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的“悲涼”,被外資收購的樂百氏,如今怎麼樣了?

我國人口眾多,因此我國人民的消費能力也非常的驚人,在不少企業和品牌眼中,中國市場就是一個“香餑餑”。只要獲得了中國消費者的認可,等於獲得了一個“印鈔機”,所以就連不少外資企業,也爭相想要進入中國市場。

民族品牌的“悲涼”,被外資收購的樂百氏,如今怎麼樣了?

在上個世紀我國消費市場,可以說是競爭激烈,不僅有眾多國產品牌進行競爭,就連不少外資“巨頭”也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市場,涉足中國。

這些湧入中國的外資品牌,其中很多都是國際“巨頭”實力雄厚,它們進入中國市場後曾都有一套“標準”的“資本運轉”。

就是先用巨資收購中國的本土品牌,然後獲得其銷售渠道和“名聲”,最後逐漸用自己的產品代替。甚至現在不少我們認為是國產品牌的產品,事實上早已被外資企業收購了。

有些外資企業雖然將中國本土品牌收購了,但依舊讓其“裝扮”為本土品牌,這樣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也有不少被外資收購的國產品牌,最後都“悄無聲息”的“消失”了,樂百氏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來說,樂百氏可能有些陌生,但在20多年前樂百氏可是我國的“大品牌”,在當時也是家喻戶曉的存在。但在當時如日中天的樂百氏,卻突然被達能收購,創始人何伯權沒過多久也退出了。

民族品牌的“悲涼”,被外資收購的樂百氏,如今怎麼樣了?

1989年何伯權拿著政府出資的幾十萬元,和自己的4個朋友開始了共同創業。在當時成立了樂百氏保健製品有限公司。在那一年中,他們推出了“樂百氏乳酸奶”。

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追捧,在推出的那一年中,樂百氏的營收就成功突破了百萬元。市場被“打開”後,樂百氏的營收不斷上漲著,幾年後樂百氏的年營收已經達到了8000萬元左右。

民族品牌的“悲涼”,被外資收購的樂百氏,如今怎麼樣了?

看到樂百氏的產品如此火熱,何伯權決定“乘勝追擊”,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產品。當時樂百氏推出的純淨水,也佔據著國內大半的市場。

在1999年時,樂百氏的年銷量達到了近20億元左右,不過樂百氏在當時也迎來了難題,就是年增長率出現了下滑,而且當時的娃哈哈也已經崛起。

面對巨大的壓力,何伯權也決定放手一搏,為了和娃哈哈競爭何伯權決定引入外資。在2000年,樂百氏和法國達能簽署協議,達能出資23.8億美元(約168億人民幣),收購了樂百氏92%的股份,成為了樂百氏的實際控制人。

在2001年底,何伯權和其他4名樂百氏創始人集體辭職,自此曾經的“民族品牌”完全落入外資企業之手。誰也沒有想到,最後何伯權和樂百氏會以這樣的結局散場。何伯權也一度,被人認為是“出局者”。

在落入達能之手後,樂百氏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達能沒有經營好樂百氏,但其推出的脈動如今卻“如火如荼”。在2015年時,脈動的營銷額就近百億元。

離開樂百氏之後,何伯權也開始退居幕後,如今何伯權做起了“投資人”,專門投資一些有潛力的行業。或許何伯權,是不想再看見民族品牌落入他人之手吧。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