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小藍藍的獼猴桃


每年全國畢業的博士有很多,很難回答具體數字。作為一個博士畢業在高校教書的青年教師,我簡單從博士收入的構成來談談吧,雖然能力、學科、職業不同都會影響博士的收入,但是博士畢業之後就業的主要方向,主要集中在政府(或企事業單位)、高校、企業(私企、外企、合資企業)等幾個方向。在讀博士也各有各的情況,我們分開談。


首先是已經畢業的博士,他們的收入水平分為幾檔。第一檔,在企業就業的博士。博士去企業工作,起薪均高於政府或企事業單位,也高於高校。在企業工作的博士(一線為例),基本上年薪30萬(起,或者更高)。如果在讀博士之前有工作經驗,而且自己在專業領域內獲獎或者有影響力,會更高。第二檔,在政府(或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博士,起薪是高於高校工作的博士,基本上年薪能達到12萬(左右,或高或低)。只是在政府(或企事業單位)工作,工資漲幅空間有限。第三檔,就是在高校工作,博士的基本工資很低,有些文科博士第一年只能拿到5000元/月。不過,一旦有了職稱、有了課題、並且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獲得一定影響力,收入遍水漲船高。而且,有些高校在博士入職之前,有一定的安家費和科研啟動資金,有些高校還有福利住房,所以雖然收入不高,但是高校教師的生活質量有保證。


其次,是在讀博士的收入。也大概有幾種情況。第一種,一邊在導師實驗室工作,一邊可以自己在外面接項目。這樣的一般是工科或者理科博士,收入看導師也看項目。但是基本收入都不錯,有的能過萬。第二種,只是在導師實驗室工作,導師給工資。北京現在的行情,理科、工科、醫科一般集中在6000-7000人民幣左右。有的導師比較大方,但是高不過一萬。第三種,就是苦哈哈的人文社科類博士了。在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務之後,看天吃飯。導師有不錯的課題,能有一些勞務費;自己科研做得好,還有一些微薄的稿費,數字嘛,可以忽略不計。以上三種博士,都擁有國家補助,最低300元/月。現在的博士需要交學費,然後以獎學金的方式返還,剛剛好跟學費收支相抵。


最後,關於博士的收入水平,並不能成為吸引你讀博的原因。因為付出和得到,真的不成正比。科研之路,枯燥且漫長。收入是影響力最低的影響因子。所以,讀博需謹慎。如果是為了提高收入,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喝奶茶不長胖


博士的收入完全看情況,區別很大。有的是學科差別、有的是學校差別、有的是能力差別,千差萬別。

前幾天和一個剛畢業兩年的博士吃飯,他說這兩年買房子、裝家花了八十萬。我說哥你除了安家費二三十萬之外,年工資也就十來萬吧。他說是哈,不過我這兩年項目經費到了六十萬左右。他說我的同事不是人才引進,而且沒項目,現在就壓力很大了。

(博士收入)

這是博士入職後的收入,我們來談談在讀博士的收入。

1、學科差別

不同學科博士的收入差別很大。比如北大光華的博士,除了各種補貼與導師發的經費外,論文影響因子乘以1000也是收入。許多每年能拿到十幾萬。

(博士收入的學科差別)

比如讀歷史的博士,同樣是北大的,一年拿到九萬就不是普遍了。

2、學校差別

不同學校博士的補貼差別很大。清華的平均補貼在五六萬左右,像南開、復旦這樣的學校補貼在兩萬左右。上次和一個武大的老師吃飯,才知道那的博士補貼在4萬左右,高於很多學校。

目前來看,中山大學的博士上漲幅度最快,深圳大學也不錯。

(不同大學補助差別很大)

3、能力區別

同一學科的博士收入差別也很大。以前見一個朋友,他要延期一年,很發愁,不是發愁論文,是發愁錢,沒有補貼了,怎麼辦?

另外一個就屬於另一個極端,前些日子哭窮說沒錢、物價高,最近已經開始籌備買房子了。

人的能力差別也是沒辦法的事,能說什麼呢?

(能力帶來的差別很大)

整體而言博士收入是不錯的,工作是體面的,生活壓力是不大的。我時常因為自己不是博士而感覺和他們格格不入。

(哎)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一個不錯的朋友,她嫁了一個老公兩年前考上了博士,現在一家人在北京生活。前幾天去了他家一趟,一家人過得非常的滋潤。我很羨慕他的生活,也很崇拜她老公。先不說博士一年的收入有多少,起碼這個頭銜都讓人非常的羨慕。我們想一想自己的親朋好友裡面有幾個博士呢?也許可能有但不會太多。其實作為博士來說,他們背後的辛苦和努力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10多年前就認識一個眼科博士。其實當時他在一邊工作,一邊修著博士的學位。因為當時做媒體工作,採訪他的時候認識的,當時這位眼科博士朋友,掙的錢並不是太多。認識兩年之後才知道他為了學習,當時自己快40歲了還沒有結婚。那個時候並沒有問他一個月的收入多少,後來在一次吃飯的時候他自己說的,說起來並不容易,自己的父親已經去世了,是老媽一個人供他上的學。當時一個月收入也就6000左右。自己還買了房子,還得還貸款,有的時候再給母親一點零花錢。所以每個月自己也剩不了多少。當然啦,現在的話,這位博士生活的還是非常不錯的。

很多大的單位,一般都有一些博士生。因為他們要搞研究,搞研發。所以也會高薪聘請一些這些方面的人才。這些博士年收入的話,基本上也都在幾十萬左右。因為他們都是接的一個個的項目,如果說項目成功了的話,他們的提成也會非常的多,基本上博士生拿的都是年薪制。目前來說,我國博士的人數大約在80萬左右。而且每年也都有人數增加。很多人也都上網成為博士,尤其是一些學霸們。當然了成為博士的背後,是需要艱苦的努力付出,以及對某一項科研的專研的決心和信心。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家裡麵人的支持!


文史大世界


其實要看什麼學校的博士生,前段時間認識一個北大的博士在讀小哥,今年夏天就博士畢業了。目前在北大旁邊的微軟實習,專業唸的是計算機安全方向。閒聊的時候瞭解到,如果在微軟轉正的話,年薪可以達到70萬,但是小哥本人是天津人,所以打算迴天大做副教授,認識他那會兒,他已經通過了副教授面試的一面。據他說,如果面試成功,在天大做副教授的話,年薪差不多35萬。小哥92年的,本科是北航的,也是北京排名前10的大學。


戴著眼鏡看八卦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博士也分種類吧?別的我不知道,但是醫生,老師這類的博士級別因為不會愁吃穿吧。去年去成都華西醫院,一個神經科的博士,網上預約他的門診費就是150,手術800,只是預約的費用,並且當時預約了都等了八天才排上號。在來說說老師吧,我一個親戚家孩子上的暑假補習班,福州市下面的長樂市,一個博士帶的班,初中年段,三萬一個月,什麼概念?一個班就十個學生來算一個月也三十萬了,關鍵人家還不好進。


凌靜3701


謝謝您的提問,小編專注於給各位分享各種職場經驗,每日更新,跪求大家關注,下面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我不太確定題主想問的,是博士在讀書期間的收入能有多少,還是說博士畢業後,年收入有多少哈,那我這裡就分開這兩個層面回答一下吧:

1.博士讀書期間的年收入

讀博士的同學,年齡一般在24到28左右,而同齡的朋友幾乎都已經結婚生子,努力工作,拿著工資;而與此同時,博士不得不在實驗室內繼續做著實驗,寫著論文,因此國家、學校以及導師,都會對讀博的同學,給予一定的補貼,扶持他們繼續鑽研。

而博士在讀書期間的年收入,大概會有多少呢?我們先來看一組國家的數據,2017年,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博士研究生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0元,也就是說大概每月1250元,這只是國家層面的補助,另外還有學校和導師的補助。

曾經有機構做過調研,對於讀博的朋友,普遍的“月收入”在1K~3K之間,他們的這部分收入,並未扣除學費以及住宿費,因此大部分同學是屬於入不敷出的。但這對於不同的學校,補貼的力度也是大有不同的,譬如清華北大這種優質高效,對於博士的補貼,普遍在每月5K~6K之間。


綜上,博士讀書期間,年收入對於不同學校和地區,差異非常大,高的,可以去到年入10萬,低的,年入1~2萬左右。


2.博士畢業後的年收入

讀了博士的同學,在學歷上,幾乎能算得上是秒殺一切小碩小本了,普遍來說,工資水平也會高於小碩小本:


根據某機構的統計數據,2018年,985院校畢業的博士生,平均月薪為12015元,211院校畢業的博士生,平均月薪為11041元,一般院校畢業的博士生,平均月薪為7893元,年收入來看,博士生畢業後,年入一般在10~15萬左右。

而有一個很尷尬的點,就是說博士生學歷雖然高,起薪雖然好,但不是特別容易找到工作,因為並非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學歷如此高的同學,學歷高伴隨著人力成本高,如果一項本科生就能完成的工作,沒有必要花大價錢請博士,這也是現在博士生找工作的一個尷尬的點。

不過幸好的是,現在博士還沒像碩士這樣氾濫,還勉強能做到一個蘿蔔一個坑,但長遠來看,這個真不好說,在這裡,小編祝願各位在讀博的大牛們,繼續加油修煉內功,出來社會後,對我們下手輕點呀。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果各位看官有不一樣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謝謝大家!


在廣州奮鬥的普通人


我是西南財大人力資源管理碩士畢業,所以身邊接觸到的博士也還是蠻多的,

事實上收入和學歷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從總體上看,

博士畢業的人相比,專科,本科,碩士,工資的確高一些,

有圖為證:

博士也是分研究方向的,像搞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的就比搞文學的工資高許多,

而且近兩年人工智能,大數據非常火爆,相關的計算機領域博士,

年薪上百萬的比比皆是,就剛畢業的年薪40-50萬的幾乎是起步價。

博士畢業後通常得去向有以下7種

高校任教科研院所,政府,國企,外企,出國博後,國內博後。

博士的待遇和博士所學的專業、就業單位、就業地區息息相關。一般博士的待年收入分佈15W-70W區間,另各省市院校機構對博士的補貼也各不相同。

學校的博士工資是最低的

以中科院為例,我國科學研究的最高級機構了,

裡面的院士都堪稱國寶,裡面在讀的博士2017年是3400-4700一個月,

當然可以賺外快,但是不是每個專業都能有機會的,

而且博士搞科研很痛苦,還要面臨導師的壓榨,

不被扣光錢都是好的了,哪有那麼好的機會~

比如某省的重點研究室:

一、國家給的:碩士每月500,博士每月1000,這個是鐵板釘釘不會少的。

二、老闆給的(勞務費):每月800,然後原則上碩士每月上交500,博士每月上交300,相當於碩士實發300,博士實發500。當然,還要按心情扣勞務費,比如月報遲交、組會沒準備好、把什麼儀器弄壞了,等等。


你身邊有博士嗎?來吐槽一下吧


馮起升


一、先說說讀博期間的獎學金|工資能有多高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

讀博照樣可以賺大錢

例如歐洲讀博通常是一份工作(拿工作合同)

瑞士博士年薪可以高達7-8w瑞郎(約50w人民幣)

博後70w人民幣/年

德國全職合同的博士年薪也有5w歐元(40w人民幣不到)

近期國內出現了一些30w年薪的博士後職位

但是讀博期間的工資|獎學金還是偏低的

希望可以早日趕上國際步伐

詳細list:

荷蘭和德國:2.5-5w歐/年(分50%-100%不等的合同, 單身稅後工資一般約稅前的60%)

法國: 1400-1800歐元/月, 此外在企業讀博士可以申請CIFRE獎學金,稅前2-4w歐。

芬蘭: 3.5k歐元/月 (例子: 2422 EUR [3517 EUR] before taxes)

丹麥:換成歐元后,42k歐元/年起薪,例子:哥本哈根計算機系minimum DKK 312.879 including annual supplement (+ pension up to DKK 43.219). Negotiation for salary supplement

is possible.(還能講價?)

瑞士:5.5-8w瑞郎/年, 理工科比文科高1w多 (單身稅後工資約70%) ETH Salary

歐洲本地的博士生通常拿工作職位和合同,當然也開始學美國有研究生院獎學金形式,例如海德堡大學交叉學科計算中心是1400歐/月。

英國:2w胖子/年, 非歐盟學生還需要自行繳納學費 (例子: 利物浦大學CS博士職位, 獎學金£20,000 per year, 扣除學費 £18,900後所剩無幾)

蘇格蘭: £14,653/年, 非歐盟學生每年學費£10k

美國:2-4w刀(9個月,暑假三個月可以去實習,城市、學校不同)。

新西蘭:3w刀/年

澳洲: 免學費 獎學金約2K一個月 不交稅 差不多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交房租

新加坡: 稅後2000-2500新幣/月, 扣掉生活費到手的可能還有1000左右

香港: 16k港幣/月,每學年評估並作適當調升,學費每學年42100港幣,港府獎學金獲得者可以拿到20k/月。

中國:稅後2-7萬人民幣/年

二、博士畢業後的待遇

博士之前是你求人家工作,博士畢業以後,人家求你來工作

-- 非常看專業,CS|AI問題不大,但眾多勸退專業畢業就失業

2.博士畢業直接可以評副教授,只要上課就夠了,不用再像他們那樣辛苦發論文評職稱(家人在高校任教)

-- 評副教授非常看博士期間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以及導師的人脈,以及是否朝陽(夕陽)學科

國內越來越多學習美國終身軌制度的教職,5年考察期簡直和創業的壓力有的一拼

3.博士享受我們這邊的人才引進政策,直接送一套房+幾十萬科研啟動資金+其他各種補貼,科研啟動資金餘下的你還可以自己支配

-- 近幾年各地確實都有一些人才政策,前幾年深圳的孔雀計劃以及南科大等新銳高校的政策尤其誘人

前幾年的孔雀計劃只要是全球前200高校畢業的博士

落戶深圳工作或者創業都能5年拿160w政府發的獎金(據說還免稅)

南科大隻要評到終身軌助理教授

工科啟動資金500w左右自由支配

當然可以開出這樣條件的政府和高校少之又少

那麼請問,你準備好中獎了麼?

所謂30而立

除了為數不多的天才少年

博士畢業通常至少28歲

30+博士畢業甚至可能是常態

(我拿到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畢業證那年剛好30)

關於博士畢業後的真實狀況

博士們都“混”得怎樣

可以看看(我的)這個回答

三十歲左右,博士畢業的你,現在薪資多少?

結論:

想發財的慎重讀博和走學術道路

如果讀博僅僅為了更好地在業界找工作

博士專業和方向選擇非常非常重要

不然否則博士畢業會比碩士更難就業

碩士畢業+3-5年業界工作經驗

賺得通常比同齡fresh Ph.D.多


留德華叫獸


我看到【文史工作坊】詳細回答了博士研究生讀博期間的學習收入情況。下面我簡單回答一下博士畢業後的一般收入情況。

有一種人能力極強,收入情況可能與學歷無關,不再討論範圍之內。

我是2012年哈爾濱工程大學控制專業博士畢業,畢業後在一個隸屬於航天科工集團的軍工企業工作。

2012年的行情,剛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年收入大概在15萬到20萬左右。企業會比各大研究所高一點。以後每年大概收入能漲一到兩萬。

一般工作後五年一個臺階,能力決定收入。博士學歷是找工作時候的敲門磚,工作後主要看能力。

如果能力不高,博士學位會成為自己一個很大的限制條件,也就是平臺給了,自己不勝任,這時候領導大家都會注意到你,形成一種壓力,你只有突破這種壓力,才會重新走入輕鬆。

讀博士的時候,除非出去還是想找一個混日子的崗位,否則在學校裡不要混日子,最好從學校畢業的時候,你是貨真價實的博士。

到2017年--2019年我年收入大概30到50萬,有一定的浮動調整,要做公司項目的績效。更有效的突破我還沒有實現。

大部分博士畢業後的收入都是這個範圍。我是高工,想當於高校的副教授。高校教師平均收入要低一些,項目收入除外。

社會上現在博士的收入大概都在三五十萬的樣子。希望能幫到你。


小妖怪大妖怪


博士,指的是已經畢業並拿到博士學位的人,至於還在學校唸書的,那叫在讀博士生。因此,討論博士一年的收入,不包括在讀博士生群體。

博士群體的收入,理工科和人文社科區別很大,總的來說,理工科博士就業範圍廣,薪資待遇高;而人文社科類博士,就業面相對較窄,薪資待遇也要低得多。有時前者是後者的兩倍。

理工科博士畢業,最主要的就業是去企業做研發。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能招到一兩個博士還是挺不容易的,因此待遇上也都還不錯,通常提供單身宿舍,年薪二十萬左右。此外,作為高級人才,不少省市政府給博士提供配套補助,如住房補貼,安家費等等。

還有一部分博士,選擇去高校或研究所工作。去高校或研究所,一般工資比企業要低一些,但配套的福利相當不錯。去高校的話,工作時間自由,且不少院校有附屬中小學,可以幫助解決子女入學問題。也許,高校工作最大的好處,就是有更多時間陪家人吧。高校講師工資只有五六千一月,但剛入職就有二三十萬的安家費,如果工作努力,幾年後評上副教授,工資能夠做到年薪十萬以上。

博士的就業選擇是自由的,所以也有不少博士不再做科研,或創業,或做公務員,或去中學當老師。但不管怎麼說,博士學位對於這些工作選擇,還是有很強的加持作用。比如博士去當公務員,通常一入職就能拿到正科級的職位,這是許多基層公務員十年二十年也難以達到的。

總的來說,我國博士數量少,作為人類社會最高學位的擁有者,博士群體的就業,具有很大的優勢。雖然未必是高收入群體,但在現代社會混口飯吃還是不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