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文化面臨困境?談談中日茶文化的差異——茶文化教育的重要

導讀:我國是茶文化的發祥地,同時茶文化也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誕生起就充滿了濃郁的中華民族文化色彩,唐代陸羽的《茶經》堪稱我國茶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所記載的茶文化,如茶源、茶具、製茶方法、飲茶方法等等,對我國後期茶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日本作為我國的近鄰,自古以來就深受我國文化的影響,我國的茶文化自然對日本人的生活和民族精神有著深刻的影響。日本茶道雖然與我國茶文化沾衣帶水,但其經過歷史的演變和本土化,形成了獨特的日本文化。而我國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傳播和傳承遠不如日本茶道,可以說我國茶文化面臨著很大的困境。

本期話題:以我國茶文化面臨的困境為切入點,聊一聊中日茶文化的差異,原來它反映了茶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茶文化面臨困境?談談中日茶文化的差異——茶文化教育的重要

茶文化

一、中日茶文化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飲茶視為一種修身養性的國家。我國茶道始於唐朝,唐代陸羽的《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介紹茶的著作,介紹了煎茶工藝、煎茶用水等,並詳細闡述了唐代飲茶的主流。作品蘊含著豐富的茶道哲學思想領域。當時出現了各種茶宴,如寺院茶宴、文人茶宴等,這也反映了人們對飲茶活動的重視,形成了一定的規範。自宋代以來,隨著飲茶、鬥茶的發展,茶文化一步步滲透到我國百姓的日常當中,茶已成為人們生活中接待親友、促進交流的日常活動。明清時期,人們開始飲用散茶,茶的飲用活動逐漸出現簡單化,人們開始關注茶葉產地和茶味的影響。近代以來,我國茶道的發展不侷限於茶道的標準,更注重探索對茶的利用和茶業的發展。

而日本茶道則起源於我國。從唐朝到明朝,來我國學習佛教的僧侶把我國的茶文化帶回日本。16世紀中後期,禪師千利休創立了日本茶道。他追求"和敬清寂"成為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此後,日本茶道在吸收我國茶文化的基礎上,充分融合了日本的藝術形式。經過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它已成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一種融合宗教、哲學、美學於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近代以來,日本茶道作為一種綜合而美好的生活情趣,作為普及文化教育的社會功能,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的普及。

我國茶文化面臨困境?談談中日茶文化的差異——茶文化教育的重要

日本茶道

二、目前我國茶文化的困境

雖然日本茶道文化是在我國茶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在"轉型"方面,我國茶文化的傳播和傳承遠不如日本茶道,可以說我國茶文化面臨著很大的困境,我國人們只懂茶而不懂茶文化。

1、茶文化認識度不高。

人們對我國茶文化的認識不高,這是制約中國茶文化傳播和傳承的最大因素。據有關資料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人不瞭解中國茶文化的發展過程和思想內涵,更不知道的是,他們只把"茶"當作飲料喝,這與我國茶文化的普及和民俗文化密不可分,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茶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思想精髓。與日本茶道文化相比,我國茶文化實際上缺乏系統的精神載體。雖然我國茶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和"為基礎的精神思想,強調"茶德",但與日本茶道精神內涵相比,我國茶文化思想的深度還遠遠不夠。我國作為全球茶文化的發祥地,其茶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蘊含著豐富的儒學、佛教等哲學思想。因此,針對我國茶文化傳播的現狀,我們需要根據中國茶傳播的特點,更加註重茶文化內涵和精神的提煉和傳播。

2、缺乏茶文化傳承。

除了茶文化認識度淡薄外,茶文化傳承的缺失也是影響我國茶文化傳播的一個因素。我國很少有人能接受茶藝培訓,調查發現,只有不到200萬人瞭解我國茶藝,這與我國龐大的人口是不成正比的。相對而言,作為日本舉世聞名的茶道文化,學習茶道已成為一門"必修課",學習茶道技能和茶道精神,這也是日本茶道經久不衰、名揚四海的重要原因。茶文化的認識度直接影響茶文化的傳承,反之茶文化的傳承也影響茶文化的認識度,我國的茶文化就陷入了這個惡性循環,為了控制這種惡性循環,我們需要根據我國的特點來傳播和繼承文化。同時,在傳承和傳承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國家間的文化差異,有效抵禦日本茶道文化的入侵,促進我國茶文化的全球化和國際化發展。

我國茶文化面臨困境?談談中日茶文化的差異——茶文化教育的重要

我國茶文化

三、中日茶文化的差異

現代,我國大力發展茶業,我國的茶文化確實得到了一定的推廣與傳承。我國現代的茶文化強調環境、氛圍、背景音樂和沖泡 技 法,街道上的各類茶藝館就是典型的代表。而日本茶道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許多茶道學校吸引了數百萬的茶道迷。茶道在民眾中的普及,為日本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中日茶道文化在現代社會都得到了繼承和弘揚,但在傳承方式上存在很大差異。

1、 繼承製度

雖然我國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並不斷探索飲茶養生,但未能規範正統的茶道禮儀,因此中國茶道並沒有作為一種傳統技藝得到繼承和發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國茶葉品種豐富,茶藝流派眾多,難以統一模式整合;另一方面是傳承體系不完善。我國高校雖然有茶學專業,但更注重傳授農業生物科學和茶學的理論知識,重視茶葉產銷培訓,但茶道文化的傳承略顯不足。近年來,為了提高茶葉從業人員素質和普及茶葉教師培訓課程,往往只停留在茶葉的介紹和禮儀步驟上。

相比之下,日本現代茶道有幾十所學校,都是以千利休的茶道思想為指導,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家元",家元就是掌門的意思,他負責傳承上一代的茶藝,把茶藝教下去,在學校裡有著最高的權力和威望,也正是這種傳承體系使日本茶道得以傳承和發揚。其中,"裡千家"、"表千家"是日本茶道儀式最具代表性的兩大流派,他們肩負著世代傳承茶道的歷史使命,他們建立的茶道教室和協會遍佈日本各地,為茶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日本茶道界也積極向國外介紹日本茶道,在全球近30個國家建立了70多個茶道活動中心。茶道作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展

我國茶文化面臨困境?談談中日茶文化的差異——茶文化教育的重要

日本茶藝表演

2、學校茶道教育

在我國,應試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大多數課程都是為入學考試而設計的。,雖然近年來開始提倡素質教育,但並不樂觀,發展也不順利,作為我國傳統文化,茶道教育往往被置之度外。中小學並沒有專門的茶道課程,在大學裡,只有少數日語系開設"日本茶道"選修課或講座,可見,我國學校的茶道教育十分薄弱。

日本強調個人必須嚴格按照自己的身份行事,所以日本學校甚至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要注意言行舉止,與他人合作。而茶道中一系列嚴格的行為規則和飲茶過程中主客之間的精神交流,可以很好地鍛鍊人的身心意志。因此,日本將茶道與教育緊密結合,進一步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日本學校,茶道的必修課通常安排在家庭課上,學校藉助茶道等傳統文化課程,對青少年進行行為規範教育、氣質薰陶和歷史文化感染。通過茶道學習,日本青少年從小便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養成了嚴肅嚴謹的工作習慣,懂得遵守各種規章制度。

3、女性茶道教育

我國傳統社會追求的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方式,包括喝茶和社交,也大多是男權,在現代社會,隨著女性經濟條件和家務勞動的改善,女性也積極參與到了茶飲的休閒活動。目前,我國雖然設立了茶藝師資格考試,但更多的是規範茶藝師的素質。因此,女性茶道教育並沒有作為一項社會教育事業在我國得到推廣。反而我國大城市的許多職業女性更熱衷於在有限的業餘時間參加外語和管理培訓,以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在職場獲得更好的競爭優勢,對茶道等傳統文化的學習就相對淡漠。

日本明治維新前,日本的茶道基本上是男性,女性與茶道的接觸很少。不過,明治維新後,女性逐漸開始參與茶道活動。在明治20年,當時的文部大臣森有禮說:"國家富強的根本在於教育 ,教育的根本在於女子教育。女子教育的重點在於培養成為賢妻 良母所必須的氣質才能",這強調了藝術課程在女性教育中的重要性。茶道課程便在日本各地的女子學校都很受歡迎,茶道也成為女性必備的重要課程。如今,茶道已經成為日本未婚女性結婚前的必修課,她們能學習茶道並獲得一定程度的證書,日本女性大多通過茶道的學習而變得更有修養,她們在家庭中經常扮演好妻子、好母親的角色。他們的良好行為極大地促進了整個日本社會的和諧和良好氛圍。

我國茶文化面臨困境?談談中日茶文化的差異——茶文化教育的重要

我國茶藝表演

四、總結:反映了茶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中日兩國茶文化的起源、發展和文化內涵雖然不盡相同,但茶文化作為一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非物質文化,值得兩國繼承和發展。在日本,茶道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使茶道在現代社會中保持強大的生命力,繼續穩步發展。而我國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應該學習日本的先進經驗,擺脫目前所遇到的困境,將我國茶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

加強茶文化教育是實現我國茶文化傳播和"走出去"的重要途徑。在日本,茶道與教育緊密結合,將茶道引入學校課堂,讓青少年從小就可以學習本國的傳統文化。加上女性茶道教育的普及 ,日本女性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這對培養下一代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我國茶道內涵博大精深,形式百花齊放,但傳承體系並不完善,還需要結合學校教育,在中小學乃至大學開設我國茶文化等傳統文化課程,這不僅是加深百姓對我國茶文化及各類藝術的認識,也是解決我國某些文化沒有接班人這一尷尬局面的重要手段。以學校建設文化教育體系為依託,加強培養我國傳統文化方面的人才,是推動我國傳統文化走向繁榮昌盛的重要戰略。

文|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