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給娃衝奶粉,老手寶媽也會犯這些錯

估計大部分寶媽都對寶爸發過這樣的牢騷,“衝個奶粉都不會,要你有什麼用?”

不過寶媽們,你們衝奶粉的方法就都是正確的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給寶寶衝奶粉時,有哪些地方其實寶媽們也都弄錯了。寶媽們看完後,別忘記轉給寶爸一起學習學習哦。

01 水溫過高

許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認為需要用開水奶粉才能沖泡得開。請切記,沖泡嬰兒奶粉一定不能用開水。

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微量元素,如果用開水衝調,容易使奶粉中的蛋白質變性,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造成營養流失,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

但用溫度太低的水也是不行的。寶媽可能都聽說過,用40~50°的水沖泡奶粉是最合適的。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是,用70°以上的熱水來衝奶粉。這個溫度可以用來殺死阪崎腸桿菌或沙門氏菌這兩種細菌,而且70°雖然會破壞些許奶粉中的維生素,但對營養物質的破壞並不大,家長是可以放心的

02 先放奶粉後放水

我們大人沖泡飲品時,都是習慣先將粉末放入容器中,再加水搖晃攪拌一下。但給寶寶衝奶粉時,一定要記得先加水,再加奶粉。

如果先加奶粉再加水,會導致奶粉溼潤不均勻,溶解不充分,出現結塊。這樣沖泡出的奶寶寶難以消化,容易讓寶寶積食上火。

那為了能讓奶粉充分溶解,我用力搖晃奶瓶可以嗎?當然也是不行的!

奶瓶在劇烈晃動過程中,瓶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寶寶喝了容易打嗝、腹脹等問題,嚴重的還會讓吐奶。

正確的方式是蓋上奶嘴,用手抓住瓶身水平旋轉晃動,或者是雙手手掌夾緊奶瓶,水平方向來回滾搓。

關於給娃衝奶粉,老手寶媽也會犯這些錯

03 擅自增減奶粉量

有些比較自信的家長,擔心寶寶吃不飽,就決定在每次同樣的水量中加多一勺或兩勺奶粉。或者家長髮現寶寶最近似乎有便秘的傾向,便決定給減少一點奶粉,或者是同樣的奶粉但多加點水。

拜託,不要讓你的自信害了寶寶好嗎?

擅自給寶寶加奶粉,奶液過濃會增加寶寶腸道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便秘。如果長期給寶寶食用過濃的奶,會增加腎臟負擔,嚴重的甚至可以引起死亡。

奶太稀會讓寶寶吃不飽,長此以往寶寶會營養跟不上,危害也不可掉以輕心。

最正確的還是按照正確的比例沖泡,使用奶粉罐配的奶粉勺,並且要注意一勺是一平勺,而不是尖尖堆成小山峰的一勺。

關於給娃衝奶粉,老手寶媽也會犯這些錯

如果覺得需要調整也是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調整,不要擅做主張。

04 用其他液體衝奶粉

衝奶粉最好的水是燒開的開水,稍微放涼到合適的溫度後沖泡。但用礦泉水的、用米湯的、在奶中加果汁的家長也不在少數。

用礦泉水給寶寶衝奶粉的媽媽們,可能是追求礦泉水富含的礦物質。但並不是說吸收的礦物質越多對寶寶就越好的。小寶寶的腸胃消化功能發育還未完善,長期喝用礦泉水衝的奶對讓寶寶消化不良。

老人們認為米湯營養高,會用米湯給寶寶衝奶粉,往奶中加果汁也是基於這種認識。

但米湯與配方奶粉混合在一起,食物中的營養元素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容易影響寶寶的消化。往奶中加果汁時,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酸性物質,會變成凝膠狀物質,非常不容易消化。所以連給寶寶喝果汁與喝牛奶中間都要間隔一段時間,更別說往奶中加果汁了。

05 衝好的奶放在溫奶器

偶爾給寶寶泡了奶沒有喝完,有些家長覺得有些浪費,就決定放在溫奶器裡下次再喝。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晚上要喝奶,家長於是提前將奶泡好了放在溫奶器中,到時間直接拿出來給寶寶喝。

正常情況下,寶寶一般是3~4小時喝一次奶。而牛奶中的蛋白質與乳糖在溫暖的環境中很容易培養細菌,3、4小時之後奶就已經變質了。所以一定要不將牛奶一直持續溫著。

如果寶寶剩下了大半的牛奶,可以先放在冰箱冷藏,需注意冷藏時間不能過長。並且也不能將奶重複加熱,因為會破壞牛奶中的營養成分,重複加熱也會加快牛奶變質的速度,寶寶喝後會腹瀉、嘔吐等。

06 剩奶加新奶

上一頓給寶寶泡的奶還沒喝完放在冰箱,直接拿出來加在新沖泡的奶中。這樣做也是不行的!

首先,寶寶喝過了的奶應該要在1個小時內喝完,超過1小時後不建議再給寶寶喝。因為寶寶吮吸的過程中,會有一部分唾液迴流在奶瓶中,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而混合了唾液的奶在半小時後就開始滋生細菌,存放時間過長,再與新沖泡的奶粉混合一起給寶寶吃,會讓寶寶出現腹瀉等問題。

關於給娃衝奶粉,老手寶媽也會犯這些錯

以上這些衝奶粉時容易犯的錯,希望爸爸媽媽們都不要再犯了。掌握正確的泡奶方法,讓寶寶有個健康的身體,阿布笛與所有家長一起,守護寶寶的成長。



要帶寶寶出門,又沒法拎著一整罐奶粉走,媽媽們都會選擇將奶粉分裝成一小份一小份的,每次一小罐,方便又衛生。

fu致這行話€RDkN1Vd7mPR€轉移至τáǒЬáǒ,【日本Pigeon貝親奶粉盒便攜外出奶粉分裝儲存盒寶寶三層奶粉格CA07】


關於給娃衝奶粉,老手寶媽也會犯這些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