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作者|王大可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韓國電影《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四項大獎。

影片講述了窮苦人家的孩子基宇得到了給有錢人家孩子當家教的機會,帶領全家“改變”命運,像寄生蟲一樣依附於富人家,卻因為一場“變故”,導致妹妹慘死,父親殺人,一家人造假的事情敗露的故事。

基澤一家的命運縱然可悲,但整個影片看下來,最觸動我的,是片中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接下來,我會帶領大家,一一分析,這幾種“誤解”。

《寄生蟲》:錢是熨斗,能燙平一切褶皺,是窮人對錢的誤解

金司機一家,每天折著廉價的披薩盒子賺取一點生活費,住在半地下室裡面,吃了上頓沒下頓,是地地道道的窮人。到了晚上,還要防止醉漢來到他們的窗戶面前嘔吐和小便,這家人飽嘗了生活的苦,直到他們偶然去了有錢人家裡去工作,才發現,原來他們遇到的煩心事,社長一家人都不會遇到。

影片中媽媽忠淑說過一句話:錢是熨斗,燙平了一切褶皺。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在現實生活中,這句話真的適用嗎?

杭州保姆縱火案中,高薪請來的保姆莫煥晶,放了一把火,造成了女主人朱小貞和三個孩子的死亡,留給出差回家的男主人林生斌一個被大火燒得黢黑的家和一段空蕩蕩的人生。

再多的金錢,也沒有辦法換回林生斌妻子和孩子的命。

電視劇《歡樂頌》裡面,曲筱綃有錢有顏,但內心卻擔心父母離婚,以後哭著把房產還給父母,不要他們分開;哪怕曲父再有錢,也敵不過有一個不爭氣的兒子,錢是熨斗,熨平了一切褶皺。這句話好像在說,富人沒有煩惱,富人在生活中一切順利。但事實是,人只要活著,就會有煩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煩惱。

錢是熨斗,只能熨平那些需要錢的褶皺,而熨不平的,才是最讓人無能為力的。

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苦難,並不是只有錢就能解決的。

那些用錢解決不了的,才是最讓人絕望的。

《寄生蟲》:富人是傻白甜,是窮人對富人“判斷能力”的誤解

看完整部影片,很多觀眾心中不禁有個疑問,現實生活中的富人真的像片中那樣,是好騙的傻白甜嗎?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樸社長一家人,對前管家雯光的老公寄居在自家地下室的事情,一無所知;

太太被基宇輔導女兒時的“考試就是氣勢”這句話震懾住;被基婷從網絡上現背的一個“藝術治療”的名詞唬住。

社長同樣也被父親基澤拿出來的高端家政會員欺騙。

樸社長和樸太太,難道真的是好騙的傻白甜嗎?

當然不是。

影片中有很多細節,夫人付錢給基澤時,嫻熟地抽出幾張鈔票,並且對基宇說,物價上漲,所以多給了他一些錢。

這是夫人的“小心機”。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樸社長,在招聘父親基澤試車時,一邊虛偽地說不是試車,一邊觀察拿在手中的咖啡,觀察基澤的拐彎是否嫻熟。

這是樸社長的“小心機”。

多惠表面單純善良,喜歡上了男主基宇,讓基宇產生了等考上大學以後,要跟多惠好好交往的想法。這跟介紹基宇來打工的敏赫的想法何其相似,每一個家教老師,都能被多惠愛上,並且擁有幻想。

這是多惠的“小心機”。

而且,片中很值得思考的一點是,當金家一家四口一起摺紙盒的時候,住的是陰暗的半地下室,一家人都被樸社長家僱傭的時候,卻仍然無力擺脫半地下室的環境,也無力擺脫“窮人的味道”,這到底說明了什麼?

說明傻白甜的富人給他們的薪資並不高,只不過將近溫飽而已。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那為什麼樸社長一家看起來那麼好騙呢?

前女管家雯光介紹,豪宅原來的主人是知名建築師南宮純子,為了躲避戰爭,他們建造了地下室,但因為覺得不好意思,所以不會主動提及。

而樸社長一家對地下室的事情卻不知情,這說明,樸社長並不是“老”豪門,他們屬於“新”富豪。

而他們一家人,正在努力學習上層社會的遊戲規則。

這也解釋了樸太太為什麼熱衷於各種“驚喜”,通過各種聚會,炫耀自己的財富和豪宅並且迅速建立自己的人脈圈。而這些,並不是她生來就擁有的。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這樣就能說得通,樸社長的財富並沒有積累太久,或許在他們搬進這種房子以前,也是擠地鐵的中產,所以對地鐵的味道很熟悉。

而當樸社長在車上發現了司機“偷情”的內褲,太太在目睹女管家雯光咳嗽之後,立即把他們辭退,動作快準狠,說明當有人冒犯到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立即撕下傻白甜的面具。

富人之所以看起來傻白甜,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而是由於他們是大忙人,樸社長每天忙著管理公司的事情,樸太太忙著準備各種聚會。他們對於花費在尋找合適的家教老師,司機幫傭這種事情上的時間,越短越好。

而他們內心對這些被僱傭的人們是不屑的,所以平時也不會去過多關注,更不相信他們會有膽量騙人,他們對於自己太過於“自信”,才會讓這一家人有機可乘。

《寄生蟲》:以為自己能和富人平起平坐,是窮人對富人地位的誤解

富人的傻白甜形象,一直維持到了那場暴雨到來臨;而窮人的幻想,也隨著暴雨的來臨,被徹底打破。

當富人一家去聚餐,窮人一家“鳩佔鵲巢”,在豪宅裡面吃喝玩樂,享受著一切的時候,估計是他們距離自己的“富豪夢想”幻想最近的時候。

他們甚至以為僱傭幾個演員,就可以騙得了富人一家,就可以讓兒子基宇和富家女順利成婚。在那個時候,這一家人還在做著廉價的“白日夢”。

而因為暴雨沒有辦法在山上野營的主人一家半路回來之後,“冒牌貨”們立馬被打回原形,東躲西藏。

富人女主人和男主人在沙發上做愛的時候,提到毒品、廉價內褲,兩個人通過角色扮演,側面嘲諷窮人。嫌棄窮人,是他們夫妻之間偶爾的調劑話題,也是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這種對窮人的嫌棄其實也體現在生活中,當社長髮牢騷說女管家走了之後,妻子又不會掃地又不會做飯的時候,司機插了一句“但還是愛她的對吧”,大大咧咧的司機認為這只是朋友之間閒聊,社長卻頓時愣住了。可見,社長其實很討厭這種“越界”行為,不僅是員工和上司的逾越,更是“窮人”對“富人”階層的逾越,因為他們不允許自己的地位被冒犯。

整個電影裡,富人對待窮人的客氣,永遠包含著疏離。

解僱以前的司機,是因為“被觸犯”,居然在他的專屬座位上做愛;

解僱前管家,也是因為“被欺騙”,有肺結核的人怎麼能繼續帶在家裡?

樸社長和夫人看上去親和力十足,實際上非常在意司機,管家是否越線。

潛臺詞是,你們不配。

而窮人誤解了社長一家人的“友善”,讓他們以為他們是可以當朋友的。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基宇的朋友敏赫送來的“奇石”,被基宇當做是信念一樣時常抱在身邊的石頭,居然是假的,當那場暴雨來臨,本該沉底的石頭慢慢地浮出水面,那時抱住石頭的基宇是不是意識到了,他的夢想就像這個假的石頭一樣,會變成一場空呢?

敏赫抱著一塊假石頭,編個理由欺騙基宇,讓他代替自己去當補習老師,順便監督多惠,不讓多惠變心,至於為什麼選他呢?因為他篤定,多惠是絕對不會看上他這種窮人的。

表面看似是無私的贈予,

實則帶著對於窮人隱秘的鄙夷,

一場暴雨,讓所有真相暴露無遺。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第二天,在草坪上的聯歡中,受到了刺激的金司機,暴起殺了樸社長,表面上,是樸社長掩住鼻子的行為,讓他產生了自卑感,但其實是金基澤忽然意識到一個事實,在他眼裡,可以做朋友的樸社長,其實並沒有把他當做平等的人,他終於意識到了他們之間地位角色的懸殊,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朋友,永遠不能進入上層,那一刻,他的夢碎了。

《寄生蟲》:因為有錢所以善良,是對人性最大的誤解

媽媽忠淑說:“如果有錢,我會比他們還善良。不是有錢而善良,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這和賈平凹散文《畫人記》裡的句子:“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多麼相似啊。

這句話可以換幾個表達方式——如果我在你的位置上,我會做得比你更好;如果我是富二代,我會混的比那些富二代都好;如果我有這麼多錢,我會捐的比你多……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個節目叫《變形計》,把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交換幾天體驗人生。有一期我記憶極其深刻,一個在鄉村中痴迷讀書,熱愛學習的孩子,交換到了城市之後,每天看電視,打遊戲,哪怕家裡真的有了很多書,但他從不看一眼。

人對於沒有見過的東西,是缺乏自控力和想象力的。

那種持有“如果我是你,我會做的比你好”的想法的人,低估了做這一件事情原本的難度。

而金司機最後的仇富,並不是真正的“仇恨富人”,而是“仇恨自己不是富人”。

後記

電影《寄生蟲》:比窮更可悲的,是窮人對富人的“誤解”

從口碑和獎項看來,《寄生蟲》無疑是成功的,導演奉俊昊,獨具匠心地講述了一個“沒有壞人、但悲劇還是發生了的故事”。

沒有人是絕對的好人,也沒有人是絕對的壞人。

絕對對錯從不存在,世上百分百的矛盾,都由“立場”決定。

悲劇發生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是無辜的,但窮人對富人的“誤解”,可能依然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