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為什麼50120的箭簇型裝甲等效那麼低?

M5355


不是所有箭簇甲都很硬的啊!


那對比一般箭簇的話,50120有什麼不到位的地方嗎?

當然有!

裝甲厚度就是一個大問題!

喏,你看,100mm,同樣是箭簇,就算是IS-3都是110起步的,

可是T-22標註的正面厚度也是100mm也不見得脆到這麼過分啊,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我打開了裝甲模型查看的時候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真正的車體正面100mm裝甲指的是褲襠,首上只有90mm,別人是實打實的,你擱這玩虛的,
設計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採用箭簇甲的大多數都是中蘇系戰車,他們相對於同類型車輛而言相對矮一些,正面面積也沒有50120那麼大塊,這是一個點,

還有一個點就在於傾斜角度,

那麼我截四張九級箭簇甲重坦(四棍,槓八,257,雙管槓三)箭簇左板中心的圖,你們可以回看一下上面我截圖出來的50120的圖對比一下雙方的角度。

看到了嗎,無論是有效角度還是原始角度,50120起碼都比人家低了接近10°,不要小看10°的差距啊。

更何況這些人的首上裝甲厚度都比50120高。


後話

50120的歷史準確性勘誤

遊戲裡的50120實際上並不是準確的,準確的說,這玩意兒是個縫合怪,用的是第一批AMX 50 120設計成品的炮塔,車體用的是70噸級AMX 50 120設計,而懸掛系統、炮盾和發動機則採用的是AMX 65t預定採用的東西。

如果真按照這樣的縫合設計,那麼這臺車的重量應該是64噸,沒錯,我說的是基礎重量,遊戲裡的50120基礎重量是60噸,滿載才能達到65噸。

50120的速度根本就不能達到65km/h,因為他與50100使用了完全相同的動力系統,再怎麼樣都不可能超過50100的歷史極速——51km/h。

120mm SA46這個名字估計是編出來的,這門炮的本名應該是120mm D.1203F,而且這門炮應該是是六連發彈夾炮而不是四連發彈夾炮。

50120的實際仰俯角應該是13°/-6°,比遊戲裡的差了不少。

既然是使用七十噸級50120車體的話,那麼正面裝甲應該是120mm,沒錯,是完全的120mm,而不是兩個90mm和一塊100mm組成一個箭簇,不過設計並沒有問題。

(如果有去了解瑞典彈夾重坦與法國彈夾重坦的一些歷史的話你們就會發現坦克世界裡的這兩位的表現完全是反過來的)


潛水母艦大鯨


首先,要搞明白為什麼50120或者說50b的“箭簇”不像箭簇,辣麼大的車體除非再加長二米,不然那點傾角跟平面沒有區別。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50b的車體辣麼大捏?這就不得不提一下美系重坦T57了,與50b相比57的炮塔很小,這一點上法系跟美系走了不同的極端,而導致這一極端的原因就是彈夾炮的核心:搖擺式炮塔。

先說美系T57,T57坦克是在M103坦克底盤的基礎上安裝了帶自動裝彈機的120毫米火炮的搖擺炮塔,與同樣安裝120毫米火炮的T34(不是蘇系的t34)坦克相比,炮塔外形小了很多。但搖擺式炮塔相對非常大,而且重心相當不穩,以至於即使將搖擺式炮塔縮小到極致,也不得不削弱炮塔表面的裝甲,一些部位的裝甲只有十幾毫米,甚至使用帆布連接,再加上主戰坦克的興起,最終美國軍方放棄了T57的研發。

那麼,既然搖擺式炮塔大,那我增大炮塔面積不就好了,炮塔太大,導致重心不穩怎麼辦?那我增大車體不就行了。於是乎,法國走上了一條死路,第一輛原型車自重超過75噸,沒辦法,削弱裝甲,最終的50b自重也有50噸。這也是為什麼箭簇裝甲在法雞這裡行不通的原因之一。而且主戰坦克以及APFSDS(鋼針)的出現,徹底堵死了重坦的路



丿燃燼丨悲傷丶


一句話——平衡需要。

真實的50120正面裝甲數據比遊戲中高,首上兩塊裝甲將是200mm,而不是90mm。彈夾也是六連發。如果遊戲中也這樣50120在九級房有可能成為一霸。這是不可以接受的。so~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沉默Z驍男


首先,到了50120這個級別,它那點裝甲厚度已經不夠看了,另外,它傾斜角度也不是很大,跟is3比差遠了。


閣下何不隨風起9011


為了遊戲平衡,遊戲道具都不是完美無瑕的,肯定有弱點,也有強處,善於利用強項,避開弱點,才是電子競技的趣味所在


小悅兒遊戲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