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应对疫情威胁,中国引领全球行动

姜志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全球化在带给人类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在某些时候扩大了全球公共问题,传染性疾病便是其一。这些公共问题,犹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跨越了国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治理。因而全球化时代又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代。在面对重大全球公共问题时,各国不能以邻为壑,而应该团结合作、守望相助。面对陌生病毒的侵袭,中国政府临危不乱,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在外交战线上也是主动作为,增信释疑,促进国际合作,引领着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的共同行动。

中国积极开展抗疫外交,呼吁国际合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中国力量筑牢了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线,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了新标杆。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中国积极通过双多边场合介绍疫情,分享抗疫经验,呼吁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的“电话外交”,向外界介绍中国的抗疫努力,呼吁国际社会合作抗疫。在这场抗疫战争中,许多国家领导人先后致电习近平主席表示慰问和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赞扬中国为控制新冠病毒并避免其蔓延已做出巨大和非凡的努力,强调国际社会需保持强有力的合作与团结。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领导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

应对新冠疫情,中国不做“沉默的羔羊”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面对如此重大疫情,中国的医护人员体现出无问死生的大无畏精神,坚守抗疫一线,其壮举令世人泪目。而无数心系疫情的普通民众和援助物资的国外友人,犹如一盏明灯,温暖着疫区的人民。但在国际上也有违和的言行出现。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在福克斯电视台公开表示,中国肺炎疫情的暴发对美国是好事,有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会让全球企业衡量在中国的供应链风险,从而从中国撤离。《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诋毁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唱衰中国经济,同时该报编辑给该文配上《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这样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标题。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指出,该国某些政客和有些媒体人士,他们不但没有提供帮助,还试图趁人之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更是硬核质问《华尔街日报》,“既然有骂人的嚣张,为什么没有道歉的勇气?”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几点启示

第一,这次疫情,是多边主义、全球化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斗争的集中表现。中国外交追求“合作共赢”,倡导建立“命运共同体”。但也有大国推崇“民族利己主义”和实力外交,为一己之私推卸大国责任和担当。这种做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最终注定要失败。

第二,疫情暴发前,中国政府已确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此次疫情印证了确定这一目标的正确性。通过积极和有效的应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的国际合作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第三,此次疫情虽然在短时间内给一些国家造成了困难和麻烦,但也让世界各国人民通过这个“放大镜”看清了西方国家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软弱无力。疫情应对的“中国模式”得到了一次完美的展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