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力量”築牢防疫“城牆”,看蘭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疫情之下

一個個“80、90後”

“90後”的身影在防控一線閃耀

他們中有學生 警察 志願者……

彰顯出青年一代的“抗疫”使命與擔當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他們選擇在最美的芳華擔起責任

用行動體現擔當

在疫情面前

在困難面前

在危機面前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前

他們克服恐懼

義無反顧的衝在第一線

用自己的熱血守護著家園

今天本報帶你去認識幾位這樣的志願者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80後交警從橄欖綠到警察藍,戎裝雖改初心不變

他是一名80後,曾經,他是保家衛國的人民子弟兵,守一方水土,護一方安寧。如今,他是守護社會平安的人民警察,褪去軍營的橄欖綠換上警營的藏藍色,改變的是制服的顏色,不變的是心中的使命和擔當。疫情當下,衝鋒一線,24小時,輪流值守,接指令,即行動!“若有戰,召必回!”這是退伍時的誓言,如今他便繼續踐行著當初的承諾,他就是蘭州市交警支隊七里河大隊輔警張鐵軍。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我是黨員,我先上,這是胸戴黨徽的使命;疫情不退,我不退,這是頭頂警徽的重任。”這是張鐵軍的口頭禪。他,2013年參加工作,是退伍軍人中的一員,是共產黨員中的一員,更是交警隊伍中的一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接到大隊關於全面防控疫情的通知後,張鐵軍還沒來得及跟家人說聲告別,便第一時間請戰,投身疫情最前線,與同志們並肩戰鬥,他知道時間就是生命,他更知道一旦發生疫情,後果將不堪設想。

“作為一名交警,我身上的警服不允許,曾經的戎裝的不允許,胸前的黨徽不允許!”在防疫攻堅戰打響的那一刻開始,張鐵軍便立下“戰書”堅決“戰疫”。

“我是一名黨員,又是一名退伍士兵,這個時候,我必須站出來。多一個檢查點,就多一道生命防護線。多一個人值守,兄弟們就少一分辛苦,”張鐵軍主動請纓,要求到轄區條件最艱苦、路況最複雜的清水營地區作戰。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清水營檢查點位於蘭州市南,地處省道104線和國道309線的交匯處,從這交匯點可以通向定西臨洮、臨夏、甘南、四川等地,清水營疫情檢測點每天接觸天南海北的司乘人員,不確定因素多,危險係數較高。有著本職工作高度敏感性的張鐵軍常常告訴身邊的戰友,大家要從人員防控、各部位消毒等方面全面做好準備。每當檢查疑似車輛的時候,他都將同事攔下,自己挺身而出。外地車輛找不到路的時候,他也總是耐心地為其講解,規劃線路。

“勤洗手、多通風,按時測量體溫,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大家不要聚集,無特殊情況不要外出,做好自我防護措施,”在備勤期間,他主動走上街面,入戶宣傳,這些都是他每天都要重複的話。2月21日,得知武漢一線用血持續攀升,鮮活的生命等待血液救治,張鐵軍積極報名參加無償獻血,為疫情防控奉獻著自己的一點力量。

“我原來是軍人,現在是警察,疫情不退,我的座標就定在這兒,挑起自己那份責任。”面對疫情,張鐵軍同志義無反顧,逆行在防疫的前線,堅守崗位,充分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不僅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還彰顯了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敢為人先”的精神,也展現了新時代交通警察的忠誠警魂、擔當為民。

"95"後返鄉大學生主動請纓到社區當志願者,防疫一線的青春擔當‍

“ 我是返鄉大學生,你們看我能幫上什麼忙,儘管安排,我願意做一名志願者,為社區出一份力。” 面對疫情,拱星墩街道五里鋪西社區的大學生"95"後的張文彥自告奮勇地向社區申請。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張文彥是福建某高校大三的學生,春節前回到家中,正遇上新冠肺炎防疫時期,便自覺地居家進行自我隔離。她看到社區招募志願者的信息後,便立即到社區報名參加社區的防疫工作。

考慮到是外地返蘭學生,電腦水平較強,社區便安排她負責入戶信息統計工作。她雷厲風行,說幹就幹,每天等工作人員入戶走訪完就開始錄入小區排查登記信息。

小區人口多,錄入工作強度也很大。但是張文彥從來沒有退縮,每天都是早早來到社區開始工作,工作完成後她還主動到卡口點等擔任其他工作,主動問詢社區工作人員有什麼需要幫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對於為什麼在危機時刻主動站出來做志願者,張文彥說 :“ 這次疫情來勢洶洶,社區的所有工作人員不顧自己安危,沒日沒夜、忙前忙後地保護我們。我特別感動。作為青年人,我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體現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只要社區需要我,只要學校不開學,我就每天到社區報到,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

90後環衛人的逆風綻放

在戰“疫”的一線,有這樣一群90後環衛人,生活中他們以“寶寶”自居,然而當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寶寶”們又有著一顆戰士的心。穿上保潔服,他們就是守護城市環境衛生的安全衛士。戴上袖章,他們就是維繫社區運行的基層幹部……用手中的噴霧器、體溫計和筆,消滅病毒、記錄信息。對他們來說,這既是一次充滿挑戰的考驗,也是一次最渴望的成長。

東崗西路街道天水路社區糖酒公司家屬院卡口點,這兩天返蘭人員開始增多,為有效落實上級部門關於疫情防控的措施,閆銀娟她們在小區卡口點放置了音響,不間斷播放疫情防控知識,呼籲居民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疫情防護手段,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做好出入登記。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作為一名“新環衛”,在短短兩個月的工作中閆銀娟深切感受到了環衛工作的辛苦與不易,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閆銀娟深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作為環衛戰“疫”先鋒隊的一員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儘管對於疫情充滿著未知的恐懼與擔憂,但是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來自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關懷關注,讓閆銀娟心裡倍感踏實,更加有信心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崗”。

2月5日,方宏偉第一天進行環衛防疫實戰:嘗試消毒工作。方宏偉跟隨組長一起進行消毒作業,他是組長裡邊最年輕的,對於消毒工作,他毫不猶豫衝在最前面,穿上雨衣、戴上口罩、防護眼鏡和手套,背上噴霧器,走在大街上為公共設施消毒,滿滿一桶水挺重的,但他從不喊苦不喊累,他就是環衛戰疫中的勇敢戰士。方宏偉想,通過這一次戰“疫”,他也會成長,成長為像他一樣更好的自己。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方宏偉他們要消毒的路段是東崗西路、天水南路等人流量大的路段,消毒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東崗西路位於省人民醫院和蘭大醫院之間,是人流量特別大的路段,並且靠近醫院,每天都必須高頻次、無死角進行消殺;天水南路靠近火車站,人流量較大,並且過路的人員複雜,同時需要對公交站、果皮箱等進行嚴格消毒。

今年疫情期間,費千蔓正式加入了抗擊疫情的一線工作,在天水路社區一隻船南街某小區開展執勤工作。雖然這是一份看似簡單的工作,每天執勤的時間只有五個小時,每間隔兩個小時對該小區進行消殺,但是這份工作並不輕鬆,費千蔓所在的小區外來人口眾多,多半是租戶,人員流動性大,進出車輛多,近期又是返蘭高峰期,防控難度隨之增大,有時候有些居民對費千蔓她們頻繁的登記工作很不理解,在她們耐心地勸說、解釋下,小區居民都開始主動配合她們的登記工作。小區防控工作也逐漸從“被動”轉變為“主動”模式,費千蔓也從一個青澀的職場新人開始融入這個擔當、奉獻、堅守的環衛大家庭。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費千蔓告訴記者,戰“疫”,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役。作為她們這些90後環衛人應向戰鬥在一線的白衣戰士學習,也應向默默奉獻的環衛前輩學習,學習他們的感恩情懷,學習他們的責任擔當。“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奉獻。相信大部分人和魏列梅一樣,初次聽環衛二字便想到的是清掃馬路的環衛工人,但卻對環衛工人何時開始工作,如何工作,都沒有關注過。魏列梅也是參加環衛工作之後,才對他們有了瞭解,開始用心關注他們。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洗刷著城市的汙垢,為人們創造著一個嶄新而溫馨的環境,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環衛工人依舊堅守崗位,顯示出了他們的責任與擔當。

十七年前抗擊非典,如今再戰新冠肺炎

17年前,他參加了公安工作,火線上崗,奮戰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他主動請纓加入黨員先鋒隊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他就是城關公安分局治安管理二大隊民警倪登殿。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倪登殿,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2003年參加公安工作,曾榮獲“優秀公務員”,榮記“個人嘉獎”“個人三等功”等獎項。那一年,“非典”肆虐,剛踏入警營的他,在那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裡火線上崗,主動站在了防控“非典”第一線,持續三個月堅守在工作崗位,吃住都在街道,三個月裡,他配合街道做好轄區治安防範及外來人口的排查工作,24小時待命應戰。“非典”結束後,回家的那一刻,他笑了,父母卻哭了。那場沒有硝煙的“非典”戰“疫”,不僅錘鍊了他的政治品格,還鍛鍊了他的意志。相隔17年,正值新冠肺炎瘋狂襲來的時刻,他對上級領導說:“我是黨員,我參加過抗擊非典,我有經驗,我先上!” 1月31日,城關公安分局組建了由50名機關黨員民警組成的黨員先鋒隊,他是其中的一員,從那一天起,他就被分到了黨員先鋒隊一中隊第五戰鬥組蘭大一院定點執勤。就這樣,40歲地倪登殿第二次義無反顧的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此時的他心中卻多了一份妻子和兒女的牽掛。

1月31日那天,是他和家人在一起吃的最後一頓飯,從那天起,他每天14個小時都堅守在蘭大一院門口開展日常治安防控和醫院的接處警工作,長時間戴手套、口罩、護目鏡使他的臉和手出現過敏,臉上開始脫皮,手上也裂開了很多小血口。吃飯也只能與其他同事輪換著在巡邏車上進行。妻子在銀行上班,從正月初七開始就回到了工作崗位,那天開始,他只能選擇將自己10歲的兒子和2歲的女兒託付給父母,懂事的兒子安慰倪登殿說:“你和媽媽安心上班,我會照顧好妹妹,不讓她調皮的。”因執勤在“高危”區域,冒著被感染風險的倪登殿每天只能通過視頻看看孩子,孩子每天都在視頻裡問他同一個問題“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我想你了”,聽到這句話,倪登殿哽咽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到家中給孩子一個深深地擁抱,他只知道,疫情不退,警察不退,這是他的職責,也是他的使命。

用“青春力量”筑牢防疫“城墙”,看兰州青年一代的“抗疫”故事

從上崗到現在,倪登殿幫助過到醫院檢查一般疾病的群眾,耗時6小時處置過因為發熱不配合醫護人員進行醫學檢測的患者。值完勤下崗後,即使有了休息的時間,他也怕自己消毒不徹底而不敢回家,為此,每隔一週,他都買一些菜和生活用品給父母送去,不過,他只能將物品放在門口後讓父母自己開門拿進去。2月7日,他再一次給父母家送菜的時候,他在樓下給2歲的女兒打了電話,他對孩子說:“你從窗戶上看看爸爸,爸爸在樓下呢。”孩子趴在11樓的窗戶上使勁喊著“爸爸”,當倪登殿轉身的那一刻,眼淚終於忍不住流下了,這一句“爸爸”戳中了這名鋼鐵男兒最柔軟的“痛點”。倪登殿說:“現在感覺最虧欠的就是孩子,待疫情過去,我要給他們一個深深地擁抱。”在抗“疫”的路上,為了更好地和親人團聚,為了守護城市的安寧,倪登殿別無選擇,唯有逆行。防控尖兵、衝鋒一線,全力以赴、戰勝疫情,倪登殿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入黨時的誓言,他堅信,自己在城關公安分局黨委和大隊黨支部的帶領下,一定能和大家一起用最大的力量堅守到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後勝利,為全區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葛強 文/圖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娜 馬進帥 伊曉明 文/圖

特約記者 薛晶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