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1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右玉縣來說,人口僅11萬,位於晉西北邊陲,隸屬於山西省朔州市。北與西北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的涼城、和林格爾縣毗鄰,東連大同市左雲縣,南與山陰縣、平魯區接壤。在歷史上,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清朝正式設立右玉縣。由此,就右玉縣來說,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建縣歷史了。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1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首先,右玉縣隸屬於山西省朔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右玉縣位於山西省的西北端,為古北方要塞。右玉縣北部以外長城與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涼城縣為鄰,西與平魯區接壤,南與山陰縣毗鄰,東臨左雲縣。東距大同市80公里,南距朔州市110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150公里。全縣南北長67.7公里,東西寬45.7公里,總面積達1969平方公里。右玉縣境內四周環山,南高北低。南部是洪濤山脈,北部和西部是陰山山脈的延伸部分。就右玉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右玉縣一帶成為趙國的疆域。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1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朔州市右玉縣一帶屬雁門郡善元縣這一建制。西漢時期,又在該地區設立中陵縣,亦屬雁門郡。東漢時期,該地區分屬善元縣、中陵縣,後雁門郡治南遷,建武二十七年(51年)定襄郡徙治善元縣,今右玉縣一帶屬之,中陵縣亦屬定襄郡。東漢末年,善元縣、中陵縣俱廢。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右玉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北魏時期,在該地區設立善元縣,初隸畿內。東魏天平二年(535年)於縣地設立善元郡,縣屬之。北齊時期,郡、縣俱廢,設立威遠縣,北周廢。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今右玉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1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唐朝天寶年間,也即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設立靜邊軍於右玉城。遼國和金國時期,今右玉縣一帶皆為雲中縣地。元朝建立後,該地區為大同縣地。明朝永樂七年(1409年),大同右衛自今大同城徙治右玉城鎮。公元1449年,玉林衛自今大同城遷此,與大同右衛同治,改稱右玉林衛,屬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大同府。在明朝時期,今右玉縣一帶成為北方邊境的要塞之一。清朝取代明朝後,該地區名為右玉衛。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正式將右玉衛升為右玉縣,並且於縣地設立朔平府,右玉縣屬山西省朔平府。由此,就右玉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1725年,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當然,在山西省的各個縣中,300年的建縣歷史,不能說是非常悠久的縣了。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1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最後,到了1912年,廢府留縣,右玉縣歸雁北道。1928年,右玉縣直屬於山西省。1967年,右玉縣屬雁北地區。1972年,右玉縣將縣址由舊城(右玉城)遷至梁家油坊(梁家油坊鎮)。1989年1月,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93年7月,右玉縣屬朔州市。2001年後,梁家油坊鎮更名為新城鎮,為右玉縣的縣城所在地。如今,右玉縣隸屬於山西省地級朔州市。截至2018年底,右玉縣總面積達1969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1萬人。由此,在山西省的各個縣中,右玉縣是一個人口較少的縣。對於右玉縣,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