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們放過莊主這個群體

1

很多媒體、觀察性研究者希望莊園有值得傳播的細節和動人的內容,這個內容可能是建築,也可能是農產品,或者是莊主本人,而真正的莊園主希冀的並不是特殊的某一刻、某一處,而是平穩的日常,安全的日常,生活的日常,細水長流的日常。


很多媒體、觀察性研究者喜歡提煉故事,而真正的莊園主盡力避免的是事故。當然,很多莊主的事故被當做故事傳播了。


所以,很多人到了莊園感覺沒啥特色,而莊主本人或許根本不這樣看問題。


莊主的成就感是均攤在日常裡的,當然,痛苦也是。因此,莊主不會因一件孤立事件陷入快樂或痛苦中,但媒體、觀察性研究者會情緒性快速反應,他們會濫施自己廉價的同情心。


請你們放過莊主這個群體


2

很多媒體、觀察性研究者,都是先入為主的以關心弱勢群體的視角探討問題,他們眼裡的莊主飽受不公、處處是困境、在危機面前不堪一擊,因此,極盡所能為其吶喊。


豈不知,他們所渲染的悲涼、無助、艱難的氛圍,恰恰導致很多資源遠離了這個行業。


人性就是喜歡錦上添花,躲避雪中送炭。既然這個行業如此不堪,被他們拿著放大鏡挑剔出這麼多問題,外人幹嘛要來蹚渾水、陷自己於被動?


很想問問這些人,這個行業真的如你所說前景黯淡嗎?這個行業真的如你所說舉步維艱嗎?


請你們放過莊主這個群體


3

當莊主想嘗試線上銷售渠道的時候,他們說那麼多大資本、大生鮮平臺靠大規模補貼都做不起來,缺人缺錢缺技術的小農場有何勝算?


當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沒有線上渠道的蔬菜、草莓爛在地裡,有線上渠道的蔬菜、草莓照常銷售的時候,你就知道多一條線上渠道對小規模農人的重要性!


大部分莊主並沒有做一個生鮮平臺的雄心,他們只是想最大可能的多銷售出去一點農產品。要知道,幾畝地的產量損失,對外人只是統計數字,對受打擊的農人來說就是血本無歸的扎心痛。


請你們放過莊主這個群體


4

當莊主想開通短視頻、直播的時候,他們說風口已過,你的莊園也沒有好的內容可傳播。


不同於城市街道兩側的店鋪,這些店鋪每天有大量的隨機消費,位於城市郊區的莊園、民宿基本上沒有隨機消費,都是提前獲取信息有備而來的消費者,這就意味著建立一個日常傳播、及時互動、情感維繫的通道多麼重要。


既然短視頻、直播是當下公眾喜歡的獲取信息的渠道,我們的莊主就要積極參與,要儘可能靠近自己的消費者,讓其成為莊園的標配。


不是每一個莊主的目標都是當網紅、創立一個行業平臺,但每一個莊主都需要掌握最高效的聯通、溝通工具,因此,風口過不過,與莊主而言何干?


至於有人說營銷做不好,是你的農莊不夠好,這純粹是無稽之談。抖音裡面存在著大量草根網紅,他們很多人拍攝的視頻根本談不上剪輯設計,但卻因其真實、日常、自然而爆紅,比很多明星、專業製作團隊還紅。


莊園最吸引人的難道不是鄉村田園風光?難道不是藏在細節裡的感動?難道不是撫慰人心的勞作場面?


不消說草尖的露珠、枝頭的鳥鳴、環繞的花香、滿眼的青翠、耳旁的風聲、滿天的星斗,也不必說悠閒吃草的黃牛、爭寵打鬥的公雞、跪著前蹄吃奶的羊羔,更不用說草地上奔跑的孩子、脫了鞋子肆意踩泥土的愜意、一杯玻璃花房裡的咖啡、一片在火鍋裡舞動的剛剛親手採下的蔬菜,難道這些不是城裡人喜歡莊園的理由?


莊園的美,自有愛它的人去發現、去希冀、去感動。


請你們放過莊主這個群體

5

當莊主想融合的時候,他們說一產不強,融入三產也枉然。我甚至看到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言論:“如果你的一產和三產都是垃圾,那麼融合起來,會是大垃圾,甚至是化糞池。不可能垃圾融合垃圾,就變成黃金。”


我認為,一產就是廣大農莊主正在從事的種植或養殖,一個莊園只要正常在生產、正常在銷售,無論規模大小,都代表著“一產強”。


一個家庭願意帶孩子到莊園來撒歡,願意因陋就簡的吃土灶柴火飯,願意臨走買些雞蛋、蔬菜,就是“三產強”。


我認為,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情況下,利用現有資源導客入園,利用最樸實的田園風光讓城裡人得到身體放鬆和精神愉悅,就是提高農業附加值的融合手段。也許配套設施不盡完善,但也絕不可能融合後是“垃圾”。


請你們放過莊主這個群體


6

很多媒體、觀察性研究者,都是以敘事的連貫性、正派性、完美性來要求莊主,見不得這個行業的任何嘗試,尤其是莊主因嘗試所犯的錯誤。


當你戴上有色眼鏡、帶著偏見看問題的時候,自然處處是問題。當不允許實踐、不允許嘗試的時候,每一次前進的有益探索都將被扼殺。


世界上一切的痛苦,皆從“不匹配”開始。有多大的碗,就吃多大的飯。如果莊園的綜合條件不具備的時候,就去做當下能做的事情,誰的成功沒有一個蹣跚的開始?


如果莊主沒有想過、也達不到去對標那些頭部的網紅、平臺、資本大鱷、大型綜合體的時候,你們也不要動輒拿金字塔尖的孤例來教訓莊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