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機的成本到底是多少錢?

吥散不見


一部手機的成本包含很多方面,比如零部件成本,研發成本,營銷成本,渠道成本等等,但是除了純硬件成本以外,其它成本不同品牌不同廠商之間差距很大,銷量多少也會直接影響除了硬件以外的其它成本,因為一部手機賣的越多,研發成本和營銷成本就會分攤的越少,我們這裡先主要談談純硬件成本。

如果拿主流2000元級的智能手機來算,純硬件成本價格大約1000元左右,一般這個成本價不會超過售價的50%,而且越是高端機的成本價比例越低,比如華為P30pro的售價接近6000元,但是硬件成本只有大概2600元左右,如果是蘋果iphone的話就更離譜了,成本大概只有售價的30%左右,利潤率非常之高。

一部手機中佔據成本最大的部分一般就是SOC和屏幕,一顆驍龍855這樣的頂級芯片初期就要賣到500-600元人民幣,三星高端oled屏幕價格甚至比這個還要貴,所以手機廠商最注重的往往就是SOC芯片和屏幕的成本控制,只要這兩項價格壓下來,那麼定價空間也就會更大。

不過像華為這樣有自研芯片和從其它廠商購買芯片的手機廠商在成本上就有很大差距,三星本身也作為手機廠商,自產屏幕和閃存也會有很大的成本優勢,所以我們都鼓勵手機廠商研發更多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減少額外成本的支出,否則一部手機型號如果賣得好還算能賺不少錢,但是如果某個型號賣的不好,虧損的錢就只能讓銷量好的機型來彌補。


嘟嘟聊數碼


說成本之前,我先講一下我的一個經歷。

以前去一家非標自動化公司實習,實習期間被派到某公司出差。

這家公司和富士康一樣,都是蘋果手機在國內代加工廠。公司很大,車間也很多,所見所聞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新型號的手機出來時,公司開始第一個階段,開始架新生產線,只架兩條小線試驗,架線期間我們這些調試人員和他們公司配合,擺放機器、固定機器、調試機器、測試機器,一切工序搞定後,幾天後開始就有操作員熟悉工位,隨後一天只組裝幾部手機。

半個月後,總結第一階段的經驗,開始第二階段架線,開始小批生產。

再過半個月,開始第三階段,架大生產線,開始大批量生產,公司開始忙碌。

我沒事的時候就從線頭走到線尾,觀察生產工序,這是一段很長的距離。

有負責顯示屏組裝的線,有負責後殼的組裝線,有負責顯示屏和後殼合體的線,然後就是測試線等等。


手機的零件不貴,但組裝一部手機的工序可謂如此之多,每條線上的人、機器都是一個龐大的數量,這些消耗和零件比不相上下,再加上手機的研發費用、後期的系統更新、廣告等等,像蘋果這樣的手機還有關稅。

下圖是各國之間的蘋果8報價(含稅)

一部蘋果手機的成本不高,像蘋果8物料成本1500,據外網報道加上雜七雜八的費用,不會超過2500元,再加上差不多1000塊的稅,成本大約3500元。

蘋果手機賺5成的利潤還是有的。


小西已不在


手機是我們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物品,給我們工作生活帶來便捷、高效。市場上手機的品牌很多,價格低的不足百元,高的上萬元。那麼一部手機的成本是多少錢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那麼,我們來看看一部手機成本的組成吧,它有一下幾點構成。

第一、元器件採購費用、代工加工費、包裝材料費、生產損耗。

第二、各種稅費如關稅、增值稅、代理費、印花稅、專利費。(400左右)

第三、設備軟、硬件研發成本。

第四、公司運營成本、人工費用。

第五、物流倉儲費用、銷售成本、售後服務費用。

其中,最貴的應該是屏幕、主板、專利費。雖然,手機成本組成品種較多,但是價格已經接近透明,像HUAWEI、小米盈利也只有幾十元左右。雖然,利潤低但是性能、外觀等質量方面還是出類拔萃的。特別是HUAWEI、小米、魅族性價比很高,藉此給他們贊一個。



手機的市場競爭激烈,成本價格戰的最後就是接近零利潤,經歷成本價格戰洗禮的企業,能殘喘到最後,利潤應該微乎其微。我認為我個人認為,以手機本身作為盈利重點的企業早晚會被淘汰,開發手機的附加價值、使用價值才是企業明智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最後,再一次支持下民族品牌們 加油!!!


恆益網絡


  Apple每次發佈新產品時,總會讓我們感嘆!普通工人階級手機的工資將花費幾個月的時間,但即便如此,購買手機的人仍然會匆匆忙忙地走向地面,好像他們只要慢了半分鐘就買不到它。 iPhone X更貴,所以小編看著價格顫抖。那麼為什麼Apple X賣得這麼貴?它的成本是多少? Apple可以為每部銷售的手機賺取多少利潤?說你不相信。

  由於手機的成本價格是商業機密,我們無法知道蘋果生產iPhoneX的實際成本。但是,這條道路不可行,我們也可以從其他方面入手,例如,通過每個組件的成本價格,估算整機的成本價格。根據退伍軍人的估計,整機的材料成本約為370-412美元。

  而且要說哪一個最昂貴的部件在裡面,那就是5.8英寸的OLED屏幕,價格來自三星,價格約為80美元。第二個是機身的雙面玻璃和不鏽鋼中間框架,成本是五十三美元。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可以看到Apple對外觀質量的嚴格要求。第三是NAND,價格約為45美元。其他部件,如Apple的A11處理器,售價26美元,相對便宜,相機售價33美元,256GB閃光燈售價45美元。

  乍一看,蘋果公司似乎每賣出一部iPhone X就可以獲得5000元左右的利潤,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很簡單,產品的價格不僅取決於材料的成本。首先,在開發新模型時,需要相應的研發成本。在成功開發之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加工製造,運營和推廣等,這些都需要相應的成本。

  一個好的設計是非常寶貴的,一個好的產品不能與一個好的設計分開。作為消費者,任意推斷產品背後的成本是簡單而可靠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不給你這些材料,你可以製作iPhone X.對於像Apple這樣的大品牌,計算成本更加複雜。有許多因素會影響iPhone的最終定價,而材料成本的影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想從預期收益的角度推斷,那麼它就更復雜了。如果Apple預計iPhone X會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那麼成本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要實現這一目標。一切都已完成。

  因此,可以合理地說iPhone X非常昂貴。除了產品本身的價值外,它還增加了一點品牌價值。最後,價值不值得購買,或者您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判斷。


一點科技工作室


手機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的隨身物品。手機的價格,高至近萬,小至幾百。當你盯著手裡手裡的手機,是不是心裡會琢磨,這部手機的成本到底有多少呢?手機價格為何差別這麼大?



一、硬件成本

一部手機由許多硬件構成的,手機制造過程中成本最高的也是它的硬件,尤其是手機屏幕和處理器。 許多人在挑選手機時處理器的好壞會影響消費者的評判標準,所以處理器的質量至關重要。

但是各大手機產商們要想輕輕鬆鬆就搭載一款好的處理器,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還要經過不斷測試調試。



二、自主研發軟硬件

有的產商為了打造自己專屬品牌,會選擇自主研發軟硬件。

比如像蘋果、華為這些自己研發處理器的公司,投資在研發上的費用就高達幾十億上百億,不過綜合成本會比那些購買處理器的手機產商,成本會稍微低一點點。



三、專利費用

除了購買或自研軟硬件,手機產商還需要對合作商支付比較高的專利費。

現在5G時代來了,像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需要交不少專利費用。 除了要向高通交專利費、使用了別人的5G專利的也要交專利費用(比如向華為,就是看華為收取多少費用了)。

所以消費者們對手機的購置消費中,會有一部分手機款進了高通等其他公司賬上。



四、營銷費用

手機在製造完成後,怎樣達到廣而告知的效果,進而被大眾購買,中間還要經歷一個環節,那就是宣傳。 要知道營銷手段若利用的好,最終作用一點也不亞於強大硬件支撐的作用。

“酒香也怕巷子深”,賣手機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為了提高知名度,各大手機產商採用了各種方式來進行宣傳,像設立廣告牌、節假日做活動、請明星代言等等,都是宣傳的方式。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別看手機體積小,裡面要裝的東西太多了,產商們對手機花費的心血可不少。 以一加7pro為例,看看各有什麼成本,有網友對一加7pro拆機後,元件成本曝光,一加7 Pro拆解零部件成本如下:

三星屏幕 547.6元

驍龍855 478.7元

閃存+內存 314元

三攝 186.6元

零部件總成本約324美元,約2240元。


數碼你我他


一個手機的成本分為硬件成本和軟件成本。

硬件就是芯片和屏幕電池等零件 這部分成本可能會佔手機成本的50%(個個廠家也會不同,真正多少廠家不會說,50%僅供參考)

軟件的話就是系統和專利費,手機上很多的專利都需要付費 才能使用。

現在個個廠家競爭激烈,國產手機價格已經很透明瞭,單機的利潤不會太多(個人觀點說的不對請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木頭數碼


做這個只要十幾塊吧!



專懟慕洋跪犬


手機如同藥品。出廠價幾角錢,二三元的都有。中間就沒規矩了。低的十幾元。一般的幾十元。抗癌藥幾千元的。想要命的都在上萬了。國產的心臟支架出廠才兩三百。而到了中間商手就幾千了。而醫院裝在病人體內都在上萬以上。你去問吧。現在誰說得清楚。


夢裡水鄉559


我想要個660,p40或者,麒麟659以上的…然後,要個4+64再要5500電池。5.5 1080p。屏幕通透點。相機音質差不多就行了。信號好點的,基帶都要全部。呵呵保證大賣。


一個不隨大流的好人


成交價3500左右的,其實硬件成本最多1000,更多的是攤銷專利費用,開發費用,版權費用,物流和人工,廣告,所以實際手機廠家的利潤沒有想象的豐厚。越是名牌,非硬件成本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