓受到疫情衝擊影響的經濟社會轉危為機,來一次以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發展的起跳,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