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煉區區七品小官,為何能在《明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沈煉區區七品小官,為何能在《明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一組劇照)

居庸關口,風沙漫天,一騎揚塵而至。騎手勒住飛馬,手指京城方向痛罵:“嚴嵩老賊,你父子欺君罔上,擅寵害政,狼狽為奸,貪汙受賄,殘害百姓,為害天下!天下人恨不得將你父子食肉寢皮!你父子必將死無葬身之地,遺臭萬年!”

這個“南向戟手詈嵩”後,“復痛哭乃歸”的騎手,正是被貶謫到邊塞保安州(今河北涿鹿縣)為民的沈煉。

(一)輾轉入京

沈煉字純甫,號青霞,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俊悟絕人、始齔(七八歲)讀《易》,過目成誦。”這個“少而讀書有異質”的小學霸16歲時,提學副使(相當於今省教育廳副廳長)“得其文驚絕,謂為異人,拔居第一,始補府學生。”

25歲時,沈煉中舉。他曾跟從著名心學大師王明陽遊學,被王明陽盛讚為“千里才”。

沈煉區區七品小官,為何能在《明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32歲時,沈煉中“嘉靖十七年進士”,出任溧陽(今江蘇溧陽市)縣令。他勤政愛民,為官清廉,頗有政聲。但因“為人剛直,嫉惡如仇”,在御史巡視時,他“用伉倨(因剛正不阿),忤御史,”被調任茌平縣(今山東聊城市)。為父丁憂結束後,復任清豐(今河南清豐縣)縣令。不久,沈煉被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看中,平調進京,擔任錦衣衛經歷(掌管文牘的七品官)。

陸炳雖是“勢傾天下”且“與嚴嵩父子交至深”的權臣,但對文士極為敬重,經常降低身段結交士大夫,“未嘗構陷一人。”他敬重沈煉的為人和才華,“善遇之。”

沈煉性格豪放,不拘小節,經常在酒宴上不拘禮節隨心所欲談笑自若,“旁若無人。”由於陸炳與嚴嵩父子交情頗深,所以沈煉經常有機會與嚴嵩之子嚴世蕃同席喝酒。嚴世蕃倚仗權勢,經常“以酒虐客。”沈煉對他這種行為極為反感,多次替客人說話擋酒,反諷挖苦嚴世蕃。嚴世蕃因忌憚陸炳,不敢與沈煉發生正面衝突,只能忍氣吞聲。

沈煉區區七品小官,為何能在《明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二)憂心時政

沈煉雖然僅是個七品文官,卻胸懷大志、心憂天下,敢於直抒己見。當時,外敵環伺,“南倭北敵”擾亂大明。沈煉憂心如焚,提出“為今之計,莫若練土著之兵”以抗拒倭寇的良策,可惜人微言輕,他的正確觀點沒有受到重視。

1550年6月,“庚戌之變”爆發。韃靼土默特部領袖俺答率軍侵犯中原,殺掠懷柔﹑順義吏民無數,長驅直入孤山(今通州東北),京城震怖。嚴嵩嚴令諸將堅壁勿戰,聽任俺答縱兵在城外擄掠。8月末,俺答給明廷下達最後通牒:“予我幣,通我貢,即解圍,不者歲一虔爾郭!”

俺答“多有輕侮言辭”的最後通牒,被嚴嵩輕飄飄地啟稟明世宗:“此搶食賊耳,不足患!”明世宗深以為恥:“外域之臣,敢於我前帶信坐觀城池,可歟?”於是令“群臣議於朝堂。”朝臣們因有嚴嵩的定調,都異口同聲建議不予理睬。

朝臣趙貞吉立主出兵抗敵:“城下之盟,《春秋》恥之!”卻因曲高和寡,無人應和。沈煉義憤填膺,不顧自己官微言輕,大聲力挺趙貞吉。吏部尚書傲慢地問:“你是個什麼官?”沈煉大聲回應:“‘錦衣衛經歷沈煉也!’你們這些官高爵顯的大官不敢說話,所以才輪到我這樣的七品小官發言!”朝臣們面面相覷,不歡而散。

沈煉區區七品小官,為何能在《明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沈煉“憤國無人,致寇猖狂”,於是上疏奏請:“以一萬騎兵部隊保護陵寢,再撥一萬騎兵保護囤積在通州的軍糧,最後集合趕往京畿勤王的十餘萬軍隊與敵軍對峙,待其疲憊時大舉反攻。”可惜,明世宗輕信嚴嵩的花言巧語,對沈煉的正確建議置之不理。

(三)劾嵩遭貶

嚴嵩專權誤國,政以賄成。邊境大臣們爭先恐後向他行賄以確保高位,一旦犯事,又為脫罪用車載重金賄賂嚴嵩。沈煉對嚴嵩父子的所作所為早已忍無可忍,於是上疏彈劾嚴嵩“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頑於鐵石!”,並歷數嚴嵩專擅國事、貪汙納賄、賣官鬻爵、妒賢嫉能、箝制諫官等十宗罪,請求皇帝將其“罷斥,以謝天下。”此舉激怒了明世宗。他下詔:“沈煉去歲喧譁朝堂(指力挺趙貞吉一事),無人臣禮,今復誣詆大臣,以自為名,廷杖之四十,謫田保安州。”

來自江南水鄉的沈煉,攜家小到達北疆邊塞保安州後,舉目無親,舉步維艱。有個商人得知他被趕到此地原因後,對他極為同情和敬佩,讓出房屋給他一家安居。善良的鄉民得知沈煉“以攻嚴相得罪,謫佃保安”的遭遇後,約定每天輪流給他送來柴火和糧食,使沈煉一家得以衣食無憂。

沈煉為答謝鄉親們的深情厚誼,自願教村裡及附近的孩子讀書。鄉民們非常高興,“遣子弟就學。”沈煉結合自身經歷,“以忠義大節”教導孩子們。

沈煉區區七品小官,為何能在《明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沈煉出身軍戶(官府指定出軍的人戶),少年時曾習武學劍,自稱“餘亦滄江學劍人”,練得一身“拔劍起舞,有黃布如蓋,從空飛來”的高強劍術。貶謫到邊塞後,沈煉為實現殺敵報國壯志,積極組織當地邊民進行軍事操練,親任教練,教授劍法。他以詩明志:“沙塞黃花帶雪開,謫臣中酒坐徘徊。睢陽罵敵心偏壯,上國思君意未灰。南北風塵常按劍,乾坤氣序更含杯。醉醒數把春秋看,還有程嬰救趙來。”

對禍國殃民的嚴嵩父子,沈煉恨之入骨,除了上課時把他們當反面典型臭罵痛斥外,下課後還經常與鄉民們一起把嚴嵩父子罵得狗血淋頭。他“目睹邊事日壞,憂憤至忘寢食,往往發之詩歌文章譏切當世,大抵多歸罪於嚴氏者。”他用稻草綁出李林甫、秦檜和嚴嵩形狀,酒酣胸膽尚開張時,便聚集學生們瞄準這些箭靶練習射箭。這些針對嚴嵩父子的言行,被人密告嚴嵩父子。嚴嵩惱羞成怒,絞盡腦汁欲把沈煉置於死地。

沈煉區區七品小官,為何能在《明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四)遭陷遇難

保安州所屬的原宣大(宣府鎮、大同鎮)總督許論“常殺良民冒功”,沈煉義憤填膺,不顧自己平民身份,寫信譏諷譴責許論的無恥行徑。

嚴嵩的乾兒子楊順繼任宣大總督,在與蒙古韃靼部落交戰時,失陷“應州四十餘堡。”楊順唯恐朝廷追責,“欲上首功自解”,於是慫恿士卒殺害了許多躲避戰亂的無辜百姓來謊報軍功。沈煉得知內情後,先寫信痛斥他的卑劣行徑,又在他大擺慶功宴時獻上一首諷刺詩:“殺良獻首古來無,解道功成萬骨枯。白草黃沙風雨狂,冤魂多少覓頭顱。”

沈煉意猶未盡,繼續“作文祭死事者,詞多刺順。”楊順惱羞成怒,向朝廷密告沈煉在當地“結死士擊劍習射,意叵測。”嚴嵩父子正愁沒有機會下毒手,於是授意楊順與乾兒子巡按御史路楷羅織罪名陷害沈煉,同時許下事成後論功行賞:“大者侯,小者卿。”賞格如此之高,刺激得楊順與路楷夜不能寐,時常通宵達旦商議如何誣陷沈煉。

沈煉區區七品小官,為何能在《明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恰在此時,白蓮教徒閻浩等人“以白蓮教惑眾,出入漠北”與韃靼勾結,出賣軍事情報。閻浩被官軍捕獲後,為保命供出一大批與韃靼勾結的白蓮教徒。楊順看到名單,頓生毒計,眉開眼笑對路楷說:“終於找到報答嚴公子的好辦法了!”於是,“順因與楷合策”,在上報朝廷請求斬首的“白蓮教通虜者”名單上,誣告閻浩等人“師事煉,聽其指揮。”

卷宗送達朝廷後,“嵩父子大喜。”而曾被沈煉譏諷的前任總督許論正巧代理兵部尚書職務,見到卷宗更是欣喜若狂。於是,在嚴嵩父子和許論的暗箱操作下,沈煉最終被朝廷批覆斬首。1557年10月,沈煉在宣府市英勇就義,年僅51歲。噩耗傳出,“天下冤之”。沈家被朝廷查抄,沈煉的幼子沈襄被髮配極地戍邊。

(五)善惡有報

楊順和路楷用沈煉的鮮血和生命,換來“順以功蔭一子錦衣千戶,楷侯選五品卿寺”的重賞。楊順貪心不足蛇吞象,竟抱怨嚴嵩父子賞賜太少。為博取更大利益,楊順與路楷喪心病狂地將沈煉的兩個兒子沈袞和沈褒逮捕後“杖殺之。”為斬草除根,他們令人髮指地下發公文,將在極地戍邊的沈襄逮捕至京城嚴刑拷打。

公道自在人心,正直的刑部給事中吳時來對嚴嵩父子和黨羽的倒行逆施忍無可忍,冒死上疏彈劾許論、楊順、路楷等嚴嵩黨人,為沈煉一家伸冤。明世宗得知內情後龍顏大怒,將許論免職,詔令緝捕楊順和路楷。沈襄死裡逃生,得以釋放。

沈煉區區七品小官,為何能在《明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1562年,隨著嚴嵩罷相失勢,嚴世蕃也被逮捕審訊,並被判處斬刑。沈煉在保安州教育出來的在太學就讀的學生聞訊,群情激奮,將沈煉的姓名和官爵寫在一張絲帛上,製成一面旗,高舉著到刑場觀看嚴世蕃被斬首。“觀世蕃斷頭訖,(學生們)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慟哭而去。”

1567年,明穆宗即位後,詔令褒獎在嚴嵩父子橫行時敢於進諫的大臣,追贈沈煉為光祿少卿,併為他在當地建立祠堂。沈襄“乃上書,言(楊)順、(路)楷殺人媚奸狀”,在正直大臣魏時亮、陳瓚亦等人幫助下,罪行累累的楊順和路楷最終被“論死”。明熹宗即位後,追諡沈煉“忠愍”。

天下人敬重沈煉的品德和氣節,將其作品彙編為《青霞集》。沈煉“其文章勁健有氣,詩亦鬱勃磊落,肖其為人。”這些令人“至今肅然起敬”的文章,被收錄於《四庫提要》,流芳百世。而“煉之事蹟,彰彰史冊,日月爭光,不假後人之表章!”

沈煉在嚴嵩父子一手遮天導致朝廷萬馬齊喑之時,不顧官微言輕,甘冒殺頭之罪彈劾嚴嵩十宗罪,被貶謫後依然不屈不撓以各種方式與嚴嵩黨羽作鬥爭,直至蒙冤被殺。他用自己和兒子的寶貴生命,真正詮釋出“位卑未敢忘憂國”涵義。所以,沈煉儘管只是區區七品小官,卻能在《明史》中赫然佔有一席之地,並在後人心中樹立起一座永遠巍峨的豐碑!

沈煉區區七品小官,為何能在《明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高級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六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