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金黎:如歌歲月幾十載 筆耕不輟寫春秋

為傳承安陽優秀歷史文化而寫作,是我市作家金黎一直以來的宗旨。幾十年來,金黎先生筆耕不輟,完成了200萬字的鴻篇鉅製,為弘揚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努力。

走進作家金黎的家中,在一屋子的書籍裡,記者看到了共有六卷的《金黎文集》。至今,金黎已發表各類文學作品、新聞作品共200多萬字,涉及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及散文、雜文、評論等。

安陽日報原副總編、高級編輯高慶雲說:“這200萬字作品的出版,我覺得是一個大成績,特別是這個《文王異夢》可以說,他的作品出來在安陽是一個創舉。現代人寫三千年以前的事是非常難的,但是他寫出來了,而且寫的非常好,我覺得我們安陽作家應該把我們安陽文化,好好宣傳一番,使我們安陽出彩。”

金黎說,多年來自己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來自於家鄉安陽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正是這片熱土,為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現實素材。

作家金黎(本名 馬金聲)說:“作家的作品,能夠對社會有所反應,又對老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尤其對老百姓的酸甜苦辣的反應,當然也是作家義不容辭的一種責任。再一方面,我認為還有對家鄉傳統歷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這個我認為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畢竟安陽是歷史文化名城、古城,歷史文化底蘊很深厚。”

金黎說,秀才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這支筆。所以對於文章的攥寫,他一直保持著嚴謹認真的態度,無論是內容的表達還是細節的勾勒,他都會反覆斟酌、嚴格考究。

作家金黎(本名 馬金聲)說:“我們經常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寫得好不好,像人一樣,美醜自有春秋,仰俯無愧天地就是了。搞創作是一個很艱苦的腦力勞動,尤其你要搞長篇小說,大部頭幾十萬字的小說,甚至是一種很重的體力勞動。說這個寫作,就是8個字: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安陽臺 晶晶 實習生 佳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