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管理,要風險和效率上追求平衡,什麼意思?

願如初origin


問題:幹部管理,要風險和效率上追求平衡,什麼意思?

回答問題:

風險和效率涵義

風險就是發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是指一個事件產生我們所不希望的後果的可能性;也泛指危險有害因素在一定的條件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風險隨著不同行業也具備不同的釋義,例如,生產加工企業,存在安全生產事故風險;網絡運營,存在信息安全風險;金融投資,存在虧損風險等,風險存在於諸多領域;效率是指在一設定的單位時間裡完成的工作量,或者說是某一工作所獲的成果與完成這一工作所花時間和人力的比值,風險與效率幾乎是形影不離的伴生體,兩者關係可延伸至數學公式中的反比概念,風險越高效率越低,反之,風險越低效率就越高,當然這是在進行風險評估工作中的假設風險管控失效狀態出現的可能性。

風險和效率平衡狀態

通過解讀風險和效率的概念不難發現,兩者有著一定關聯性,風險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伴隨著物態發展變化而變化,僅是相對靜止的狀態,要將風險減低避免發生不良事件,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對風險進行系列評估分析及風險等級排序,運用有效的對策措施進行風險管控,從而達到效率的最大化,這是針對一些特定事物進行的風險管控理論,但要結合本問題的題意,就不適合風險的管控理論了,因為分析對象是人,而不是物;領導幹部在工作中的主要風險就是違規違紀違法行為;行為風險的管控措施需要一定的技術;因此,領導幹部管理需要掌握風險和效率的平衡。

希望回答能幫助到你。


川疆


步驟一:找出最低效率要求的臨界點,弄清楚流程要在什麼樣的最低效率下能夠基本滿足運營需求。

步驟二:找出最低風險控制要求的臨界點,弄清楚該流程最少需要多少個審批環節(或風險控制點)可以確保風險可控。

步驟三:找出兩個臨界點的中間點(中間點不一定是平衡點)。尋找到了兩個臨界點:一個是效率導向,要求2天走完流程;一個是風險控制導向,需要3天走完流程。那麼,兩者的中間點就是2.5天。

步驟四:試行新流程,進行動態流程管理,根據公司需要和市場變化,靈活調整流程審批環節。上述方法找到的只能說是兩個臨界點的中間點,不能代表平衡點,因為平衡點它是動態變化的,需要我們在實際經營管理中根據公司需要和市場變化靈活調整。就拿該公司來說,當公司需要衝銷售額業績時(或者其他特殊情況下),可適當放寬對利潤率的要求,暫時降低風險控制要求,因此可以暫時減少1-2個審批環節,或者進行分類,在非關鍵訂單上減少審批環節;當公司需要追求利潤率時(或者其他特殊情況下),需要提高風險控制要求,因此可能需要追加總會計師審批環節或者其他市場管理人員的審批環節。

注意:上述調整流程審批環節的方法,是在其他流程優化方法已經使用過,或者暫未找到其他流程優化方法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果能夠在不減少流程審批環節(或風險控制點)的情況下,通過IT手段或者對其他步驟優化以提高流程效率,那當然更好。例如,通過建立和優化ERP信息系統,儘量減少紙質化辦公,提高審批效率;通過建立手機端審批平臺,使在外人員也能及時進行遠程審批;通過在系統中嵌入風險提示、風險預警及審批關注點提示功能,提高審批效率同時又能控制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