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設 60天!前海國際會議中心披上“薄紗”

助力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設

60天!前海國際會議中心披上“薄紗”

助力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設 60天!前海國際會議中心披上“薄紗”

3月10日,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幕牆安裝基本完工!至此,它終於披上了素有“薄紗”寓意的幕牆外衣。目前,這座由前海控股公司投資建設、中建八局負責施工的項目,已經轉入室內機電安裝和精裝階段,預計將按期投入使用。

前海國際會議中心不僅是前海城市新中心的地標建築,未來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會客廳。今年,前海“三館一中心”、新中心地標等一批重點公共設施規劃建設將加快推進,前海城市功能將不斷完善。

建築演繹“薄紗”“彩雲追月”

“薄如蟬翼輕如紗,彩雲追月引緒遐,古韻琉璃煥金甲,夢牽嶺南是大家。”在談到前海國際會議中心時,項目負責人用自己創作的詩句介紹說,他見證了建築日漸成型的“薄紗”外觀。

據設計團隊介紹,“薄紗”造型有氣候、使用功能及前海精神等諸多方面考慮。

首先外觀上,採用“薄紗”是對深圳氣候的一種呼應。深圳地處熱帶氣候邊緣,夏季高溫多雨,宏觀屋面如“薄紗”,細微處單元玻璃採用迭級式施工設計,與嶺南民居瓦片屋頂如出一轍,在炎熱的夏季可起到遮蔭避暑的功能。

同時,它也是全國首個採用現代材料的彩釉玻璃來演繹傳統屋面的建築,“灰空間”的建築手法,使得前海國際會議中心與外部環境之間自然過渡,這也契合了前海“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建築的室內設計,創作靈感來自於著名的粵音曲譜《彩雲追月》,曲譜輕快獨特、閒雅寫意,寓意著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於美好未來生活的孜孜追求。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室內運用“雲朵”意念,用燈光為雲朵賦予色彩,色調輕快柔和,並將嶺南花窗等傳統文化因素通過現代手法解構組合。整個內飾裝修既富有文化韻味,又流露出現代感。


多項建築記錄被刷新

前海國際會議中心迭級式玻璃屋面,堪稱國內最大,它的屋面面積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要大。

與此同時,國內面積最大的裝飾性彩釉玻璃百葉,也“花落”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四種不同透光率、上千塊的彩釉玻璃百葉遍佈在東西兩側的結構弧面上。同時,彩釉玻璃上分佈著大小不一圓形圖案,從下到上由密而疏分佈,不同的幕牆板塊上圖案數量不一。從遠處看去,富有層次感,顯得飄逸輕盈,營造出“薄紗”的朦朧美。

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單元式彩釉玻璃板塊的面積達到了普通玻璃幕牆板塊尺寸的兩倍。中建八局項目團隊介紹,玻璃板塊面積越大,整體採用板塊數量就會變少,這意味著減少了玻璃板塊之間的拼接縫隙,從而使得防水性能大大提高。同時,彩釉玻璃選擇了自爆率更低的超白原片作為原材料,在增強安全性的同時,玻璃也更加通透。


運用3D掃描機器人,確保嚴絲合縫

近萬平方米的玻璃屋面,中建八局項目團隊僅用60天就安裝完畢,高效施工的保障是一個個難題被成功攻克。

現場幾乎沒有物料堆放的空間,如何實現大尺寸玻璃板塊的高效安裝,相當考驗建設團隊的協作能力。

中建八局項目團隊選擇將工序前置,將幕牆的加工、生產、組裝全部在工廠完成。與此同時,項目再上一道保險,安排專人常駐工廠,與工廠協作,排版發貨,並運用雲築智聯平臺,實時監控廠家彩釉玻璃的生產進度。運輸過程中,將玻璃板塊橫放,使用軟性材料將其固定,實現了從加工廠到項目部“零損壞”。

單元板塊之間需要嚴絲合縫,確保會議中心室內“滴水不漏”。為此,建設團隊在彩釉玻璃的安裝上,用上了3D掃描機器人。通過對幕牆玻璃的基層骨架進行掃描,得出實際數據,再與理論模型數據作對比,以確定是否存在偏差。


建造跑出前海“加速度”

7天,完成鋼結構安裝;37天,完成屋面板塊安裝;40天,實現主體封頂;133天,完成了管樁和地下室施工;60天,幕牆安裝全面完工。

疫情暴發後,項目部按照深圳市政府相關要求,積極籌劃,實行“網格化封閉管理”,成立“安全巡查隊”,實施“兩長兩員制”“三步隔離法”“1234”復工管理制度、返場員工“一人一檔”以及“兩隊一站”建設,切實保障了現場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在前海、乃至深圳樹立了“兩不誤、兩促進”的“前海範本”。

疫情期間,針對勞務工人的組織、生產物料的供給,項目部制定從業人員分批進場專項方案,對人員的進場準備、進場計劃、管理措施以及應急預案進行周密籌劃,保證了項目人員安全有序返崗;同時,積極幫助上游物料生產廠家人員返工,並派出駐廠員工,全力克服物料短缺問題,全力保障現場施工物料充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