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築夢戰"疫"路——鳳城市教育系統線上教學一週巡禮



開學已經一週,疫情阻擋了師生們回到校園的腳步,但阻擋不了大家翱翔天空的翅膀,根據《鳳城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開學後"停課不停學"準備工作的指導意見》,按照各學校提前制定的"停課不停學"工作預案,3月2日起,全市各中小學共同開啟"疫"樣學習模式,飛上"雲"端,正式開始線上教學工作。



教師們付出著成長著也幸福著:

開啟"雲"端,老師要在雲朵之上,才能把教育宏圖展現得淋漓盡致,為了甄選優質課程資源,眾裡尋他千百度;為了提高線上收視效果,千錘百煉試鏡頭;為了紮實學生知識理解,冥思苦想搞設計……忙碌中教師們也在成長,呈現給孩子高質高量的課堂,幸福感在網絡中流淌!

線上開課前,各學校教師登錄教育局文件推送的各大教學資源平臺,看微課的版本,審微課的質量,優中選優,尋找最簡單易行的、最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線上教學渠道。網絡中掀起了一股線上教學平臺操作的學習熱潮,釘釘、QQ課堂、騰訊課堂等平臺紛紛成為教師們炙手可熱的"寵兒"。大家從零開始,一步一步跟著網上流程進行學習,暫停、操作,再暫停、再操作,當遇到困難時就向同伴請教,在不斷的出錯改錯中熟練了操作,此刻的家人、同事都成了彼此的實驗對象,就這樣原本低調的老師瞬間成了"網紅"。

直播課的另一端是作為聽課主體的學生,也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聽眾群體,除了父母的監督,可能還有爺爺奶奶的關注,甚至還有弟弟妹妹們的好奇。他們都在看教師的直播課,就像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遼籃比賽一樣。所以,線上教學不只呈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種考驗。

很多老教師也開始自制手機支架,編寫自學提綱,書寫備課教案,預看教學視頻,每天近十小時泡在手機、電腦之間,在設備不齊,經驗不足的情況下,慢慢兒地摸索著。自己講,設備不行,效果不佳,就先研究別人錄製好的課。一課教學視頻至少要看兩三遍,熟知要講些什麼,考慮學生哪裡不會需要補充講解,哪裡需要暫停給學生自主思考。在直播間直播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文字在課堂中互動,也可以發起連麥互動,課堂也變得井然有序了。偶爾會出現學生打字速度慢,網絡卡半天連不上麥……但是都可以解決,正常交流還是沒問題的。而且,就算個別學生手機電腦因為網絡問題導致不順暢,沒有當時掌握知識,還可以通過重播或者回放,重新再聽一遍。教師也可以通過回放,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過程,觀察一下學生的反響。經過一週的線上教學,師生們逐漸適應了網絡授課,也掌握了一些技巧。

沙裡寨鎮九年一貫制學校李慧茹寫下了線上教學心得:"學生學習上線率接近百分之百,可以在第一時間接收我發送的消息,積極地回答問題。我以為線上學習是令學生感到枯燥的,我以為線上學習是令學生感覺可以懈怠的,但是當直播連線提問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他們坐在學習桌前認真的臉龐,我看到的是,他們緊握手中的圓珠筆,生怕漏掉老師講的重點內容。這一刻,我堅定了一個信念,我們的學生是最棒的,是最有自制力的,2020年最受歡迎的主播非教師莫屬。"

但是,任憑怎樣想辦法將網課與線下課堂教學接近,學生不在眼皮底下,還是不能充分掌控課堂狀況,有的同學不自覺,經常溜號,有的同學不動腦,答非所問。發佈的作業回饋中,即使是課堂中重點強調並要求記錄的知識點仍錯誤百出,不盡人意。所以,線上教學還是需要家長能給予配合和幫助。



家長擔憂著配合著也讚歎著:

愛陽鎮中心小學五年一班劉力瑋家長說:"網上學習不可否認是對視力不好,可現在就是這麼個情況,比起孩子們刷抖音、吃雞、打農藥那種全神貫注用眼可好多了,而且,老師天天敦促做好眼保健操;家裡學習氛圍不夠,現在就講究個適應能力,教育局也是說不要求進度,以培養興趣為主;家長抱怨網課太形勢化,下載一堆app也不知道怎麼用,還需隨時隨地輔助孩子學習,其實就是懶,包括我在內。咱們的孩子都開始用釘釘上課了,咱們也得提高自己,要不然會和孩子產生代溝和社會的脫節。家長的積極配合會給孩子一個榜樣,會讓孩子變得很自律,更有責任感。"

線上教學的開展,讓家長一度陷入兩難境地,手機不夠用,白天覆工孩子看不到視頻預習作業,怎麼辦?弄。應該專人陪伴孩子,要不網絡學習時玩遊戲,怎麼辦?陪。那都不是事,孩子學習是大事!家長傾巢出動全力配合,甚至積極圍觀老師的在線直播,釘釘軟件上,不少學生一個人在聽課,有六個家長在群裡觀摩,不少教師一天下來,會收到一萬多次點贊。線上教學讓家長可以親眼看到老師如何教學,學生如何學習,隨時旁聽觀看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互動,也可以更方便地與教師交流。

線上教學效果對學生來說因人而異,知識不會,老師可以反覆講,可學生不學,教師鞭長莫及,如果家長不管,老師再努力也白搭。可以說,線上教學是拉開學生優劣的起跑線,用好了,一段時間後成績定會突飛猛進,虛度了,天長日久會一無所獲,回到校園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差距會很明顯。所以,線上教學,對於自律性強的學生來說,會受益匪淺,對於注意力分散的多動孩子來說,家長對自己家孩子的教育、陪伴和監督越多,孩子的進步會越大。



學生適應著期待著也努力著:

紅旗鎮中心小學五年一班王建寧介紹了自己第一天線上學習的感悟:"一個會議界面出現在我眼前,我先不著急聽注意事項(雜音太多,實在聽不清楚),我先將全班同學"審視"一遍,大多數人都胖了一圈,有兩位女同學直接胖成了陌生人。我把話筒關掉,自己在這邊偷笑。雖然大多數人都變樣了,可孫浩林那眯縫著眼睛的樣兒還是沒變啊!這時,老師開啟了全體靜音,世界瞬間安靜下來……看完教學視頻,我們都在思考著老師提出的問題。我自以為對網課很熟悉,所以不怎麼緊張。突然,老師叫到:'王建寧,你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瞬間坐直,感覺所有的血液都湧到了臉上,大腦頓時變成了一片空白:老師剛才說了啥?我瞅了瞅數學書,猛地想起來:我要回答第三題!點開麥克風,我磕磕絆絆地講起來。現在,我已經慢慢適應了網課,可是,我還是好想在操場上打滾兒,撒歡兒,和同學們一起玩兒,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快點開學吧!"

網課學習,讓學生有驚慌也有驚喜,學習方式的改變,一開始讓他們有些不適應,害怕自己不能進入狀態,害怕和老師連麥錯誤百出,但屏幕中老師親切的笑容,鼓勵的話語讓他們漸入佳境,漸漸地彈屏速度和問題同時著地,漸漸地爭先恐後和老師主動連麥,漸漸地不約而同在釘釘群前,呈現出最可愛的努力學習的樣子。

每次直播過後,少數沒有來得及觀看線上直播的學生能通過視頻回放完成學習任務,遇到不懂的問題也能和老師及時溝通解決。課後作業通過手機拍照方式上傳到群裡,老師認真批改後,把檢查出來的問題統一回復到群裡,供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師生們在群裡互相溝通交流,分享網絡直播感受,及時彌補不足,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開展下一步的教學積累經驗。

同學們的線上教學不僅體現在學習課本知識、及時完成作業,還體現在主動閱讀名著、鍛鍊身體和學習生活技能。這些學習活動,也會通過圖片或者小視頻的方式在班級群裡向大家展示。沒有辦法參加網絡直播的學生,由班主任老師每天通過電話給他們佈置學習任務。並且結合每一名學生家裡的實際情況,電視信號的接入方式告訴他們相關的電視節目播出頻道、播出時間。要求他們認真觀看,認真學習記錄學習,學有所得,從而做到不落一人,全員覆蓋。


夢想從學習開始,飛躍"雲"端,祝福武漢!戰"疫"全面勝利凱歌奏響之時,我們校園相見!


鳳城市教育局    王豔君  徐美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