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本龍一的音樂,每個定義都只是冰山一角


刷了幾遍ins,看到一位關注的曼哈頓鋼琴博主正在演奏《sakamoto》,興致來了又搜索起坂本龍一的音樂來,在夜晚聽曲子時看樂評是我的一個習慣,常看到動情之處,輕則點贊回覆鼓勵,重則感動到淚下。要知道,夜晚的情緒總是會放大一百倍,於是,在失眠後的隔天下午我動了寫教授音樂感受的念頭。


坂本龍一的音樂,每個定義都只是冰山一角


坂本龍一(業內尊稱“教授”)在國內的存在很奇怪,明明有著“曲神”之稱的他,世界知名度也不遜於“曲仙”的久石讓,很多人卻只聞其樂,不知其名。


坂本龍一的音樂,每個定義都只是冰山一角


說一件最近比較小眾的事,2月29日,教授在紐約預錄好的演奏會在某平臺進行“直播”,有一個讓大家都很受感動的樂器細節,在“吊鈸”這個樂器上,上面寫著“中國武漢製造”,畫面定格在這看似平凡,在這特殊時期卻無比恢弘的六個字上,停留了數十秒,瞬間讓國內的粉絲們都感動不已,在演出結束時,教授也用中文說了句“大家,加油”。真·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坂本龍一的音樂,每個定義都只是冰山一角


想過用最精簡的方式形容教授的音樂,濃縮之後只有兩句話,一句為本文標題---“他的音樂,每個定義都只是冰山一角”,另一句是“很多曲子沒有歌詞,卻能聽到無數個故事”。(以下我都會用膾炙人口的四首作品舉例說明。)


坂本龍一的音樂,每個定義都只是冰山一角


為什麼定義不了?其實網絡上不乏教授音樂的分析文章,很多也簡明扼要的歸納了他的風格,但當你越發想要了解時,越發覺得充滿疑惑。就像他曲子的情緒描繪能力非常之強,你看似明白了這種情緒,認真聽幾遍後你又能感受到他本身對這種情緒的抗拒,很玄妙。


坂本龍一的音樂,每個定義都只是冰山一角


大家都膾炙人口的《rain》,昨晚我帶著初識者的心情去聽,第一遍,就被開頭鋼琴的和絃震撼,感覺上頭了,於是立馬發給朋友,用激動的髒話形容著好聽。末了,來時大弦嘈嘈,去時小弦切切;第二遍,最有感觸的是曲子中部的絃樂,以及又一次重複開頭的和絃,這誰受得了?真美啊!!!我腦中冒出來的畫面是,一位女人,豐腴的女人,她有著緊緻彈嫩的肌膚,充滿著力量,揮舞著臂膀舞蹈,大臂帶動著手掌,身姿豐腴卻輕盈婀娜;第三遍,開始翻閱評論,越看越激動;第四遍,我想著一定要記錄下來。


你能說這只是單純的音畫同步,當《末代皇帝》中老溥儀蹣跚坐上龍椅的配樂?還是見到心儀人的揪心感覺?抑或是評價和絃用的獨特之處?還是深度剖析它的曲式?


坂本龍一的音樂,每個定義都只是冰山一角


起初都是聽著旋律,之後就從中聽到了很多個故事。他的曲子彷彿都是,你端著茶杯在山林中,杯底鋪滿茶葉,開水一衝,茶葉翻湧而起,慢慢沉下,味道也是由清淡到濃烈,最後迴歸到白水味兒。而在這期間,風颼樹林,慼慼鳥語,都相伴在你喝茶期間,見證了這杯茶水的變化,也看到了你內心的翻湧。


《sakamoto》這首我一定會講,因為經典到不能再經典。專輯封面的三豎,看起來很像“川”字,作為藝術封面卻簡約又充滿想象的空間。平行的三橫,慢慢延伸擴散,細看,一條與另外兩條卻撇向了不同方向,是不是很像漸行漸遠,又像那一條不隨大流,逐漸走向自己路?


坂本龍一的音樂,每個定義都只是冰山一角


這首曲子前半段輕柔又緩慢,很像細細的一絲髮展線條即將糾纏,接著主調的鋼琴柔柔響起,傷感又迷離,帶著黏柔的音程 行進發展,似乎註定曲子是悲情的調子,彷彿這段悄然蔓延的情感走向伴隨著某種矛盾,在你註定這是悲情或纏綿的感情糾葛之後,它給你了一記耳光,原本輾轉不定的情緒發展頓作篤定,飛蛾撲火般的決絕,不計得失,也不論後果。五分半的純音樂裡,飽滿又迅速的演繹這麼多種情緒,如果你只聽到了一種,請重讀小學繪本看圖說故事,好嗎。枉費我思索了那麼多情感描述。


坂本龍一的音樂,每個定義都只是冰山一角


總之,教授的音樂和情感的偉大,不是我靠著1800多個字的廢話能寫完的,我只需要藉著自己的情感描述,能把他音樂的一萬分之一偉大描述出來,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懂,就好了。


因為,音樂就是無關邊界的自由表達,無需你的立場,無需你的表達,無需你的技法。可能寫了那麼多也不及一分鐘的旋律。


不管是在各國的街頭藝人,他們彈唱著熟悉與否的音樂,總會有人駐足起舞;


不論是看到隔著屏幕的“武漢加油”,還是教授會讓你在深夜興奮亦或感動和安定的曲樂;


它們都是給予我們在平凡生活中感受美好,因為這裡面有我們共同的身影、故事、感觸,以及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