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有一個被大家討厭的人,我很少與他共事但總聽人說也對他有了偏見,我知道這樣不對,但要怎麼辦?

傷心在所難免


這種情況事實上挺正常的,我們都知道這樣不對,都知道凡事要經自己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聽後才能進行判斷。對別人的看法也是,要有自己的判斷,切勿直接就聽信了旁人的話。

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在以前的一家公司,因為入職以後,就有一個同事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所以,就吃飯還有其他一些活動都是和他一起,關係自然就比和其他同事近一些。

我們都能理解,作為一個新員工,對公司情況完全不熟悉,肯定是很願意和那些對你施放了善意的人接觸。但沒過幾天,我就發現這個同事是被全辦公室孤立的人,而連帶的,全辦公室的人連帶一起孤立了我。而我當時,雖然對同事關係也看得比較淡,還是正常和那個同事走得近,但因為知道了我被孤立是那個同事的原因,以及,不論是聽其他同事說,還是自己也慢慢的接觸瞭解後,也知道了為什麼其他同事不喜歡那個同事,和那個同事的關係還是沒有以前好,慢慢的淡了。


因此,也是能理解,有些時候,明明只是聽了別人說,就有了偏見。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一般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一、因為知道他是被其他人孤立的,出於要合群、自我保護的意識,你也對他有了偏見。

可能有這樣一種情況,如果是一個比較厲害的同事,在大家都沒說他什麼壞話的時候,你可能也會什麼都不會說,因為害怕得罪同事,會選擇什麼都放在心裡。但當你知道其他人也有這種想法時,感覺自己膽子就大了起來,感覺自己找到了“隊伍”,就能光明正大的不喜歡那個同事了。這種情況,我們在生活中,例如一些“網絡暴力”,一旦一個人被黑,可能就會有很多不知道情況的人也會去“跟風”。

所以,這是我們心理的一種狀態決定的。如果那個同事大家都比較喜歡,你如果不喜歡就顯得比較不合群。相反的,如果那個同事大家都不喜歡,你如果說自己喜歡他,就會顯得你不合群,和大家作對。

因此,出於對自己的保護,你也會不喜歡那個同事,至少是表現出來不喜歡那個同事。



二、我們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有“主見”

我們聽過一個定律叫“韋奇定理”,大概的意思是,即使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搖。

我們都很想有自己的主見,但能去堅持自己的想法,就覺得自己的看法就是正確的,能排除其他人的看法,是很困難的。

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並沒有那麼深的閱歷或者是豐富的學識,能形成穩定的、正確的價值取向,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都並不能堅定自己的看法、想法就是正確的。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聽信了別人的話,影響到自己的判斷,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穩定的“價值觀”、沒有自己的“主見”造成的。



那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怎麼辦呢?

一、要有自己的主見

要堅定自己正確的想法、看法,不能因為別人隨意的幾句話,就對自己的想法產生懷疑。

當然,前提是我們需要掌握儘可能多的情況、掌握儘可能全面的信息,在這些的基礎上,形成自己正確的看法。

二、不輕易做出自己的判斷,尤其是一些會影響到別人的

在職場或者生活中,我們可能很容易因為相信別人的話,而採取了同樣的舉動,對別人造成一些實質性的傷害。雖然我們不是主謀,也沒有想過真的要去傷害誰,但有些傷害形成了就形成了,並沒有辦法去挽救。

因此,切勿因為聽了別人的幾句話,沒有經過任何的驗證,就採取了相應的行動,這種行動,無論是心理上的,還是實際的,都最好不要。


綜上所述,我們會因為聽信別人的話就對其他人產生偏見,這是正常的,是因為出於自我保護的意識、沒有“主見”、沒有穩定的價值觀決定的,但我們也需要去避免這種情況。對待人和事的看法,要有自己的主見,且很多時候,不能隨意聽信別人的話,要有一個驗證的過程。


淋說職場


我也曾遇到同樣的事。才到一個新單位,遇到一位老大姐,很熱心,幫我找座椅,辦公用品等。可是幾天之後,一些同事悄悄告訴我,這位大姐不好相處,特別較真,且得理不饒人,和她相處要小心。我聽了後,沒有放在心上,因為我從來不輕易給任何人下結論。我還是像往常一樣與之相處,慢慢的,我發現大姐是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所謂的較真其實是喜歡辯論,所謂的得理不饒人是大姐正直的性格,因為大姐是軍人轉業到單位的,所以具有軍人正直直爽的特性。慢慢相處時間長了,她也會和我探討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我們互相交流,甚至展開激烈的辯論,最終我說服了她。從此以後,我們的關係更近了一步。她非常維護我,在她眼裡,我正直善良,儼然是一個人品非常好的人。後來大姐因癌症去世了,她走後,同事們才說,能和她處好的人不多,你是本單位唯一一個,我默然。我們都是普通人,很容易被別人的言論左右,一個人好不好,一定要接觸了才知道,千萬不要先入為主,和其他人一樣人云亦云。不是我本人真有多好,而是因為我懂得,在退休前,我們和同事相處的時間遠比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更長。


菩提樹下YY


我來講一下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在以前的一個公司,她長的白白的很漂亮,第一天上班和她住一個宿舍,她邀請我一起吃午餐,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瞬間感覺到了溫暖。順理成章,以後我們倆就經常在一起玩一起吃飯。慢慢的,我發現了一些問題,同宿舍的其他女生不喜歡的她,同樣其他部門的同事也不喜歡她,就連我們部門的同事也問我關於一些她的問題,例如,都傳言她懶,不愛收拾也不愛好好工作,作風習慣也不好。就問我是不是真的,我就以我的感受來講,我沒覺得她不好,我也是這樣對問我的人來講的。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小缺點,然而這種小缺點在她身上就無限放大了,她就屬於這種。她在公司的幾年裡,一直是被傳言的人,但是她性格很好,也不計較很多,她也一直都沒有因為別人對她的看法而改變,一直做著自己。後來我就離職到別的城市,她沒做多久也離職了。現在一家三口的她很幸福。所以,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來左右你的思想,要有自己的判斷。


兜遊世界


人的眼睛看到的有一些往往是假像。真正對一個人的瞭解,只有接近對方才行,大多數的人都是人云亦云而已。

有一次我去老師那裡玩,他是我的高中老師,我們的關係很好,雖然我參加工作了,但是也經常到他家去。

玩了一會,老師說:我帶你去見一個人,我問是誰呀?他說××人。我說好多人都說他是神經病,老師說你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那個人住在一間小房子裡,帶著眼鏡。看來他和老師早就認識了,見了我們很是熱情,談話時和我平常見到的真是天壤之別。

回來的路上,老師說他的外表都是裝的,他想調走單位不放人。

果然過了兩年他調走了,而且還是一個翻譯。


懶螞蟻29


我以前的一個同事,就是你說的這樣,大家都說她不好,不好好工作,作風也有問題,我和她工作很長一段時間,私下也一起玩一起逛街,人很溫柔,待人很有禮貌,根本不像他們傳言的那樣。別人誤會她,她從來不解釋,也沒聽過她說誰的壞話。之前和公司一個男生談戀愛,後來分手,那個男生氣不過,就造她的謠言,說她作風有問題。她也不生氣不解釋。我就挺敬重她的。多說無益,清者自清。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何況聽到的呢。背後的真相還有真相啊。


桃三娘子


孔子在周遊列國時,時常捱餓。

有一次,他們餓了很久才得到一點米,孔子把大米交給他最信任的學生顏回,讓顏回去煮飯,自己在一邊休息。

當孔了醒來時,正好看到顏回把一口米飯塞到嘴裡吃。

孔子很吃驚,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最器重最信任的弟子,在老師沒有吃飯的情況下,竟然偷偷先吃了。

孔子對顏回說:我們先拿米飯來祭祀祖先吧。

顏回趕緊擺手:剛才有一陣風,把灰塵吹到了飯裡,給老師吃的話不夠尊重,扔掉又浪費糧食,我就把沾了柴草灰的飯吃掉了。吃過的飯是不能祭祀祖宗的。

聽了顏回的解釋,孔子才明白自己差點冤枉了弟子。

孔子作為聖賢之人,還差點被眼前所見而矇蔽,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的道聽途說呢?

為了避免對某一位同事的看法有失偏頗,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糾正自己的看法和行為:

一、先入為主是一種正常現象,不必因此而自責。

我們常說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的形成,有時候是通過自己的觀察,有時候是從別人嘴裡聽說。

關於某位同事的消息,如果聽到的都是負面的,三人成虎,你也會在心裡對他產生不良的印象,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眼見的都不一定為實,耳聽的更要謹慎考慮。

孔子尚且對自己最信任的弟子產生了懷疑,我們作為普通人,如果單憑一兩個人的話語,就作出自己的判斷,這個判斷很可能不夠公平公正。

別人說了,我們可以聽聽,但是對某人到是個什麼樣的人,還需要自己通過溝通、交往,來印證別人的說法是否正確,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

任何時候,偏聽偏信,都不利於工作的開展和人際關係的交往。

三、在做出自己判斷之前,不要隨意附和別人的傳言。

不傳謠不信謠,是我們在職場中也必須遵守的準則之一。在自己沒有進行正確的判斷之前,不要輕易相信、隨意附和別人所說的話。誰知道傳播這些話的人,背後真正的目的是什麼?萬一別人是惡語中傷,而你就會成為那個補刀者。

四、即便做出自己的判斷,也不要隨意議論他人。

假如這位同事如其他人所說,有很多缺點和錯誤,我們也不要隨意議論,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已過。不說別人,先做好自己。如果他有錯誤,出了錯,自會有人追究他的責任。


錦瑟談職場


人言可畏,眾口鑠金。一個同事,如果大家對他的評價都是負面的,你受到影響,對他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大家一致的評價要留意一下,但這個同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還要你接觸之後才知道。在作出自己的判斷之前,不要僅憑道聽途說,就先入為主,人云亦云。

一個人得到同事的一致差評,背後的原因很複雜

你這個同事被大家討厭,不一定是他本人的問題。很有可能他的表現太顯眼,遭人嫉妒。搞小團體,一群人抱團孤立一個人,在辦公室政治中很常見,多數是嫉妒心理在作祟。若一個人工作能力在辦公室裡特別突出,光芒都他一個人搶了去,同事不僅不會佩服他,反而聯合起來孤立他,甚至詆譭他。不加判斷,就和其他同事合起夥來孤立他,你就成了幫兇。你一定要增加和那位同事的接觸,有意地通過一些事情檢驗他的人品。在和他共事時,能夠判斷他為人正直,辦事有責任心,那同事們的偏見就不攻自破了。你該和他怎麼相處就怎麼相處。

其他同事的提醒要留意,但在作出自己判斷之前,不要人云亦云

一個人在團體中得到一致差評,不是沒有原因的。你和這位同事接觸少,覺得他沒問題,也可能是隻是看到了他的表面。老同事提醒你跟這個人交往要小心,出於自我保護的考慮,這樣的提醒還是要留意,在交往中要留個心眼。

前段時間我們辦公室新來了個小夥子。長得一表人才,待人也很有禮貌。沒想到過了幾天,管他的領導就跟我反映,說著小夥子不認真工作,做一點事就想邀功行賞,同事對他都有意見。因為我和他沒有工作上的往來,我對他的第一印象還挺好,以為這是年輕人的通病,就想仔觀察一段時間我們辦公室還有個大姐,因為和這個小夥子走得近,在別人不待見他的時候,還處處維護他,在工作上也對他多有幫助。結果過了幾個月,那個大姐也和他疏遠了。一問才知道,小夥子在工作上把大姐給坑了。大姐負責組織一個會議,讓小夥子通知與會人員。本想著給他一個表現機會,結果他中途撂挑子,有一半人沒有通知到。這個會議因為參會人員沒到齊被迫延期。這下,大姐算是看清了小夥子的真面目,從此就有意和他保持距離,儘量避免交給他重要的事情做。

人性經不起考驗。若是這個同事口碑不好,初次接觸就要有點防備心。尤其是工作上的合作,不重要的環節一定要自己把關。共事幾次,覺得這個人值得信任,再深入合作也不遲。

即使這個人有問題,也不要隨意議論他人

工作中,第一要務是幹好本職工作,不要把過多精力花在談論別人上面。即使經過判斷,這位同事有很多問題,不要隨意議論。有問題要通過正規渠道進行反映。


職場火鍋


我也遇到這樣一個人,大家都笑話她嘀咕她,她很痛苦,原生家庭也很痛苦糾結,就經常找我做心理諮詢,但是,就發現她修復的差不多的時候,我就收到對她感覺不舒服的感覺,就是說,她的內心不是誠心誠意待人的,她來找你是想從你這裡獲取什麼,而且是不勞而獲的那種,是那種想要暗暗的壓倒你,比下你,不甘心你比她能量高,意識層次高,不甘心,暗暗的,我這樣敏感,藏得再深也能覺察出來。所以,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為啥總對她有意見是有原因的。

而我並不是評判她,是一種知曉,然後遠離她,讓她自己去體驗這種不甘心的感覺,她不正式的求助我,我都不會幫她了。因為只要我不求回報的幫助她,都是讓她在她的自我裡陷得更深,所以,不幫她,讓她自己體驗吧。



心靈諮詢療愈莉枝老師


這種情況在國企一般分為幾種情況:一種是站錯隊,和部門領導不在一個陣營,不是領導的人,被領導授意邊緣化,示意同事們製造關於他的不良輿論。第二種是本身這位同事性格或處事方面有問題,得罪人太多,大家群起而攻之。第三種是這位同事本身太過出頭,獲得的利益比其他人多,被同事嫉妒。不管是那種情況,首先要知道作為旁觀者,不要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也許你隨意說的一句話別人馬上也會傳到當事人耳朵中。

職場就是職場,不是用來交朋友的,在沒有搞清形勢前,和領導、同事之間相處應當僅限於正常的工作交流和工作彙報。

天天說別人不好的人,大部分自身能力不足,且心術不正,喜歡挑撥離間。真正的牛人都是無暇顧及周圍的人和事的。我身邊就有這種同事,A同事獲得了額外獎勵,B同事就開始說她的壞話,把別人說的一無是處,這種同事就是嫉妒心很強,也需兩人中間有過摩擦,也有可能。

在職場對這種情況要見怪不怪,多個心眼,總的來說,職場不是一個充滿善意的地方。


我是一隻奮鬥的蝸牛


送你十六個字:人之常情,無需自責,理性判斷,好好工作。

第一 和這個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和那個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並不是教你要跟那些說壞話的人同流合汙之類。而是說,既然大家都說這個人有問題,先不要管他有沒有問題,你也應該和他保持基本的距離。既不能太近,也不要太遠。

因為你在職場也需要幾個朋友,儘管這些朋友大多是源自於利益。如果你盲目地去和這個人搞好關係,必然會得罪其他很多人。這對你的職場生涯很不利。所以,短時間內應該先跟大多數人走在一起。

即便那個人很優秀,被別人冤枉了,那麼他在職場生涯中肯定也存在很大的問題,處理不好同事關係就是最大的問題之一。

所以,在和那個人保持適當距離的同時,少說話,多做事,保持低調,不參與別人的非議和討論,而是自己默默觀察他的問題和優勢,對照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二 有自己理性的判斷

當你在職場紮根之後,並且有了自己的固定人脈圈子,那麼你可以嘗試與那個人多做一些交流,看看他是不是如大家所言那般不堪。很多時候,職場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好惡之別。所以那個人也許沒有大的問題,可能就是為人處世或者某些小事的處理上讓很多人不爽,得罪了大多數人。才導致別人對他有偏見。

如果你和他沒有交集,倒也相安無事。如果你的工作和他有了交集,那麼我建議你可以以平和的心態,坦誠的態度和那個人好好聊聊,深入接觸一下,看看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舉個我朋友的例子,他在市場中心工作,渠道部有一個海龜男一直不受大家待見。剛進公司,別人就告訴朋友要遠離那個人。一開始朋友並不理解,但是因為是新人,也不好意思貿然違拗本部門領導的意思。

後來他們開了幾次月會之後,朋友漸漸明白了他的問題所在:

1 仗著海龜,瞧不上學歷低的員工。
2 對自己的下屬不知道愛護,出了事沒有擔當意識。
3 能力不強,喜歡推卸責任。
4 喜歡自吹自擂他在法國讀書工作的經歷。


朋友和他幾乎沒有交集,所以半年多幾乎沒說過話。後來有一次大家出差,朋友恰好和他一個賓館。兩個人一開始比較客氣。最後那天晚上,他買了幾罐啤酒,倆人推杯換盞,開始深入交流起來。

朋友那時才知道,他非常要強,但是自己對這一塊接觸不多,手下的員工不是很給力,經常去大領導面前告他的狀。他又懶得解釋,加上他們部門一直沒有盈利,所以自己也很焦慮,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朋友當時蠻震驚的,倒不是說他多麼冤枉,而是覺得對一個人的認知真的不能全憑別人一張嘴,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

綜上所述,對於眾人都敵視的人我們也要保持適當距離,這是自我保護的方式。同時,應該有自己理性的判斷,堅持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


歡迎大家關注@遇見小mi ,讓我們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