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的《金光大道》和《豔陽天》哪個文學價值更高?

樑棟829


浩然的寫作以高產和速度快著稱。他是文革時唯數不多的可以發表作品的作家之一。因為那時的作品少,所以他這一時期發表的作品幾乎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最有名的當屬“金光大道”、“西沙群島”等。但這些作品與文革前的“豔陽天”比起來,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是一個倒退。在“豔陽天”裡就顯露的冗長、平鋪直敘的毛病,到“金光大道”發展得更甚,呆板的政治說教替代了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浩然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作家,文化雖然不高,但極富寫作天賦。如果不是那些特殊的年代,或許他的作品風格將完全是另外一副面目。


用戶62180208478高峰


早年間,有幸看過著名作家浩然的這兩部長篇小說。《豔陽天》是六十年代初看的,小說反映的是1957年夏天東山塢高級農業合作社發生的事。塑造了農業合作社的“帶頭人”黨支部書記肖長春及韓伯仲、焦淑紅等基層幹部率領社員同合作社的副主任馬之悅的鬥爭。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展示了農村的階級鬥爭。通過一些事件發生,在上級黨組織的支持下,黨支部及合作社領導妥善處理取得勝利。《金光大道》反映的是解放初農村的互助組的事,塑造了高大泉、朱鐵漢等一批農村幹部帶領翻身農民辦互助組。雖然說它反映的事比《豔陽天》早,但是出版問世晚。應該是七十年代末吧,作家肯定是受“三突出”影響。人物形象不如《豔陽天》裡真實,有故意拔高的痕跡。我只看了第一部,留下了這些感觸。在我看來,《豔陽天》的寫作是高於《金光大道》的。


蘇愛國5


更喜歡豔陽天,我六十多了,至今五十年過去,仍然記得小說第一卷開頭第一行是這樣寫的:

蕭長春死了媳婦三年沒續上。

以下是題外話,可以不看。浩然是我的文學偶像,我因此喜歡上了文學,後來我自己也出版了長篇小說。看豔陽天時,我好想搬去焦淑紅家裡住。我的另一個偶像是歐陽山,他的三家巷(當時是毒草)讓我情竇初開,很奇怪,我沒喜歡區桃,卻喜歡上了陳文婷。這兩部小說在文革無書可讀時,陪我度過了至今難忘的青蔥歲月。


西窗掛浪59680171


在那個大幹社會主義的農村,對當時農村青年確實影響極大!二本書我也讀過,還是借來的。那時我才十六,七歲讀完小學,就在生產隊參加勞動。我那時高度才1,48米,體重88斤。那時的青年人社會人文素質確實很高。


勤善非是夢皇天祐我圓


浩然是我國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豔陽天》和《金光大道》產生了廣泛影響。浩然雖然曾經被譏為“八個樣板戲一個作家”,但平心而論,他的創作還是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他出身新聞記者和基層幹部,有著豐富的生活經歷,他的作品最大特點是生活氣息濃郁,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樸實生動。

《豔陽天》創作出版於上世紀60年代。小說通過京郊東山塢農業生產合作社麥收前後發生的一系列矛盾衝突,勾勒出農業合作化時期蓬蓬勃勃的生活畫卷,精細地刻畫了農村各階層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小說自然帶有不可避免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色彩,但因為生活基礎紮實,還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農村生活。尤其可貴的是,《豔陽天》塑造了眾多可信可愛的貧苦農民的形象和真實生動的落後農民的形象,活靈活現,生動傳神;《豔陽天》第一部圍繞發生在一天半時間裡的故事展開敘述,結構非常緊湊精巧,顯示出了鮮明的藝術特色。有論者認為,《豔陽天》是浩然生活積累、藝術經驗與獨特創作方式的集中表達,是最能展示浩然五六十年代創作風格和藝術成就的代表作。

《金光大道》創作於70年代,共分四部,前兩部在“文革”中出版,過了近20年後才出齊全書。小說反映了冀東農村“芳草地”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具體描繪了不同層次、不同身世、不同命運、不同理想和追求的農民們,在這個“改造”的運動中,傳統觀念、價值取向、生活習性、感情心態等等方面,或自願,或被迫,或熱切,或痛苦的演變過程。雖然浩然盡力調動自身的生活積累,但從整部作品看,受當時的社會氛圍的影響更為明顯,無論故事敘述和人物塑造,都留下了遺憾。

因此,兩部作品相比較,《豔陽天》的文學價值更高。





大河奔流之歲月留痕


如果用"粉絲"一詞形容自已和作家的關係,那麼,我可以說是當年浩然眾多粉絲中的其中一個了。故要是比較作家的《豔陽天》和《金光大道》這兩部著作哪部更出採一些,相信自已也能說幾句話。

從結構上說,《豔陽天》要緊湊一些,二、三天的時間裡,把東山塢發生的事生髮成三部百萬餘字的厚厚大書、光有文字功力,沒有足夠的農村生活結累,那是無法想象的。但浩然做到了,且還不是一般地做到,整部小說,可以說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毫不誇張地說,這部小說傾倒了當年的每一個讀者。今天說起《豔陽天》,大多數人應該還記得蕭長春、焦淑紅、馬子悅、馬大炮及彎彎繞之類的書中人物。

與《豔陽天》相比,《金光大道》似乎在結構上遜色一點,但這也情有可願,因為後者是史詩性作品,反映的是互助組到農業社的發展史,時間跨度比較大,大跨度有利有弊,利是寫起來比較隨意,弊是正因為太隨意,結構的緊湊性就有了削弱。不過,在人物塑造上,我認為兩部書不分伯仲。每一個人物可以說都是"獨一個",如果將兩部書中的人物作對比,沒有兩個人物是重樣的。比如蕭長春和高大泉,馬之悅和張金髮,焦淑紅和周麗萍,甚至彎彎繞和馮少懷等等。

對這兩部書,有些人(不知他們是否看過這兩部書)總想當然地認為這是極左時代的產物,從而加以指責。其實,極左怎麼啦?當年就是那樣的年代,作家只要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發生的一切,那就足夠了,因對作品誕生的年代的好惡,從而取捨作品,說輕了是幼稚,說重了那就是心存不良!

不錯,浩然描寫的《金光大道》如今已被現實否定了,但被否定的事物就一定是不合理?從社會發展史來說,奴隸社會被封建社會否定,封建社會被資本主義社會否定,難道由此就能得出被否定者的曾經存在是不合理?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當年的事物,用現下的眼光來看是"左"了一些,但在當年恰恰是又合理又合法的。故評價一部小說,用現實的標準去度量時,切莫要脫離歷史的大環境。

現在我們時時提倡"正能量”,我以為浩然的小說正好充滿著正能量。不管是《豔陽天》還是《金光大道》,只要你靜心讀上三、五十頁,你就會被裡面富有理想色彩的人物所深深感動,而這樣的感動,在如今的小說中已是不多見了。

作家早已仙逝了。題主推出的話題也無絲毫惡意,故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但我們在探討之前最好能好好讀一讀作家的原著,切不可帶著成見人云亦云,(按那個年代的套路一一踏上一隻腳,讓其永世不得翻身!),作家的書應該也必須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那是毋庸置疑的。

(補記,《豔陽天》已被主流出版媒體首肯,作為建國60週年最佳長篇小說重版,而《金光大道》因眾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未被主媒認同,雖有京華出版社將其(四卷本)全部出齊,但畢竟"社"微言輕,影響力不大,故迄今為止,還有讀者認為《金》書只出版了一、二卷兩部。不過我相信,總有一天,主流出版媒體會對此書網開一面,讓其呈現在讀者面前。因為讀者需要象《金光大道》這類形象化了的中國農村發展史。)


頓河之水


雖然作者浩然一再說明他更喜歡《金光大道》,但從影響來說,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喜歡《豔陽天》的要更多!在1999年香港《亞洲週刊》評選的“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中,《豔陽天》成為大陸“十七年文學”中當選的兩部之一(另一部是王蒙的《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還有,在共和國七十週年慶祝之際,《豔陽天》入選“七十年七十部優秀長篇小說”,都是對其藝術成就的充分肯定。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拂去歲月的蒙塵,我們對作者浩然在《豔陽天》第一部的卷首語的認識世更深刻,這就是:

“真金不怕火煉”!

“烏雲遮不住太陽”!

但是,我們也絕不否認和抹煞《金光大道》的價值和地位。因為時代的原因,這部在當時已經完成的長篇鉅著直到九十年代才得以原汁原味的完整出版,而且一直都很受一些人的詬病……客觀的說,除去一些特定時代的政治因素,浩然的優秀代表作品《豔陽天》和《金光大道》比較真實的反映了合作化的歷史進程,熱情謳歌了廣大翻身農民在黨的領導下堅定走社會主義的積極進取精神,其中主人公蕭長春和高大泉身上那種先人後己大公無私的硬骨頭精神,正是今天我們農村基層幹部所缺失的,在黨中央號召掃黑除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浩然小說的現實意義恰恰就在這裡……


如義齋人


浩然的小說,金光大道和豔陽天沒有哪一部的的文學價值高矮。但兩部小說同時讚頌了共產黨,歌領了毛主席領導下的新中國的勞動人民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奮永前進。廣大的人民群眾擁護共產黨,擁護合作化。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而奮鬥。總的說浩然是人民的作家。對於一個時代有一定價值。


王永y


浩然的《艶陽天》龢《金光大道》是在毛澤東時代背景下的兩部小説題材,氣勢恢宏,大氣磅礴,樸實,真切,情節真實感人,蕩氣回腸,把那個時代農邨廣大農民的情感卋界龢各種思想刻畫的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勞動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謳歌了黨,謳歌了社會主義,勞動人民的地位,在作品中很好的得到了體現。是很有價值的兩部經典之作!社會主義艶陽髙照,社會主義在毛澤東指引的金光大道奮勇前進!為作者浩然點贊!


遠方星閃爍


兩部作品都是謳歌社會主義合作化的優秀作品!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是時代的縮影!憑個人感覺,因為是先看的《豔陽天》,對《豔陽天》記憶更深,所以認為比《金光大道》更精彩。兩部書都是好作品,是人民大眾的作品,所以工農兵喜歡。至於有人說“八個樣板戲一個作家”那是不懷好意,是別有用心的抹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