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書從來都不是為了別人

文|金金


14歲的外甥女馬上讀初三了,這學期因為疫情遲遲沒有開學,姐姐便給她開了網課。誰知一天下午無意中發現,她利用上網課的IPAD在網絡上玩兒遊戲,為此姐姐大發雷霆。

事後我與小侄女聊天,發現孩子道理都懂,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媽媽一定要她把讀書放在第一位,其他愛好與讀書比起來好像都不重要。


孩子,讀書從來都不是為了別人


是的孩子,雖然我也並不完全贊同你媽媽認為的,你其他的愛好都是“瞎胡鬧”的觀點,但我完全認可她要求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讀書中的做法。

因為相較於現在,乃至以後你在任何事上所花費的時間和心力,讀書不僅是唯一一件不會辜負你的事情,它還會幫你剷平以後人生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坑”。

孩子問,讀書是為了什麼呢?

我想了想:讀書是為了你自己。

01|為了你不愚昧


孩子,讀書從來都不是為了別人


讀書,是我們每一個人從很小的時候就影響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

小時候,我們讀白雪公主,知道了陌生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接受,美麗的蘋果也可能是要命的毒藥;

成長中,我們讀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孔乙己,知道了一個人一生不幸並不完全是他們的錯,學會了對萬事萬物存有悲憫之心。

長大後,我們讀哲學,讀辯證法、讀認識論,知道了這個世界是聯繫的,多元的,是發展的,從而讓我們的眼界不止於眼前,讓我們更有條理、有方法的去看待這個世界。

而這一切形成於你腦袋中的認知與思維,只有讀書能帶給你。它讓你學會分辨,讓你學會判斷,讓你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從而讓你的生活更加富有意義。

02|為了你有選擇


孩子,讀書從來都不是為了別人


我們大部分人都成長於普通家庭,父母做著普通的工作,他們對自己所經常接觸的領域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但當他們的認識的深度與眼界的寬度無法再滿足你日益拓寬的需求時,只有讀書可以。

書可以代你聽高山流水,去看人間至美,去感受不同命運的跌宕起伏……

讀書構架出的基礎,讓你在茫然迷惑時,可以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等你稍大一些,你會遇到很多人。他們當中有的擅長跟你聊詩詞歌賦,有的喜歡跟你聊人生哲學,當然也有人更樂於與你聊政治經濟學等等。但無論是哪一種,只有多讀書,你才能在這芸芸眾生中,聊得到與自己話題一致的人。

在以後的以後,通過讀書培養起來的你的世界觀,它可以讓你知道誰才是跟你“三觀”一致的人。甚至為你選擇以後的人生伴侶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是的,沒有努力讀書的現在,就沒有有選擇的未來!

03|為了你有遠方


孩子,讀書從來都不是為了別人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是的,即便是普通如你我,也都還有自己想要去到的遠方。遠方有多遠不得而知,但書就在眼前。

如果不讀萬卷書,即便是行了萬里路,你終究也可能不過是郵差而已。

去遠方的途中,提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別人以為那說的是愛情,但你讀過書就知道,那是蘇東坡作此篇兼懷子由,他懷念的是兄弟;遇到彩虹,別人只會說那彩虹老好看了,而你可以張口就來“雲銷雨霽,彩徹區明。”……這就是讀書給你帶來的那份涵養與自信。

央視主持人董卿曾說:“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

是的,為自己讀書,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