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對聯,原來出自於亡國之君

中國最早的對聯,原來出自於亡國之君

對聯,俗稱“對子”,是有形有韻的漢字在繼詩詞之後的又一種簡潔明瞭的美文樣式。對聯一般只有對仗工整相等的兩句,分別稱為上聯和下聯,也有橫批的。對聯主要書寫在紙上、布帛上,或書寫刻寫在竹子、木頭上。

中國最早的對聯,原來出自於亡國之君

根據內容的不同,如果是春節期間寫的對聯,亦可稱為“春聯”;如果是辦喪事的對聯,我們稱之為“輓聯”;如果是辦喜事的對聯,我們稱之為“慶聯”。根據懸掛張貼地點的不同,人們又將貼在住宅門框或對開的兩扇大門中間的稱為“門聯”;在門框上部的門楣上,為美觀其見,也要寫上內容,這樣就出現了“橫批”;如果對聯是高掛在宮殿寺廟等高大莊嚴建築的楹柱上的,我們可稱之為“楹聯”;如果是掛在城牆的城門兩側的,我們可稱之為“城門聯”,等等。

我國最早的對聯,從文獻記載看,當推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蜀主孟昶所作的那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傳統說法認為,這副對聯是出自清代楹聯學家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所引《蜀檮杌》,同時對這副對聯的欣賞,只注重於形式,而對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蘊含的深意、尤其是對“長春”二字的理解,幾乎是避而不談,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究其實,這副對聯的最大亮點和難點,就在於對“長春”二字的理解。

近日讀史,在快要讀完《宋史》的時候,終於讓我獲知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原來,這副對聯既與孟昶有關,更與宋太祖趙匡胤有關。“長春”二字,是指趙匡胤專屬的“長春節”。

讓我們回溯到1062年前那段金戈鐵馬歲月吧。

中國最早的對聯,原來出自於亡國之君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的軍隊攻克了原屬南唐的楚州和揚州,奪取了南唐的淮南土地,並準備過江作戰,拿下南唐。定都金陵的南唐國主李璟十分懼怕,連忙派人前往後周朝廷,請求以長江為界,割讓江北的土地歸後周所有;並主動下令,去掉皇帝年號,稱“國主”,上表稱“唐國主”,向“中朝”後周政權稱臣,奉承後周之“正朔”,歲貢土特產數十萬。周世宗柴榮表示同意。從此,後周皇帝給南唐下詔書時,用“皇帝恭問江南國主”表達,並專門在汴水旁建造一座驛站,名“懷信驛站”,用於專門接待南唐來的使者。如果以此為限,“南唐”僭偽政權從公元937年建立,實際前後僅存了21年。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初三,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推翻了後周政權,改元“建隆”,建立新國,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趙匡胤被後人稱為“宋太祖”,定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大宋王朝誕生了,從此結束了“五代”史;從此,“十國”中尚存的南唐、吳越、南漢、後蜀、荊南(南平)、北漢6國的日子也更加不好過了,它們面臨著隨時被大宋政權滅亡的厄運,而首先遇到麻煩的就是南唐政權。

根據《宋史》記載,到了這一年春暖花開的三月,李璟忙派人過江過河,一方面表示奉宋廷為“正朔”,一方面給宋廷送去大禮表示:絹二萬匹、銀萬兩,對趙匡胤登基建立“宋”政權表示祝賀。後又進貢銀子五千兩,用於祝賀宋軍取得的對澤州(今山西晉城)、潞州(今山西上黨)作戰的勝利。七月份,宋軍回師京都汴梁後,李璟又向宋廷進貢:金器五百兩、銀器三千兩、羅紈千匹、絹五千匹,同時又派禮部郎中龔慎儀送去乘輿服御物品苦幹。並答應,從此以後,每年冬天、正月、端午節、長春節,都要用江南土特產中的奇珍異品、金銀器用、繒帛、片茶為貢品,來敬奉宋廷。

中國最早的對聯,原來出自於亡國之君

文獻中出現的“長春節”是指什麼節日?

據《宋史》“志”第六十五“嘉禮志(三)”記載,“建隆元年,群臣請以二月十六日為長春節。”“長春節”是當時專為慶賀宋太祖趙匡胤農曆二月十六日誕辰而設立的“聖節”。“春”有“年歲”之意,“長春”即“長歲”、“長壽”。從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當上皇帝那一年開始,到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去世,“長春節”至少存在17年以上。五代宋初詩人劉兼曾寫有《長春節》一詩,詩曰:聖朝佳節遇長春,跪捧金爐祝又焚。寶藏發來天地秀,兵戈銷后帝皇尊。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車書萬古存。更有馨香滿芳檻,和風遲日在蘭蓀。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長春節”作為皇帝生日壽誕的專門節日,在宋王朝是個重大節日,同時對藩國如南唐等影響很大。趙匡胤在先控制住南唐、吳越國的同時,加速了統一全國進程,在滅了荊南(南平)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定都成都、由孟昶主政的後蜀政權。

中國最早的對聯,原來出自於亡國之君

據《宋史》卷四百七十九《世家列傳二•西蜀孟氏》記載,“後蜀”國主孟昶在每年除夕時,都會令學士們為詞,題寫在桃木板上,置於他的寢室大門左右,謂之“符桃”,以辟邪納吉。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的春節到了,除夕那天,按慣例,學士幸寅遜為孟昶寫桃符對聯。孟昶一反常態,總認為幸寅遜的詞寫得不夠工整,內容也不滿意。殊不知,宋朝三萬大軍已經入川壓境,成都危在旦夕,後蜀國很快就要滅亡。一想到這,孟昶就有點心緒不寧了。怎麼辦?孟昶想通過對聯形式,來巧妙地向宋太祖趙匡胤示好,就自己動手,拿起筆來題寫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對聯中的“長春”二字即指“長春節”,孟昶巧妙地將趙匡胤的壽誕節嵌在春聯中,並稱之為“嘉節”。

過了十天,到了公元965年正月十一這一天,孟昶派人持降表,到宋朝大將王全斌的軍營中“請降”。因為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在宋軍的強大攻勢面前,全部不戰而潰,“後蜀”國宣告滅亡。孟昶希望宋廷能夠保護他家“中外骨肉二百餘人”、尤其是年近七旬老母的性命安全;同時向趙匡胤請求,希望自己能像劉備季漢的阿斗劉禪和南朝陳國的後主陳叔寶那樣,在宋廷中弄個一官半職,混口飯吃。趙匡胤當然答應孟昶的要求,但在被押赴汴梁後第七天,就暴疾而終,年僅47歲。

正是因為是出於亡國君主之手、且帶有明顯政治色彩,孟昶的桃符對聯才被史官給記錄下來,載入勝利者的史冊。《宋史》同時也解釋得很清楚:“‘長春’乃聖節名也”。孟昶作為亡國之君,為了討好趙匡胤而寫的這副桃符對聯,在不經意間,竟成為我國文獻記載中的最早一副春聯,這也是孟昶這位亡國之君在生前所沒有料到的。真所謂:宋祖金戈揮江南,最是蜀地無兒男。桃符巧對嘉長春,王氣難聯千古嘆。

中國最早的對聯,原來出自於亡國之君

作者束有春,文學碩士,研究員。長期從事我國文化史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出版《感知風騷時代》等學術著作多種。現為《炎黃文化》雜誌副主編。(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