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農村才算新農村?

鄉香土特產


中國新農村就是建設改善農民衣食住行,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通電,自來水,通車的寬敞的馬路,大又舒適的住宅樓等,其他就是農民的生活保障機制,全民納入社保實現城鄉一體化等。


農民對新農村發展的總體認識

農民對新農村的認識大多都是簡單一兩句話的描述,針對非常具體的某一個或兩個方面。通過對農民的回答進行整理和分析後發現,當前農民對新農村的認識主要集中在房屋規劃與改造、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村莊環境的改善等“生活寬裕”和“村容整潔”兩個方面,其次是“生產發展”中生產條件的改善。總體來看,農民對新農村的認識中極少涉及“鄉風文明”與“管理民主”的相關內容。


(1)住房居住條件的改善。

調查發現,提及新農村,很多農民首先便想到了房屋建設與改造。回答此題的420位農民中,有116人都提到了“房屋”、“住房”、“樓房”、“平房”、“小區”等與房屋相關的名詞,所佔比例為27.6%。其中絕大部分農民都把新農村等同於建設新房屋,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就是建小區、建樓房。在這些農民的理解中,新農村被描繪成“規範化、小區一樣的成排房屋建設”;“把房屋都集中,蓋像城市一樣的房子”;“農民住上小洋樓”等。由於很多農民對新農村的理解就是新房屋,因此,也有少數農民表達了他們對住樓房、建新屋的擔憂,擔心“住樓房需要7、8萬元,哪有這麼多錢?”或“樓房不適合養豬、養雞”等。農民之所以會把新農村與新房屋相聯繫,“新農村建設”字面意思的誤導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而電視等媒體對農民住樓房、住別墅的宣傳,以及當前很多地方政府“拆舊房、建新房”的錯誤做法也是導致農民走入建房誤區的重要因素。


(2)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高。

對於什麼是新農村,很多農民的直觀感受就是生活條件的改善。但是,生活條件改善的標準是什麼呢?有相當一部分農民認為生活應該達到小康水平。據統計,有33位農民(佔7.9%)在回答中都提到了“小康”一詞,但對小康的具體標準卻並不清楚。從很多農民的回答中可以歸納出,新農村中農民的生活條件應該是家用電器齊備、“農民吃住沒有負擔、想買什麼都能夠買得起”;“手頭零花錢多了”;“看得起病”;“孩子唸書不缺錢”;“有錢交電費、有錢交水費”;“吃的不缺、穿的不缺、花的不缺”等,另外也有部分農民提到,新農村不僅要解決水、電的供應與收費問題,在其他方面也應該和城市一樣,如吃住的地方、娛樂的場所、生活治安都要與城市一樣,甚至“每家每戶基本都有小車”。


(3)村莊環境的改善。

村莊環境改善是農民提到頻率非常高的一個內容,並且回答大多都集中在道路硬化、房屋和街道統一規劃、綠化等方面。很多農民希望新農村應該“有整齊、乾淨、暢通的公路”;“最好是家家戶戶門前都通水泥路”,還有農民希望跟城市一樣,“道路邊都種上樹,這樣環境會更好”。也有部分農民認為,新農村中“農民都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等等。


(4)生產條件的改善。

部分農民提到新農村應該有完備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利設施,路修好”,渠道、交通等都應該與農業生產配套。另外,農村還應該發展養殖業、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還有農民認為新農村應該“以高科技為主導,實現農業的機械化、規模化”,要有“農產品加工廠”,增加農民收入。還有部分農民對土地利用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有農民認為應該合理規劃和利用土地,有的希望“擁有更大的土地耕種面積”;有的希望“土地整齊,並且能夠連成一片一片的”;還有農民希望“能夠節約土地”等。


(5)其他各方面。

在對新農村的描繪中,除上述幾個農民提到的主要方面外,少數農民也提到了教育、養老、對農村弱勢群體的幫扶、農民的文化素質與精神生活等內容。教育方面,農民主要希望減輕學費負擔,使農民“能夠有錢供養孩子上大學”,並且“學校的修建應該考慮那些住的比較偏僻的學生”,等等。一些農民認為農民應該老有所養,“新農村就應該讓所有老年人生活有保障”,甚至“每一個村最好都能有一個養老院”。有農民認為人的素質很重要,新農村應該提高農民的素質。有農民認為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也要得到滿足,希望村裡有公共場所可供娛樂,並且要有圖書室供農民學習。


凌小鵬


我出生於偏遠的山村,我的看法是,

第一:道路的完善農村的道路基本都沒有達到硬化,老百姓出行是一大難題,農產品無法出去。

第二:房屋的建設,由於道路不通很多房屋還是泥瓦房

第三:農村的醫療條件太過於落後

第四,教育問題由於農村的教育條件太差,很多小孩子都輸在起跑線上

第五:農村的信息太多過於閉塞不能第一時間瞭解到外面的動向

第六:農村沒有一個帶頭人帶領大家共同創業致富,沒有企業,大家基本都是靠自給自足。家庭有勞力的就外出打工,不能外出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殘。

綜上所述,新農村首先是道路暢通,醫療做到能急救,村裡能配一輛救護車最好,教育問題應該也是目前農村最大的一個問題,能給農村派來有力的師資力量是很多家長的心願,培養一些網絡技術人才,通過網絡,面向全國甚至全球,把家鄉的特色傳播到全國各地帶領農村人發家致富。

總結:能讓小孩子上好學,能讓老人老有所依,有一定的生活補助,能讓道路暢通,能讓醫療有保障, 能讓農村人在家鄉有工作或許就能算得上是新農村。



秦巴小東子


走進農村,你一定會為那翻天覆地的變化驚歎不已。瞧,那小河環繞的村莊,那片片綠蔭中的小洋房,那穿梭於村道中的小轎車……這巨大的變化,在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每一張笑臉中都充分體現。這個星期天,我對本村30戶人家進行了一次調查,一起來看看我的調查結果吧:

一:馬路寬了,汽車多了

走進村莊,再也不見泥濘的小路,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水泥馬路伸到了家家戶戶門口。汽車也走進了尋常百姓人家。在被調查的家庭中,31%的家庭已買了車,26%的家庭已有了買車的打算,23%的家庭正在考駕照或者準備考駕照,只有20%的家庭還得繼續使用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等作為交通工具。

二:經濟好了,新房多了

村莊裡隨處可見一幢幢“小洋樓”、“小別墅”,排列整齊,美觀大方,裡面的設施空調、彩電等一應俱全。聽奶奶說這一帶原來都是破破爛爛的矮平房,可現在已有63%的家庭住進了這樣的新房子,11%的家庭正在買房,9%的家庭正在建房,只有17%的家庭暫時還不能住進新房。

三:生活好了,環境變了

以往農村給人的總體印象是“髒、亂、差”,然而今天村民們都開始重視環境的改善,村裡成立了“保潔隊”,垃圾集中處理,條條村道乾乾淨淨,以往的垃圾滿地,隨地大小便等現象再也看不到了。村綠化面積每年都在不斷地增加


柴運到


新農村這個問題,廣泛理解是: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個也是黨和國家比較重視的!

1、生產發展。村裡鼓勵務工人員回鄉發展,計劃和組織村民成立農業經濟合作社,幫助推廣農副產品。

2、生活寬裕。不同於過去的是,農村不單單指望土地收入,農忙過後可以就近選擇超市或是其它用工單位,增加收入,保證一個恆定資金流入自己的錢袋子。就這樣在過去吃飽穿暖的基礎上還能多一項存款。

3、鄉風文明。隨著社會風氣的變化,文明程度也得隨之提高,不斷的宣傳,教育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和素質修育,提高鄉村社會風氣。

4、村容整潔。相比過去的農村,滿是泥巴路,垃圾無處投放,到現在水泥寬馬路,道路上間隔放有垃圾桶,建有垃圾處理中轉站。村裡建有小廣場,有健身器材,過去居住的小平房和瓦房到現在統一制式的樓房,相比之下一直都在改變。都在進步。人居環境也在不斷提高。

5、管理民主。過去的幹部當家做主到現在以人為本,更多的考慮到群眾利益和群眾關心的問題,村委所有處理所有事情考慮更多的是公平公開,是不偏不倚。群眾對待幹部由過去的種種轉化為更多的參與村裡意見和工作,做到相互監督相互管理,共同參與。


所謂的新農村,不單單是房子新、街道淨,重要的是群眾能把經濟發展起來,錢袋能鼓起來,人人能參與進去,共同的發展好自己的村落,帶領更多的人,擺脫過去的形勢,不斷地革新、創新、進步。那時候才是真的新!

以上為小肖個人見解,如有誤請諒解。小肖在這裡抱拳致謝了。


smile鄉村裡的小肖


新農村應包括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五項。

新農村"應該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小康社會"新農村"的範疇。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息息相關。

具有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件”。

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像農村的生活垃圾區、汙水溝、廁所、畜禽住所應按照衛生標準規劃和建設。這也正是我國農村和發達國家農村的主要差距。

有了新的設施和環境遠遠不夠,關鍵要有具備現代化素質的新農民,即“四有農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在農村教育、農民培訓和文化道德建設上,我國農村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新農村就是建設改善農民衣食住行,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通電,自來水,通車的寬敞的馬路,大又舒適的住宅樓等,其他就是農民的生活保障機制,全民納入社保實現城鄉一體化等。





我是勝利哥


個人認為新農村是一個空間佈局合理、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改善的農村生活環境。目前國家在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著農村產業發展,提高農民素質和新技能,加快新農村建設。

浙江省永嘉縣新農村特點是:通過推進汙水處理、垃圾焚燒、村道硬化、改廚改廁、村莊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優化鄉村空間佈局,重點保護古村部落,開發生態旅遊,推進新農村產業發展,城鄉統籌改革為途徑,促進新農村一體發展。


農家吉哥


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持續較快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客觀分析地區的現狀,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 儘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滯後狀況,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 務。要按照村莊總體規劃,切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1)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加大農村水利重點工程的實施力度,組織實施好中低產田的改造、河流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設施和綠化工程建設。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探索建立長效的管養機制。

  (2)繼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要繼續抓好農村公路建設,逐步把鄉村公路延伸到規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要廣開資金渠道,採取向上級爭取、利用“一事一議”籌集、能人大戶捐助等多種形式,切實解決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3)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要做好農村改水工作,優先解決農民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民都能飲用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四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要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民用沼氣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和居住環境。

  3、培養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將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

  (1)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抓好教育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要大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要穩定農村教師隊伍,注意調動和保護長期在農村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的積極性,促進城鄉教育事業均衡協調發展。

  (2)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 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技部門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分期分批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等的培訓,促進科學種田;要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農民就業創業的能力。

  (3)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要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和諧村組”等的創建活動,提倡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辦好農民圖書館、文化館、老年活動室等,滿足農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4、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切實保護好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免費為外出務工農民提供政策諮詢和就業服務。要完善農民工勞動合同制度,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建立農民工工資合理 增長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務工農民的付出能夠得到合理回報。

5、實現共同富裕

我認為這樣的農村才算新農村

這是我的家鄉: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公莊鎮溪聯村





陳折鋒


1.生產經濟發展: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的經濟建設。2.生活寬裕幸福:提高生活水平,改善衣食住行。3.鄉風文明: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4.村容整潔:治理髒亂差狀況改善人居環境。5社會建設: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以上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阿肥一直很有味道


現在不少農村地區都在推行新農村建設,全面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讓廣大農民都能住進統一規劃的農村小洋樓,過上富裕知足的美好生活。當然新農村建設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統一的規劃以及嚴格執行。對於新農村建設,其實很多農民也有自己的看法,那麼在農民心中理想的新農村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具體來說新農村主要體現在“五新”上,即新房舍、新環境、新設施、新農民、新風尚。真正實現了這個目標,新農村建設也就變成了農民心目中理想的家園。

新房舍

現在的農村,房屋建設沒有統一的規劃,都是各自劃地為圈,房屋的建築風格各異,甚至很多農村的房屋朝向也不一致,破舊的農房與新建的洋樓形成鮮明的對比,毫無美感可言。而新農村建設首要問題就是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讓農民都能住上統一規劃、具有當地特色建築風格的房子,這樣一來農村的整體面貌將會有大的改觀。

新環境

說到農村的環境,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垃圾隨處可見,池塘裡到處都是垃圾的場景。這也是很多落後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農村的衛生環境問題急需整治。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是不可缺少的,乾淨整潔的環境能愉悅人的心情,而且還能夠減少疾病的傳染。新農村統一規劃後,將對農村垃圾進行統一處理。

新設施

現在的農村,很多地方的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漆黑的鄉村道路沒有路燈、水電、通訊等設備的接入不是很完善,而未來新農村建設就需要統一規劃鄉村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修建供農民休閒娛樂的社區健身場所,有的農村地區還將接入天然氣管道,很城市一樣享受便捷的基礎設施服務。

新農民

未來的農民將是新型職業化的農民,現代農業將是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更多有文化、懂技術的新型農民,只有不斷學習和進步,未來農民才能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村莊情懷


  現在不少農村地區都在推行新農村建設,全面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讓廣大農民都能住進統一規劃的農村小洋樓,過上富裕知足的美好生活。當然新農村建設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統一的規劃以及嚴格執行。對於新農村建設,其實很多農民也有自己的看法,那麼在農民心中理想的新農村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具體來說新農村主要體現在“五新”上,即新房舍、新環境、新設施、新農民、新風尚。真正實現了這個目標,新農村建設也就變成了農民心目中理想的家園。

新房舍

現在的農村,房屋建設沒有統一的規劃,都是各自劃地為圈,房屋的建築風格各異,甚至很多農村的房屋朝向也不一致,破舊的農房與新建的洋樓形成鮮明的對比,毫無美感可言。而新農村建設首要問題就是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讓農民都能住上統一規劃、具有當地特色建築風格的房子,這樣一來農村的整體面貌將會有大的改觀。

新環境

說到農村的環境,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垃圾隨處可見,池塘裡到處都是垃圾的場景。這也是很多落後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農村的衛生環境問題急需整治。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是不可缺少的,乾淨整潔的環境能愉悅人的心情,而且還能夠減少疾病的傳染。新農村統一規劃後,將對農村垃圾進行統一處理。

新設施

現在的農村,很多地方的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漆黑的鄉村道路沒有路燈、水電、通訊等設備的接入不是很完善,而未來新農村建設就需要統一規劃鄉村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修建供農民休閒娛樂的社區健身場所,有的農村地區還將接入天然氣管道,很城市一樣享受便捷的基礎設施服務。

新農民

未來的農民將是新型職業化的農民,現代農業將是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更多有文化、懂技術的新型農民,只有不斷學習和進步,未來農民才能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新風尚

新農村建設應不僅僅只是改善農村的表面,最主要的是提高農民的素質,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不良風氣。人才是農村的寶貴財富,也是未來新農村發展的希望,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新農村建設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讓我們的農村越來越美,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