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警惕錯誤的感恩觀


人民日報:警惕錯誤的感恩觀

2013年11月19日,《人民日報》5版評論版,刊登署名文章:警惕錯誤的感恩觀。

要破除群眾對領導幹部的感恩戴德觀念,破除領導幹部的“官本位”意識和“官老爺”作風,就必須正本清源,從源頭上解決對權力來源的認識問題,擺正黨群、幹群關係,踐行正確的群眾觀和權力觀

感恩是傳統美德,是健康心態。感恩文化和感恩教育值得發揚光大。但是,應當看到,受長期封建意識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影響,現實生活中,一些錯誤的感恩觀念滲透於黨群、幹群關係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關係,需要辯證地加以分析。

有幾個現象值得警惕:一是某些領導幹部把群眾對黨和政府好政策的感激,看作是自己的功勞,視為理所應當;二是部分領導幹部忘記組織的培養和人民的養育,對自己的地位和待遇總是不滿意,心態失衡,有諸多怨言,缺感恩之心,更有甚者違法亂紀;三是感恩對象錯位,不感恩組織,不感恩人民,而是感恩以親親疏疏劃線的關係網、“小圈子”,把成長、發展和機會視為是個人經營、“貴人”相助的結果。

錯誤的感恩觀念,顛倒了黨群、幹群關係,影響了黨的組織路線的踐行,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說到底,是群眾觀、權力觀、民主法治觀的錯位。

有的人不能自覺認識自身的主體地位,容易產生領導恩賜的心態;有的官員因不能正確理解自己的責任,故而對群眾訴求產生抱怨的情緒。要破除群眾對領導幹部的感恩戴德心態,破除領導幹部的“官本位”意識和“官老爺”作風,就必須正本清源,從源頭上解決對權力來源的認識問題,牢固樹立人民才是歷史主體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擺正黨群、幹群關係,把政績看作是分內職責,是底線要求,自覺踐行“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的群眾觀和權力觀。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在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一些部門和幹部存在的不良風氣、腐敗消極現象,不容忽視。一些領導幹部工作方式功利化,沾染了各種不良習氣,脫離群眾。而這些矛盾和問題,又為一些不講規矩、不守紀律的人提供了拉拉扯扯、團團夥夥的可乘之機。在他們看來,推動工作和個人進步,不是依靠正常的程序渠道和實績口碑,而是要通過人情私交。這就使得一些人的感恩,陷入裙帶關係和不正之風的窠臼。

破解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出路是要深化改革,奮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歷史性突破,依靠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執政成績的新空間和群眾工作的新空間,從而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要從嚴治黨,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並加大懲治力度,下力氣整治不正之風,有效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隨著民主法治化進程的推進和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的增強,還要善於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工作,加強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和制度體系建設,妥善協調利益訴求,化解牢騷和不信任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