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做了傷害你的事,對方卻沒感覺,而你選擇了原諒他人,不計較,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噠噠的世紀


別人做了傷害你的事情,對方卻沒有感覺,而你會去選擇原諒他人,不計較,起碼證明你是一個心胸大度的人。你是否原諒一個人,要看他的用心,而不是傷害的程度,如果是好心辦壞事,比壞心辦好事,更值得原諒。

別人做了傷害你的事情,但是他沒有感覺,要不就是假裝若無其事,要不就是真的不知道,無意間的傷害。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放在心上記仇都是沒有必要的。

如果是有意傷害,你放在心上耿耿於懷,可能正中下懷,如果造成利益或者人身傷害,那要選擇正確的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是無意傷害,就更沒有必要放在心上。所以選擇原諒他人對你的傷害,是最好的選擇。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人。


心理小學堂


上次幾千里路回孃家探望爹孃,回來一星期後給娘打電話。娘說我走了之後,我哥把爹孃家裡檢查一遍,看看有東西少了沒有!

這次國慶我三口又回去看望爹孃,娘直接說把她們現在住的房子也公證過戶給我哥嫂。我說:“那以後我沒法回來了,來是住在我哥嫂家了。”我娘說:“不回來我就去告你!”


手機用戶9061093723


在傳統的文化和家庭的教養中,我們都被灌輸了一種觀念,“做人要大度,不要得理不饒人”,我覺得這不是對良好素質的認可,而是對不道德的縱容。這種行為讓他們認識不到自己的品行有問題,在以後、在對其他人都有可能發生類似的事情。人與人是平等存在的,為什麼允許有的人要原諒別人的不良行為;而那些不良行為的人就心安理得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這樣發展下去,只能讓社會變得“好人越來越少,壞人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冷漠。

就像小孩子犯了錯誤,做家長的總有一種心理“孩子還小,不要跟他計較太多”但是,小孩子正是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一次的縱容,他認為這樣做就是正確的,久而久之,他的價值觀已經確立,後期再改正已經很難了。所以,在他犯錯誤的時候必須要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用正確的觀念引導他,讓孩子從小知道,對人禮貌、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孩子這樣,成年人更要這樣。成年人是參與社會生活的,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生活肯定會有交集,有摩擦,要讓他們明白,什麼話該說,什麼事該做,而不是再隨心所欲。如果你真的為他好,那麼在他做事不妥的時候就應該提出來,讓他意識到,而不是大度的原諒。這不是寬容,而是在害他,你想如果他下次碰到的不是你這麼好說話的人,他會吃更大的虧,那為什麼不提醒他讓他把這個可能降到最低呢?

有的人可能也會說,別人以後吃虧跟我有什麼關係,這樣屬於多管閒事,還有可能被他倒打一耙。但是我想強調,人一輩子要接觸多少人?數不勝數,他今天的表現可能就是你以後碰到的,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傳遞正確的價值觀,雖然沒有明顯的效果,但是能讓人改變意識就是你的成功!


小話梅青青


別人傷害了你,這個別人卻沒有感覺?可能嗎?傷害人不同於得罪人,這個傷害和得罪是有本質上的區分的,只能證明這個傷害人的人,已經把傷害別人當成了習慣了。

作為被傷害的人,選擇原諒,選擇不計較,首先這種人是很有修為的人,而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很少見。

多數人面對傷害,不計較其實都選擇算了,但從內心深處,絕對絕對不會是原諒了,因為和拿傷害人,都當習慣的人,你是計較不出什麼的,只能大度的說,我原諒了。

面對傷害能由心而發的說原諒了,我卻不信,真的不信。

還是那句話,人可以原諒得罪,卻不能原諒傷害,因為傷害是刻骨銘心的,絕不是一句不計較能夠抹平的,到最後也只是一句算了吧!



京西玉人


處於類似對待,不是對方強勢無可奈何,就是夫妻為愛關係寧願遭受氣。否則是軟柿懦弱,無能怕事。

這是包容與麻痺心理,所謂的′包容‘概念正是人們常說的客套話~(請多多包涵)之層意。包容也就是一包庇行為,以其說是原諒,不如說是慫恿,不知自已錯則是冒失,在不計較的同時應該給予說破,你明知其人對你有傷害,卻選擇若無其事,不在乎,其人不以為然,還矇在鼓裡,不能意識到傷害了你,不計較原諒是可以,不過包容他不經意犯失,不但自已承受傷害,也是在害他敗壞,這種意識行為可以說好心做壞事,包容他繼續犯失。如果說你被他傷害不在乎是屬於閨蜜要好,或者是有親戚關係,採取原諒不計較,算你有寬宏豁達姿態,可你不提醒他是在慫恿他,在害他。包容含有袒護行為,本題事及自已被傷害而選擇包容,雖然是寬厚處理,承受忍辱負重。但錯在不給予說破,有點僥倖心理,就怕打破情面,令對方尷尬不好意思,日後難相處,是過於善良老實,肯願其人有負於自已,自已不負於人,被人傷害原諒不計較,連說都不敢說,從另個角度而言,也可以說是懦弱軟柿。

做人要有原則底線,過於善良寬厚,被人傷害選擇原諒不計較,是一種對其人慫恿,自已軟弱的表現,這種是僥倖心理,善良老實過於,好心辦壞亊,受傷害還怕事。自以為是,說到底不是滋味,傷害自已承受,是軟弱表現。


14說4


只能說是你大度了。你的見識比對方高,不跟他一般見識而已。

但是傷害畢竟造成了,就像小孩子被火燙了一下,那他記住了:火是不能靠近的。這種痛徹肌膚的感覺會在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所以表面沒有違和感,不等於沒有歷史的痕跡,心裡沒有介蒂。

對方若終有一天會明白,心裡會很愧疚的,他知道自己錯了。如果僅停留在這個認識,是很粗淺,不誠懇的!

不過朝前看,朝前走吧。也許會有冰釋前嫌的時候。



鳳凰36402


這種做法不好,對他人不好,對自己更不好。

有評論說達到掃地僧的地步,真有那樣的胸懷就好了,這就如傻子打了你一下你不跟他計較一樣。他的所做所為也就談不上對你的傷害。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遇到這樣的事,關係很好的人,自以為是的傷害你,但自己不認為錯,我們礙於情面,怕傷害彼此感情,就忍讓過去了,說好聽的是大度,不計較。但結果是什麼呢?除了自己收到傷害,還有就是他不斷的挑戰你的底線,使你不斷的受到傷害,而他卻不自知。積累到這種程度,都到了他習以為常的程度,那時你再反對,可能就絕交了。這是我切身體會!

所以我教導孩子,不管是誰,觸犯到了你的底線,絕對不要忍讓,要敢於表達自己的不滿。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就直接表達,如果場合不合適,過後也要表達出來,告訴他這是第一次,以後不要再發生。真的朋友就不應該不斷傷害你。而其他關係,即便你有求於他,也不能毫無底線的原諒他,否則,你就失去了人格!


南方紅豆



無怨無悔1427282


以事論事,別人傷害了你,而對方都沒有感覺,這就說明別人對你的傷害只在心裡而不在身上了,如果在身上造成外傷的肯定對方有所感覺了。

而對方沒有感覺,我們不能去亂猜測對方是裝著沒感覺,這裡明明說是沒感覺,也就是對方在對你造成的傷害是無故的而不是故意的,就比方說你熱戀中的對象,他(她)曾經相處過朋友,但他(她)沒有告訴你,而你早已對他(她)知根知底,這時你選擇原諒了他(她),不計較,這說明你看得開,思想覺悟高,個人修養得好,是一個不拘小節,思想豁達的人。

做人就應該像你這樣,原諒他人就是放過自己;善待別人,也就是善待自己;給別人留出路,也就是給自己留後路。

做人就應該有“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這種風度,別給自己的心裡裝上垃圾,這就是自我修養的最高境界,人才活得快樂。





小不點追夢


就是覺得她本無心,何必斤斤計較。既然有可能是無心之舉,你若還耿耿於懷,只能說明自己的肚量不夠大了。而且,倘若他人傷害了你,他切不知道,你整天糾纏於此,只會壞了自己的心情,擾了自己的雅緻,還不如做個大度之人,給自己一個海闊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