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軍用罐頭裡面都是什麼?

李升瑞


  二戰時期,全世界最出名的軍用罐頭就是美國的軍用罐頭,不過在說到美國的軍用罐頭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日本所生產的軍用罐頭,畢竟他們曾經和我們是生死大敵、給我們國家帶來了非常大的災難。

  

  罐頭食品,美軍的罐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但是要說數量,最多的還是斯帕姆午餐肉,有趣的是當時的美軍士兵其實恨透了午餐肉,因為這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早餐是這東西,午餐還是它,到了晚上還是它。實在是吃到想吐。其實筆者有吃過該公司生產的午餐肉,從味道上來說除了偏鹹外還好,但是耐不住實在是太多,天天吃,吃個幾年恐怕任何士兵都受不了它。所以美軍有時候甚至寧願用它換其他東西吃。而且美軍還有其他的罐頭,比如糖果和水果罐頭等。而英軍伙食也差不多,不過罐頭內容物是攪碎的火腿。

  

  當然因為這些肉片鹽成分太多、味道實在太鹹的原因,所以美國士兵在食用這些軍用罐頭的時候,他們一般都是參雜其他食物一起吃的,要不然他們實在是有些難以下嚥。

  

  也因為美國士兵是靠這種肉片罐頭度過二戰的,因此在他們味覺產生了長久的疲勞之後,他們內心升起的是對這種罐頭的噁心反感,是一種戰後再看到會想吐的那種感覺。


泡麵Sir



圖片上美軍士兵吃的罐頭就是赫赫有名的“斯帕姆午餐肉”(也可翻譯成“世棒午餐肉”)二戰期間是美軍最重要的野戰配給食品之一,據說生產了幾十億盒之多!美軍對它即恨又沒辦法,上至五星上將下到普通戰士無不食用,艾森豪威爾上將回國後一次酒會遇到“荷美爾老總”(斯帕姆的生產廠家),說到:我的士兵們想殺了你,你送過來的罐頭太多了,我們怎麼吃也吃不完…然後“老艾克”親切說到,正是有了你送過來的這些罐頭我才打敗了希特勒……。


調侃“斯帕姆罐頭”漫畫。

那麼,美軍為何要嫌棄午餐肉?這東西“某寶、某東”都有賣的,我本人吃過大概其的味道類似2塊錢一根的火腿腸,說老實話沒有“×林牌火腿罐頭好吃”,是想火腿腸天天吃、頓頓吃,一吃吃上一二年誰能受得了?其實,“斯帕姆”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產物,當時老百姓兜裡沒錢,還想吃肉咋辦?“荷爾美老總”抓住了這個商機,用摻了大量土豆澱粉的肉糜(早期的僅25%左右的肉含量)、加上鹽(現代版的也有點鹹)等香辛料製造成罐頭開始出售,“美國困難時期”這東西確實是窮人的肉,但是經濟條件趨好後這東西也就沒人吃了,而“斯帕姆”的肉含量也隨著經濟好轉而增加。“斯帕姆午餐肉”本質上來說,可以提供比較高的蛋白質(軍需專用品肉含量可能在75%左右)脂肪、澱粉、鹽…這些都是大運動量後補充熱量所必須的!但問題是天天吃這個誰都煩,就像天天吃火腿腸…😂而軍需部門也無奈,這東西製造價格便宜、耐儲存、裡面沒湯沒汁水,排列整齊運輸非常方便……即便是沒有其他食品供應,光吃它再喝點水也能吃飽 ,所以它是美軍食品供應當中最主要的罐頭!在戰火紛飛的地區,都去打仗沒多少人去生產食品,“斯帕姆”不招美軍待見卻成了戰區人民和貧窮國家軍隊的美食,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就說過這樣的經歷:一個星期天她去親戚家玩兒,到了午飯時間親戚拿出來一罐“斯帕姆”加上一些水煮萵苣(萵筍)和胡蘿蔔做成了“沙拉”招待她,她覺得在食品極度短缺是年代那是一頓美餐……。


除了“斯帕姆”讓美軍討厭之外,還有另外一種讓美軍厭惡的食品就是“雞蛋粉”!圖片上EGGS(eggs在英語當中指的是“卵”),雞蛋是最容易被吸收和消化的食物,而且營養全面,可以說的最好的食物,但是雞蛋的運輸是一個麻煩事情,所以美國的奶粉企業將雞蛋乾燥脫水後粉化,裡面再加一些奶粉、糖也可以加鹽香辛料,食用方式與吃藕粉或者芝麻糊相類似。這東西本來是海軍遠航應急食品,戰爭爆發以後又大量配備陸軍。

美軍配給的雞蛋粉大部分都是美國“卡夫林克公司”(就是生產奧利奧那家企業),早在二戰以前就配給到了美國海軍,二戰期間也生產過億盒不同規格的罐裝雞蛋粉……與前面說過的“斯帕姆”一樣,這東西蛋白質、脂肪非常高,但是缺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天天吃會引起上火、大便乾燥……等等問題,而且這東西有一股“雞屎”氣味兒(可能是心理作用),被美軍官兵列為第二種難吃的食物。但是,同樣是被戰火肆虐的歐洲被列為上等的營養品!要與美軍後勤部門“關係良好”才能得到。


美國罐頭生產企業的女工夜以繼日的生產“肥豬肉”罐頭,就是將有很厚脂肪的大塊豬肉裝進馬口鐵罐里加上調味品(鹽、香葉、黑胡椒,圖片裡第三格顯示了這些調味品),蒸熟冷卻後裝箱。圖片裡勺子盛的東西就是罐頭裡的厚厚凝結的豬油。
那麼軍用豬肉

罐頭啥味兒?與周冬雨拍“真人秀”裡面的我軍紅燒豬肉一樣,這東西加上其他塊莖類、豆莢類蔬菜…一起燉煮吃還行,要是將裡面的肥肉掏出來直接吃……😂

實事求是的說,二戰期間美國《租借法案》援助蘇聯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有96億美元的戰備武裝援助了蘇聯,除了汽車、坦克、火炮……等物質外,由於蘇聯戰爭初期農業生產所受的傷害巨大,美國也大量的援助了被服、布匹等物,當然“斯帕姆午餐肉”和“林克雞蛋粉”也位列其中,以至於赫魯曉夫訪美的時候也特別感謝。
但是,蘇軍戰士還是願意吃豬肉罐頭勝過“斯帕姆”


,原因是斯拉夫人有吃“醃肥豬肉”的傳統,並且地處寒冷地區,需要大量的熱量補充,肥豬肉罐頭的高脂肪最合紅軍戰士的心意!通常情況下將罐頭裡的大塊肥肉挖出來抹在粗劣的黑列巴上大口吃進去,再配上100克醫用酒精配製的伏特加……。

英國海軍鹹肉罐頭,裡面的可食用部分與“斯帕姆”類似,但採用的是醃製過的鹹肉製成,把鹹肉(火腿)軟化去除一部分鹽分之後攪碎了罐裝在馬口鐵裡面。味道與現在吃的培根差不多,會更鹹一些。

英國鹹肉罐頭早在一戰時期就有了,戰場上沒有條件將原始狀態下的條狀鹹肉軟化燉煮,只能是在後方加工完成……鹹肉罐頭也是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鹽,但是嚴重的缺乏維生素,長時間食用會引起牙齦發炎和嘴角潰爛…等維生素缺乏症!一戰“戰壕戰”期間,英軍士兵都是將鹹肉罐頭打開後與洋蔥、土豆、捲心菜一起燉煮。鹹肉罐頭鹽分大,要比“斯帕姆”儲存的時間更長一些,外包裝不破損的狀態下可以存儲10年甚至更長時間。罐頭儲存了10年以上……呵呵。


《亮劍》裡面張大彪在哪“胡扯”,日寇生產的牛肉罐頭根本不是普通士兵配發的東西,能吃上真正牛肉罐頭的都是“佐官”以上的軍官,而士兵吃的就是《我的兄弟叫順溜》裡面 張大雷說的那種牛血加上雜麵做的東西。日本軍國主義軍隊是等級非常森嚴軍隊,官與兵的待遇完全不一樣,軍官們視士兵為“馬鹿”(意為呆傻的牲口),加之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哪有那麼多的真正牛肉罐頭給“馬鹿們”吃?



不過,日本漁業當時還是較為發達的日寇配給的魚類罐頭比較多,數量次一級的是豬肉罐頭,但罐頭裡面不是歐美軍用罐頭裡單一品,而是符合日本人口味的所謂“大和煮”,就是裡面除了肉之外,要加一些土豆、胡蘿蔔、牛蒡等塊莖類蔬菜,加上日式味增、味淋調味。

總體來說受國力所限,日本軍用罐頭不但品種少而且配給的數量也少,少數高級食材做的罐頭要給高級軍官吃,普通士兵沒資格享用。所以,我們看到侵華日軍的照片裡經常去搶老百姓家裡的雞鴨……。
罐頭耐腐敗、耐儲存的特點作為軍需品是必然的,最早開發它的時候也是拿破崙皇帝為了打仗期間解決後勤保障的問題……隨著工業化的進步二戰期間已經普遍配給到了各國軍隊,品種也是非常繁多,除了肉類、水果類、蔬菜類(比如:黃豆肉末),凡是可以用馬口鐵包裝的都是罐頭,什麼:咖啡罐頭、糖果罐頭、甚至香菸也是罐裝的……仗是打完了,但是由於“烙印”有些赫赫有名的品牌到現在仍然在世界上流行,比如:圖片上的“斯帕姆壽司”,韓國“部隊火鍋”……並且作為標準的快餐食品一直佔據超市貨架的一席之地,並且它的變種火腿腸生命力更加強大,已經到了比較氾濫的地步。並且罐頭作為軍用品還得在部隊的軍需倉庫裡待很長時間,不論“淺盤野戰食品”發達到什麼地步,它仍然會存在。


皇家橡樹1972


二戰時期,全世界最出名的軍用罐頭就是美國的軍用罐頭,不過在說到美國的軍用罐頭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日本所生產的軍用罐頭,畢竟他們曾經和我們是生死大敵、給我們國家帶來了非常大的災難。

被日本士兵稱為“豬食”的牛肉罐頭

日本在現在是一個經濟、科技上的強國,在世界化的大背景下他們幾乎沒有什麼困擾的難題,但是在好幾十年前的二戰時期,日本卻是一個物質極度貧瘠的國家。

因為他們的地小人多、物資不足,因此導致了他們二戰是在強撐下才渡過的。

在美國人佔領日本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一群被饑荒所籠罩著的日本人,當時很多人正處在隨時可能會餓死的絕境中。

日本二戰時期有一個很出名的牛肉軍用罐頭,在1941年美國人和日本人鬧僵之前,這些牛肉罐頭的牛肉都是從美國這個牛肉出口大國進口的。

以當時日本國家的貧瘠狹小,他們自己所放養的牛是非常稀少的,根本不足以供應他們牛肉罐頭的巨大產量,因此只能依靠從美國進口的牛肉來支撐牛肉罐頭的生產。

在日本和美國的關係鬧僵、美國全面封鎖了一切與日本的交易之後,原本物資缺乏、但是還可以很勉強渡過去的日本遭遇到了巨大的物資危機。

在這次危機到來的時候,他們失去了生產軍用罐頭的美國牛肉,在缺少牛肉的情況下,他們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那就是用牛血參雜一些難以下嚥的粗糧生產出新的軍用罐頭,這些改頭換面的軍用罐頭在生產出來之後名字仍然叫做牛肉罐頭。

但是相比於之前牛肉罐頭的美味,這些新罐頭的味道是極度惡劣的,因此才會有日本人把這些罐頭成為了“豬食”。

不過即便味道極差,這種罐頭在日本後期的侵略軍隊中仍然是受很多人追捧的。


因為深陷戰爭中的他們食物實在太短缺了,當人餓到了極點、所吃的東西淡到了極點的時候,即便是所謂的豬食,他們也可以吃得津津有味。

這就是日本二戰時期的軍用罐頭,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美國二戰時期的軍用罐頭。

美國的斯帕姆肉片罐頭

美國二戰時期最知名的軍用罐頭是他們的斯帕姆罐頭,這種罐頭裡面裝著的是一種火腿腸形制的肉片,這些肉片是用肉以及各種麵粉之類的東西混合而成的。


他們首先會把肉給絞碎,然後按照七成的肉含量為比例,參雜其他的材料製作而成。

當然因為這些肉片鹽成分太多、味道實在太鹹的原因,所以美國士兵在食用這些軍用罐頭的時候,他們一般都是參雜其他食物一起吃的,要不然他們實在是有些難以下嚥。

也因為美國士兵是靠這種肉片罐頭度過二戰的,因此在他們味覺產生了長久的疲勞之後,他們內心升起的是對這種罐頭的噁心反感,是一種戰後再看到會想吐的那種感覺。

美國的巧克力、糖果罐頭

而美國第二種比較出名的軍用罐頭則是一些以巧克力為主的罐頭,這些罐頭裡面會塞入專門為士兵們準備的巧克力和糖果以及其他各種小食品。


巧克力、糖果現在是隨處可見的,但是對於那個時代戰場中的美國士兵來說,這些巧克力、糖果卻有著別樣的魅力,是他們在戰場中難得的“山珍海味”。

在二戰結束,美國和蘇聯分別佔領了德國之後,蘇聯被美國和蘇聯分裂成了東德和西德。

在德國戰敗之後,他們國內的食物以及各種物資也如同戰後的日本一樣極度地匱乏。

在美國人佔領下的德國,香菸就是新的貨幣,美國不少士兵用手中的香菸從德國人手中換來了很多精緻的工藝品以及珠寶。

而在這個時候,也有不少美國大兵用這些罐頭裡面的巧克力換來了德國女人的一夜春宵,對於那個時期的德國人來說,這些巧克力、糖果就相當於別樣的奢侈品。

所以說這就是二戰時期日本和美國的軍用罐頭,日本的軍用罐頭在前期的時候是牛肉,後期的時候是打著牛肉招牌的粗糧和牛血混雜物,而美國的軍用罐頭則大多數是他們火腿腸一樣的肉片罐頭和巧克力糖果罐頭,至於當時我們國家的軍隊有幾口飯吃就算是不錯了,又哪來的什麼罐頭?


孤客生


二戰的軍用罐頭裡面都是什麼?20世界紀初19世紀末,老牌的大英帝國的軍用罐頭是比較有名氣的,第一世界大戰的軍用罐頭是著名的鹹牛肉罐頭。這個鹹牛肉罐頭不是英國本土生產,主要是來自英國的殖民地國家生產的,當時美國也是英國的殖民地,主要是美國畜牲業發達,做鹹牛罐頭是非常容易的。


1809年德國人和法國人聯合發明了罐頭,原因是以前行軍打仗,將軍隊的食物長途跋涉送到一線,經過外界不良氣溫干擾,造成食物還沒有送到前線,已經要不得了。於是法國軍隊總將命令有關人士研究出容易方便攜帶的和長時間耐儲備的。

於是阿M和阿K在法軍提供便利下,開始著手研究軍用罐頭,在他們的努力下研究出罐頭,並且能存放時間長,從此便開始有各種各樣的罐頭,無論是軍用或民用特點是耐得住外界不良因素。


可以說法國發明的軍用罐頭或民用罐頭是當今世界罐頭的鼻祖,罐頭在任何戰爭中發揮著不可代替和不可磨滅的功勞。孫子兵法中提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罐頭是軍人的糧食也是戰勝對手主要作用,在戰爭中這是太重要了。

二戰的軍用罐頭主要的成份是豬肉、雞肉、牛肉、羊肉、馬肉、騾肉、大豆、土豆、麵條、米飯等等,都是平時餐桌上的食物居多。

二戰時期德軍的軍用罐頭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來區分元帥直至士兵,一級元帥餐,四級是士兵餐,主要營養在中午餐。


希特勒在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作準備時,在開始提前十年將德國的胃口調節到戰時狀態,希特勒的未雨綢繆做到非常之好,納粹德國的北非戰場、歐洲戰場、蘇聯戰場等,當然在英國的主要空戰,英國的地面戰推行不了。

希特勒兵力有一千多萬人,每頓飯大概要多少軍用罐頭,每天又要多少罐頭,龐大的數量,就算是生產商需要開足二十四小時來加班生產罐頭,還有罐頭的食物來源,都要軍隊提前策略好的,如果沒有計劃情況下發動大戰,那麼大部隊出發沒多遠就餓到人吃人了。

希特勒在保障軍隊的食物又要怎麼樣才營養,營養沒有保證的情況下,士兵們沒有力氣拿槍了,士兵和敵軍近身搏鬥時,沒有食物到肚子,何來的力氣去搏鬥。


德軍的一級伙食是黑麵包0.8千克(加上奶油或植物油),當然還有其它幾種對等營養餐的選擇,德軍這個級別的伙食是富裕人家都不吃這種的,由此可見希特勒的精心佈局是多麼強。

二戰中其他國家的軍用罐頭最好的法國、美國、日本、英國等,這些都是富二代,由其是美國的士兵是有土豪家少爺之稱闊公子,和他國相比,美軍罐頭(包括有大麻,可以剌激士兵的戰欲)是土豪。

日軍的罐頭是魚罐頭居多,因為二戰的日本農業比較落後,還有部分畜牧業動物的罐頭是從美國進口的,還是遠遠不夠,但是日軍為了軍隊良好的運作,保證軍隊的糧食充足都是在被侵略國實行三光政策的,日軍為了搶當地平民百姓的糧食,做出反人類的事情。


二戰時期最為頑強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時期,紅軍們吃是青稞麥炒、野菜、草根、樹皮、同類糞便中未消化的食物、皮帶、皮鞋、馬鞍等等,我們的前背們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

1934年末,紅軍經歷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實地轉移,退出中央紅軍根據地,實行長征,長征是現代人類都覺得沒法完成的任務,但是二戰紅軍做到了,長征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奇蹟,紅軍在這次長征中進行400次左右的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擊敗國軍百多個團。

紅軍前背們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更加沒有美國的土豪罐頭,在這種環境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偉大的歷史見證。


森林狼6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軍人也是如此。法國元帥就說過,軍隊是靠胃來打仗的。

一個好的炊事班相當兩個指導員。可是部隊作戰不能帶著炊事班,尤其是有任務不能及時吃飯的時候,罐頭就可以解除燃眉之急。罐頭因為密封好,保險效果好、營養也不流失,深受戰士歡迎。


軍中帶罐頭始於法國人,拿破崙征戰的時候,法國軍中就出現了罐頭。

到了二戰的時候,罐頭就成為參戰各國的家常便飯了。二戰時候,各國軍隊裡的罐頭種類齊全,營養豐富。除了肉類罐頭以外,還有蔬菜罐頭、水果罐頭和各類豆製品品罐頭。

德國軍隊的罐頭注重營養補充和熱量補充,他們的罐頭以牛肉和魚肉為主,輔料配以土豆和胡蘿蔔素。水果罐頭也是德國軍隊罐頭裡常見的,他們還是以補充脂肪和熱量為主,每三瓶裡面才會有一瓶水果罐頭。他們擔心戰士水果罐頭吃多了會吃壞了身體,身體虛弱就沒有精力打仗了。德國軍隊的罐頭豬肉不多,以牛肉和魚肉為主。



二戰中美軍戰鬥力是各國中最牛的,他們的罐頭是種類也是最豐富,口感最好的。

二戰期間美軍罐頭裡的代表作就是“斯帕姆”牛肉罐頭,出品商為美國最著名的罐頭生產商荷爾美公司。戰爭期間生產了十多億盒,不僅美國大兵喜歡,德國士兵也愛吃,日本兵拿到了愛不釋手都捨不得吃,蘇聯士兵是搶著吃。

不過牛肉罐頭只是美軍罐頭其中一種,美軍的罐頭種類最多,花樣最多,也最講究營養搭配。

美軍罐頭的最大特色就是色香味俱全,各種維生素,蛋白,脂肪含量的搭配非常科學。

美軍的罐頭分為三大類,A類是肉類罐頭,有牛肉、羊肉、魚肉。B類 是水果罐頭,香蕉、蘋果、檸檬。有的是單類罐頭有的是搭配的製品。比如檸檬香蕉,蘋果橘子等。C類是混合製品,肉和豆乾罐頭,肉和蔬菜罐頭,肉和米類罐頭,肉和麵食類罐頭。

  二戰中日軍的罐頭也是負有盛名的,為了讓士兵保持足夠的體力投入戰鬥,日軍餐餐有肉罐頭,牛肉罐頭是主食。不過對於日本這個島國日本士兵更多的還是喜歡各種魚類罐頭,魚類罐頭數量只是略少於牛肉罐頭。日本人做事跟德國一樣刻板、嚴謹,生產出來的罐頭質量也是沒的說。



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十多年後,新加坡一個老人在山洞裡發現發現一箱子東西還以為是日軍留下的生物武器,到家一看是罐頭,打開以後撲鼻的肉香。

他們請認識日文的年輕人過來,只見罐頭上貼著的商標顯示“製造商:大阪市罐頭有限公司”,生產日期:1944年,下面還有日本軍需部的字樣。

英國作為歐洲的富豪國家,軍隊的罐頭自然也錯不了,他們的罐頭也是以牛肉為主,但為了保質,裡面放的鹽太多,食用的時候士兵都要拼命的和水喝牛奶。而且英軍的罐頭以午餐牛肉為主,裡面的牛肉是粉碎後凝固的,口感不好,但營養成分是不會少的,補充體能已近綽綽有餘了。


蘇軍的戰士的生活是最艱苦的,他們基本飲食包括黑麵包,餅乾,濃湯,動物油,各種素罐頭,但到了衛國戰爭後期這樣的生活也難為維持下去了。

因為在德軍凌厲的攻勢中,蘇聯主要的工業與農業產區相繼淪陷。蘇聯八成以上的甜菜產地、半數以上的牛與七成以上的存欄豬被德軍繳獲,軍人的口糧每天只有600克。

戰爭打響不久,斯大林就向美國求援,美國援助就源源不斷的輸入蘇聯。美國對蘇聯的糧食援助不遺餘力,第一批援助就有20萬噸小麥、大量雞蛋、香腸、黃油、奶酪和牛奶等食品。


當時的蘇聯軍隊都在餓肚子,當兵的都在靠著摻雜木屑、茶葉的少量列巴與鹹魚鹹肉度日。就在此刻,美國的援助來了,美國對蘇軍的援助有棉大衣、暖靴、鞋墊和衛生巾,但最受蘇軍戰士歡迎的就是SPAM午餐肉罐頭,飢餓難耐的戰士一到開飯的時候就奮不顧身一哄而上蘇聯領袖赫魯曉夫就說過:“沒有美國佬的罐頭午餐肉,我們的軍人將無糧可吃。”

無論罐頭怎麼好吃,都不如軍隊食堂的現做的飯菜香。可俗話說和平時時好,戰爭處處難,一打仗就什麼都不好了,讓我們永遠和平不要戰爭。


小約翰


罐頭很早就發明了。1809年,法國廚師阿佩爾發明了罐頭,為此獲得了拿破崙12000法郎的獎金。他的方法是:將食品處理好,再裝入廣口瓶內,全部置於沸水鍋中,加熱30~60分鐘後,趁熱用軟木塞塞緊,再用線加固或用蠟封死。這種辦法,就能較長時間保藏食品而不腐爛變質。這就是現代罐頭的雛形。

由於罐頭具有易於運輸,耐保存等特性,很快就成為軍隊的野戰食品。二戰中,罐頭作為軍需品得到更廣泛的使用。

中國

鴉片戰爭時,列強將罐頭傳入我國,但是隻是資本家和買辦階級享用,普通百姓是沒機會。1928年,上海梅林開始製作罐頭,到抗戰前,中國的罐頭產業規模很小,只在上海、廣州,廈門、山頭等地有幾家小型罐頭廠,生產的基本就是紅燒牛肉、紅燒豬肉等品種。而國軍後勤方面依然採取就地採買為主,採購量數量很少。我國真正的罐頭工業發展是在解放後,抗美援朝時期,由於前線的需要,新建了許多罐頭生產廠。朝鮮停戰後,這些罐頭廠轉而開發出口,為國家賺取外匯。


抗戰中國軍除使用少量國產罐頭外,其餘就是依靠繳獲,更多的是接受美國援助的罐頭。

抗戰時,國民黨腐敗嚴重。從老百姓處收糧時使用大斗,一擔收來200斤,分發軍糧時使用小鬥,一擔糧食經層層剋扣貪汙,最後到分撥到軍隊時只有100斤。而且需要前線部隊自行派人去後方几十公里外軍需處領取。這些去運糧的官兵也參與倒賣軍糧,真正到前線官兵碗裡的多是發黴摻沙子的糧食,外援來的罐頭也只是軍官食用。士兵們普遍營養不良,戰鬥力低下。200師由於戴安瀾將軍管理嚴格,官兵伙食好於其他國軍,故成為國軍戰力最強的一個師。在印度的新一軍、新六軍,軍餉和食品配給由美軍顧問直接發給每個士兵,故此成了國軍五大主力之首。但是到了國內後,美國人不再管了,然後戰力就呵呵了。


看看國軍的體質

反觀八路,雖然沒外援,根據地也是屬於我國平窮山區,但是官兵一致,自己開荒種地,百姓支持,伙食反而要比國軍好。

齊會戰鬥勝利後,賀龍師長和戰士們會餐

日本

日本開始是採購美國牛肉再添加胡蘿蔔、土豆等配菜做成適合日本口味的牛肉罐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由於資源越來越匱乏,其牛肉罐頭開始偷工減料,用牛血取代牛肉添加些雜糧做成所謂的牛肉罐頭,就類似所謂的關東煮,口感很差。日本魚業豐富,因此生產了大量魚肉罐頭。日本的另一種比較有名的罐頭是紅豆糯米飯。

除了上述外,日軍還有水果罐頭。如臺灣的聯合鳳梨公司製造的菠蘿罐頭就大量供應日軍。日軍的另一大特色是鹹菜。如黃瓜、大頭菜等等用鹽水、米酒、大豆醃製,成了日軍著名的鹹菜罐頭,再配上士兵攜帶的冷飯糰就夠一餐。

由於日軍戰線拉長,國力衰弱,後勤軍需困難,因此,戰爭階段的日軍往往採取就地搶劫來掠奪各佔領區。

蘇聯

蘇聯的肉食罐頭的供應也是十分充足的,而且肉類多樣。除了肉罐頭,蘇聯還有蔬菜罐頭、水果罐頭和黃油、煉乳罐頭。由於蘇聯的糧倉烏克蘭被德軍佔領,且戰爭規模巨大,蘇聯自產罐頭已經跟不上戰爭需求。於是蘇聯向美國採購了大量的肉類罐頭。

蘇聯天氣寒冷,蘇聯人酷愛飲酒。但是戰爭時期是禁止釀酒且紅軍也禁止飲酒,於是部分蘇聯自產罐頭裡添加了伏特加。蘇軍的主食是黑麵包和土豆,口感不好但是毛子就是喜歡吃。

二戰期間,蘇軍的後勤供應還是不錯的,起碼戰士們都能吃飽。最受蘇軍歡迎的是捲菸紙,捲上菸絲來一口,舒服。

德國

德軍的伙食標準是很高的。基本配賦量:餅乾250克、罐頭肉200克、罐頭蔬菜150克、咖啡25克、鹽25克,野戰配賦量:麵包750克、肉375克、蔬菜250克、咖啡25克、茶3克、糖20克、鹽25克。

士兵伙食供應的數量分為四級:I級,戰鬥地域; II 級,佔領區;III級:本土駐守部隊;IV級:國內辦公機構文職人員。其中以I級數量最多,以下逐漸遞減。

二戰德軍口糧內容:

第一號口糧(戰地部隊)(單位:公克)  第二號口糧(佔領地的駐軍伙食)

麵包---------------700               麵包--------------700 

帶骨鮮肉---------136               帶骨鮮肉--------107

黃豆粉------------7                黃豆粉------------7  

魚肉(無頭)-----30                魚肉(無頭)-----30

蔬菜水果---------250               蔬菜水果---------250  

馬鈴薯------------320               馬鈴薯------------320   

蘆筍---------------80                蘆筍---------------80   

布丁粉------------20                布丁粉------------20  

煉乳---------------25                煉乳---------------25  

鹽------------------15                鹽------------------15  

點心---------------3                 點心---------------3  

辣味品------------1                 辣味品------------1  

奶油與脂肪------60               奶油與脂肪------50   

咖啡----------------9                咖啡----------------9   

糖-------------------40               糖-------------------35

德軍良好的後勤補給進一步保證了德軍強大的戰鬥力。特別是佔領歐洲後,從佔領區掠奪來的許多物資也供應到前線,如紅酒。而且,對於佔領區,德軍也經常搶劫百姓的物資來改善自己的伙食。


到戰爭後期,德軍供應困難,開始餓肚子。特別是實行東擋西放,在西線對美英軍抵抗薄弱,甚至出現一群德軍在軍官帶領下排著隊唱著歌,也不需要美軍押送,自己去俘虜營領美軍口糧。在俘虜營軍官們飯後還能得到一個桃子或蘋果等水果。

英軍

提到英軍罐頭,就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鹹牛肉。

所謂鹹牛肉,其實是將牛肉、鹽、香料等物品放置在木桶中醃製的產物,早在大航海時代,英國艦船上的主食除了硬餅乾就是這貨了。而隨著罐裝技術的出現,鹹牛肉的研製方法也相應的改變,並逐漸成為英國軍用口糧的重要部分。

這東西被英國使用了幾個世紀,雖然口感不好,但是由於保存時間長,於是成了幾百年來英軍士兵吐槽的殭屍肉。二戰時鹹牛肉罐頭不在英國本土生產,都是由美洲等其海外殖民地生產。

二戰期間英軍的供應僅次於美軍,熱量維生素管夠,只是口感差。也沒辦法,就是到現在英國也沒啥美食。被美軍士兵深惡痛絕的雞蛋粉到了英軍那兒卻大受歡迎,應為酷愛吃雞蛋的牛牛們可以用水化開煎雞蛋餅。

美軍

在二戰中美軍的後勤供應可以說是最好的。

由於美國工農業發達,二戰期間本土又未遭受戰火,因此,美軍士兵的口糧是最豐富的。

概括來說,二戰時期美軍單兵野戰口糧大致分為:B口糧(B ration)、C口糧(C ration)、K口糧 (K ration)及D口糧(D ration)。

B口糧(B ration):

所謂B口糧(B ration)並非個人口糧,而是一整箱,供多人食用的口糧,包括5-in-1和 10-in-1這兩個版本。

1942年初,5-in-1版本野戰口糧主要發放給在沙漠地區作戰的摩托化戰鬥單位,隨後陸續提供給其他作戰單位。“5-in-1”的意義是,此野戰口糧能夠滿足5名軍人1天內的食物攝入量。口糧中包括:蔬菜、肉類、煉乳、果汁、麥片、速溶湯料、餅乾、硬糖果、鹽、白砂糖、衛生紙,並提供3種不同的菜單搭配方式。

到1943年中期,美軍開始發放10-in-1版本野戰口糧。其中,一箱10-in-1口糧包含4小箱“Half Of 5 Rations”口糧(2.5 Rations之意)。“10-in-1”出現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滿足10名軍人1天內的食物攝入量。10-in-1與5-in-1版本野戰口糧所包含的物品基本相同,但額外增加了黃油、速溶咖啡、布丁、果醬、甜點、速溶飲料粉、香菸、火柴、肥皂、淨水藥片、開罐器、毛巾,菜單也由之前的3種增至5種。

C口糧(C ration)

C口糧(C ration)在二戰前就已經研製成功了,便於單兵隨身攜帶,滿足一日三餐的需求。C口糧包含6個小鐵皮罐頭,有3個罐頭是肉類(稱為“M成分”),另外3個罐頭是麵包類(稱為“B成分”)。其中,肉類罐頭有肉/豆類、肉/蔬菜、肉/通心麵條、雞蛋/土豆、肉/米飯,香腸/豆類、火腿等品種。到1944年初,C口糧中還添加了糖衣花生、葡萄乾、檸檬/橘子飲料粉、可可粉、焦糖、口香糖。

K口糧 (K ration)

一箱K口糧(K Rations)為12人份飯量,包含12份早餐、午餐、晚餐,其中有黃油、餅乾、奶酪、砂糖、果醬、速溶咖啡、巧克力、口香糖、火腿罐頭、午餐肉罐頭、開瓶器、餐勺、餐巾紙、火柴、香菸。到戰爭末期,K口糧(K Rations)還加入了奶片、牛肉罐頭。

K口糧研發於1942年,起初是為裝備陸軍航空隊,但後來大面積配發空降兵,同時也少量配發給坦克兵、通信兵等。

D口糧(D ration)

其實就是巧克力棒,成分包括:可可脂、蔗糖、奶粉、燕麥粉、香精、維他命B1,可提供約600卡的熱量,屬於高熱量野戰食品。士兵們可直接食用巧克力棒,亦可將其溶於水,當作飲料飲用。

除上述口糧之外,美軍還提供了大量的可口可樂等等各種能想到的後勤物資,如刮鬍刀,美女雜誌以及TT。

相比較其他各國,美軍的後勤物資補給好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天天吃罐頭的美軍仍然吐槽美軍的罐頭食品,受傷害最多的就是很好吃的午餐肉(我國是在1957年才試製成功午餐肉)。

意大利的罐頭食品,口感非常差,以至於由意大利負責後勤供應的德國非洲軍吐槽意大利的牛肉罐頭是“墨索里尼的驢肉”,不過,在意大利的意軍吃的很好,傳說中的意大利海鮮麵味道真不是蓋的,獲得了軸心國和同盟國士兵的一致好評。

而我國士兵的最愛是紅燒肉,沒有之一。曾經有一次一個劇社去慰問演出,早上剛把肉下鍋還沒燉熟,日軍就來掃蕩了。掩護部隊把劇社護送到安全地帶後,連長聽說了此事,又帶領部隊嗷嗷叫地衝入村子,把紅燒肉搶了回來,順便幹掉了幾十個鬼子。


我淡如菊


在戰爭時期,為了給作戰的士兵提供食用的食物,並且保證食物的能量補給和儲存時間,二戰時期,各個國家都給士兵配發了軍用食物,被儲存在罐頭之中。美方提供給士兵的肉罐頭內的肉類就類似於現在非常普及的午餐肉。

據說當時生產此類罐頭的廠家一次性的生產了十幾億盒的罐頭,這樣的數量足可以讓當時的美國士兵可以頓頓吃到午餐肉罐頭,美軍多這種罐頭是恨的無奈,估計是吃到想吐也必須要吃的無奈吧。

其實當時的軍用罐頭說是午餐肉但,其實還是和我們現在所能遲到的午餐肉有很大的區別的,作為軍需品這種罐頭的含肉量高達75%左右,可以給勞累的士兵們提供大量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保證他們每天熱量補給。

但是問題就是這樣的罐頭每天都要吃,就想讓現在的我們每天都吃火腿腸一樣,很難接受吧,但是這樣的罐頭製作成本不高、方便儲存、沒有湯汁以及方便運輸的特點,在二戰時期確實是最適用的、供給作戰士兵的食物。因為這樣的罐頭在食用時只要在食用少量的水就可以保證溫飽,所以一直是美軍食品供應當中最主要的罐頭。


除了這個午餐肉罐頭之外,還有一種雞蛋粉也是軍用食物,它是將雞蛋乾燥脫水後粉化再加一些調味料製成的,這種食品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很高,可以提供高能量,但是由於缺乏纖維和維生素,所以長期使用會造成上火等問題。

美國的軍用罐頭之中還有一種肥豬肉罐頭,裡面裝有帶著厚脂肪的大塊豬肉以及一些調味品,豬肉都是蒸熟冷卻之後裝入罐頭。 這三種軍需食物曾在二戰期間被美方援助給了蘇聯軍隊,肥豬肉的罐頭是最受蘇聯士兵歡迎的,這主要是因為蘇聯的寒冷天氣需要更高的熱量來維持身體所需的原因。

除了美國之外,英國的海軍鹹肉罐頭也是軍用罐頭中比較有名的,他們採用的是醃製法,所以口感比之美用罐頭更鹹一些,而且由於鹽分比例比較大的原因,這種鹹肉罐頭比午餐肉罐頭儲存時間更久一些,如果包裝沒有損壞的話,甚至可以儲存十年以上。


英國士兵在戰爭期間,食用罐頭時都是將罐頭打開後,加入洋蔥、土豆等配菜一起煮。 美國的軍用罐頭是無差別發放的,就是說士兵和將領吃的是一樣的,在這一方面,日本就有很大的不同。

二戰期間,日本的軍官都是食用牛肉罐頭的,而普通的士兵吃的只是牛血加上雜麵製成的食物,畢竟日本國土狹小、資源有限,當然沒有那麼多的牛肉罐頭給士兵吃了。

不過日本四面環海漁業發達,所以二戰期間他們的魚類罐頭還是配發比較多的。但是因為國力限制的原因,日本的軍用罐頭還是品種稀少同時數量也少的,少量的食材也是全都供給高級軍官食用了,他們的普通士兵的食物都是靠搶來的。


夏目歷史君


罐頭食品的保質期超長加上罐頭運輸與製造都非常方便使它成為了各國軍隊都非常青睞的戰時軍用口糧,那麼在二戰的時候各國的士兵吃的罐頭裡都是什麼呢?各個國家都有所不同,但是總體來說美軍的最好,日本的士兵最慘,吃的東西被他們自己稱之為“豬食”可見到底多難吃了。

罐頭食品,美軍的罐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但是要說數量,最多的還是斯帕姆午餐肉,有趣的是當時的美軍士兵其實恨透了午餐肉,因為這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早餐是這東西,午餐還是它,到了晚上還是它。實在是吃到想吐。其實筆者有吃過該公司生產的午餐肉,從味道上來說除了偏鹹外還好,但是耐不住實在是太多,天天吃,吃個幾年恐怕任何士兵都受不了它。所以美軍有時候甚至寧願用它換其他東西吃。而且美軍還有其他的罐頭,比如糖果和水果罐頭等。而英軍伙食也差不多,不過罐頭內容物是攪碎的火腿。

最慘的當然是日本人了,資源少加上美軍的貿易制裁讓日本原本就要靠進口的肉類更少了,於是原本是給軍官分配牛肉罐頭的,結果到了後期國內沒肉了,那咋辦呢?於是有人出了個餿主意,用牛血加難吃粗糧煮出混合物灌成罐頭供給軍人們,軍官都是吃這麼難吃的東西,可見普通士兵是有多慘了,所以鬼子才會如此熱衷於抓咱老百姓的雞鴨,原因就是自己的供給實在是太難吃了。


紫龍防務觀察


沒什麼你理解成封裝的燉肉就行,當然由於是罐頭大部分罐頭工廠並不會用好肉入做,因為好肉售賣鮮肉明顯價值更高,所以罐頭中的肉雖然不是下腳料但也好不到那裡去,大多數都是脖子肉,骨頭之間剃下來的碎肉之內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不成型拿到市場上售賣顯然很掉價,所以乾脆做成罐頭反正罐頭裡的肉也是要切成小塊的,還省了切肉這個工序。其實不只二戰的罐頭是這樣,現在的罐頭其實也差不多。

說完了肉我們再來說裡面除了肉之外還有些啥,這裡我們先科普一下罐頭的原理,讓肉變壞的因素主要是兩點,首先來自於細菌的腐蝕,肉腐爛變臭就是它乾的,其次就是肉自身的氧化,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臘肉表面變黑。瞭解了這些之後我們就能找到防止肉變壞的方法,那就是殺死所有的細菌並隔絕空氣,這麼做其實很簡單找個密封的罐子裝起來然後高溫殺死內部的細菌即可。

由於肉是塊狀並不能擠出所有的空氣,一定要將罐頭內裝滿液體從而將空氣全部擠出,所以肉罐頭中肯定有湯,有可能是油湯也可能給是水湯。由於最簡單的殺菌方式就是放進開水裡煮,所以罐頭裡的東西肯定是熟的。當然後期也發展出了紫外線照射殺菌的方式,但大多數用於蔬菜水果罐頭,但因為蔬菜水果(除黃桃等少數之外)經過煮熟加上長時間存放之後口感極差,所以二戰時期很少有蔬菜罐頭,這一類罐頭咱們暫且不提。

好的現在能理解二戰軍用罐頭之中大概有些啥了嗎?


開著皮卡打坦克


軍用罐頭因其保質期長,又便於攜帶,歷來是軍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戰備物資。按我們的一般理解,軍用罐頭的質量應該很高,裡面配備營養豐富的肉類與蔬菜,畢竟那是士兵們在戰時那種特殊環境中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嘛。

但在二戰時期,當時世界各國民眾生活水平普遍低下,軍隊能保證罐頭供應充足就已不錯。至於罐頭的質量就很難說了。

那麼究竟這些軍用罐頭裡面都裝了些什麼食物呢?我們不妨找幾種當時比較有名氣的罐頭食品,一起去看一看吧?

一、資深貴族——英國鹹牛肉罐頭

英國皇家軍隊的伙食當然是少不了大名鼎鼎的鹹牛肉罐頭。老牌貴族“日不落帝國”的伙食水平雖然低於美國但是遠在德國和蘇聯之上。

真正的牛肉罐頭當然是以牛肉為原料,經過各種處理後密封在容器中,經過高溫殺菌處理,殺滅絕大部分微生物,同時防止外界微生物再次入侵,藉以獲得在室溫下長期儲藏的一類食品。

但是二戰後期,由於物資的緊缺,大部分的所謂的牛肉罐頭都是含一點牛肉,甚至一點牛肉也沒有了。

即便是資深貴族大英帝國,二戰後期也經常需要盟友美軍支持。所以他們的牛肉罐頭基本就是牛肉湯燉土豆,洋蔥,捲心菜。

儘管如此,因為它的方便和營養保證,仍然受到士兵們的歡迎。

二、徒有虛名的日本“豬食”牛肉罐頭。

日本軍隊的給養在亞洲國家中算是最好的。日本罐頭一般都是金屬罐裝的水果和蔬菜。水果罐頭作為甜點,蔬菜罐頭佐以正餐。

日本早期的肉類罐頭味道也是非常好,而且十分豐盛,是英國式牛肉蔬菜罐頭。

有人可能就問了,日本資源貧瘠,如何提供如此大量的牛肉呢?原來早期日本肉罐頭內所用牛肉都是從美國進口的,可後來日本和美國徹底鬧掰了,美國停止了牛肉供應。所以二戰後期,日本罐頭質量一落千丈。

沒有牛肉的日本人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用一些牛血,與蔬菜、粗糧混合起來,生產出了牛血罐頭。可想而知這種罐頭的味道一定不會好,有著非常重的腥味,對於吃慣牛肉的士兵來說,這種罐頭實在難以下嚥。

因此,這種牛血罐頭一直被士兵們稱為“豬食”,不過二戰後期日軍物資十分匱乏,罐頭更是少之又少,豬食罐頭也成了搶手貨。

抗戰神劇《我的兄弟叫順溜》有個鏡頭,新四軍軍分區司令員陳大雷將繳獲日軍的牛肉罐頭,用來款待友軍劉司令時,結果吃到嘴裡才發現,完全是些亂七八糟的蔬菜,簡直都無法下嚥,為了表達這罐頭的難吃程度,劉司令戲稱說:“這牛是和騾子配過的吧!”

可見那時的日本牛肉罐頭已經是豬食的階段了。而陳大雷通過牛肉罐頭的質量判斷,日本戰爭物資匱乏,這場仗已經撐不了多久,則反映了我軍高級指揮員敏銳的戰略目光。

三、承載著特殊情感的“斯帕姆午餐肉”罐頭

美國戰時物資供應的充足,令人不得不感嘆,“山姆大叔”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真不是吹的。在食品方面,美國最具特色的就是花樣翻新的各式罐頭。

特別應該重點說明的是,產於霍梅爾食品公司的“罐頭午餐肉”斯帕姆肉片罐頭,裡面裝的是類似火腿的肉片,按照其配料表上的說法,這種呈磚形的午餐肉由火腿、豬肉、糖、鹽、水和馬鈴薯澱粉製成,其中還加入少量的亞硝酸鈉,“使午餐肉保持漂亮的粉色”。

它能提供170卡路里熱量和每日所需1/3攝入量的鹽。它的最大特點是能比鮮肉保存長得多的時間,再有比普通肉製品低廉得多的誘人價格。

二戰期間,斯帕姆肉片罐頭不僅是美軍的營養保證,更成了盟軍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質來源。

斯帕姆肉片罐頭的口感相當不錯,雖然為了延長保質期,加了大量的鹽,但是對味道沒有太大影響。畢竟戰場上能夠吃到肉是十分滿足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許多抗戰電影中,截獲美軍罐頭會得到嘉獎的原因。

美國援助的罐頭午餐肉也是二戰聯軍的主食,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就曾說過,“沒有罐頭午餐肉,我們的軍人將無糧可吃”。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也有關於它的美好回憶。

據說韓國名菜部隊火鍋,裡面的午餐肉便是來源於斯帕姆午餐肉罐頭。

許多當時接受過美軍食品援助的人對這種午餐肉,可以說都是懷著一份感激和特殊感情的。

不過,美國人自己倒並不十分喜歡這種午餐肉罐頭。美軍最愛的是另一種特殊的罐頭,巧克力罐頭,裡面裝滿了糖果和巧克力。對於嗜甜的美國人來說,能在戰場上吃到糖果,當然是十分開心的。

四、軍用罐頭中的戰鬥機——美軍戰鬥口糧。

在二戰時各國的野戰食品中,美軍的罐頭戰鬥口糧也是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軍用食品。這種戰鬥口糧是由6個小鐵皮罐頭和一個附件包組成的。

其中三個鐵皮罐頭是肉類,稱為M類;另外三個鐵皮罐頭是麵包類,稱為B類。6個罐頭組成一天的口糧。

M成分有多種配方:有肉和豆類,肉塊和蔬菜,肉和通心麵條等。這些東西煮熟後分裝在鐵皮罐頭裡,裝在木頭箱或紙箱裡運往前線。

B成分也有多種配方:有餅乾,混合壓縮麥片,糖衣花生仁或葡萄乾,速溶咖啡,或者果汁,飲料等。

把上述M和B的三個罐頭分別組裝放在一起就是一個戰鬥口糧。另外還要配發一個附件包。附件包裡面有高級香菸,淨化水藥片,火柴,衛生紙,口香糖和開罐頭器。

美軍的戰鬥口糧和香菸令德軍和日軍甚至英軍都特別羨慕。諾曼底登陸後許多美軍被俘後掏出戰鬥口糧大吃大喝,把看守他們的德軍驚得目瞪口呆,因為他們已經多年都沒見過這麼好的食品了。

可見,僅從軍隊供給來看,二戰時期,老美絕對是碾壓所有敵人以及盟友。其伙食豐富多彩的程度,製作工藝的先進體現了美國人根深蒂固的的享樂主義觀念和響噹噹的經濟實力。

如今,二戰的硝煙早已消散,但軍用罐頭食品作為軍隊戰鬥力有力的組成部分,還是廣泛應用於各種兵種的給養。

隨著時代的進步,軍用罐頭食品製作發展變化,也會融入更多的現代化元素。但不管發展的何等先進,我們只期望,它越來越少的用於戰爭。

有書君語 :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