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是不是一部抗日神劇?

百世經綸一頁喵


要評論一部劇是否是抗日神劇,首先要明確抗日神劇的“四化”。

1.戰爭遊戲化

常見雷點劇情,比如,我軍的一個小分隊或者單個主角,憑藉主角光環直接幹掉鬼子的一個司令部。

迴歸亮劍劇情,經常有人會詬病李雲龍帶著獨立團端掉了平安縣城的劇情。

不過小汪不這麼人為,首先從人物情感上說,特種部隊趁著團長大婚放鬆警惕,在奸細的引導下殺了李雲龍一個措手不及,導致獨立團傷亡保重,政委負傷,新婚團長夫人被俘,趙家裕所有父老被殺害。這種慘烈不亞於古代所說的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俗話說狗急跳牆,兔急咬人,此份大狠無疑是激起了所有戰士的鬥志,化悲憤為力量時戰鬥力自然一個頂倆;再者在劇中也是非常具體的說明了一方攻城八方支援,所有的戰鬥都圍繞平安縣城打響,整個晉西北都亂成了一鍋粥,讓敵人的增員部隊都動彈不得;最後還有二營長的意大利炮和山本自以為擊垮了李雲龍而放鬆警惕的愚蠢。再說了,這場戰役雖然勝利了,但是付出的代價又何嘗不是慘痛無比,守陣地的八路全完了,秀芹死了,獨立團縮減三分之二,所以,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又有何不可!

2.我軍偶像化

常見雷點劇情,比如,一個手榴彈就能打下來一架飛機。

迴歸亮劍劇情,經常有人吐槽趙剛150米三槍幹掉三個鬼子以及500米開外命中敵軍炮手的劇情,認為這是類似上述雷點劇情的誇張演繹。

不過小汪不這麼認為,首先從實操性,三八式步槍本身槍身較長,射程可達2400m,且彈頭轉速高,命中率大,因此,如果經受過特殊訓練未必不能打中500米以外的目標,而且在劇中趙剛也說過他是受到了專門輔導,而且具有狙擊手的潛質。再者劇中如此安排也並不是想要凸顯個人英雄主義,更多的是為趙李二人的相互欣賞,心心相印做情感鋪墊。

3.友軍懦夫化

常見雷點劇情,比如,只要是國民黨軍隊和鬼子交手,要不就是被俘要不就是投降,連拼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感覺這個在亮劍裡就不用多說了,我們晉綏軍35八團的楚團長往那裡一站就是一個頂天立地,有勇有謀的漢子。

4.日偽白痴化

常見雷點劇情,比如,醜化日軍的形象,都是油膩好色大叔;比如身手或槍法極差,二三十個鬼子同時掃描主角,槍林彈雨中主角暢通無阻反殺數名鬼子。

在亮劍中,小汪認為對於敵軍的塑造很好,比如山本特工隊,很厲害,先是小部隊壓倒性摧殘了孔捷,而後是策反八路夜襲趙家裕,算是有勇有謀。只有這樣的佈局才能側面凸顯出最終平安縣大捷的不易和慘烈,以及日軍殘暴下中華兒女的團結一致,對抗外侵。

綜上所述,小汪不認為亮劍是抗日神劇,雖然有些地方難免考慮地不周全,但是絕對稱得上是抗日系列中的不朽經典和良心之作[贊]

最後的最後,喜歡小汪,或者想要和小汪進行影視劇探討的小夥伴請和我[互粉]或者[來看我]吧,小汪祝你事事順心,吉祥如意[比心]









講故事的汪星人


《亮劍》作為一部經久不衰的電視劇,不得不說是我們中國電視劇中的翹楚,而說的《亮劍》是否屬於抗日神劇,也許每一個看完亮劍的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小編認為,判斷一部劇是否屬於抗日神劇,我們要從根源出發。

什麼叫做抗日神劇?無外乎三點:

一、開掛

開掛幾乎是很多抗日神劇的慣用手段,即故意誇大己方神力,縮小敵方實力的。比如:從褲襠裡掏出手榴彈、用石頭可以打下一輛飛機、空手撕鬼子、八百里開外一槍打掉鬼子等。

二、劇情離奇

在一些抗日神劇中我們不乏看到這樣的一些情況。如:穿越到某時,因掌握歷史發展成功的改變了歷史,甚至小編看到有神仙附體類玄幻題材,讓人大跌眼鏡。也不得不佩服編劇們的腦洞,

三、過度凸顯個人英雄主義

抗日戰爭原本是一群人的共同努力,而很多抗日片為了更好的凸顯某一個關鍵人物,在劇中賦予了人物各種逆天能力,我們可以在很多的抗日劇中看到,己方一人滅敵方一個團的,某場戰役因為某一人的存在,原本處於劣勢的己方一下打的地方潰不成軍等

綜上所述:我認為亮劍不屬於抗日神劇的範疇,它帶給我們的除了讓我們認識到歷史以外,更重要的是那引人入勝的亮劍精神,這一精神直到今天也在無時無刻的影響著我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覺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謝謝。


里昂說事


《亮劍》當然是“抗戰神劇”了,只不過它“神”的不那麼明顯,所以被很多人忽略了。

比如,“李雲龍用土工作業接近日軍陣地”,就是純屬瞎編:鬼子佔據高地,又有大量擲彈筒,正規彈藥威力略超手榴彈(事實上也可以發射日軍的制式手榴彈),精度和射程則遠遠超出!完全可以準確的把“手榴彈”發射到土工作業位置上,造成土工作業時的連續不斷的傷亡——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接近到25米以內,就是個娘們也能把手榴彈扔到鬼子頭上”?!

(真實歷史上,面對場面極其相似的“岡崎支隊”,以彭德懷、劉伯承、陳賡……為首的諸多將帥,都沒有愚蠢的發動土工作業,這本身就是對這一“腦洞情節”的極大諷刺!)

再比如,所謂“一炸兩半的邊區造手榴彈”也不是小說裡所設定的“遭到鬼子突襲的八路軍正規兵工廠”的產品(一些地方自行設立的小廠,質量確實不穩定,但和小說裡設定的這一場景“挨不上”)——除了初創時期,八路軍正規兵工廠很快就採用了“燜火法”,獲得了質地均一的優質鑄鐵,手榴彈的破片相當的均勻、分散,威力完全可以和正規兵工廠的產品媲美!

再比如,李雲滿嘴髒話、軍閥作風嚴重,長期完全無法和上級派來的政委協同工作——事實上,按八路軍的條令和經驗,能在敵後長期堅持戰鬥的部隊,無一例外都是政治工作出色的部隊!反而是像李雲龍這樣軍事長官作風簡單粗暴、壓制政治軍官作用的部隊,往往無法團結、高效地堅持敵後戰爭!

如果真的發生類似的情況(軍事首長和政治首長不和),十有八九會是軍事首長遭到調離而不是政治首長被排斥走!——這也是我軍“黨指揮槍”的準則之一!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集結號》裡,穀子地居然能“請”到一名即將被處理的逃兵來當“指導員”,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實際上,能讓這樣的逃兵來這樣面臨惡仗的部隊都是難以想象的,更不可能讓他擔任“指導員”。萬一他在關鍵時刻煽動部隊動搖,後果就將十分嚴重了——畢竟除了電影的編導,誰也不敢保證連長和“指導員”誰先遭遇傷亡!如果連長一上戰場就傷亡了,而“指導員”再次臨陣怯懦、帶頭逃跑,對全局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滿堂阿明


《亮劍》也可以說是一部抗日神劇,裡面有一些鏡頭不符合現實。

比如趙政委五百米開外幹掉了鬼子,如果真狀況的話,子彈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基本不可能打的到,就算能打到,那也估計是走了狗屎運,是概率極低的事。

但是說是神劇但也沒有到手撕鬼子那麼離譜的程度,裡面展示的也還是活生生的人,隨意也不能完完全全當一部抗日神劇來看。

這部電視深受觀眾喜愛的還是裡面性格各異的人物。

李雲龍粗的中有細,大大咧咧的,但是打起仗來毫不含糊,對待身邊朋友下屬都是“老子說了算的態度”。但是一碰到旅長就像老鼠見了貓似的。

趙政委斯斯文文的知識分子,也有性格剛毅的一面。


人魚影視在線


《亮劍》算不算抗日神劇?一個獨立團敢打縣城,李雲龍膽子真夠大

《亮劍》作為一部經典的抗日影視劇,受到了大眾一致的好評,不過話又說回來,影視劇只是影視劇,其具有一定的文學手法,這一點也不可能避免,只不過曾有人好奇問,《亮劍》作為抗日題材中一部優質的劇作,它算不算是抗日神劇?對於這一點,毋庸置疑,從《亮劍》中的一大高潮橋段看來,確實過於浮誇,李雲龍一個獨立團就敢打縣城,這在真實的抗日戰爭中,基本不可能出現,就算兩個三個獨立團,面對恪守要點的日軍也實在難以攻下,只能說他李雲龍膽子真夠大!

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的始末是因為獨立團內奸保衛幹事朱子明貪生怕死,最後領著日軍山本一木大佐指揮的特工隊夜襲了獨立團團部,而正逢李雲龍新婚,結果李雲龍團部遭受大創。面對山本的特工隊,獨立團團部犧牲了84人,新婚妻子被捉去,趙政委負重傷,趙家裕數百口百姓皆遭毒手。

不過晉綏軍358團團長楚雲飛得知之後,憤怒不已,隨即就下令讓山炮營炮轟炸山本的特工隊汽車,迫使山本不得不改變計劃,以徒步的方式撤離到平安縣城。其中楚雲飛計劃炮轟之後,料到山本會路過溝道,於是在其設伏,可惜山本過於狡詐,給他成功脫逃了撤離到了平安縣城。

而此時的李雲龍突圍到了安全點,又得到了山本逃回了平安縣城的消息,於是就立即集結各部隊,準備攻打平安縣城。不過令我們詫異的就是,李雲龍竟然集結了上萬人,但其中一部分是民兵和地方部隊,其戰鬥力自然可見一斑,而李雲龍主要戰鬥力還是張大彪的一營,其人數也就再2000人左右,加上其他各部營,李雲龍有效戰鬥力差不多在4000人左右。

那麼平安縣的日偽軍守軍又有多少呢?一般的情況下,按照日軍駐守縣城的兵力基本上都以由一個步兵中隊恪守,而日軍的編制看來,一個日軍步兵中隊也就是200人左右,算上山本的特工隊也就是最多300人。此外還要算上偽軍,七七八八加起來,大概有個600多人。所以說平安縣的日偽軍一共不到1000人。而在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與日軍開戰,基本上的戰損比是一比十,也就是說需要投入十倍的兵力優勢,才能夠擊敗。

所以這樣算下來,李雲龍的獨立團如果能夠打下平安縣,那麼至少也差不多要有10000人的部隊,而且是正規軍,那些民兵以及地方部隊,戰鬥力有限,達不到正規軍層次,所以李雲龍那4000人想要攻下近1000人的平安縣城,基本字真實的抗日戰爭中,應該不可能出現。

還有一點,就是日軍的防勢,在真實的抗日戰爭中,一般來說,沒有重型武器,那麼想打一個縣城,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已知李雲龍部隊裡面的重武器,就是繳獲的意大利炮,不過憑藉著繳獲的意大利炮真能夠拿下平安縣?真實的歷史上,基本也不存在,何況才一架!

最後再說一個大的漏洞,就是楚雲飛的晉綏軍裝備精良,戰鬥力強都沒有攻打平安縣的行動,而李雲龍就端掉了平安縣,這一點上面就讓人匪夷所思了。所以才會有許多人認為這一點上面,《亮劍》有點誇大了,但不過從大抵的方面看來,《亮劍》可能算不上抗日神劇,對此你怎麼看呢?


小陳搞笑


首先我並不認為亮劍是抗日神劇的開端。亮劍成功塑造了李雲龍這個角色,讓大家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有了一個新的理解和認識,對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有了一個系統的和詳細的認識,這部劇是中國抗日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要是非得談亮劍與抗日神劇的關係,我覺得主要關係有以下兩點。

首先,亮劍獲得了傑出的成就,引發了抗日劇的批量生產。亮劍這部電視劇曾獲得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長篇電視劇獎,第26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長篇電視劇一等獎等多項獎項,這部電視劇的成功使得抗日劇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更多的投資人也願意為此類電視劇投入資金,引發了抗日劇的產出熱潮。

其次亮劍中與李雲龍的各項能力都非常的強,取得了各項戰爭的勝利,將他成功的塑造成了一個英雄人物。基於此項形象的成功塑造,更多類似於李雲龍的角色開始出現。大部分人都認為,當一個角色取得重大突破或重大進展的時候,收視率會得到顯著的提升,所以為了收視率能夠得到保證,會給其他很多英雄人物增加一些神奇的色彩,這就導致了抗日神劇逐漸出現,並且浮滿了整個屏幕的主要後果。

最後我認為抗日神劇的出現和大眾的審美是息息相關的,當有一天我們能夠更理智的分析事情,理解事情的時候,也許就是所有的神劇都開始消亡的時候。


靖歌閣娛記


首先要明白抗日神劇是什麼?

1.用了根本沒出現過的武器,有悖歷史常識的故事情節的。

2.拿日本人當傻子的,一個人能幹掉一群日本人的超級“賽亞人”的存在。

3.故事情節雷人,有科幻色彩的。等等

從我個人而言,亮劍不是抗日神劇。它真實實的再現了中國軍人的英雄本色,真實的反映了當時艱苦的環境。能夠為看過本劇的人,提供更多的思考。



金子6949


為了準確的回答問題,我特意百度了下何為抗日神劇,百度這樣回答:抗日神劇是指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的一種電視劇。以上這些特點亮劍均沒有,那麼憑什麼判定亮劍是抗日神劇呢?任何一部高質量的電視劇,都會有不完美的地方,何必抓著那點小瑕疵不放呢。

亮劍我看過幾遍,他向我們傳遞出的是抗日戰爭時期軍人的大無畏精神,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軍人氣魄。亮劍的人物眾多並各具特點,都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就拿第一主角李雲龍來說吧,他的優點非常鮮明,因為會打仗能打仗,戰爭時期他是時代的寵兒,而到了和平時期,他通身都是毛病,讓人嗤之以鼻。之所以亮人讓我喜歡,第一是因為他真實,第二是因為他所提倡的“遇強敵,必亮劍”的軍魂精神。以上只是個人看法,我認為亮劍不是抗日神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抗日劇作。


二渡人家


劇情少部分不符合現實,但總體還算可以的,我覺得不應該算。


侃看影視


2005年9月12日,《亮劍》登陸CCTV1黃金檔 。該劇描述了革命軍人李雲龍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歷史時期,軍人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

《亮劍》在播出第一週收視率平均11.42,最高13.7,收視份額28.7 ,以平均10.7%收視率奪得2005年中央電視臺收視冠軍,如今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但是,隨著抗日神劇的增多,反襯之下我們會發現《亮劍》實在被吹捧過度了。

在李雲龍面前,鬼子不堪一擊。先是從坂田連隊正面突圍,後來是在李家坡掘土手榴彈攻擊,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從正面突圍會被機槍打成了篩子,在李家坡挖地道鬼子會讓你挖到眼皮下,掘土掘到離鬼子三十米遠的地方?

之後的精彩劇情莫過於李雲龍打縣城,八路一萬人打縣城17發炮彈 ,這是編劇和導演在逗樂呢?

山本巴不得李雲龍打縣城,把兵力縮進城內,17發炮彈絕對不夠轟塌城牆,就算打開一個缺口,那麼給他來個關門打狗,夠李雲龍喝一壺的了。

最神的就是一個連擋住鬼子一個聯隊八小時,一個聯隊不用步兵上就是用炮轟,那個六連半個小時也頂不住。日軍一個聯隊有三千多人重機槍20挺 還有步兵炮,八路一個連100人,就算人肉戰術也能在兩小時內解決戰鬥,哪撐到八小時?

反觀現在的抗日神劇,劇情其實和《亮劍》並不差多少,只是導演放棄了添加魔幻元素轉而用更高明的方法演繹。李雲龍說的亮劍精神——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才是電視劇應該傳承下來的,而不是過度吹捧電視劇主角本身的劇情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