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輪法王如此愛好名聲,為何第一次二次華山論劍未參加?

燕北閒人


金輪法王根本就沒法和沒有資格參加華山論劍,且不談金庸當時還沒想到這一層,還有以下兩個因素。

首先,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時候,金輪法王才不過十來歲大,王重陽總不能專門讓他去華山賣瓜子和礦泉水吧。


那時藏邊武學的代表人物是靈智上人,他的武功水準是被五絕秒殺的貨。

其次,第二次華山論劍的時候,金輪法王剛過三十而立之年。


從他和郭靖的交手來看,痴長那麼多年,才和郭大俠打了個平手。

以此推論,二論時的金輪法王武功撐死了也就丘處機乃至裘千仞的水平,且掌法和武技都是短板。

遇到五絕這些老狐狸,臨場較量都要自創出新招的大咖,法王只能白白“送人頭”和“當炮灰”。


孫少俠品金庸


第一次“華山論劍”是由王重陽牽頭召開的大會,其目的是通過比武論劍,由勝出者擁有《九陰真經》的所有權。當時武林高手雲集,王重陽邀請了東海桃花島的黃藥師,西域白駝山的歐陽鋒,丐幫幫主洪七公,天南大理的段智興(一燈大師),以及鐵掌幫幫主裘千仞。



王重陽邀請的天下英雄,是名副其實的“天下英雄”,從東海到西域,從大理到北方黃河一代。此時西藏密宗武林的代表人物是青海的靈智上人,他遠非“五絕”的對手,王重陽沒邀請他也是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第一次華山論劍是南宋寧宗慶元元年,也就是1195年,6年以後的南宋寧宗嘉泰元年,即公元1201年,李萍在大漠產子,也就是後來的一代大俠郭靖。

金輪國師的武功與郭靖本在伯仲之間,郭靖雖然屢得奇遇,但國師比他大了二十歲年紀,也即多了二十年功力,兩人若是單打獨鬥,非到千招之外,難分勝敗。—《神鵰俠侶》。

金輪法王比郭靖大了20歲,可以推算出,第一次華山論劍時,金輪法王大約14歲。縱使天縱奇才,少年兒童的金輪法王也沒有實力,沒有名聲,沒有資格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



第二次華山論劍時,金輪法王正值盛年,兼之武學奇才,自然有資格參加第二次華山論劍。金輪法王在西藏地區稱霸武林,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自認為天下無敵,中原武林高手不入他的法眼。

試試金輪師道:“好,霍都,你就下場去,和洪七公的弟子比劃比劃。”—《神鵰俠侶》。

金輪法王是蒙古朝廷的國師,居住在和林,很少踏足中原,自認為天下無敵,以至於認為自己的徒弟霍都也能和郭靖比劃比劃。

郭靖屢逢奇遇,集北丐,東邪,全真教武功大成,武功隱然已是天下第一。金輪法王讓徒弟霍都挑戰郭靖,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自大狂妄,也可以看出他對中原武林一無所知。

金輪法王不知中原武林,中原武林高手也不知金輪法王的存在。洪七公因為“藏邊五醜”而知道金輪法王的存在,黃藥師博學多才,對西藏密宗武學有所瞭解,但是在“射鵰”時期,他也不知道金輪法王的存在。



綜上所述,第一次華山論劍時,金輪法王年紀尚小,王重陽沒理由邀請他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第二次華山論劍時,金輪法王久居藏邊,中原武林也不知武學高手金輪法王的存在。同時金輪法王驕傲自大,自以為天下無敵,也沒有把中原武林高手放在眼裡,沒有去參加第二次華山論劍。

《神鵰俠侶》和《射鵰英雄傳》本是武俠小說,以上只是個人見解,歡迎討論批評指正,不喜勿噴!


我是一個小書蟲


很簡單,兩個原因,第一次第二次華山論劍的時候,金先生還沒有想過寫神鵰俠侶,所以還沒有那個人物存在,如果按照小說裡推理的話,那麼就是那個時候在西藏苦練武功,還沒有大成,知道自己不是五絕的對手,去了也是丟人現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