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窮,歸根究底,還是因為你的想象力太窮。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生買了件35000元的香奈兒上衣,洗過之後掉了色,忿忿不平地追問客服。

客服說,不好意思,我們的產品從來不考慮洗滌,這產品設計時根本沒考慮要洗,一般都是穿幾次就要丟掉。

網友一陣驚呼: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

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嗎?不,恰恰相反,是我們的想象,限制了我們的貧窮。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之前在一篇文章裡寫道:據說,我們25歲的時候掙多少錢,5歲的時候就決定了。從小就養成的思維方式,影響了我們的收入、花唄以及白條……

當初,王健林給了王思聰5個億,結果他賺了40億。我和朋友也探討過這個問題:給你五個億,你會拿來幹什麼?

朋友玩笑般地說,什麼,給了我五個億我還用幹什麼嗎,當然是什麼都不幹了啊!

幾年後,看到我和朋友的狀況,這才深刻意識到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距。

什麼是窮人思維?窮人和富人,在思維上有什麼根本的差距?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有個窮人,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

他抱怨: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閒自在,而窮人就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窮人說:“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幹一樣的活。”

佛祖同意了,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給了他們每人一座煤山,每天挖出來的煤可以賣掉,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

窮人習慣做苦力活,很快就挖了一車煤,賣了錢。然後,他把這些錢全買了好吃的。

富人沒幹過重活,到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僱傭了兩個人幫他挖煤,自己在一邊監督。

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僱了幾個苦力......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

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看完這個故事,試問自己,你是故事中的窮人還是富人?


交易能跑到終點的都是贏家

每位初踏入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就像剛拿到駕照便去參加賽車比賽的新手,能跑到終點的都是贏家。 很多人都認為要很快跑到終點,也就是又快又多地賺錢,就得選一輛好車。比賽時有很多車子供我們選擇,就像是有很多股票品種給我們選一樣,很多人都開始專注選車子,都想選一輛開得快點的好車。而我們用盡各種方法選擇股票品種,比如蒐集小道消息,研究基本面,研究技術面等。

選好車子後我們便匆匆忙忙上路,就像我們學會了如何使用交易軟件後就急急忙忙選了股票品種開始買入一樣。可是其實上路後大部分人只是有了駕照,哪怕會開車但卻並不會賽車,他們不知道如何走合適的路線,然後以怎樣的速度過彎,出彎後又何時加速,但我們卻爭先恐後、急功近利地比賽,最後自然大部分都會撞車。就像我們大部分人在股票市場上也都是以虧損出局一樣。

出了事故後我們又回到了起點,然後大部分人卻還是繼續選車,而且試圖提高選車水平,因為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沒有能夠到達終點,也就是沒有盈利的原因。其實並不是車子不夠好,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嫻熟的技術。就像大部分投資者那樣,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虧錢缺少的是交易技術以及方法、心態,大部分投資者認為他們虧錢的原因是選錯了品種,於是他們又繼續開始研究基本面或者技術面,或者道聽途說,以希望能選對品種。

再回到賽車的問題,失敗者們繼續絞盡腦汁,用盡方法要選一輛好車。而另外一小部分人卻意識到了某些問題,他們意識到自己沒能到達終點其實並不是因為車子,而是他們自身的問題。於是這小部分人開始苦練技術,他們翻閱書籍,或者向那些賽車手學習,然後自己開車去嘗試。當然,賽車技術也並不是那麼容易便能掌握的,但是這小部分人終究能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到方法的欠缺上,所以,他們的賽車技術不斷提高。

大部分人哪怕選到了最快的車也沒能順利到達終點,就像大部分人哪怕選對了股票品種都無法盈利一樣。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會賽車,就像大部分投資者,他們壓根就不會交易一樣,他們沉迷於行情分析,急功近利買進賣出,對於失敗,他們不會歸結於自身,只會歸結於這是一輛爛“車”。 小部分人經過不斷努力,掌握了技術,這時候,怎麼選車,那怕是什麼車對於他們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因為他們可以用他們的賽車技術駕駛一部“爛”車順利到達終點。他們就是這個市場的贏家,他們擁有的是交易方法和一顆平和的心。

股票市場的大幅波動,大部分人不能從波動中賺到錢,反而一虧再虧,大虧特虧,有的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眾叛親離,跳樓上吊,這是每天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稱,高達77%的炒股家庭沒有從股市賺過錢。很多人已經是10多年的老股民了,可是每年都把辛辛苦苦上班賺來的錢放了股市,到最後卻虧的身無分文,前天發誓再也不進股市,昨天市場一漲又奮不顧身的衝入了,這就是股民,這就是散戶,沒有自己的紀律,沒有自己的賺錢模式,追漲殺跌,賬戶裡的錢越來越少。

你看股市十幾年來,後浪推前浪,前赴後繼,多少高手曾馳騁股場,應變自如,戰果輝煌,名揚股海,至今卻不見蹤影,能在股市中生存下來的很少,你可以想象到股市的殘酷性。我想成功者有成功者的素質,你適合幹什麼,你在那方面就有創造性,就能取得常人難以取得的成績,股市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的地方,新股民可能很聰明,幹什麼都行,但股市這個“智鬥”的場所,深淺難測,你在其它行業中可能很優秀很成功,並不代表能在股市中成功,在這裡拼搏多是苦澀的回憶。


主力洗盤就是把低成本的籌碼震盪出來,通過其他非自己的散戶或中戶進行換手,達到抬高籌碼的成本,為輕鬆拉高做準備。

洗盤的目的是什麼?

洗盤的主要目的,在於增加其他投資者平均的持股成本,把跟風客趕下馬去,以減少進一步拉昇的股價壓力。同時,在實際的高拋低吸中,莊家也可兼收一段差價,以彌補其在拉昇階段將付出的較高成本,這是洗盤常用的手法及盤口特徵。

既然洗盤是為了嚇出信心不足的散戶籌碼,莊家必然會製造出疲弱的盤面假象,甚至兇狠的跳水式打壓,讓人產生恐懼的錯覺,在驚慌失措中拋出手中的籌碼。有意思的是在關鍵的技術位,莊家往往會護盤,這是為了要讓另一批看好後市的人持股,以達到提高平均持股成本的目的。學會了什麼是主力洗盤,能有效防止被洗。

散戶怎麼判斷主力洗盤?

1、震盪式洗盤。

這種洗盤手法一般是遊資或者剛剛介入的主力,希望賺快錢,快速打壓快速拉昇,股價表現為不穩定,漲跌結合,不斷震盪。但是股價的重心是不斷上移,下方有關鍵均線支撐,洗盤時股價不會跌破關鍵均線。

2、打壓式洗盤。

也就是所謂的砸盤,這種是主力慣用手法,可以很好的低位吸籌。把股價砸低,散戶因為恐慌心理就會開始賣出,獲利盤保留利潤,套牢盤割肉,籌碼都被主力悄悄吸入。完全打的心理戰。一般在底部長期橫盤後,出現一波小的拉昇行情後,主力就開始使用此類手法。砸盤期間量突然縮小並呈現平穩態勢。注意關鍵均線的支撐。

3、橫盤式洗盤。

主力經過前期洗盤後再度大幅拉昇,拉昇後開始震盪橫盤,不拉也不砸,給人以出貨跡象(主力也常用此法出貨,需要區別判斷)。獲利盤因為擔心出貨而拋出籌碼,套牢盤因為受不了時間的煎熬而割肉換股。此方法一般出現於熊市中,或熊市的底部區域,某股票不跟隨大盤上漲而是震盪橫盤。仍然注意關鍵均線支撐。

學會怎麼判斷主力洗盤,前提是要知道什麼是主力洗盤,還有主力洗盤的目的,才能把握其規律。

如何識別主力洗盤結束的標誌?

判斷主力洗盤結束的技術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在股價下跌的後期成交量大幅萎縮,這是洗盤即將結束的明顯信號。這種情況的出現表明拋盤枯竭,獲利盤、套牢盤、斬倉盤、場外買盤全部出局,浮動籌碼基本清除乾淨,留下的都是意志堅定的持股者。他們不會被各種震盪致虧的可能所嚇倒和為獲取到手的蠅頭小利所誘惑。無奈之下,主力只有獎勵他們,讓他們在今後的行情中賺到那些信心動搖者賺不到的大錢。

(2)縮量之後再放量。部分主力洗盤時將股價控制在相對狹窄的區域內反覆震盪整理,主力放任股價隨波逐流,成交量跟前期相比明顯萎縮,若某天成交量突然重新放大,則表明沉睡的主力已開始甦醒,此時即可跟進。

(3)下降通道扭轉。有些主力洗盤時採用小幅盤跌的方式,在大盤創新高的過程中該股卻不斷收陰,構築一條平緩的下降通道。股價在通道內慢慢下滑,某天出現一根陽線,扭轉了股價下滑的勢頭,慢慢站穩腳跟,表明洗盤已近尾聲。

(4)回落後構築小平臺,均線由持續下行轉向平走,再慢慢轉身向上。洗盤都表現為股價向下調整,導致技術形態轉壞,均線系統發出賣出信號,但股價跌至一定位置後明顯受到支撐,每天收盤都在相近的位置,洗盤接近結束時均線均有抬頭跡象。

主力洗盤階段的跟進技巧

主力在進行洗盤時,持幣的投資者要學會把握時機及時跟進。下面介紹兩種較佳的跟進時機:

一、洗盤後創新高跟進

有些莊股前期已出現一定的升幅,但尚未完成拉昇目標,股價受某些突發性因素影響大幅回調,日線圖上呈現出較明顯的頭部特徵,但股價並未一跌不回頭,企穩後很快將前期跌幅完全收復,並且還能創出新高。

此類個股走勢具有下列特徵。

(1)前期已出現一定漲幅,明顯有主力介入運作,但上升幅度不大,主力只有有限的獲利空間。

(2)在大幅回落過程中成交量迅速萎縮。

(3)在相對低位整理後能很快收復失地,股價重新回到下跌前的位置附近。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圖6-12 深中華A的K線圖

出現此類走勢,往往是主力借大盤迴調或是利空因素順勢洗盤,前期高位並非主力目標位,洗盤結束後股價仍有望向上拓展。洗盤時形成的“頂”並非真正的頂部,主力先砸後拉,意在洗盤,而不是欲脫身而逃。在操作中,此類個股一旦突破前期高點,即意味著新一輪行情即將展開,投資者可以及時跟進,如圖6-12所示。

二、60日均線跟進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圖6-13 深科技的K線圖

主力洗盤一般以60日均線為限,即使跌破該線,由於受市場平均成本的牽引作用,也沒有大的向下空間。所以當股價觸及60日均線時,可以適當建倉。如果股價跌破60日均線,那麼則可以等待該股回升突破60日均線時再次買入。如圖6-13所示的深科技,即是以60日均線為依託,不斷向上拉昇。


如何瞭解主力持倉成本?

籌碼分佈分類

籌碼一段時間內在某個區域大量堆積,大多因為股價在該區域長期盤整。

(1)高位密集(如果籌碼堆積的位置偏高,稱為籌碼的相對高位密集)

高位密集一般是股價經過一段拉昇之後,在高位橫盤時形成的。高位密集的狀態說明該股在高位的換手率已經足以讓主力出貨了,但高位密集不代表主力一定出貨或者該股一定會跌。一般情況下,遇到籌碼高位密集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幾個因素:

A、該股拉昇之前是否形成了低位的密集;

B、該股拉昇的空間是否足夠主力出貨;

C、第三就是拉昇過程中是否放量;

D、主力拉昇到高位,是否有資金願意接貨。

一般來說,遇到高位密集狀態,且股價從盤整中樞漲幅超過30%,儘量要謹慎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2)低位密集(如果籌碼堆積位置偏低,則稱之為籌碼的相對低位密集)

底位密集形態一般出現在底部橫盤的階段,說明主力在底部充分收集籌碼,市場成本集中在相對低的價格。如果股價向上運行,只有獲利盤的拋壓,而幾乎沒有解套盤的拋壓。假如該股真的有主力在底部收集籌碼,那麼此時拉昇股價,獲利盤中大部分都是主力的籌碼,拋壓也不會很大。而且,能夠接受長時間底部盤整而不賣出的投資者,一般也是比較有耐心的投資者,大部分不會滿足於十幾二十幾個點的漲幅,所以這些籌碼也相對穩定。如果主力在拉昇之前再來一些試盤和洗盤的動作,那很大概率回來一波不錯的上漲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3)籌碼分散

一般來講,籌碼分散狀態出現在上漲或下跌的過程中,或者是橫盤吸籌的初級階段,這個時候市場的成交相對分散,籌碼分散。比如在下跌的過程中,顯示出籌碼分散的狀態,說明在每個價格段,都有大量的成交,如果拋開主力對倒的情況,那說明有不少資金在下跌過程中抄底,而且出現虧損,那麼這個時候,無論是下跌還是上漲,都會面臨很大的拋壓,對於股價的運行都是不利的。所以,當籌碼出現分散狀態時,我們一定要多觀察,如果是中長線操作,儘量先觀望,如果是短線操作,還需要從其他的方面來考察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如何運用籌碼分佈理論

紅色的籌碼為獲利盤,藍色為套牢盤,箭頭指向的黑顏色線為目前市場所有持倉者的平均成本線,表明整個成本分佈的重心。如股價在其之下,說明大部分人是虧損的。另一個專業詞語和籌碼相關的,散戶也要知道一下,就是籌碼乖離,它代表著獲利盤與黃色線的平均成本線的乖離率,乖離率越小,說明獲利的人越少。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籌碼峰操作技巧

第一形態:放量突破低位單峰密集——一輪上升行情的開始

股價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橫盤整理,移動成本分佈在低位同時籌碼峰形成了單峰密集形態,隨後股價突破單峰密集,並且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說明個股將開啟一輪上漲行情。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第二形態:上峰消失,在低位形成了新單峰密集,見底企穩

股價處於下跌趨勢中,若上方密集峰沒有完全被消耗掉,然後在低位形成新的單峰密集,這樣形態出現的時候,說明不會有新的行情出現。當上方密集峰被消耗完全,說明上方無套牢盤的時候,下方形成新的單峰密集的時候才表示股價將止跌企穩。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第三形態:上漲出現了多峰密集

股價出現低位單峰密集後啟動上攻行情,在上升途中出現震盪,此時形成新的密集峰,可能是一個或者是一個以上,原來的密集峰不斷減少,但是並沒有被完全消耗,後期震盪洗盤密集峰會形成強力支撐位。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籌碼分佈捕捉莊家行為

吸籌階段

主力吸籌的過程就是一個籌碼轉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力為買方,散戶為賣方。只有低位充分完成了吸籌,主力才會形成拉昇,從而結束吸籌階段。而對應在籌碼分佈圖中,則以籌碼高度集中體現出來。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在股價配合籌碼上看的話,是股價在低位盤整,而籌碼緩慢形成低位的單峰密集區域。

拉昇階段

當主力完成吸籌之後在,接下來便是讓股價脫離其成本區域,打開利潤空間。在此過程中,主力用部分籌打壓做盤,同時又承接拋壓籌碼,使其大部分籌碼仍然按兵不動,鎖定在吸籌區域,等待高位的獲利了結。

對於散戶而言,最常見的就是追漲行為。所以在拉昇的過程中,散戶不斷追漲,同時恐高又讓其獲利回吐,主力趁機邊賣邊買,不斷拉昇股價,形成了天衣無縫的“抬轎計劃”。在大勢配合的情況下,拉昇工作主力由散戶自行完成,主力只需利用其籌碼優勢,坐收漁翁之利。

派發階段

出貨階段主力成本區籌碼大量消失,表明主力出貨意圖非常堅決,在此時散戶也應該果斷出局;出貨階段籌碼錶現為低位籌碼不斷向高位移動,在高位形成密集區,此時千萬不要進場盲目追高;伴隨階段換手率非常高。在派發階段,主力藉機將股價再次大幅拉昇,散戶不斷與其交換籌碼。由於主力具有的籌碼較多,需要較大的換手才能夠完成派出。

一個買衣服的故事告訴你:莊家最痛恨的指標,洗盤出貨全用它識別

從籌碼分佈上看的話,下方的鎖定籌碼開始鬆動,直到莊家的籌碼幾乎都被散戶接走,籌碼開始高位集中,股價在高位橫盤,這時候就預示這風險的來臨。


忠於系統、遵守紀律的人才能成功

交易不是請客吃飯,是你死我亡的戰鬥。贏家有三大特點:穩定的心理素質,豐富的經驗(教訓)和專業知識,過人的膽識。你必須給自己的心理素質打分,如果你的心理素質很低就等於不適合交易。你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這方面你必須下功夫學知識,積累經驗和教訓,任何肌肉的形成都不是靠吹出來的,必然是練出來的。膽量是個問題,膽量必須和你的行為匹配,往往和利潤風險度對等。

認識當下。我們現在經常學一些在天上漂的,距離我們很遠的成功。很多時候,需要學習的是昨天、前天的馬雲,而不是今天的。我們很多時候連別人的昨天都沒有做到,就想做到別人的今天,那是因為大家對當下的認識不夠,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交易也是,你如果還是個虧貨,現在希望通過什麼途徑,立馬變成個贏家。就像胖子一去健身房,明天就想變成施瓦辛格,那是痴人做夢。交易必須一步一步的往成功的方向走,這也是我今天來分享的原因,如果你們只需要巴菲特、葛衛東們的經驗和教訓,我就沒來分享的必要了。你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處的階段。

1. 初級階段(無知階段):1-3年,連最基本的交易常識都不太瞭解掌握,虧損是必然。重要的是學習基本知識,積累經驗。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千萬別投入太大。這是無數過來人血的教訓,但是我也表示存疑,沒有血的教訓,也得不來深刻的經驗。這裡是交易員蛻變的宿命。

2. 中級階段(無法階段):3-5年,實打實的交易和學習,技術分析的書籍和總結一堆。但是滿腦子都是別人的經驗和教訓,自己的系統尚不成熟。開始覺得懂,但是結果還是不賺錢或者虧錢。這是成熟前重要的階段,也是最危險的階段。

3. 高級階段(無功階段):5-10年,試錯不斷,經驗豐富,自己開始構築起自我的交易系統,但是還沒有因為系統產生鉅額利潤,這裡是黎明前的黑暗。也是最可惜的階段。

4. 職業階段(無過階段):10年-20年,甚至更高,這時候已經是成熟的交易員,也獲得鉅額的財富。這個階段我定義為無過階段,只要不犯錯,市場就是你的牧場。

我今天講的內容主要針對2-3階段,第一階段的有很多未必能理解和接受,第四階段不需要這些。

忠於系統。

忠於系統的前提,你必須建立系統;建立系統的前提,你必須知道什麼是系統;我對系統的理解就自己對趨勢判斷的標準。系統是交易者判斷趨勢的標準,時間和空間標準的不同,會對趨勢和震盪有不同的定義,這也是交易市場複雜的主要原因,也是交易很難的根本所在。其中,臨界點是交易者對行情轉折判斷的標準,相同時間週期裡,有人提前有人滯後,同樣技術判斷方式,在不同時間週期裡面有不同的價格反映。在疊加非技術和不專業交易者的成交,就匯聚成了市場的圖表。市場非常複雜,複雜的是交易者隨著經驗和專業知識的積累對市場的認識,簡單是交易者認識市場後不斷簡化交易系統走向成功的途徑。忠於系統就是簡化你的交易系統,系統不僅僅有盈利,也有虧損,你必須能坦然接受這些。

1. 止損。行情未知,盈利難測,但虧損是可以控制。

2. 逆勢。逆勢交易,重倉,不止損三者在一起是致命的。

3. 順勢。順勢拿不住,頻繁小止盈是浪費機會。

4. 倉位。倉位是交易者對勝算的看法,剩餘倉位是交易者獲勝的實際概率。

5. 策略。最好的策略分兩種:輕倉試探,重倉速戰。

如果你建立了系統,能夠做到“不隨便開單,不隨意加倉,能空倉觀望,看不懂的不做。”那你已經走在成功路上了。系統往往是簡單的,忠於系統是簡單的,是寂寞的,有的時候也是痛苦的,需要有深刻的認識,當你背叛系統的時候,隨意開單,隨意加倉,不符合你的系統,看不懂的時候你去賭一下,有時候只需要一次,就會讓你深刻感受背叛的滋味。


金融交易是心性的博弈

有人終其一生不斷探索市場,卻從未花時間去了解自己。有人始終不瞭解失敗並非來自於市場,在市場中自己敗給了自己。人最大的敵人來自於其內心。投資市場不同於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當人們從事任何其他社會職業時,人性的弱點還可以用某種方法掩飾起來,但在投資市場上,每個人都必然把自己的人性弱點充分地表現出來。公開競價就是公開展示人性。一根K線,兩種顏色,三個部分,四種價格。是恐懼、貪婪、憤怒、猶豫、慾望、無知與審慎、智慧、知識、覺悟經過激烈的搏殺後在盤面上留下的痕跡。

在交易中人性的貪婪具體表現為:

1、重倉交易、頻繁交易,期望一夜暴富。

2、賺小錢賠大錢,當賺錢時覺得“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急於獲利了結。而在賠錢時不願意小賠離場而是緊緊的拿著虧損單,希望價格回到開倉價附近賺錢後再平倉,而導致損失越輸越大。

3、害怕踏空錯過行情而去逆市交易。透過自己在市場中的行為可以幫助你認識自己。而認識自己更透徹,你就會越接近市場的本質。

人性的恐懼的具體表現為在市場反覆攀升達到或接近最高點時,怕自己誤了班車而不怕市場已十分脆弱而買入。而在市場長期下跌周圍一片悲觀,怕世界末日到來而揮淚斬倉。人類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如牛頓、愛因斯坦、羅斯福都在證券投資中遭受挫敗。

牛頓在事後說:“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由此可見,在市場中保持理性和清醒是何等的難能可貴,而要成為贏家則必須克服自身的弱點。敢於堅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正如巴菲特所說:“我們也會有恐懼和貪婪,只不過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貪婪。”

交易中的人性弱點,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想要完全克服是很困難的,但是它們的表現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成功的投資者是能夠成功地把它們控制在一個適度的範圍內,不使其影響理智的思維。

恐懼和貪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並非金融市場獨有現象。正因為有了恐懼,人類才擁有了主動規避和逃離危險的能力;正因為有了貪婪,人類才擁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所以,不能一味去壓抑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這樣只會憋出心理疾病。

貪婪和恐懼雖有消極的一面,但也有積極的一面。欠缺的是,投資者沒有建立和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來修補人性的弱點,無法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或許有投資者不解,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真能剔除貪婪和恐懼的不利一面,而發揮積極有利的一面?

事實上,很多投資者都是依靠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賺了大錢。他們除了細緻的研究外,在交易策略和執行上也嚴格遵循交易系統。

在趨勢明朗的背景下,設置好可控的回撤幅度,餘下的只是等待利潤增長,只要不觸發交易系統的出局底線,就持續“貪婪”下去,“盡享”整個上漲行情。此時交易系統就會幫助投資者發揮人性中“貪婪”的優勢,吃到“整條魚”。

而當趨勢不明朗時,交易系統就不會發出進場信號,避免因盲目而參與交易,提醒投資者應該“恐懼”。因此,交易系統會幫助投資者發揮人性中“恐懼”的優勢,避免投資者頻繁交易,從而規避風險和損失。

由此來看,貪婪和恐懼這兩頭“猛獸”,欠缺交易系統這位“馴獸師”。

在趨勢行情降臨時,唯有“貪婪”才能把握住機會,才能賺大錢;而在振盪、不確定的行情出現時,唯有恐懼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因此,交易系統設置的入場條件和出局條件非常關鍵,這需要投資者因時制宜。


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能引發你的共鳴,想學習方法炒股的朋友,關注筆者微信公眾號:股市思維導圖(zhejin0528),探討交流炒股技術,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