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奇石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萬山聊奇石


下面幾類奇石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1、形狀花紋比較雷同的奇石。

2、遠離“形質色紋韻”、“瘦鄒漏透”的奇石。

3、寓意不好的奇石。

4、...

只能想到這麼多了。

發幾方喜愛的奇石,請欣賞!謝謝!


昆石迷畫石賞石


題主你好,“審美疲勞”原本是美學術語,具體到審美的對象“奇石”,就是對奇石的興奮減弱,不再產生較強的美感,甚至表示厭棄、厭煩、厭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覺,原因有三:

一、奇石初學者認為每顆石頭都挺美,源於新奇和興奮,隨著奇石審美知識或情趣的提高,發現最初收集到的石頭其實就是有些亮色的普通的石頭,而不是“奇石”,因此產生初次的審美疲勞,後來慢慢才知道,原來奇石是一門需要慧眼發現的藝術門類。

二、玩奇石時間一長,會因為對奇石的認知到了一定程度無法突破而新生厭煩,對奇石不再依戀,失去精神寄託,心累了,或者移情別戀了,奇石也就失去了美感,疲勞油然而生。

三、因生活上的窘迫,急需將奇石變現,又苦於找不到買家,你會把不滿情緒發在奇石身上,這個時候情緒左右著審美的心境,奇石已經毫無美感可言。






黃迷蹤


缺乏意境、神韻和藝術想象力的奇石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這是我的賞石觀點。

都認為與某種物體和場景相似度極高的奇石方為精品奇石,因為這類奇石以奇取勝,讓人們在欣賞奇石的同事,油然而生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讚歎,敬畏大自然的巧奪天工,讚歎大自然的妙筆生花。但是,這類奇石因相似度太高,缺少了意境、神韻、朦朧之美和想象空間,天長日久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我在欣賞自己收藏的奇石時,對於相似度極高的象形石或畫面石往往一眼瞟過,因為它們對於我已經沒有了吸引力和誘惑力。而那些在造型或畫面方面“四不像”的奇石,往往能抓著我的眼球,抱到茶桌前反覆觀看,因為其蘊藏的意境和神韻,加上廣闊的想象空間,能讓你浮想聯翩,百看不厭,回味無窮。有時,奇石某處的留白甚至能激發靈感,對奇石所呈現的主題有新的理解,或有更加合適的名字。

賞石各有各的賞法和講究,不一而同。對於題主的提問,我個人認為那些缺少意境、神韻、朦朧之美和想象空間的奇石容易讓人產生疲勞,時間久了會降低關注度。


視天下i


請欣賞文字奇石和化石鳥隕石像形石








沙漠護理




藏在家裡的時間長天天看看容易產生疲勞感!


在希望的田野上144


奇石之美,美在“色”“質”“形”“紋”“韻”的獨特性和稀缺性。五種特性居其三者為上品,多數奇石以某一特性為主,其他特性不明顯。例如,黃蠟石是以顏色與質地為主要特性,顏色金黃、質地溫潤細膩者為上品,如具備一定體量和形狀,則再上一品。而泥石,則以形狀與顏色為主,其紋路不明顯。下面的一塊黃色泥石顏色和紋路都很不錯,尤其紋路顯現為清洗的水衝紋(實為風沙打磨而成),非常耐看。另外一塊通體紫紅皮色而頂端為靛青色的奇石更為厚重,質地細膩如玉,為泥石佳品。




安住一心


相信這樣的石頭不會造成審美疲勞,愛石之人,靜心賞石,傳承文化。





COLMMY勇者


您好,

奇石要你能夠看出一個石頭的奇特。奇石要琢磨,想故事

你也要對自己的石頭有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以勒和田玉金鑲玉等


肉石。過去看到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塊肉石,感覺很稀奇珍貴,後來在玩石市場上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肉石,慢慢的就產生審美疲勞,也就見怪不怪了……






普慈賢


我發幾塊天然奇石給大家看看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