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下九流”是指哪幾類人?

人類進入階級社會,迄今為止已經幾千年了。在這幾千年來,儘管社會不斷進步,但是,階層的劃分,總是或明或暗存在的——比如說在古代華夏,天子和丞相,官僚和臣民就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封建統治者甚至用法律手段,將階層差別固定起來。在現代社會,貧富差距也無形中拉開人和人的距離——比如說在當代的一線城市,很多國際中小學一年的學費,可能就是很多縣城青年一輩子也賺不到的數目。

在古代,存在著這樣的一個詞彙:三教九流。其中,九流還分上中下三等,其中,地位最為卑下的,莫過於下九流。

古時“下九流”是指哪幾類人?

而下九流所涵蓋的範圍是什麼,存在著很多版本,其中,最為流行的,莫過於這個版本:

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流“剃頭”、六“吹手”、七“戲子”、八“叫街”、九“賣糖”。

這裡面:

巫,指的是巫師、巫婆,在古代屬於民間的神職人員。古代農業社會,對雨水極為看重。因此當出現連年大旱的時候,會請巫師出面殺雞祭天求雨。當然,也有的巫師還會燒香唸咒畫符,表明自己擁有和上天溝通的能力。其實在上古時代,巫師是地位最高的職業,只不過中國進入儒家社會以後,這個行業只能混農村了。在當下,這個職業基本上不存在了。

古時“下九流”是指哪幾類人?

娼。在古代,指的是從事皮肉行業的人,在當下叫做“失足婦女”,不過,並不是合法職業。

大神,在當下,這個行業依舊在農村地區存在,不過,在不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稱呼,比如在四川,這個行業叫“端公”,甚至在四川有俗語“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端公學跳神”的說法;在陝西,這個行業叫“神角子”;在東北,這個行業叫“出馬仙”,此外,有的地區則將這個行業稱之為“神漢”或者“仙婆”。在古代,朝廷看不起這類行業,在當代,這類行業也只能在民間生存,並且還不是法律所許可的行業;

梆。指的是更夫,就是城裡每天晚上從事打更、報時的行業。這種行業晝夜顛倒,在古代不是什麼好行業,不過,如果從現代視角來看,似乎類似政府臨時工的工作(不喜勿噴);

剃頭。指的是理髮師。這個行業現在也有,並且收入不菲。

古時“下九流”是指哪幾類人?

吹手。記得前些年有個電影,叫《百鳥朝鳳》,講的是過去民間喪事,德高望重者,會被傳統樂隊奏嗩吶《百鳥朝鳳》來表達其認可態度,這個電影中的傳統樂隊,指的就是“吹手”。在當下這個行業依舊存在,並且利潤驚人,小編認識個妹子,初二下學就從事這一行業,三年時間買了車;

戲子。指的是演員。說起演員,當代很多人認為演員是高薪行業,但如果把群眾演員作為基數的話,我們會發現演員是收入最分化的行業之一——比如趙麗穎、王寶強年入百萬、千萬,而路人甲可能剛剛可以餬口;

叫街。指的是乞丐。這個行業當下還有殘存,不過但願早日能夠消失;

賣糖。指的是賣糖人的,現在可以泛指為街邊擺小攤的。不過,乞丐比擺小攤的層次高,從這點來看,古人多半也只是將九流排名當順口溜來說,沒有考慮其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