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在人間


大神在人間

1、【科學】·《大神在人間》

大神在人間


這是一張非常著名的照片了——無論你是否懂物理,或者你是否喜歡物理。

我曾經想象,金庸筆下的“華山論劍”會是怎樣一副景象: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外加旁觀的人應該也都是當時一等一的武林高手。

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張照片可能就是最接近“華山論劍”的照片之一了。

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是1927年10月末,地點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國際索爾維物理研究所。從10月24日到29日,在這裡舉行了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和往屆一樣,會議聚集了當時全世界最優秀的物理學家。

先看看照片名單吧:

第一排自左至右依次是:

I.蘭繆爾 ,M.普朗克,M.居里,H.A.洛倫茲,A.愛因斯坦,P.朗之萬,Ch.E.古伊,C.T.R.威耳孫,O.W.理查森。

第二排自左至右:

P.德拜,M.努森,W.L.布喇格,H.A.克拉梅斯,P.A.M.狄拉克,A.H.康普頓,L.德布羅意,M.玻恩,N.玻爾。

第三排自左至右:

A.皮卡德,E.亨利厄特,P.埃倫菲斯德,Ed.赫爾岑,Th.德.唐德,E.薛定諤,E.費爾沙菲爾特,W.泡利,W.海森堡,R.H.福勒,L.布里淵。

沒錯,但凡是學過中學物理的人,就應該對其中相當一部分名字如雷貫耳,因為他們的名字已被用來定名各種公式和定理。

在這張照片裡的29人中,有17個人已經獲得或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

所以也有人說,這張照片彙集了當時全世界三分之一最聰明的人。

這裡面的“大神”實在太多,隨便拿一個出來就能單獨寫一篇完整的故事,限於篇幅,我們挑幾個來簡單說一說。

先說說第一排正中的那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

我們都知道,拍集體照的位置是有講究的——不光在我們東方,西方也是——第一排往往是最重要的人坐的,而第一排中間那個位置更是重中之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C位”。

愛因斯坦坐的就是這個位置。

事實上,第一屆索爾維會議愛因斯坦就受邀參加了,那年他才33歲,是參會的最年輕物理學家。而到了第五屆的時候,愛因斯坦48歲,論年齡和資歷依舊還不是最高的,比如本屆會議的主席洛倫茲(著名物理學家,我們都知道“洛倫茲力公式”和“洛倫茲變換”吧)74歲了,“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普朗克69歲了,發明“雲霧實驗室”的威爾遜58歲了,都可以坐到第一排,但都坐不了這個“C位”。

這也證明了愛因斯坦當時在物理界的地位。

接著說說第一排左起第三位,居里夫人。

我曾在 一位女科學家的個人生活 中專門寫過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業務能力有多強,在學界的地位有多高,從這張照片就可以看出來——她不僅能坐到第一排,而且,是整張照片中唯一的一位女性。

有意思的是,居里夫人在1911年獲得的是諾貝爾化學獎(發現了“釙”和“鐳”),但她來參加這個全世界物理大神的聚會一點都不尷尬——她在1903年因為對放射性元素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事實上,居里夫人是史上唯一一位既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

再說說第一排右起第四人吧,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保羅·朗之萬。

說朗之萬有名,一方面是說他的學術成就,“朗之萬動力學”和“朗之萬方程”都是物理界非常著名的理論,他在物理方面的天賦有目共睹。

而朗之萬的另一個“有名”,就是他與居里夫人之間曾發生過一段戀情,這段戀情其實對居里夫人並不公平(當然對朗之萬的妻子也不公平),這在我那篇居里夫人的文章裡有說,這裡就不贅述了。

但大家可以看到,朗之萬坐的位置也幾乎是第一排的正中了,就在愛因斯坦旁邊,可見他當時在物理界的地位也是得到公認的。

其實照片裡的人不僅每個人單獨拉出來都有故事,合在一起,也是很有看頭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之所以是最著名的一屆會議,不僅僅是因為到了那麼多“大神”,更是因為“大神”們之間產生了激烈的辯論。

這屆會議的主題是“光子和電子”,而雙方圍繞“量子力學”的幾個焦點問題劃分陣營,拉開陣勢,大辯特辯。

以玻爾(二排右一)為首的是年輕的“哥本哈根派”,他的陣營裡有玻恩

(二排右二)、海森堡(三排右三)、泡利(三排右四,他和海森堡是同學),個個都是超一流的物理學家,他們是“量子力學”的堅定擁躉。

而站在對立面的是愛因斯坦領銜的“反對派”,除了愛因斯坦本身就是頂級大咖外,這個陣營裡還有薛定諤(三排左六)和德布羅意(二排右三)兩位“大神”。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存在缺陷,沒有“因果論”的世界是可怕的。

還有個陣營是“實驗派”,有布喇格(二排左三)和康普頓(二排左六),他們只承認實驗結果,不站隊。

“玻爾陣營”和“愛因斯坦陣營”進行了一場世紀大辯論,最終是以愛因斯坦無法反駁玻爾的理論而收場(三年後第六屆索爾維會議,愛因斯坦再次辯論失敗)。

但這場辯論是就事論事,且是完全積極的,愛因斯坦他們雖然提出了很多質疑,但這逼迫玻爾他們進行更多的思考和總結,毫無疑問大大促進了“量子力學”理論的完善(“薛定諤的貓”構想就是誕生在這一系列的辯論中)。

現在回過來看,19世紀末20世界初,確實是人類物理學突飛猛進的時代,那個時代的物理界大師輩出,用“群星璀璨”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再看我們現在的人類物理學,尤其是基礎的理論物理,難道真的像《三體》中所描繪的那樣,被“智子”鎖死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