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於“雄心”還是限於“大勢”——萬達的轉型之困

2020年,對昔日的華人首富王健林來說,不是一個好年頭。

剛剛給網紅兒子交了1.5億欠款,才從輿論的漩渦裡解脫出來,一場肺炎席捲全國。萬達廣場的顧客沒有了,萬達影院的座位也空了。

為了對抗疫情,萬達集團宣佈,從1月24日至2月25日,對全國各地所有萬達廣場的商戶免收租金和物業費。有人掐指算了一下,萬達集團將因此少收35~40億租金,約佔集團全年收入的7.8%。

雪上加霜的是,萬達集團發佈的業績預報顯示,近年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萬達電影,2019年業績預虧可能達到驚人的45億元。一場肺炎,讓萬達籌備已久的春節賀歲片《唐人街偵探3》撲街。

於是有人驚呼,萬達“病了”,而且“病”得不輕。這“病”,與天氣有關,更與王健林有關。


病於“雄心”還是限於“大勢”——萬達的轉型之困

視1個億為“小目標”的王健林如今有點煩


情況不妙

過去,每年1月初,萬達集團都會召開工作大會對公司過去一年的業績進行總結和當年的工作進行安排,相關的業績指標和規劃會向媒體或在公司官網上進行公佈。1月13日,萬達集團2019年的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已經召開,2019年的相關業務指標卻並未見公佈,可見2019年萬達的經營情況“非比尋常”。

如今,萬達集團的業務分為四大板塊:商管、文化、金融和地產。

目前已經公佈的是,萬達商管集團和萬達電影(屬萬達文化集團)的業務數據。

2019年,萬達商管集團實現收入434.8億元,完成目標的100.3%,其中租金收入384.8億元,同比增長17.8%。儘管在KPI上,萬達商管集團完成了指標,但根據萬達集團的規劃,2019年底要開業50家萬達廣場,2019年只開業了43個,沒有達標。


病於“雄心”還是限於“大勢”——萬達的轉型之困

全國的萬達廣場免租金將給萬達帶來近45億的損失


由於沒有2019萬達文化集團的總體經營數據,萬達文化集團2019年的表現只能從萬達電影的數據進行推測。1月底,萬達電影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萬達電影預虧將達到33~45億,其中主要原因是計提商譽,但即使不計提商譽,其淨利潤也只有10~12億,相比2018年12.95億元的淨利潤,至少下降了8%。實際上,萬達電影在2019年的表現並不盡人意,其主投、主控的影片如《過春天》《絕殺慕尼黑》、《沉默的證人》、《小小的願望》、《誤殺》等,票房遠不如預期,其投資的遊戲因政策調整和延遲上線,業績也不如人意。2019年末,萬達電影的市值只有300多億元,只有不到2016年巔峰時期1400億元的1/4,而且這還是在裝入萬達影視之後的合併市值。萬達電影占萬達文化集團總營收的80%以上,2019年萬達電影的業績基本上決定了2019年萬達文化集團的經營不太樂觀。


病於“雄心”還是限於“大勢”——萬達的轉型之困

絕殺慕尼黑的票房並沒有達到預期


由於萬達集團沒有向外公佈2019年萬達金融板塊(2019年初更名為萬達投資集團)的業績報告,目前尚不得知2019萬達金融板塊的具體業績情況,但從其2018年及以前的表現來看,很可能不讓人滿意。據媒體報道,2018年萬達金融集團收入433.億元(完成計劃的101%),儘管同比增長28.6%,但現金貸逾期費率高達580%。2019年,萬達金融集團的重要任務是大力控制貸款逾期率,但2019年,國家對金融的管控相當嚴厲,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控制貸款逾期率有相當的難度。如果控制不好,未來很可能成為一個財務炸彈。

地產原是萬達最大的主業,隨著2014年的轉型,萬達逐漸去地產化。2018年萬達地產的收入為540.2億元,僅有2015年高峰時期的1/3。根據2019年初的計劃,萬達地產集團的收入為521.9億元,即使完成計劃,其收入也僅佔2019年集團計劃總收入2326億元的22.4%,對總體大局影響不大。

在這場肺炎的影響下,2020年萬達的商管、文化、金融三大板塊必然受到較大沖擊,外界對於2020年及以後的萬達集團並不看好。

四次轉型

在2015年以前,萬達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但從2014年開始,萬達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像地產企業。如今在營業額上,萬達地產已跌出了地產公司的40名之外。萬達地產4年之內發生如此鉅變,與王健林主導的“輕資產”路線轉型密切相關。

在業內,王健林以對時局的準確把握和大膽果決著稱。在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萬達一共進行過四次轉型:1993年由東北向全國發展,2000年由住宅轉向商業地產,2006年由房地產單一領域進入影視、娛樂等多行業發展和2014年的“輕資產”轉型。前三次轉型,恰好處於1993年至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20年,只要不出現大的失誤,很多房地產公司都取得了成功。

2012年,歐洲金融危機爆發,加上宏觀政策對房地產不利,國內不少房地產大佬稱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過,紛紛表示轉型。其中,萬達集團邁的步子最大。

此時,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等電商企業發展得如火如荼,而阿里巴巴、騰訊及百度等企業憑藉巨大的流量在金融領域大施拳腳,賺得缽滿盆滿。雷軍則靠互聯網營銷,僅僅2年時間就走完了聯想、OPPO、金立等老牌手機企業近10年的歷程,手機銷量躍居全國前三。特別是賈躍亭,憑藉著在PPT上構建的“生態圈”,迅速將一個售賣視頻的網站樂視做到市值超過1600億。小米、樂視的成功讓王健林心裡頗不平靜。

當時的萬達要資金有資金,要流量有流量,要“生態”有“生態”。相對於BAT、京東、樂視,房地產是一個重資產行業,需要的資金量巨大,一旦國際國內金融出現動盪,資金鍊緊張,企業就容易陷入危機。萬達做房地產,資產重、利潤低,為了擺脫這種局面,王健林在2014年提出了“輕資產化”路線,決定大刀闊斧地對萬達轉型。

2014年8月,萬達與騰訊、百度合作打造電商“飛凡”(當時網友戲稱“騰百萬”),大力推進線下商店萬達百貨的佈局;收購快錢,著力打招萬達自有的支付工具。並在2015年初,投入資本100億元,成立萬達金融集團,進入金融領域。萬達在服務領域多點開花,而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輕資產化”。


病於“雄心”還是限於“大勢”——萬達的轉型之困

當年騰訊、百度、萬達的合作讓無數人充滿期待


2016年1月,萬達集團投資35億美元(約230元人民幣)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創造了當時國內最大的一起併購案。為了構建一條從電影製作到發行的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王健林甚至提出了收購美國“六大”電影公司的計劃,引起了美國國內的強烈反彈。

2016年,可以說是王健林和萬達集團風頭最勁的時候,萬達集團在海外大肆收購酒店、影業公司,在國內到處興建文化旅遊實體,資金投入動輒百億、幾百億。萬達百貨、萬達電影、萬達電商、萬達信用鋪天蓋地,萬達的勢頭一時無兩。

而同時,萬達過去賴以生存的地產業務大幅減少。2016年,萬達地產收入從2015年的1640.8億劇降至1122.7億元。2017年7月,為降低負債,萬達將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76個酒店打包甩賣,造成萬達總資產和地產收入大幅減少,當年地產收入僅為831.7億元。2018年,萬達地產收入進一步減少至540.2億元,僅有2015年的一個零頭。

從2014年至2018年萬達的業績報告看,萬達地產的投資及收入的完成率都在100%或以上。顯然,這不是不可控的下降,而是王健林及萬達高層有意識規劃和導向的結果。

相比於其他地產公司,萬達商業地產佔有相當高的比例,其萬達廣場為集團帶來了巨大的租金收入和人流量。萬達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底,萬達廣場已開業323座,當年為萬達集團帶來了384.8億元的租金收入。萬達有必要將萬達廣場繼續做大做強,但它採取了與過去迥然不同的形式——“輕資產”,引進其他投資方共同開發,以較少的資金“撬動”更多的萬達廣場。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萬達集團希望以“小馬拉大車”的形式開發更多的萬達廣場,得到更多的租金收入。但其合作伙伴也不傻,必然意圖在租金收入中分一杯羹。如果萬達在商業地產的資金持股上不佔優勢,也可能面臨著被合作者架空和排擠出局的危險。在銷售重慶萬達廣場初期,萬達與融創達成協議,文旅城繼續維持“萬達”的品牌不變,文旅城的設計管理繼續由萬達原有團隊運作。僅僅1年後,萬達文旅城就換成了“融創文旅城”,萬達的整個文旅團隊也被打包出售。


病於“雄心”還是限於“大勢”——萬達的轉型之困

僅僅一年,融創就將萬達文旅城改了姓


由此可見,萬達集團完全靠“輕資產”的模式保持萬達廣場這一核心競爭力根本不現實,沒有哪家企業願意當“活雷鋒”。所以,繼2017年、2018年大幅削減在地產上的投資後,2019年萬達在全國的地產投資飆升至3000億元,以求做大地產。然而2019年的房地產已迥異於2年前,國家的調控更加嚴厲,金融控制更加嚴格,萬達再度走向高負債的老路必然面臨更大的風險。

雄心受挫

王健林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它的雄心是帶動萬達走向高峰的助推劑,同時也是讓萬達陷入麻煩的迷幻藥。

在萬達的發展歷程中,萬達很少與其他企業合作。一旦合作,萬達幾乎都處於主導。2016年,萬達在電商折騰數年後伸出橄欖枝向騰訊和百度尋求合作,當時業內十分看好,並預言將對阿里巴巴形成巨大挑戰。然而,在合作中三方都不願意將核心數據和技術交出來甘當綠葉,經過兩年折騰,“騰百萬”最終以失敗告終,成為馬雲口中的一個笑話。

除了電商,王健林另一極具“野心”的領域就是電影。

2012年4月25日,中美兩國簽署《關於用於影院放映的電影的諒解備忘錄》,電影的進口管制打開了一個缺口,王健林從中看到了機會,半年內成立了萬達文化集團,意圖將電影“做大做強”。

王健林絕不想做一個行業的配角,他想成為國內乃至國際上電影行業一個舉足輕重的“玩家”,隨後一系列併購應證了他的“雄心”:2012年5月,26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公司AMC;2015年6月,22億元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的院線Hoyts,7月,9.2億英鎊收購歐洲最大的院線公司Odeon&UCI;2016年1月,35億美元(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3月,11億美元收購美國第四大院線Carmike;2017年1月,9.3億美元收購北歐最大的院線公司Nordic Cinema Group。4年之內,萬達在全球票房的佔比達到驚人的12%。


病於“雄心”還是限於“大勢”——萬達的轉型之困

王健林對美國頭部電影公司的收購引起了美國人的警覺


除了大肆收購院線公司和電影公司,萬達集團還在海外大量收購酒店、遊艇,並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美國洛杉磯、印度哈里亞邦鉅額投資興建城市綜合體和產業園。這些海外投資加上國內的產業佈局如果成功,萬達集團將形成一個覆蓋人們消費娛樂各個領域的龐大“生態圈”,覆蓋地域從中國到全世界的主要經濟發達地區,可見王健林之“雄心”。

然而,王健林的“雄心”很快引起了中美兩國的注意。

首先,為儘快掌握電影產業的主導權——電影拍攝,2016年王健林發動了對美國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的收購要約,引起了美國電影巨頭及美國議會的關注,最終在美國政府的阻撓下收購失敗。

其次,王健林在海外動輒耗資數十億、數百億的收購和投資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關注。據媒體報道,從2012年至2017年6月,萬達集團在海外的投資總額達2500億元,其中大部分資金來源於國內。2017年7月,國家開始對萬達、安邦、復星、海航等企業的海外投資行為進行整頓。為了降低負債,2017年7月開始,萬達集團不得不通過甩賣海內外的地產和酒店項目籌集資金,同時收縮海外的投資。


病於“雄心”還是限於“大勢”——萬達的轉型之困


然而有的事如潑出去的水,再也無法收回。2016年,正值A股紅得發燙的時候,賈躍亭僅憑一個樂視網和PPT就創造了1600億元市值的奇蹟。而當時,無論資產還是利潤都遠勝於樂視數十倍、數百倍的萬達商業在香港股市僅有1700億的市值。2016年6月,王健林決定將萬達商業私有化,從香港退市迴歸A股。如果萬達商業迴歸A股成功,按照當時A股市場的市盈率,市值將達到5000億元,這樣將募集更多的資金,為萬達進一步擴張提供大量的“子彈”。當時,很多人為王健林的決定“點贊”。

萬達商業私有化時,為向境內外投資者募集資金回購14.39%的股份,曾對投資商進行承諾,萬達商業計劃在兩年內或2018年8月31日前在內地主板市場完成上市,否則萬達集團將回購全部股份,並向海外及境內投資者分別支付12%和10%的利息。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隨後國內收窄甚至停頓了A股上市公司的IPO,萬達商業最終沒能按期在A股上市,不得不再次募資從投資者手中回購股份和支持利息。

2018年1月29日,萬達與騰訊、蘇寧、京東和融創達成協議,引資成功(募資340億元)。據報道,根據協議,萬達商管集團必須在1-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即以後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並在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這對萬達來說無疑又是一道無形的繩索,為了擺開這道繩索,萬達商管集團必須儘管與地產進行剝離,完成上市。


病於“雄心”還是限於“大勢”——萬達的轉型之困


2019年,萬達商管集團的租金收入儘管增長了18.7%,相比前兩年已經有所放緩。而且隨著電商的進一步深入,單個萬達廣場的租金收入增長放緩甚至減少有相當的可能。萬達商管要實現租金收入的進一步增長,方法有二,提高租金或繼續增加萬達廣場的數量。據許多城市萬達廣場的商戶反映,萬達廣場的租金已相當昂貴,租金增長的空間有限,唯有繼續增加萬達廣場的數量,才能實現租金的不斷增長。如前文所說,在精明的企業界,誰都不願意為他人做嫁衣,萬達想靠“輕資產”輕易獲得租金的持續增長難以樂觀。

用腳投票

實際上多年來,如中國很多其他民營企業一樣,萬達集團走的是靠速度和規模取勝的路子,在模式和技術上並沒有形成超越行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其引以為傲的萬達廣場很容易為行業對手模仿、複製,文旅城除了賣房子外,在文化旅遊結合上並未見得成功;電影上除了影院規模領先外,在電影的質量上並未形成獨有的優勢;智慧零售、智慧金融領域,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和生態支持,也是屢戰屢敗。


病於“雄心”還是限於“大勢”——萬達的轉型之困

萬達影城何日才能恢復人頭攢動的盛況


萬達的路在何方?回到房地產,它已錯過了房地產的最後一輪黃金期,也許該行業還有小機會,但賺大錢的日子已經不多。繼續做電影、電商、金融,由於缺乏核心競爭力,它必須得俯下身子,放下“放下”老大的姿態,與行業龍頭合作,同時在技術和質量上真正用心投入,持之以恆,否則這病恐“深”。

2月10日,有媒體報道,為萬達效力17年的萬達商管集團副總裁沈嘉穎辭職了,而在2020年初萬達商管集團已有四位副總裁級高管辭職。作為萬達集團的核心優勢板塊和現金奶牛,萬達商管集團5位高管在2個月之內先後辭職,無論是主動或被動辭職,他們是在用腳為萬達的未來“投票”。萬達未來究竟如何,其核心競爭力究竟如何形成,對王健林來說,是一個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