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面放大鏡,放大中國的問題,也會放大美國的問題

美國的新冠確診人數在繼續快速上升,週六一天新增117例確診。兩天前全美還只有20個州出現疫情,14人死亡;兩天之後,疫情擴散到了32個州,一共有426例確診,19人死亡。這是截止北京時間3月8日晚上7點的數據,在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數字可能還會有比較大的變化。

《紐約時報》的這個圖,一週前一大片都是灰色,而現在則是代表出現病例的淡黃色佔了多數。

疫情是面放大镜,放大中国的问题,也会放大美国的问题

紐約州的確診數也從兩天前的22例大漲到了89例,其中70例集中在威斯切斯特郡,絕大部分都和那個50歲的猶太裔律師有關。人口860萬的紐約市目前一共11例感染。

紐約州州長科莫宣佈紐約州進入緊急狀態。和其他很多美國官員以及專家呼籲公眾保持“鎮定”相比,科莫的態度不太一樣,他說現在保持鎮定並非當務之急,當務之急是加快檢測,呼籲聯邦政府多給紐約分配一些試劑盒。

現在美國確診人數不多,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受制於檢測試劑盒的稀缺,全美做過檢測的總人數就不多。比如有99例確診的加州,目前做過檢測的總共只有516人。

還有華盛頓州西雅圖那個養老院 Life Care Center,13例死亡,180名工作人員有70人出現症狀,儼然成為一個讓人心驚膽戰的鬼屋。

結果今天媒體報道說,現在還有63名老人和幾十名工作人員沒有做檢測,而可用的檢測試劑盒只有45套!

要知道這個養老院從發現第一例病例已經過去了一週,真不知道這一週美國人都在做什麼,讓人不由得想罵娘。

這個養老院裡住的都是高齡老人,很多已經八九十歲乃至近百歲,現在他們被困在病毒肆虐的環境裡擔驚受怕,他們的家人也沒辦法到現場照顧,非常揪心。

疫情是面放大镜,放大中国的问题,也会放大美国的问题
疫情是面放大镜,放大中国的问题,也会放大美国的问题

所以現在美國到底有多少人感染其實完全說不清楚,而那些沒有被查出來的人都是一個個移動的病毒播種機,這是美國最讓人憂慮的地方。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根據的。

3月1日《紐約時報》報道,2月28日華盛頓州確診的一名病人體內病毒的基因變異,和1月20日第一例確診病人的病毒基因變異一樣。這種基因變異比較罕見,雖然存在兩人分別從境外同一個源頭感染的可能性,但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專家認為,2月份這個病人的病毒應該來源於1月份這個0號病人。

但問題是,兩人之間並沒有任何接觸,而且兩人發病的時間相隔將近六個星期,0號病人按說早就過了傳染期。比較合情合理的解釋是,兩人之間存在著一條傳播鏈條,0號病人先傳染給其他人,再由其他人傳到了2月份這個病人身上。

也就是說,在人們意識到之前,病毒很可能已經在華盛頓州靜悄悄地傳播了六個星期,這其中有多少人被感染,不知道。西雅圖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大邱、第二個米蘭、乃至第二個武漢?但願不會。

從目前來看,美國聯邦政府在特朗普領導下盲目樂觀反應遲緩,這是目前美國限於被動局面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美國政府內部有唱反調的人,可惜都被特朗普強行壓了下去。早在2月25日,美國疾控中心下轄的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中心主任南希·麥斯尼耶(Nancy Messonnnier)就發出警告。她的原話是,“日常生活將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干擾,學校可能不得不停課,會議不得不取消,公司企業也只能讓員工在家辦公”。

南希·麥斯尼耶的話被媒體報道後美股大跌,特朗普非常生氣,馬上打電話給衛生部長阿扎(Alex M. Azar II)。隨後白宮的新聞發佈會上, 特朗普和美國的衛生官員們就反駁了麥斯尼耶的話,表示美國當前的風險還非常低,要美國人民“鎮定”。

世界其他國家的狀況更不容樂觀。

南韓7313例確診,伊朗6566,意大利5883,法國和德國的確診病例也在逼近1000大關。意大利總理凌晨兩點簽署法令,下令對包括米蘭和威尼斯在內的14個城市實施封城措施,封城狀態至少持續到4月3日,影響人口至少1400萬。

抗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全球時間。雖然現在就預言新冠將在全球大流行還為時尚早,但從最近幾天的態勢來看,這個可能性正在變得越來越大。

幾個觀察。

第一,面對疫情來襲,每個國家總是會從自己的既有經驗出發去尋找答案,這是一種路徑依賴。

中國經歷過SARS,所以中國會習慣性地把新冠當成升級版的SARS來對待,所有的應對措施都遵循這個邏輯。

而美國沒有經歷過SARS式的恐慌,對他們來說更熟悉的參照物是流感,所以他們很自然地就把新冠當成了大號流感。

到底哪種做法更符合實際?再過一段時間或許就能見分曉。

第二,疫情是面放大鏡。

2月28日,哈佛大學辦了一個新冠肺炎研討會,哈佛大學三位頂級學者在會上發言,分別從傳染病學、經濟、歷史、社會文化等視角探討了新冠病毒的區域和全球影響。他們的發言非常好,有很多能給我們啟發的角度,推薦大家看一下。

在這個研討會上,哈佛大學醫學文化學教授 David Jones 提到,“疫情造成的社會壓力可以顯現出一個社會的隱形裂痕,這些裂痕在太平時期可能不會顯現出來,因此傳染病疫情為我們研究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採樣機會。”

這個觀察在過去一個多月的中國已經有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如果你分析一下中國抗疫這段時間裡微博上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熱點,會發現所有的熱點其實都是中國社會內部原有問題的反映和放大,沒有任何一個問題是新出現的。所以很早前微博上就有人說,“疫情是面放大鏡”。

未來,當疫情蔓延到美國和其他國家,這些國家內部原有的問題也會一一地顯現出來。

比如說美國的種族問題、醫保問題、貧富差距、社會撕裂,等等,都會以更加慘烈心痛的方式顯現出來。

第三,在國家和國家之間這個層面上,原本存在的問題同樣也會一一地顯現出來。

疫情爆發之初,我和朋友私下討論過,經歷這麼重大的事件之後,中國社會將會變得更加封閉,還是更加開放?

現在,似乎也可以討論一下,疫情是會加速過去幾年全球化全面倒退、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全面崛起的大趨勢,還是會扭轉這個趨勢?

針對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的歧視會不會增加?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隔閡和對立會不會加劇?

這些問題現在當然還沒有答案。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不管未來這個病毒在全球擴散的規模有多大,它都必將深刻地改變很多東西。

當然從普通人來說,最直接最痛苦的感受,還是日常生活正常秩序的中斷。

我喜歡看英文媒體報道後的讀者留言,今天有一則留言讓人看了很感慨,是這麼寫的:

“昨天我去聽了一場音樂會,我和我的朋友都覺得,這大概是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的最後一場音樂會了。”

媒體報道意大利北部14城封城的新聞,大多配的是米蘭大教堂前那個廣場的照片。原本擠滿人的廣場如今已經空空蕩蕩,看了讓人想哭。過去一個多月中國人所經歷的苦澀,很快大概會有更多的人也要經歷。

疫情是面放大镜,放大中国的问题,也会放大美国的问题
疫情是面放大镜,放大中国的问题,也会放大美国的问题疫情是面放大镜,放大中国的问题,也会放大美国的问题
疫情是面放大镜,放大中国的问题,也会放大美国的问题

與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保持同步

關注我們

每次閱讀都會有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