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的來源,本來是清虛的,南懷瑾:不過一念間,何必太執著


宇宙生命的來源,本來是清虛的,南懷瑾:不過一念間,何必太執著

人們常常執著於某種念頭,不到黃河心不死,卻往往忽視了生命中的追之不及。

南懷瑾先生說,宇宙生命的來源,本來是清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既然一切皆為虛清,又何必對什麼事都抓得很牢,執著而不肯放手呢?


有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一位禪師:"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人欺負,太痛苦了,求您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禪師閉著眼睛,隔了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


宇宙生命的來源,本來是清虛的,南懷瑾:不過一念間,何必太執著


回到公司,一個人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人卻沒動。 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裡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後來成為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相遇了,"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日子有什麼難過?何必硬巴著公司?所以辭職。"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什麼沒聽師父的話呢?" "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只要想 '不過為了混碗飯吃', 老闆說什麼是什麼,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禪師,禪師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隔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然後,揮揮手……


對於人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是可以完完全全、真真正正抓住的,無論是物,還是人,因此不必斤斤計較,刻意追逐。有人問南先生:"怎樣佈施才不算過分貪心營利集財?"南先生精闢地回答:"地球都是你的,為什麼不佈施?"對於不生不滅的生命本源,要把握得住,要認識得透徹,才能夠善始善終。"不知常,妄作兇",醉生夢死,碌碌無為,終將痛苦離去。想要抓住一切,往往什麼都抓不住。


宇宙生命的來源,本來是清虛的,南懷瑾:不過一念間,何必太執著


看過一則小故事,講的是一個頗有人氣的電視娛樂節目,節目內容是數鈔票。主持人拿出一大沓鈔票,幣值大小不一,雜亂重疊,現場選拔四名觀眾在規定的三分鐘內進行點鈔比賽,誰數得最多,數目又最準確,就將獲得自己剛剛數得的現金。現場氣氛火暴,遊戲開始,四個人開始埋頭數鈔,而主持人則輪流給參賽者提問談話以打斷其思路,參賽者只有在答對題目的情況下才能繼續。時間一晃而過,四位觀眾手裡各拿了厚薄不一的一沓鈔票。主持人拿出一支筆,讓他們寫出剛才所數鈔票的金額。 第一位,3658元;第二位,5942元;第三位,2833元;第四位,896元。四位觀眾所數鈔票的數目,相去甚遠,臺下的人都搖頭嘲笑第四位觀眾的"業績"。隨後,主持人開始當場驗證所數鈔票數目的準確性。眾目睽睽之下,主持人把四名參賽觀眾所數的鈔票重數了一遍,正確的結果分別是:3659、5842、2838、896。只有數得最少的第四位完全正確,眾人感嘆不已。主持人最後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自從節目開辦以來,在這項角逐中,所有參賽者所得的最高獎金,從來沒人能超過1000元。


知"常"就要把握住道的本源,這樣才能真正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許多事不過就在一念間,過分的偏執,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人生有時不必過於執著,如莊子所言,像嬰兒一樣,若有若無地自在把握,反而能夠將幸福抓住。


宇宙生命的來源,本來是清虛的,南懷瑾:不過一念間,何必太執著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