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魚香肉絲沒有“魚”,老婆餅沒有“老婆”……中華美食單單就是名字都會讓你思量許久,陝西也不乏這般聽了名字便摸不著頭腦的食物,一起來看看這些擁有者奇異名字的陝西美食。

狗舌頭肉夾饃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狗狗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狗狗……”

其實狗舌頭肉夾饃是臨潼的特色小吃,炭火烤的餅酥脆、肉香爛,配上青椒的脆辣別具一番風味。所謂的狗舌頭,顧名思義就是饃的樣子像狗舌頭一般,又寬又長,外皮更加多油,裡面更加柔軟。在臨潼,賣肉夾饃的案板上常常放著線辣子,生的線辣子切碎了拌在肉中,夾在狗舌頭燒饃中,葷素搭配,辣而鮮香。

石子饃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石子饃和石頭還真有關係,是陝西民間的一種古老的漢族風味小吃,很是養胃。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

拉條子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拉條子源於新疆。很多外地人絕對不會把它和麵想到一起。拉條子,就是一根面抹上油盤成一盆,用時再一段一段的拉細,煮進鍋子。一碗煮好的拉條子,加上肉、素臊子,常吃不膩,經久不餓,是很多人的最愛。

面辣子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面辣子和辣子面。這兩種雖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其本質還是有蠻大的差別的。面辣子,也有叫蒸辣子模糊、熟辣子的。陝西著名的小吃,最早的做法,把面在碗內攪成糊狀,在放一些幹辣面、蒜等,蒸饃時放在籠內和饃一塊蒸,饃熟時面辣子也熟了,把熱饃掰成小塊泡在面辣子碗內,饃香加上辣,吃起來十分滋潤。

麻乃餛飩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許多朋友跟我說,一開始聽到麻乃餛飩,都以為是“馬奶”餛飩,用馬奶熬湯做的。麻乃餛飩是回民街西羊市的一家餛飩,餛飩湯是用牛骨湯熬製的!

老鴰撒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說起來有點兒像外語,外地人表示完全聽不懂。其實可以理解為“疙瘩湯”,老鴰sá是老陝喜愛的一種麵食,配菜隨意而又豐富,軟麵糰用筷子撥成兩頭尖中間圓的大號麵疙瘩入鍋,形似老lào鴰wā(烏鴉)頭,“sá”在陝西話裡是“頭”的意思。

金線油塔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金線油塔作為西安的傳統小吃,相傳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對金線油塔的記載,它層多絲細、松綿不膩,其形狀“提起似金線,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相信很多人都會被它的奇妙形態所吸引,品嚐之後,又會被它的美味所折服。

水磨絲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水磨出的……絲?其實,這是豬耳朵啦~豬耳朵平面被刀片開時,花紋如水磨石一般,這是陝菜中最見刀功的一道涼菜,要切成極細的絲,高手可以做到細可穿針,是陝西大荔的一道名菜。

饊子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饊子是一種油炸小吃,用紅糖、蜂蜜、花椒、紅蔥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適量的雞蛋、清油和麵,然後反覆揉壓,搓成粗條,捻成麵糰,搓成或抻成由粗細勻稱、盤連有序的圓條構成環狀物放入油鍋炸至棕黃色即成。

滋卷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相信你能理解卷,但不一定能明白滋。這是一種用薄面皮捲起各種食材,蒸出來的美食。可葷可素,滋卷蘸著蒜汁、配著稀飯,有滋有味。

漿水魚魚兒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魚?請不要誤會……我們的漿水魚魚跟魚沒有半毛錢關係。它是用澱粉或玉米粉製作的,形似蝌蚪,陝西話叫“蛤蟆骨鬥”,澆上漿水,就是老陝的夏日解暑利器。

驢蹄子面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千萬不要聯想到蹄筋、蹄花、羊蹄、驢蹄上,人家只是一碗麵,不是能辟邪的黑驢蹄子。只不過把面的形狀切成了驢蹄的樣子。

老漢喜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老漢喜就是荷葉餅夾臘汁肉,餅要喧騰,肉要香爛,再夾上鹹菜、油煎雞蛋也是個豪華版夾饃,克利馬嚓咥上兩個,忒色!

皮乾麵

讓外地人聽名字就一臉懵的陝西美食,你嘗過幾個?

這個面不是罵人的意思,也不是說這碗麵皮很乾的意思。據說是有賣面的一對夫妻態度不好,所以就被坊間食客稱其為皮乾麵,老闆也是心大!

不過也可以從側面反映這種面味道一定非常不錯,即使老闆態度不好,但還是吸引了這麼多顧客,相信這種面一定有它的神奇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