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具特色的民居有哪些?

zuji999


海南黎族船型屋多采用黃泥竹竿紅藤搭建而成,頂覆茅草,這是黎族先民為適應海南高溫多雨的氣候因地制宜做出的一個創舉,防潮隔瘴、冬暖夏涼。



心雨說海南


中國經典民居古建築介紹

1、福建土樓(永定·南靖)旅遊景區

福建土樓,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它是我國圓士樓古民居的傑出代表,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它以規模宏大、設計科學、佈局合理、保存完好聞名遐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戶、幾百人同往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因此,一部土樓史,便是一部鄉村家族史。土樓的子孫往往無須族譜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2、開平碉樓與村落

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佈,城鎮農村,舉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幾座,少者一村二三座。從水口到百合,又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為大觀。這一座座碉樓,是開平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見證,它不僅反映了僑鄉人民艱苦奮鬥、保家衛國的一段歷史,同時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築博物館,一條別具特色的藝術長廊。2007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遺產,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3、黔東南州雷山西江千戶苗寨景區

西江千戶苗寨風景區座落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山麓,是中國最大、世界無雙的天下第一大苗寨。在這裡,苗族農耕、節日、銀飾、服飾、飲食、歌舞等民風民俗世代相傳,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曆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被中外學家和民俗學者譽為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有“中國苗都”的美譽。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

4、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自明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衚衕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裡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衚衕、弄堂,衚衕與衚衕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5、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西遞、宏村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西遞、宏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被譽為"畫中的村莊"。西遞、宏村其“佈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顆明珠。

6、湘西吊腳樓

湘西吊腳樓,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屬於古代幹闌式建築的範疇。所謂幹闌式建築,即是"體量較大,下屋架空,上層鋪木板作居住用的(莊裕光《幹闌建築》)一種房屋。這種建築形式主要分佈在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地區,以及山區。因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氣和地層溼度大,由於幹闌式建築是底層架空,對防潮和通風極為有利。湘西吊腳樓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一種特有的建築形式,建築框架完全採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

7、梅州圍龍屋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漢族民居建築,福建西南部及廣西北部、廣東傳統客家住房樣式。遍佈於梅州(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共2區1市5縣)全市8縣(市、區),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曆史。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被眾多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築奇葩、一部讀不完的百科全書,且開始啟動客家圍龍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8、靈石王家大院旅遊景區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結構附件裝飾均絢麗精緻、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額枋、雀替等處的木刻,柱礎石、牆基石等石刻裝飾以及各院落內的楹聯匾額,體現了中國古代北方地區民居 “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築特點。

9、晉中市喬家大院文化園區

喬家大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文物先進單位,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喬家大院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體現了中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稱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10、山西晉城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遊區

皇城相府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相府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內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組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鬥築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11、劉氏莊園旅遊區

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金桂街15號,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之一。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10月;1958年正式籌建大邑地主莊同陳列館;1997年初,“大邑地主莊園陳列館”正式更名為“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物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12、姜氏莊園

姜氏莊園,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姜氏莊園位於陝西省米脂縣城東15公里橋河岔鄉劉家峁村,是陝北大財主姜耀祖於清光緒年間投巨資歷時16年親自監修的私宅。姜氏莊園磚、木、石三雕藝術十分講究,整座莊園無處不雕,無處不琢,大至整個建築設計,小到各個微小裝置,都有數不盡的“雕”藝術,這些都充分說明莊主的聰明才智和文化內涵,體現出獨到匠心的建築科技和歷史藝術價值。

13、鞏義市康百萬莊園

康百萬莊園,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始建於明末清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中原活財神”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康氏家族前後十二代人在這個莊園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共計400餘年,莊園也從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頂。莊園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是全國三大莊園之一。與山西晉中喬家大院、河南安陽馬氏莊園並稱“中原三大官宅”,被譽為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範。

14、清遠市南崗千年瑤寨景區

南崗千年瑤寨位於廣東清遠市連南縣城西南27公里處,面積159畝,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時也是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南崗古寨建於海拔803米高的陡坡上,房屋依山傍坡,密密匝匝,擠在一起。往往是前面的房子的屋頂和後面房子的地面平高。其間有一條走廊過道。橫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塊鋪路,把各家各戶串連起來,形成瑤排的格局。

15、丹巴藏寨

丹巴藏寨指的是居住在丹巴縣的居民形成的藏族村落,這些村落位於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的山寨,舊稱碉樓寨房。碉樓和寨房,原本是兩類不同性質的風格建築,在時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徵,又有碉樓的形態。碉樓寨房一般為三層,也有四層的,一側還配有廂房。但不論房屋和廂房如何建造,頂層外緣都環圍著黃、黑、白三種色帶,形成了嘉絨藏寨的一大特色。

16、黎平肇興侗寨

黎平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黎平縣東南部,國家AAAA景區、貴州省十佳特色旅遊城鎮景區。黎平肇興侗寨地處於兩座山脈之間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狀。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縣城,向西52公里到從江縣城,向東南102公里到廣西壯族自治區 三江侗族自治縣。公路沿寨而過,是黎平縣通往兩廣較為快捷的陸路通道。肇興侗寨建寨歷史悠久,據民間相傳的族譜記載: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間,肇興的先民就在這裡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



再見最美逆行者


榮成有海草房,冬暖夏涼。

海草房可保持300年以上,是榮成獨特的民居,現在也僅保留在海邊的漁村中。

石頭砌牆,海草做蓋,海草是漁民在近海撈取,房頂斜度很大,海草層層壓蓋,需要數噸,是獨具特色的傳統生態民居,現在很難看見,榮成還有幾處海草房保留完整的村落,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現在只有老一輩的手藝人會“苫房”。以上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



非花888


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遼闊,民族眾多,東西南北各有特色。簡單舉例說幾個吧,自北向南首先是東三省,普通民居農村多為平房或二三層小樓,磚瓦結構,屋裡有火炕,通暖氣的都有暖氣片,冬天外面零下二十度,屋裡很暖。內蒙古,寧夏,新疆也多是平房為主,牧民搭建的蒙古包則是內蒙一大特色。再下來就是首都北京,四合院那就家喻戶曉了,電視裡也常見。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基本差不多,平房樓房,徽派建築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景。陝西就是窯洞!黃土高原特有建築形式,毛主席在延安指揮抗戰就住在窯洞裡。江浙滬地區比較富裕,小洋樓佔比例較大,上海的老弄堂是一大特色,多為二三層小樓,巷子不寬樓道比較窄,寸土寸金啊!也是熱鬧的很,因為緊湊,一家吵嘴,一個弄堂都曉得。四川的民居地球人都知道了,重慶就是山城,你家的一樓也可能是別人眼中的十八樓……雲,貴,川,湘少數民族眾多,各種類型民居都有,吊腳樓,竹木結構的,下面懸空,上面通風,非常有特色!兩廣,江西,湖北,民居基本差不多,小樓房,廣東比較牛,特別是發達地區,人口眾多,租房需求大,一般民居都是五六層的樓房。福建的土樓,圓形劇場似的,五臟俱全,設計合理,古人的智慧結晶!沿海一帶居民更是習慣用花崗岩建造房子,大塊的岩石,感覺非常穩固,颱風都不怕啊!好了,孤陋寡聞,見識太短,就這麼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