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系統地學習寫作?

鴻染


如今是全民寫作時代,很多人出於興趣、靠著寫作實現了財務自由,見此更多人也參與了進來,卻在要提筆時犯難:什麼是寫作?怎麼寫才算好?

如果要對寫作有比較系統性的認識,下面幾本書或許可以幫到你:

(一)《文心》



這是一本民國時期的初中語文教科書,由教育學家葉聖陶、語文學家夏丐尊二人合著,放在現在來看,可以說寫作入門書籍。

這是一本專門講讀和寫的書,書中以一位剛上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周樂華為中心,通過描寫他及周邊的人在學習國文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將中學生可能遇到或需要懂得的寫作、讀書的相關知識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語言生動樸實,對當代的學生乃至教師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看一本故事書,順便把寫作常識學了,寓教於樂,何樂不為?

(二)《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這本書是由全球久負盛名的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集聚全美傑出新聞記者和非虛構作者,分享他們獨到的創作經驗。

書中內容涵蓋寫作的各個方面,從尋找一個好的主題、搭建故事的敘事結構、塑造作品品質,到撰寫和出版你的第一本書,不論你是單純想提升自己的寫作技能、做自媒體撰稿人,還是往更高處發展,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溫馨提示:書籍篇幅較長,乾貨特別多,需要耐住性子讀,多做筆記。

(三)《寫作課》



艾麗斯·馬蒂森是《紐約客》 《紐約時報》撰稿人,具有22年的寫作課導師經驗,她會在書中告訴你:關於寫作這件事,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

馬蒂森擁有作家與寫作課教師的雙重身份,瞭解寫作者最迫切的需要,書中所有指導性建議都來對真實作品的深入剖析,不似理論專著的枯燥,亦有深度與廣度,兼具趣味性、文學性和實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對女性寫作者如何寫作展開了一定篇幅,如果你對寫作感興趣,又恰好是女性,那麼這本書一定不要錯過。

最後老生常談幾句:面對寫作,你需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想靠寫作變現賺錢,光看書是不夠的,動手去寫,你才會對書中的理論提示有所感觸。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如果你在10年前錯過了,那麼現在開始提筆吧!


我是拾光,在讀書中拾取生命中的光芒,努力不辜負看過的每一本書。


拾光擊


《練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一一寫作是個十分辛苦的工作,如果要選擇,必須善於發現並有恆心。

系統地學習寫作不是幾句話能說完的,這裡只簡單介紹幾點。

(1)從寫日記開始。

如果沒一點兒寫作基礎,不妨從寫日記開始。每天發生的事兒,能讓你有想法的,喜怒哀樂,全可以寫,慢慢練就記敘選材(主次)和表達的方法(對話或直述)。


(2)選擇喜歡並擅長的。

能熟練用日記的形式表達一切後,可在小說詩歌、散文,評論(論文)等文學寫作方式中,選適合自己的練筆。選材以小為主,最好先練寫類似記敘文的故事,可以仿寫一些經典的缺文,最好的辦法是找一些初中的語文課本中的文章來琢磨,因為它有分析有問題讓你思考,你可以借鑑它的方法練筆。

(3)練就善於發現的眼睛,練寫小詩或短文。

日常中的各種情景,只要你細心,都有可寫的,熟能生巧,堅持久了,你就收不住筆。


(4)表達方式的選擇。

比如在篇記事為主的文章中,你可採取直敘夾敘倒敘等,描寫議論、抒情對話,要恰到好處。

(5)反覆修改。

每篇文章寫完後通讀,刪除不恰當的語句,換掉不貼切的字詞,直到通順完整為止。

以上是個人總結的一點兒經驗,或能對初學者有所幫助。


遙遠的樹127


建議你先閱讀布蘭登·羅伊爾所著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這本書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整理出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原則,更涵蓋了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寫作技巧,從而幫助我們寫出真正的好文章(針對非虛構類)。

從結構方面來看,我來談談我的理解:

①善用轉折詞。 一篇好的文章,包括“起承轉合”,它絕不會是單調的從頭敘述到尾,而中間沒有任何轉折或者遞進。若想讓你的文章出彩,就必須靈活的運用轉折詞。轉折詞不僅會讓你的文章表現出最合理的連續性,同時還能夠展現出你是否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②整合相似事物。一篇文章可能會包含不同的主題,這時我們需要對這些不同的主題進行歸類,先集中精力進行一個主題的討論,再接著討論其他主題。

從風格方面來看,重點則在於用具體的例證來支撐你所說的內容以及是否能夠通過拆分長句使文章更清晰。

①用例證來支持你所說的內容。當人們在讀完一篇文章後,能長時間記住的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細節。我們在提出一個觀點後,能否加入具體的事例來使文章更加鮮活飽滿就成了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了。

②拆分長句使文章更清晰。有些時候我們看一篇文章,從頭讀到尾也不知道它究竟想表達什麼。其實這很有可能是文章中大段大段的長句所導致的。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我們可以把長句進行拆分,使其變為兩到三個短句。使文章更清爽。

最後是可讀性,寫作是一個創意和靈感輸出的過程,好的文章一定是經過反覆的推敲和修改才會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篇幅並不是很長,但書中的20條原則卻幫助無數人屬於他們的寫作之路,真心希望這個無數人裡包括你。





人生不過一期一會


比如新手欣賞誰的寫作風格,便要靠近那種風格進行閱讀,閱讀的同時學習了文學的語言,推進故事的情節佈局,及其表達的主題思想!

有些東西寫到這裡看上去挺難,但在閱讀過程中其實不由自主地就那樣進行了!有些非常經典的句子,段落可以不妨記記筆記,進行摘錄!

——我那時候讀書就是那樣做的,先是抄錄,以便過後再讀那些句子與思想,後來抄的太慢,直接用筆把一些表達思想的段落劃出來,讀到有些章節突然給了靈感,就索性在書頁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句子,甚至段落!以後再看那些句子的話,非常應景,挺好的!

我不知道現在學習寫作的作者們看什麼書,但最好看那些經典書籍,你看的那種類型的書籍,你自己寫作的目的和所要達到的成就才能向你正學習甚至模仿的前輩們看齊!

閱讀了比較多的好書以後,就開始寫作訓練,先從訓練語言的散文開始吧,等語言通順了,沒有病句了,甚至優美了,再試著去寫小說,去學習小說鋪排的小說情節,儘量留下懸念,抖開包袱,做到那種跌宕起伏!其中,還要較均勻的情節佈局,否則就有點龍頭蛇尾,草草了事!

訓練過的文章不要扔掉,過段時間再翻開看看,因為只要閱讀自己的作品,你才能知道每天是否在進步!如果頭幾天寫的文章你過幾天看,感到幼稚,使你臉紅,這就意味著你的進步很快!寫作就是一個不斷地否定自己以前作品的過程,當有一天你看著一部自己的小說,感嘆這種水平你已經再也寫不出了,那你靈感與才華的頂點也就到此為止了!

循序漸進,寫作是個漫長的過程,如果要儘快地變現,就向影視劇和遊戲靠攏,你要研究當下什麼影視劇非常火,比如宮鬥劇什麼的!

能表達社會及其歷史的那種厚重文學要經過作者對各方面的歷練和考驗,甚至擔著巨大的風險,因為這種作品註定不可能是高產的,他很可能用幾十年寫了一本書,比如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用了二十年,曹雪芹的《紅樓夢》用了一生。所幸這些鉅著留下來了,可是沒留下來的呢?這就是他們人生所擔的風險!

每個人的選擇不同,社會甚至歷史給他們的待遇也不同!


草軒客


作為一名新寫手,我個人認為先建立正確的寫作認知,遠遠大於去學習寫作的技法。


一.什麼是正確的寫作認知?

1. 要帶著明確的寫作目的去學寫作,才高效。

2. 要有下苦功夫的心理準備,寫作是要靠長期反覆練習的。

3. 要有正確的寫作認知,閱讀-內化-寫作是一體的。

二.如何去學寫作呢?

1. 明確學習寫作的目標,想清楚為什麼要學習寫作?有了目標,才會根據目標去分解步驟:

如:瞭解寫作的底層邏輯和具體方法套路,還有評估自己當前的能力和素材積累的情況,去開始寫作。

普通人要學習寫作的目標大概分兩種:

錢、名和利的需求:如,賺稿費、打造個人IP形象、塑造專家形象,提高職場結構化表達的能力等;

精神方面的需求:自我認知療愈,即通過寫作達到認清自我,救贖自我。

請明確以上的目標,再去制定學習寫作的計劃。所謂,目標引領行動。

2. 要學會堅持,寫作是長期的刻意練習和反饋才能得以顯現效果。所以,要學會養成寫作習慣。跟之前養成閱讀習慣一樣,要轉換心態:當寫作是喜歡的事情來對待;要有行動,根據21天習慣養成的原理,每7天升級自己的寫作時長直至穩定;要有獎勵,將自己每天的寫作成果發個朋友圈或者微博看看有多少人點贊評論,如果達到10個就可以獎勵自己一樣東西等。

總之,新手學寫作,要養成寫作習慣,要讓它變得不那麼痛苦。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 要有正確的寫作認知,高質量的輸入才有高質量的輸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結晶。關於如何閱讀的主題文章,我也寫過很多,可以翻回我的回答中看看。無非也是:主題閱讀、快速閱讀、深度閱讀等。

但有人說,讀的時候好像明白了,真叫寫,反而無從下手。

其實,可以從最簡單的的入手--記筆記,這也屬於寫作啊。


主題閱讀的時候,可以寫框架筆記啊,我要從這些書得到什麼,我的讀書計劃是什麼,讀書的順序是什麼,先列個框架筆記;

快速閱讀的時候,到真的去讀每本書的時候,寫上閱讀目的,提出至多3個問題去閱讀,完了之後,回答這三個問題也算寫作啊;

深度閱讀的時候,讀到金句或者有啟發的句子,摘錄下來,然後用自己的話寫下來去複述,記錄思考心得,這也算寫作啊。

不要認為一開始就能長篇大作,小小的輸出也算寫作啊。

有了以上的正確認知,我相信接下來的寫作技法學習會輕鬆好多。

但,學再多也不如現在就開寫。


我是提倡系統學習的Kim記筆記,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Kim記筆記


新手如何開始寫作?我的回答很簡單,就直接開始寫。相信很多有寫作想法的小夥伴,都很糾結怎麼開始,我覺得有這個想法後,接下來的第一步就是開始寫,從每天300字或者500字開始,每天堅持,這是一種很好的練筆方式,等你進入到一個比較適應的狀態了,就可以慢慢增加字數,寫出整文。

至於怎麼提高寫作水平,我先說說個人的看法,大多數人都覺得寫作需要有很豐富的積累,還要寫很多讀很多才能看到效果,才能寫出來。其實不一定是這樣,寫作是有套路可循的,像我們在公眾號或者別的平臺看到的一些軟文,其實都有自己的套路,也就是寫作的技巧,掌握這些技巧就可以寫出不錯的文章。

舉個例子,比如文章的結構,寫一篇文章的第一步,首先是要把這篇文章的結構列出來,每部分需要闡述什麼內容,有什麼觀點,都分點列出來,然後再去尋找案例,尋找一些名人金句等等,把各個部分的內容豐滿起來,整篇文章的結構和脈絡就清晰了。

除此之外,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應該如何寫,開頭怎麼引人注意,結尾怎麼總結點睛,這些都是有技巧可循的。

當然這些技巧要自己摸索出來還是有難度的,建議是去報班系統的學習,掌握了寫作的套路之後,再慢慢對內容下功夫,經常練筆就會有效果,慢慢就會越寫越好。另外,還要多寫,多發出來讓別人看到,最好有人可以給你指點,不要一個人矇頭寫,公開寫作進步更快。

另外根據個人的經驗,要學會認真體會生活,對所見所感要有所感悟,爭取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那你的文筆就會越來越有溫度,越來越有感情。多讀多寫也是有必要的,那會讓你的文筆更有基甸。

再回到問題本身,如何開始?就直接開始寫,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開始就對了。另外要提高快的話,可以去培訓系統的學習,最後一個就是要好好生活,體會生活中各種真實的情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大毛0


別人能輕鬆日更十萬+的閱讀量,自己費盡心思卻也寫的磕磕絆絆無人問津。 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卻也各種問題,邏輯不清晰、文章表達生硬,上下文連接突兀等。 都是新手容易碰到的問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從邏輯思考到文案寫作》中,解決了大部分因不懂寫作基礎而導致輸出時很困難。

本書是作者,根據在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工作的豐富經驗,從“基礎篇”和“實踐篇”兩部分,結合案例,系統介紹了邏輯思考和商務寫作的諸多方法。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中,表達文章明瞭的三種方法分別是:

善用主語,引發思考;

連接詞是文章“通順”的靈魂;

具體表現,儘量不要抽象表達;

邏輯表達——善用主語,引發思考

一部影視片,少了主角的參與不僅抓不住觀眾的眼球,而且,所拍畫面不知所云,混亂而不得要領。 一本書如此,一篇文章亦是如此。

如何避免寫文章時,遺漏主語而造成不明瞭表現呢?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提出追求文章清楚表達的第一法則,清楚主語與謂語的關係,設定主題的句子不要用太多。

能夠清楚表達主語的句型才是上策

有邏輯表現力的信息,都是包含主語與謂語的句子。 把主語當成動作或狀態的主體,把謂語當作是動作或狀態,這二者組成清晰的基本句行。 如,“我經常做飯”。“我”是主語,“做飯”是動作。另外,不要濫用被動語句,會讓句式更為複雜,如,“飯經常被我做”。 若把主語去掉“經常做飯”或者“飯被經常做”。這時候,你會想“是誰呢?”

如果,這種主語不明確的句子堆積在一起,就會造成很大的誤解。 所以,明瞭表現,最先要注意的是主語是否明確。

刺激思考,用及物動詞 高杉尚孝在書中提到,“使用主語與及物動詞的思考方式,可以訓練我們意識到行為者,這種基礎訓練非常重要”。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對“不可抗拒的力量”潛移默化的聽從,而對於人為的力量卻根據情況做出決策。 如,“下雨了”、“颳風了”、“春天來了”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不可控制,人們要做的就是防範措施。所以,很多公共場合會聽到類似於命令及肯定的口吻話術,方便管理。 但是,寫文章時要有意識的使用及物動詞,會勾起疑問,有機會刺激思考。 想一下,把“飯要做了”改成及物動詞表示,變成“做飯”,再放入主語,就變成“我要做飯了”!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呢?要吃飯的人會根據自己的情況說,“還有一個小時到家,現在做吧!”“怎麼這時候做飯?餓死了。”

簡言之,能夠產生共鳴的文章正是激發了別人的思考。

所謂,“邏輯表現力”就是讓我們有意識的進行小學生造句,簡單是因為沒有將思考的方式“意識化”。只要你能意識到這種思考,那麼駕馭它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這是新手需要注意的。先做到這點,在一步步提升吧!


我是幸福的雨露


寫作這項技能,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 像老師請教。很多人對於自己的寫作水平,不能做出客觀的判斷,可能會高估了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樣就很難有大的進步。如果是低估了寫作水平,就會不自信,寫出的東西總覺得不夠好,總想著應該繼續練習,等自己的文章水平能夠與大號旗鼓相當的時候去發表,這種不自信,會讓自己錯過很多的機會。可以去向好的寫作者請教,或者是去在行上面約見寫作的行家,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專業人士給予指導,這樣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快速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第二. 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就是買十幾本,甚至幾十本寫作方面的書籍,然後學習名家的寫作方法。主題閱讀的學習方式是自學,因此需要大段的時間做支撐,以及需要自己能夠結合自身的狀況,做出判斷,然後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和練習方法。

第三. 參加付費寫作社群。自媒體熱潮的興起,同時也應運而生了一些寫作培訓班,有線上的,也有線下的。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社群。社群的好處是能夠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的社群也有集中的打卡,在環境的影響下,可以督促自己經常寫,避免了自學時容易懶惰的壞習慣。比較高端的寫作社群會有一對一的輔導,同時學費也會比普通的社群要高。一般的寫作社群,表現活躍積極的會得到老師的點評、輔導,如果你是一個潛水的學習者,就容易被老師和大家忽略。

寫作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寫作,或者是寫作的意義何在,只有找到問題的本質,我們才會堅持學下去。如果只是一時的興起,即便學習了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很難堅持下去。

寫作不僅要系統的學習,更要持久的練習,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作者。


韓飛hanfei


其實寫作就像學生寫作文一樣,我有幾點淺見僅供參考:

1,要有海量的閱讀,你只有多看書,細細的體味作者是怎樣構思這篇文章的,裡面有哪些好的用詞用的句子,是你喜歡的你可以抄錄在本子上,甚至要背下來,為你儲存寫作素材。

2,善於發現生活,寫作不同於編故事,要有真情實感,讓讀者與你產生共鳴,

3,選擇專業擅長領域,如果你是在頭條發表文章,要選擇你擅長的專業領域,不能今天寫這方面,明天又轉方向,你的專業是影響你的頭條指數 垂直度 的一個衡量數據。

4,勤於動筆, 要經常的多思多想多下筆,甚至可以帶個小本和筆,把一些在腦海中一閃現的畫面畫面或者文字記錄下來,


蝸行於文藝


關於題主這種問題我想很多人都碰到過,其實我本身作為一個新手碰到這種事情也是讓人抓狂,經常想寫東西卻又寫不出來。目前自己也在探索之中,在此想整理一下關於這個問題思考,不足之處還望各位大神指正賜教。

1 多讀多看

首先我們多讀多看,書籍,影視或者動漫都可以,保證自己內容輸入的不間斷,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如果連作品都未觀看過又如何去寫出文章予以評價呢?只有不斷的去讀去看才能有所收穫,努力提升自己的閱讀量總是沒錯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當看到的文章達到一定數量時,我們往往會產生自己的見解,靈感也會隨之而來,那時候想說的話,想寫的文字會逐漸在腦海裡清晰,原本看似互相孤立的書籍與材料也會在我們思維裡形成一個體系,產生關聯,有一種想寫作的衝動,當然,這種衝動更像心底是對寫作的一種熱愛,一種慾望的表達,比起被動的應付寫作來說,因熱愛寫出的文章更加能打動自己和讀者。

2 多寫多練

即使書籍讀的再多,如果我們平時不去寫作練習,靈感產生的一瞬間,也難以將靈感轉化成文字記錄下來。電影《後會有期》有一句臺詞:“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同樣適用於寫作,明明覺得自己腦子裡有很多想法,卻依然找不出合適的文字去描述。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一篇文章的基礎就是一個個文字碼出來的。

很多道理總是知易行難,我們的靈感和轉化為文字表達之間的差距是需要通過練習去彌補。

其實“寫”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進行素材的積累,平常覺得寫的好的一些段落我們可以儲備起來,複習也好,修飾也罷,說不定以後可以用到。當再寫起文章方能得心應手,更加舒適。

3 多學習模仿

當我們讀了很多書,也經常寫作練習,能熟練的表達出自己內心想法時候,會感覺到哪裡不對,一看自己寫的段落觀點宛如一杯白開水,平淡無奇。這時候,我們就要沉下心去找優秀文章學習,比如說可以去找10W+爆款文分析其優點,去粗取精,對標模仿,學習套路。

文章方面我們也不要羞於模仿,因為很多套路都是是高手們經過大量實踐而總結的,過程中不斷迭代優化得出的結果。一旦運用套路,則可以用較短的時間輸出優質的內容。

為什麼在球場上有的人會被成為“萬花筒”?就在於其進攻套路多種多樣,讓看球的觀眾賞心悅目。

對於我們這種小白來說,學習套路的前提是自己不斷的去練習,進階之路上學習套路則是必然,只有熟練的掌握並運用套路,才能在此基礎上去創新,而不拘泥與套路本身。

當我們已經能熟練的運用套路時,就相當於修煉好了自己的“內功”,那時行文風格自成一體,寫起文章也是一氣呵成,絕不拖泥帶水。

歸根結底,學習依然離不開上一步的“練”。

4 多總結

終於將一篇文章寫完了!自己身心由衷感到痛快,不亞於遊戲裡CARRY了一場高端局。

文章投出去後,發現反饋卻非常少,推薦量也不多,內心有些失落,彷彿就是在“自嗨”,這點我深有體會。

但仔細想想,我們不妨心態放開些,對自己要求也低一點。

寫出爆款文的作者也不能保證自己每篇文章都是爆款,何況流量時代,自媒體多如牛毛,魚龍混雜,寫手也是成批次的增加。我也只是這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員,還有那麼多高手和大神縱情揮灑著自己的才華,憑什麼我就能火呢? 對於“自嗨”總比沒得“嗨”要強吧。

回想自己寫作的初心,不正是將自己的內心想法表達出來嘛!? 克服寫作困難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只要進步就是好的。

關於反饋少的原因,我們則要主動分析。

如果是文章自身出了問題,是寫作主旨不明確?亦或是語言需要錘鍊?

如果是運營方面的原因,加入圖文能否改善推薦,或者多投幾個平臺試試?

當然,關於運營這塊我也知之甚少,寫出自己的猜測恐怕會被專業人士貽笑大方。

總而言之,關於寫作的問題,讀和看是基礎,練和學是核心,多多總結才是進步的源泉。永遠不要害怕寫作,當我們提起筆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戰勝自我了。

以上也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和體會。

最後在練習寫作的道路上,願你我走的更遠,看的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