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1

最近跟好久不曾联系的大学室友聚会。

其中有一个密友带着孩子过来了。

男孩子有点皮,上蹿下跳让室友很是操心。

我打趣道:

诶,有了这个神兽,不打算生二胎了吧?

室友神秘地笑笑,说:

你还别说,我已经怀上啦!快恭喜我吧!

我顿时惊得合不拢嘴。

然后,室友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文学系的那个班花也生二胎了,语言班那个以前很活跃的女孩子也怀上了,还有我们身边很多很多不曾联系的女生,似乎都成了二胎妈妈。

我恍然间才顿悟:原来,大家没跟我联系,都是因为偷偷地去生孩子了!

仔细想想,似乎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全民二胎的时代。

就连明星们,也开始扎堆生二胎了。

远的不说,一个《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我们印象当中那些可爱的萌娃们,很多都已经当上哥哥姐姐了。

郭涛的儿子小石头,有一个妹妹。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田亮的女儿森碟,有一个弟弟小亮子,也参加了《爸爸去哪儿》。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前段时间刚刚离婚的张亮,在既天天之后,也生了一个小女儿。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恍惚之间,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地开始给大娃添个弟弟妹妹。

演员张歆艺就在很多场合说过:

因为自己和丈夫袁弘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还想要生一个孩子。

这也是很多要二胎父母的心声,想给孩子找个伴。

可是啊,你有没有一种这样的经历?

当一对夫妻想要生二胎了,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群人,就会对大孩子讲:

你爸妈要生弟弟/妹妹了,不要你咯!

生了弟弟妹妹就要把你送人。

以后有好吃的,就要都给弟弟/妹妹了。

然后,当看到孩子脸上出现茫然,伤心,难过的神色,甚至哇哇大哭的时候,才会跟他说“开个玩笑而已啦。”

可是,伤害已经造成,让很多孩子在内心里,真正相信了他们所说的那些话“生了弟弟妹妹,爸妈就不会那么爱我了。”

所以,作为父母,当家庭中需要再添一位成员的时候,跟现有的成员(大娃)商量,真的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因为,这能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

2

最新一期的《奇葩说》,就有这么一个议题“生二胎要跟大娃商量吗?”

詹青云说的观点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她说:

父母跟孩子商量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过程。作为父母,你希望这个大的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帮助家长一起照顾这个幼小的妹妹或者弟弟,那么,ta凭什么不能事先知道呢?

生二胎跟老大商量,不是一种形式主义,更加不是做好了决定的直接通知,而是通过一家人商量的形式,传递爱,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获得了很多人的赞同。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独生子女不喜欢爸妈生二胎?

在这个问题下面有3000多个回答。

但很多回答,都在指向一个核心:生了二胎后,大娃感觉不被爱了。

傅首尔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她征询儿子是否可以生二胎。

结果儿子说:

我觉得你得考虑清楚,万一跟我一样不争气怎么办?

她抱着儿子猛亲一口,说:

你怎么会不争气呢,你是最棒的。

儿子回答道:

我这么棒,你还要二胎干什么呢?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她突然意识到,孩子这其实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不安:

妈妈,是不是我在你心里不够好?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他害怕突如其来的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的到来,会抢走自己在爸妈心中的位置,会得不到那么多的关爱。

这担忧的背后,其实是父母给予他的爱还不够多。

正如她说的:当孩子手里有一百颗糖,他怎么会介意分享?而当孩子手里只有两颗糖,他怎么会愿意分享?

所以,孩子的问题,最终还是父母的问题。

很多孩子在被家长无数次忽视,否认,打压之后,要么变成一个自卑的孩子,要么,就彻底放飞自我,做出伤害弟弟妹妹的事。

前几年,有一个新闻,咩咩到现在还记得。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2016年,有媒体报道一个3岁的男孩给37天大的弟弟,喂了3枚螺丝钉。

新闻一出,让很多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据报道称,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一小会儿,让哥哥照看一下弟弟,结果,等妈妈再回来的时候,发现孩子哭闹不止,甚至嘴里还吐泡泡,嘴唇发紫。

察觉到情况异常的妈妈赶紧问哥哥,是不是给弟弟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

结果,孩子平静地回答:就喂了3颗螺丝钉。

我想,任何一个母亲听到这样的回答,无异于晴天霹雳,3岁的孩子,其实还是有一定辨识能力的,他应该知道螺丝钉是不能入口的东西。

但还是喂给了这个才37天大的弟弟吃了,并且,一喂就是三颗。

幸好,经过医生的抢救,在孩子体内取出了那3枚螺丝钉,孩子的身体已经没什么大碍。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虽然有惊无险,但这件事,也足以给所有人一个警惕:真的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

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姐姐不满父母生二胎,给三个月的弟弟灌沙子……

只因大人一句玩笑话“你爸妈不喜欢你了”,哥哥将弟弟的“小鸡鸡”剪断……

这些看上去惊悚而又让人心痛的新闻,正是很多二胎家庭的隐痛。

咩咩相信,每一对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在绝大多数父母那里,并不存在偏心一说。

但很多时候,因为父母生完二胎后,精力有限,怀中的孩子太小,于是,我们很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大的那个,导致他认为,爸妈没有给到足够的爱给他。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论语》中说过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父母分配给孩子的爱不均匀的话,那么维系这个家庭的天平就会失衡。在二胎家庭里,这样的失衡会表现得十分明显。

咩咩小时候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长大。

我是姐姐,爸妈在我两岁多的时候,生下了我的妹妹。

那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不算好,而作为姐姐的我,在爸妈的要求下,必须要将自己的那一份让给妹妹。

小时候,我们分苹果,妹妹一定是要大的那一个。

两姐妹打闹,妈妈训斥的那个人一定是我。

家里来客人了,作为姐姐,我要帮着干活,而妹妹痛痛快快地在外面玩,只要按时回家吃饭就好了。

小时候,我也抱怨过:

为什么我一定要做出让步?

所有大人的回答都是一致的:

谁让你是姐姐呢?姐姐就应该让着妹妹啊。

我无话可说,大人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所有的姐姐或者哥哥,都是要让着弟弟妹妹的,都应该为家庭做出牺牲。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这么做。

我隐约觉得这样的规则是不对的,但却不知道该如何打破。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在房间里,妹妹在爸妈的床上开心地打闹,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没有人理我,没有人叫我过去跟她们一起玩。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多余。

敏感而脆弱的我啊,想到这里,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

但此时,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

爸爸妈妈和妹妹三个人依然在那里笑笑闹闹。

直到我的哭声开始让他们听到,他们才把脸转向了我。

然而,在妈妈几次追问原因,而我又说不上来的时候,他们没有耐心了。

大人训斥道:

好好的哭什么哭?去把眼泪擦干净,别哭了!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压抑自己的表达,我不再在家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难过和伤心,一直到现在,我都不习惯将自己的生活告诉爸妈,哪怕在外面再累,我也不会跟他们诉苦。

可能对于大人来说,像我这样的孩子,是真的很懂事,很让他们省心,可是啊,谁能知道,我曾经多么难过呢?

我也想像一个真正任性的孩子一样,在父母面前嬉笑怒骂,不管做什么,都会有爸妈兜底,但长久的压抑和被忽视,让我养成了现在这样的性格。

不管怎么样,似乎和家人都会有一层隔阂。

所以,很多懂事的孩子啊,并不是他们真的就不需要爸妈的关爱,而是,他们习惯了被忽视,他们的诉求很多时候得不到回应。

于是,他们只好在自己的世界,形成闭环,苦也好,乐也好,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承受。

所以,谁说生了二胎,大的那个就一定会接受呢?虽然我到现在对妹妹照顾有加,但并不代表我已经忘记了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的那些时刻。

那是我作为一个孩子,最难以忍受和心痛的时刻。

3

女星孙俪在这方面的做法,真的很值得称颂。

在金星的访谈节目中,她说,在怀上第二个之后,就跟大娃在慢慢地渗透他要当哥哥这个事实了。

希望大娃从一开始就对这个肚子里的弟弟或者妹妹有好感。

她会让大娃给还没见面的妹妹起名字,让孩子感觉自己从始至终都在参与爸妈生弟弟妹妹的事,爸爸妈妈并没有忽略他的感受;

在生女儿的那一天,她早早就准备好了礼物放到床头,直到大娃进去,一看到礼物,她就告诉他,这是妹妹帮你准备好的见面礼,希望你喜欢。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对妹妹产生好感。

在家里,他们不会允许老人或者阿姨对哥哥说:你看妹妹多乖多听话之类的。

其实这个时候,大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他们能听懂这些语言,加之本身心里有些敏感,再听到这些话,其实是有点伤害他们的。

所以,她反而会让阿姨说:

你看哥哥多棒,要妹妹向哥哥学习。

那这个时候,哥哥反而会不好意思表现得差,因为他要跟妹妹树立榜样。

“妈妈,是不是我不够好?”:二胎家庭的老大,看哭所有人……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之下,大的那个孩子不会再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的感觉,他们在浓浓的爱和信任中长大,以后也会变成一个充满安全感,有爱和有责任的大人。

所以,父母的教育真的很重要。

这些细小的关心,爱护和尊重,直接影响了一个孩子未来一生的走向。

我们在关心,照顾那个新生儿的同时,不妨将我们的眼光投向那个躲在角落里,暗自神伤的大的孩子身上。

曾经,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曾经,他们也是我们的心头肉,掌中宝。

不管多忙,不管多累,都不要忽视ta的感受,屏蔽ta向我们传达来的信号。

让ta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ta才会真正长成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生二胎的初心——希望孩子以后有个依靠,才是有意义的。

同心同德,相互关爱的兄弟姐妹,才是他们人生道路里,最坚实的靠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