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的孟靜嫻到底是被浣碧害死的還是剪秋害死的?

娛影閒探


孟靜嫻是果郡王的側福晉,那可真是一見果郡王誤終身啊,從適齡待嫁姑娘到大姑娘,孟靜嫻活活的把自己等的誤了歲數,結果機緣巧合,也是沾了浣碧的光,和浣碧一起嫁到果郡王府等側福晉。



其實浣碧就是一個小心眼的人,也沒什麼格局,和孟靜嫻一起進府,沾甄嬛的光,她才能主持起果郡王府的大小適宜,奈何孟靜嫻先懷孕,果郡王更多的心思都在孟靜嫻身上,浣碧小心眼去宮裡跟甄嬛發牢騷,還被孟靜嫻下馬威,浣碧心裡如何受得了這樣的氣,殺母奪子的事情她不是不敢想。


儘管浣碧這樣想過,但是浣碧未必敢做,因為浣碧從來都不是一個決絕的人。真是老天都給浣碧機會,巧了,在宮裡甄嬛和皇后斗的不可開交,皇后惜敗,剪秋就想替皇后報仇,讓江福海給自己弄來點鶴頂紅,就想在中秋家宴上毒死甄嬛和六阿哥。

人算不如天算,那兩碗御膳房做的甜點本來是給甄嬛和六阿哥,但是第一口先吃到了孟靜嫻嘴裡,當場毒發吐血,就相當於給甄嬛提了醒,有人想要毒死她,在這宮裡想都不用想,想毒死自己的只有皇后。

這晚甜羹給孟靜嫻吃了後,孟靜嫻吐血生孩子,她是生的出來的,畢竟還沒到筋疲力竭的地步,太醫在孟靜嫻生孩子之前說:所幸嫻福晉所食不多,尚有力氣生產。為什麼在生完孩子以後就力氣用盡死了呢?

電視劇裡給的解釋是:嫻福晉產後虛弱以致毒發。意思就是假如身子沒有這麼虛弱的話,可能不至於死。孟靜嫻本來就誤食了鶴頂紅,性命不保,在太醫說出來她中毒的時候,浣碧和旁邊的婢女看起來是很緊張的。



為什麼呢?不是震驚不是害怕,是吃驚,浣碧或許在驚訝,除了自己還會有誰想要害死孟靜嫻呢?或許在剪秋動手之前,浣碧早就謀劃好了怎麼對孟靜嫻下手,或者是對孟靜嫻日常飲食動手,或者打算在孟靜嫻生孩子的時候做手段。


看似是剪秋的鶴頂紅導致孟靜嫻去世,又怎麼能知道浣碧沒有從中做手腳呢?


入行娛樂


讀過原著,原著裡說的是的確是孟靜嫻是中了毒,但是不至於死,但是浣碧故意拖延時間,保孩子不保大人,孟靜嫻才死的!浣碧是因為孟靜嫻耍手段讓果郡王以為她是甄嬛,才懷孕的!但是電視劇裡可是就是說孟靜嫻誤吃了剪秋下毒的粥才死的!





貓貓大人17


為什麼不可以是甄嬛下密旨令浣碧利用剪秋幹掉了孟靜嫻呢?

在甄嬛即將從甘露寺回宮的時候,崔槿汐就曾經對她說:娘娘此次回宮,要的是狠而非心!孟靜嫻發現了允禮與甄嬛的私隱,並且巧妙地藉此機會懷上身孕之後,一方面想到熹貴妃處驗證一下自己的判斷,另外一方面也是炫耀一下自己的勝利果實。甄嬛判斷出孟靜嫻暫時不會出賣她與允禮的,但是,現在不會不等於說永遠不會,孟靜嫻的阿瑪是朝中重臣啊!孟靜嫻原本是被太后當成嫡福晉的人選指婚給允禮的,等了那麼多年,卻是個低於侍女出來的浣碧的第二個側福晉,這讓心高氣傲的孟靜嫻情何以堪!

甄嬛與浣碧經過這番分析,才巧妙的利用剪秋之手下了毒,畢竟此時皇后已經被禁足,宮女太監們都有心巴結熹貴妃,浣碧槿汐等人收賣個下人,暗中看著剪秋下毒之後,在向她們彙報不是啥難事。甄嬛應該算準了弘曕很親孟靜嫻的,如果孟靜嫻沒有喝那碗粥,她一定有辦法阻止弘曕,那樣就只能先對付皇后宜修,然後在設計如何滅了孟靜嫻,如果孟靜嫻嚐了一下含有鶴頂紅的粥粥,那就是一箭雙鵰了,即將瞭解了自己私隱的孟靜嫻滅了口,又給皇后宜修罪上加罪了。




愛咖啡的大媽


毒死孟靜嫻的是浣碧。

剪秋的那碗參湯是想害甄嬛和甄嬛的兒子的。

但因為六皇子一直纏著孟靜嫻喂湯,孟靜嫻只嚐了一下就中毒了。

當時太醫的回話是中毒不深,還可以生孩子。

後來浣碧過去照顧,生完孩子以後,孟靜嫻居然,毒發身亡。



有人稟報時,甄嬛狠狠的看了一眼浣碧。

之後浣碧進宮看望甄嬛,甄嬛已經明確地指出,浣碧當時是殺母奪子。

浣碧忌妒心很強。她嫁給果郡王之後,連甄嬛都嫉妒,何況是孟靜嫻呢?

殺孟靜嫻之心,恐怕早就有了。

正好藉此機會,讓她中毒再深一些。

反正有了剪秋這個替罪羊。

對於這個問題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大家。


小童看世界親子版


孟靜嫻。她出身名門,淡雅溫柔,從小就深深愛慕著果郡王,可惜妾有情郎無意,她只能苦苦等待。如果不是她父親沛國公可憐她的一片痴情去跟皇帝求情,可能她一輩子都無法跟心愛的男人在一起。強求的愛情始終只能得苦果,而且只能跟其他人一起當側福晉,而且婚後王爺對她並無愛意,她只能通過灌醉王爺才能成功懷孕,僅僅為了得到一個屬於果郡王的骨肉。

可惜這個可憐的女子最終還是未能如願,在與王爺最後一次赴宴的時候,她被年紀小小的六阿哥纏著,可能六阿哥對這個即將成為母親的人有一種親切感,就纏著她要求餵飯。但讓六阿哥沒想到的是,就這麼一口飯,讓孟靜嫻中毒,在生下元澈後就只能母子生死相隔。

其實她可以說是甄嬛的替死鬼,無辜受到了牽連。因為皇后被扳倒,地位搖搖欲墜,而忠心耿耿的奴婢剪秋一直在謀劃著怎麼幫皇后出氣報仇,才想到了用毒這一招。只可惜她最終沒得手,反而害死了孟靜嫻。而當場被捕的時候,她並沒有供出背後的主使人,只是請求皇帝要信任陪伴多年的人——皇后。可笑的是,她喊出這句話的時候,只能起到反效果,讓皇帝對皇后更生厭惡,更起疑心,只會更多的依賴甄嬛。

也許,孟靜嫻也只有在死的時候,才能讓果郡王記得對她的恩愛之情。在劇中她臨死的時候,果郡王一直緊緊握著她的手,眼睛一刻也為離開,而且說出“我會一直陪著你”這樣的話,可見,他對孟靜嫻是在乎的,不是因為同情生愛,而是真正的夫妻之情。或許對孟來說,這也是一種善終吧。


資深觀眾蔡小妞


《甄嬛傳》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宮廷劇,每次在頭條看到片段或是在電視上看到總會忍不住看,可以說真的是經典。

在劇中,果郡王有兩個側福晉,一個是沛國公家的嫡親大小姐,一位是甄家的庶出二小姐,也就是甄嬛的同父異母的妹妹,顯然甄家實力相對沛國公家還是弱的,而且又是庶出。



但是由於果郡王對甄嬛的感情,所以對浣碧也是格外照顧,讓浣碧住果郡王府最豪華的一個房間,每天晚都去浣碧的房間,並且將主管府中之事的大權給了浣碧,就像浣碧所說孟靜嫻身體弱,所以府中大小事都走我來管。



而孟靜嫻肯定會想浣碧曾經只是照顧別人的小丫鬟,而她是堂堂的沛國公家的大小姐,如今卻要和她平起平坐,甚至凌駕她之上,難免心裡不平衡,心生嫉妒。所以她設計將果郡王灌醉,並懷上了果郡王的兒子,這樣果郡王的重心難免偏向孟靜嫻,再加上孟靜嫻的母親也來到府中照顧孟靜嫻,讓下人們買這買那,但是都不給浣碧用,這樣一來,浣碧不僅丟失了果郡王,就連下人們也不聽她使喚,有什麼事都直接問孟靜嫻,而她就空守著一個冷冷的最好的房間。這樣浣碧難免對孟靜嫻更加討厭和嫉妒。



然後真正出事是在一次宴會上,當時皇后倒臺被困在景仁宮,她的侍女剪秋為了為皇后報仇,在甄嬛和六阿哥的湯羹裡放了鶴頂紅,誰知道六阿哥一直纏著孟靜嫻讓她喂他湯羹,然後孟靜嫻就嚐了一口,就一口,她就吐血了。



當時果郡王立馬把她抱到後面,然後太醫說幸虧所食不多,還有力氣產子,然後為什麼孟靜嫻生完孩子之後就毒發身亡了呢?



是因為浣碧曾經在甄嬛那拿了一個裝有鶴頂紅的指甲,所以在她出門拿參湯時,在裡面加了鶴頂紅,並把參湯餵給了孟靜嫻,所以當時孟靜嫻就毒發身亡了,並且說了這樣一句話,是誰要害妾身,在浣碧出去以後打碎了那碗參湯,被下人收拾以後就安心了。



所以浣碧是殺人奪子,而且當浣碧的貼身丫鬟聽到孟靜嫻死訊的時候驚恐地看向浣碧,他們和很多後宮女人一樣手上都沾滿了鮮血,他們都是後宮爭鬥的犧牲品。


明明聯盟


電視劇《甄嬛傳》中,孟靜嫻是被誤被剪秋毒死的,而在原著小說,是因為浣碧嫉妒孟靜嫻而二次下毒毒死她的。

電視劇中描述的是在一次皇帝的家宴中,孟靜嫻誤食了被剪秋下毒的六阿哥的羹湯,中了鶴頂紅的毒,之後被果郡王抱至偏殿中,在生產完元澈後,力盡毒發而死。在電視劇的播出過程中,並沒有呈現浣碧下毒的細節及痕跡。儘管浣碧對於孟靜嫻有嫉妒、憎恨之意,但按照電視劇的播出思路,簡單地說是浣碧下毒毒死的孟靜嫻似乎證據不足。

在小說《甄嬛傳》中,皇上抓捕了剪秋,剪秋反抗過後想要服食手指甲裡的鶴頂紅時被發現,而被剪掉了指甲。而這個指甲被浣碧撿到藏在袖中。孟靜嫻當時只是誤食了很少一部分的鶴頂紅,並不致死。所以孟靜嫻才有力氣產子。產子過後,被浣碧用鶴頂紅二次下毒才致死。所以在小說中,確是浣碧因嫉妒憎恨孟靜嫻才下毒毒死她的。


凌瀾若微


孟靜嫻是必需死的,剪秋想毒死甄嬛,在宮宴上下毒,巧合之下孟靜嫻誤食,本來食量少可能存活的,後來被浣碧又毒了。

浣碧的嫉妒心太強,愛王爺,想趕走十七爺身邊所有的人。記得浣碧第一次見瑛貴人就說道 ,這是那家的小姐嗎,生的如此美麗,然後阿晉便說是王爺收留的孤苦無依人。瑛貴人是一個大美人,王爺對她很是照顧所以讓她心中不平。當甄嬛因擔心妹妹玉嬈被皇上佔有,便提出要選新人送給皇上,這時的浣碧馬上就說這件事交給我來辦吧,一定妥當。於是回府便叫來採萍(瑛貴人)提起此事,採萍自然是不願意的。浣碧說,王府上下加上清涼臺你可是拔尖的美人,王爺對你有恩,如今王爺有難,你要學會知恩圖報啊,你看著辦吧。瑛貴人身份低自然也辦法只能聽從安排。

接下來就來說說孟靜嫻也是太過痴情的人,在浣碧成親之前,甄嬛曾談論孟靜嫻的事,說她自見過王爺一面便等王爺終身,不然終身不嫁。浣碧便不悅的說道,以為是小姐了不起嗎,以為等到老姑娘就能嫁給王爺了,也不想想王爺是何等人。就連王爺在宴會上掉落的荷包,也是浣碧設計的。好不容易嫁給了王爺卻多了個孟靜嫻與她平起平坐爭寵,心裡當時不高興。可為什麼浣碧始終沒下手是因為甄嬛。孟靜嫻懷孕的時候,浣碧到宮中向甄嬛訴苦,這時孟靜嫻也來了,同時也談起家中的事。都傳說王爺和玉隱是相愛多年,可為什麼她在家裡看到的王爺並不愛浣碧。甄嬛說有時候裝糊塗是有福之人。其實孟靜嫻心裡明白,也猜到王爺所愛之人是甄嬛,害怕浣碧對自己下毒手,便以這個保自己平安。甄嬛當然也明白,便也囑咐浣碧要善待孟靜嫻母子。

浣碧沒辦法只能聽從,直到宴會那次機會終於可以送孟靜嫻歸西了,甄嬛當然也安心,也害怕孟靜嫻將自己與王爺的私情說出來。所以到底是誰害死孟靜嫻的,只能說剪秋是巧合,浣碧是乘機下毒手,甄嬛默認。


空谷幽境


電視劇裡處理的比較模糊,似乎是孟靜嫻因為喝了有鶴頂紅的湯,再加上生產身體虛弱,不治身亡。但原著中寫的明白,是浣碧撿了剪秋的指甲,趁人不注意毒死了孟靜嫻,這樣,果郡王府就只剩下她一個福晉,夢靜嫻的兒子自然成了浣碧的兒子。


聰明的浣碧已經察覺到果郡王在慢慢喜歡孟靜嫻了,孟靜嫻知書識禮,溫柔大方,浣碧最自卑的地方就是自己沒有文化,她也知道果郡王真正愛的人是誰,這種情況下,浣碧怎能不焦慮,再看浣碧連自己親姐姐都可以背叛傷害,這份狠毒又怎會對自己的情敵手下留情,更何況這件事是由剪秋背鍋的。

但果郡王已然察覺到是浣碧下的毒手,在甄嬛的逼迫下才不再追究,而浣碧也再也不可能得到果郡王一絲的喜歡了。


秋雨兮兮


浣碧在《甄嬛傳》是屬於可憐又可恨的人物。而且浣碧陪在甄嬛身邊多年,見識了甄嬛一步步的上位手段,浣碧也是屬於有手段的人,在小說中孟靜嫻就是讓浣碧害死的,剪秋就是背鍋俠

浣碧對於果郡王的愛意是卑微的,她能嫁給果郡王是她耍的手段,為了掩蓋果郡王和甄嬛的私情,不得已為之


反觀孟靜嫻,出身侯府的大小姐,他的父親能夠逼皇上讓果郡王娶了她,這樣的家世本身就是浣碧遙不可及的,在加上孟靜嫻從小在那樣的環境長大,心計手段樣樣不缺,在果郡王不喜歡的她的情況下都能比浣碧早懷孕,可見手段是非常厲害的

在孟靜嫻有孕的時候,浣碧想殺母奪子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在孟靜嫻中毒之後,甄嬛別有生意的看了浣碧一眼,那個時候甄嬛也有可能在懷疑是浣碧下的手吧,而當孟靜嫻中了剪秋的鶴頂紅之後,其實是可以活下來的,而當時衛臨看了甄嬛一眼,當時傳遞了什麼信號,我想大家都能想的到吧


所以說浣碧早都想找機會下手了,只不過礙於甄嬛說的,“孟靜嫻肚子裡的才是王爺名正言順的孩子”才沒有在最開始就下手,而這次剪秋的行為,剛好給浣碧提供了機會,衛臨又是自己人,就這樣的情況下,殺母奪子天衣無縫,最後剪秋只不過給她人做了嫁衣,順道還拉皇后下水,一舉數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