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相信有時間旅行和星際穿越嗎,為什麼?

帶你快樂學習


到底什麼是時間?我們能否穿越到未來以及回到過去?歐洲著名的哲學家聖奧古斯丁說過:“說起時間,每個人都曉得它代表什麼意思,但究竟什麼是時間?如果沒有人問我,我一清二楚;如果要我說明,那我就不知道了。”

事實上,就連時間概念本身也非一成不變的。對牛頓來說,時間像一支箭,一旦飛出去就絕對不會改變路徑。如果地板上的碎片忽然自行聚合且從地板上躍起,組成一個完整的杯子跳回桌面上,你肯定能判斷出這是錄像在回放,因為日常生活中絕對遇不到這類情形。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破碎了的杯子跳回桌面上?通常給出的解釋是,熱力學第二定律不允許出現這類事件。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無序程度或者說熵,總是隨著時間而增大。換句話說,也就是電影中提到的墨菲定律——事物總是朝壞的方向發展。桌子上一個完好的杯子是一種有序狀態,而地板上打破了的杯子則是一種無序狀態。時間的單向性是物理學的基本規律,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從有序狀態走向無序的。宇宙不斷髮展,是一個不斷變差的過程,從最初有秩序的狀態,慢慢變得沒有秩序,一片混亂。

而愛因斯坦的理論將空間和時間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極限情況下,時間也是可以彎曲的。在相對論裡,大型物體比如行星、恆心和黑洞的引力可以導致空間彎曲,空間和時間可以通過一個叫作時空的東西聯繫起來。這就意味著當時空被彎曲時,時間也會被彎曲。這樣時間就更像一條河,當它在宇宙間漫遊時逐漸加快或者減慢。但是愛因斯坦擔心時間這條河也許有倒流的可能性,大概在這條河裡也有漩渦和分叉。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主要預言之一是時間膨脹現象,它本質上說,運動著的始終比靜止的時鐘走得慢。如果速度接近光速,時間幾乎就會停滯不前。這種想象適合所有的時鐘,包括機械鐘、數字鐘和生物鐘等等。這就意味著宇航員登上太空飛船,並加速到接近光速後,地球上每過一年,他只會衰老一秒,因為他的時鐘變慢了。如果以他自己的時間為標準,經過一年重返地球時,地球已經過了3100多萬年。時間膨脹不僅存在於理論,它已經被實驗觀測所證實了。

利用時間膨脹前往未來的問題是,沒人知道怎麼讓你自己回去。回到過去是一個難得多的問題,目前還沒有人能解決,很多科學家也不相信能夠存在,但是物理學家已經提出了一些理論。

時間旅行的物理學基礎

1935年,愛因斯坦和學生內森·羅森(Nathan Rosen)把蟲洞理論引入物理世界,發現在黑洞的中心有一個“喉嚨”,將時間-空間連接到另一個宇宙,這種連接兩個宇宙的橋樑被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也就是後來所稱的蟲洞。起初並沒有“蟲洞”這個術語,直到後來美國科學家約翰·惠勒把它比喻成蘋果上蟲咬出的洞。通過蟲洞從蘋果的一邊到另一邊,比繞過蘋果表面近多了。穿過不旋轉的黑洞將是毀滅性的,但是旋轉的黑洞有一個環狀的奇異性,這樣就有可能通過“愛因斯坦-羅森橋”穿過這個環。這樣一來,愛因斯坦的理論就提供了時間旅行的可能性。

1937年,荷蘭數學家威廉·範斯托克姆(Willem Jacob van Stockum)發現了愛因斯坦方程的一個解,指出有一個快速旋轉而又無限長的柱體重力場。這樣一個場將會違反因果律,它允許出現連接兩個時空的“閉合類時曲線”。

何謂“閉合類時曲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表明,時空會受到類似行星等巨大運動物質的重力拖曳而改變方向。由此可見,時間的方向也會因運動物質的拖曳而改變,變得彎曲,彎曲到一定程度,便可首尾相接,形成閉合曲線。如果這樣的閉合曲線存在,人們乘坐飛船沿著這種曲線進行正向時間旅行時,不僅可以訪問未來,還可返回過去。

範斯托克姆從一個無限的旋轉的圓柱體開始,儘管構造一個無限的物體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計算出如果這個圓柱體以接近光速旋轉,就會帶動時空結構和它一起轉動,很像攪拌機的葉片帶動蜜糖旋轉一樣。

任何勇敢地圍繞圓柱體旅行的人都會被帶動,得到巨大的速度。事實上,從遠處的觀察者看,這個人的速度好像超過了光速。儘管範斯托克姆本人那時候沒有認識到,圍繞圓柱體旅行一圈實際上是時間上倒退到你出發的時間之前。如果你是中午出發的,那麼,你回到出發點的時間可能是昨天下午18點。圓柱體旋轉得越快,在時間上就倒退得越多,唯一的限制是時間不能倒退到製造圓柱體之前。每次你圍繞柱子跑一圈,時間就倒退得越多。事實上,不存在無限長的圓柱體,所以可以排除這個解。另一個角度說,如果這樣的圓柱體能夠被製造出來,由於它以接近光速旋轉,圓柱體的離心力非常大,構成圓柱體的材料將飛散。

時間旅行的復甦

到了1985年,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寫了一部名為《接觸》(Contact)的小說,其中涉及人類通過黑洞與外星球文明進行超時空接觸,他對書中涉及的物理原理是否正確沒有把握,於是就請好友基普·索恩(Kip Thorne)幫忙看看。索恩是研究相對論的專家,他被小說情節所吸引,不過他認為,利用黑洞進行時間旅行是不合理的,建議薩根把黑洞改為蟲洞。

卡爾·薩根愉快地接受了索恩的建議,在地球和26光年外的織女星附近設置了兩個洞口,讓女主人公阿洛維博士通過蟲洞在地球和織女星之間往返,大大縮短了旅行時間。從此,蟲洞頻頻出現在科幻作品中。

正因為薩根的請教,索恩開始正式把蟲洞作為研究對象,他要解決蟲洞在什麼情況下能夠打開,也就是說,蟲洞怎樣才可以作為時間旅行的工具。

1988年,索恩把與學生莫里斯合寫的論文《蟲洞、時間機器和弱能量條件》投稿到《物理評論通訊》上,雖然題目裡有“時間機器”,但最後還是被髮表了。論文說從理論上證明有可能存在著“可以被穿行的蟲洞”;打開蟲洞需要有一種“具有負能量的奇異物”;同時還論證了藉助這種蟲洞實現回到過去的時間旅行的可能性。這種具有負能量的東西實在太奇怪了,連物理學家都把它叫作“奇異物”。實驗室中目前已經制造出了極少量的奇異物。

索恩在《黑洞與時間彎曲》一書中寫道:“臨近文章發表時,我又惴惴不安起來。為了消除疑慮,實際上是為了讓別人相信,我們的時間機器研究沒有一點兒譁眾取寵的意思,我問了加州理工學院公關部的同事。在許多物理學家看來,在大眾中故弄玄虛也許是瘋狂的行為,而我希望物理學同行們能認真研究我們的論文。”

論文在物理學家中激發了興趣,蘇聯科學家諾維科夫著迷了。當時他正在美國訪問,他打來電話說:“我太高興了,基普!你衝破了阻礙。你能發表時間機器的研究,我也能!”接著,他立刻開始行動了。後來提出上文說的“諾維科夫自洽性原則”。

除此之外,普林斯頓大學的理查德·高特(Richard Gott),以及斯蒂芬·霍金都參與進來,時間旅行再也不只是幻想,它引發了物理學界對時空旅行新的關注。其中,維持蟲洞持續開放的奇異物質的相關研究甚至成為該領域內一個重要課題。而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在參與時空旅行的相關討論時,通常都用“類時閉合曲線”這樣晦澀的詞語來代替時間機器,讓人不至於感到他們在胡說八道。

關於蟲洞存在諸多疑問,蟲洞有多大?能存在多久?到哪裡去找蟲洞?在名為《霍金宇宙大探索》的紀錄片中這樣解釋:任何物質都不是平整無暇和實心的,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上面都存在小孔和裂縫,這是一個基本的物理原理,同樣適用於時間。即便是像檯球一樣的東西,上面也有裂縫、褶皺或空洞。時間也存在許多微小的裂縫、褶皺和空洞。在最小的尺度下——比分子甚至原子都小,我們來到一個稱為量子泡沫的地方,這是蟲洞之所在。

時空中的微小隧道或捷徑不停地在這個量子世界中形成、消失和重新形成,它們可以連接兩個隔離的空間以及兩個不同的時間。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這種時光隧道非常狹小,即使發現了它們,我們也不能從這個縫隙穿過。

這又回到了一個古老的問題——芝諾悖論。古希臘數學家芝諾提出:“一個人想要從A點走到B點是永遠不可能的。”他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總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環下去,永遠不能到終點。

提出黑洞概念的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想找到這個最小的距離,最後發現距離小得難以置信,量級為普朗克長度10-33釐米。量子理論認為,普朗克長度是目前物理學所能描述的最小尺度。

這麼小的蟲洞令人沮喪,但因為蟲洞是在泡沫中自然發現的,索恩假定:一個高級文明有一天可以捕捉到一個蟲洞,將它放大數萬億倍,令其足夠大並且穩定,能讓人甚至飛船進入。儘管非常困難,但它符合物理學定律。

如果我們擁有足夠的能量和先進技術,將來或許甚至能在太空中建造一個巨型蟲洞。從理論上講,蟲洞或時光隧道不僅能把我們帶到別的星球,如果兩端在同一個地方,且由時間而非距離分離,在遙遠的過去,飛船就能在地球附近自由出入。或許恐龍會看到飛船登陸的場景。

除了大小之外,蟲洞的轉瞬即逝和不穩定也是一個棘手問題。斯蒂芬· 霍金認為,如果你想走進蟲洞,它就會收縮。這是對時間旅行的致命打擊,即產生的量子輻射效應會變得無限大,產生一個奇異物,殺死時間旅行者並關閉蟲洞。

霍金反對時間旅行,理由是如果穿越時間的旅行像星期天的野餐那麼普遍,我們應當能發現很多從未來而來的旅行者。為此,他甚至舉辦了一個派對來證明這一點。

2009年6月28日,霍金舉辦了一次“時間旅行者聚會”,他在宴會舉辦前沒有向任何人發出邀請。宴會結束後,他才發出請帖,邀請有“穿越”能力的人士赴宴。請帖上寫著:“誠摯邀請你參加時間旅行者的宴會。宴會由斯蒂芬·霍金教授舉辦。”請帖上不但寫明宴會的舉辦地點為英國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還貼心地標明瞭經緯度。霍金認為,如果有“來自未來”的人能看到這份請帖並能“穿越”回過去,那麼他在那次宴會上就會見到貨真價實的“時間旅行者”。

但之後霍金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等了很長時間,沒人出席聚會。”霍金還公開了在這次聚會上錄製的視頻。視頻中,他一個人坐在房間裡,旁邊擺著烤麵包和香檳酒,殷切希望門被打開或神秘“未來人”突然出現,但最終卻沒有任何人現身。霍金稱,通過這次實驗,已經能夠證明時空旅行根本不可能發生。

打開和維持蟲洞需要的奇異物實在太奇怪了,所以被物理學家稱為奇異物。奇異物內部有負壓強,如果嘗試用這種物質吹氣球,氣球反而會變小。和這種負壓強相關聯的能量會產生一種負的,或者說排斥的引力,正是這種力維持著蟲洞隧道口的開放。奇異物並不能從日常環境中找到,但是科學家已經從卡西米爾效應中觀測到了微量奇異物。所謂“卡西米爾效應”就是在真空中兩片平行的平坦金屬板之間存在吸引壓力,這一效應會在真空中相距僅幾十億分之一的兩片金屬板之間產生一種將它們拉向一起的力,這種力就來源於兩片金屬板之間產生的奇異物質的負壓力。

卡西米爾效應之所以能發生,是因為真空世界實際上並不是什麼都沒有。有一些叫作虛粒子的東西在不停地冒泡,這是一種亞原子粒子,行為符合量子理論中的不確定原理,時而出現時而消失,只能存在很短時間。量子力學另外一個叫作波粒二象性的觀點認為,這些粒子也可能是波。在金屬板之間,這些波有點像振動著的吉他弦,只有當弦的長度是半波長的整數倍時,振動才會發生。

在卡西米爾效應中,因為兩塊平行板靠得很近,所以這些虛擬粒子不容易在兩塊板之間出現,在兩塊板外圍的虛擬粒子比兩塊板之間的虛擬粒子要多,這就產生從外向內的作用力,將兩塊平行板輕推在一起。卡西米爾效應以荷蘭科學家亨德里克·卡西米爾的名字命名,他於1948年首次預言了這種現象。1996年史蒂文·拉莫爾奧克斯(Steven Lamoreaux)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精確測量了這個效應,他測量出的吸引力很小,大約等於螞蟻重量的三萬分之一,而且板間距越小,吸引力越大。

以上的理論也存在一個問題:維持蟲洞所需的負能量不僅數量巨大,並與其半徑有著正比關係。據估算,為了維持一個半徑為1公里的蟲洞所需要的負能量物質的數量,相當於整個太陽系的質量。

為此,美籍日裔物理學家加來道雄在《平行宇宙》一書中寫道:“儘管索恩的解決方案在它公佈時使人非常感動,但是實際製造它,即便是高級文明也非常困難。因為這種類型的蟲洞依靠大量負能量使得蟲洞的嘴保持張開,所以首先必須得到大量非常稀少的負能量。因為通過卡西米爾效應創造的負能量非常微弱,所以蟲洞的尺寸不得不比一個原子的尺寸小很多,這就使得穿過蟲洞的旅行不現實。”

1949年,庫爾特·哥德爾(Kurt Godel)發現了一個更奇怪的愛因斯坦方程的解。哥德爾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是自亞里士多德以來最重要的邏輯學家。當時哥德爾和愛因斯坦是好朋友,兩人有相似的文化背景,都對哲學有強烈興趣,可以用德語交談。愛因斯坦上了年紀以後力不從心,不再熱衷於解決老問題、提出新問題了。他喜歡告訴人們,他去辦公室上班,“只是為了獲得能和庫爾特·哥德爾一起步行回家的榮幸”。

哥德爾假定整個宇宙是旋轉的,像範斯托克姆的圓柱體一樣,你被時間-空間像蜜糖一樣的黏性所帶動。乘坐火箭船圍繞哥德爾宇宙旅行,你將回到起點,但時間卻倒退了。

在哥德爾宇宙中,一個人原則上可以在宇宙中空間和時間任意兩點間旅行。他能看到任何時期發生的每一個事件,不管是在過去多麼久遠的時候發生的。因為重力的影響,哥德爾認為宇宙本身有收縮的傾向。因此,旋轉的離心力必須平衡這個重力。換句話說,宇宙必須旋轉超過一定速度,宇宙越大收縮的傾向越大,這樣算下來,我們所在的宇宙必須每700億年轉一圈,時間旅行的最小半徑是160億光年。但事實上,要想讓時間倒退,你必須以略低於光速的速度旅行。

愛因斯坦被他這個朋友的解深深地擾亂了。他承認在他建立廣義相對論時,時間旅行的可能性問題曾困擾他。因為時間和空間被處理成像一塊能夠彎曲和扭曲的橡皮,空間-時間結構會彎曲得太大,以至於時間旅行也許可能。愛因斯坦最終排除了哥德爾的解,因為人們對宇宙的認識表明,宇宙不是旋轉而是膨脹的。

在愛因斯坦去世的時候,眾所周知他的方程考慮到一些奇怪的現象,比如時間旅行和蟲洞。但是沒人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科學家認為這些現象在自然界是不能實現的。多數人的意見是,這些解在真實世界中沒有基礎:如果你想通過黑洞進入平行宇宙,你必死無疑;宇宙不旋轉;你不能找出無限大的圓柱體。因此時間旅行是個純粹的學術問題。

於是時間旅行問題沉默下來。

時間悖論

除了建造時間機器的技術困難,物理學家和邏輯學家還提出了時間旅行可能帶來的各種悖論,這也是有人不承認時間旅行可行性的一個理由。

最著名的理論莫過於“外祖母悖論”,你回到過去,在你母親出生前將你的外祖母殺死,那麼你就不可能出生了。因此你絕不可能在時間上回到過去殺死你的外祖母。根據邏輯一致性的思想,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除此之外,這樣的悖論還有幾種。比如,信息悖論:在這種悖論中,信息來自將來,這意味著信息可能沒有起源。假設畢加索穿梭時空,把他的畫作給了年輕的自己,那麼這派藝術究竟是誰創立的?

再比如性別悖論。在這種類型的悖論中,你生了你自己,在生理上這是不可能的。英國哲學家喬納森·哈里森(Jonathan Harrison)寫的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不僅他父親是他自己,而且吃了他的人也是他自己。在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經典故事《你們這些還魂屍》中,主人公同時也是他的父親、母親、女兒和兒子,即家庭中其他三個成員是他自己。解開性別悖論是相當棘手的,既要求有時間旅行的知識,也不能違背基因法則。

劇作家在製作好萊塢大片時隨意違揹物理學定律,但是在物理學界,則非常嚴肅地對待這些悖論。物理學家提出了至少三種自然可能會用來阻止時光旅行悖論的方法:第一種方法很簡單,自然不允許人類回到過去,即時間旅行不可行。第二種,前述俄羅斯物理學家諾維科夫相信我們將被迫以一種方式行事而不讓悖論發生。霍金的想法和其類似,他提出一種叫作時序保護猜想的假說,用來排除時間旅行的可能性。在這種假說中,要麼製造的時間機器會被摧毀,要麼試圖使用時間機器的人或物會被摧毀。

但是諾維科夫的方法提出了自由意志問題。如果我們在時間上回到過去,見到我們生前的父母,我們可能會想我們應該有我們行動的自由。諾維科夫認為有一條未發現的物理定律阻止任何會改變將來的行動,例如殺死父母,使你不能出生。他指出:“我們不能將時間旅行者送回伊甸園要夏娃不從樹上摘蘋果。”

阻止我們改變過去和產生悖論的這種神秘的力量是什麼呢?他寫道:“這種對我們自由行動意願的限制是不平常的和神秘的,但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例如,我們可能想要在沒有任何設備的幫助下在天花板上行走,但是引力定律不允許我們這樣做。如果這樣做的話就會掉下來,因此我們的自由意志受到限制。”

可是沒有生命的物質被投向過去也會發生時間悖論。假定在公元前330年,在亞歷山大大帝和古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三世就要爆發歷史性戰役之前,你把機關槍帶到那個時候,告訴他們怎樣使用,我們就有可能改變隨後的整個歐洲歷史。

事實上,即使是對過去最微小的干擾也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悖論。例如,混沌理論利用蝴蝶效應這個隱喻,在地球氣候形成的危急關頭,即便一隻蝴蝶扇動翅膀也能產生波動,使力的平衡破壞和引發強大的暴風雨。即便是最小的沒有生命的物體送回到過去也會不可避免地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過去,引起時間悖論。

第三種解決時間悖論的方法是有多重宇宙的存在,在回到過去後,你進入的是一個不同的平行宇宙,所以你不會對你本來的宇宙產生任何影響。事實上,所有可能的事都會發生,但是事情都是在平行宇宙中發生的。

英國物理學家戴維·多伊奇(David Deutsch)用量子物量學定律來解答矛盾。在亞原子世界裡,量子的不確定性占主導地位:一個電子撞擊一個質子既可能轉向左邊也可能轉向右邊,其間並無規律可循。在一些物理學家看來,這種不確定性造成了宇宙的多重性,每次一個電子轉向右邊的時候就和一個轉向左邊的電子形成一個新的宇宙。矛盾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時間旅行者干預了歷史,宇宙就會分成兩個或更多的分支,那個被殺死的母親就會到另一個平行的宇宙裡,而不會進入到弒母者歸屬的那個宇宙中。

根據量子力學的解釋,所有可能的世界都與我們共存,認識到這一點讓我們頭暈目眩。儘管為了到達其他世界也許需要衝動,但是這些量子世界就存在於我們所住的這個房間裡。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它們都和我們在一起。這樣的多維空間的存在,其實我們的古人早就描述過了。

諾貝爾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把多元宇宙理論比作無線電,圍繞我們周圍有幾百個不同的遙遠廣播電臺播出的無線電波。在任何給定的時刻,你的辦公室、小汽車或者臥室裡充滿了這些無線電波。然而,打開收音機,你每次只能聽一個頻道,每個廣播電臺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的頻率,結果只能將收音機一次調到一個臺。

《平行宇宙》一書中寫道:“同樣,在我們的宇宙中,我們已經調到與我們宇宙的物理現實相應的頻率。儘管有很多其他的宇宙,但是我們不能調到它們對應的頻率。儘管這些宇宙看起來都很像,每一個世界有不同的能量。因為每個世界由百萬億億個原子構成,這意味著能量的差別會很大,因為這些波動的頻率與它們的能量成正比,這意味著每個世界的波以不同的頻率振動,不再能相互作用。不管是什麼意圖和目的,各種各樣的這些世界的波不發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關於時間旅行的理論艱深而又有趣,不管可能性多麼小,每個人心中依然存在“穿越”的夢想。有一種可能,我們只需要耐心等待技術的發展追上科學理論,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了。500年前,萊昂納多·達·芬奇設計了一架滑翔機,它並沒有被建成,但如今對該模型重建證實,如果當時達·芬奇能夠獲得當代航空工程師所使用的高級材料和建造技術,他的滑翔機就可以在天空翱翔。或許,時間旅行也一樣。


Eins田


你相信時間旅行嗎?-我們會遇到昨天的自己!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當你的速度超過光速,你就會回到從前!當你的速度超過光速,你會遇到從前的自己嗎?

愛因斯坦認為,光速是真空中的最快速度,沒有速度可以超過它,在他那個時代或許是對的,但是,自從21世紀開始,天體物理學迎來大發展,特別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紅移的證實以及大爆炸理論的逐漸完善,人們發現真空中是可以超過光速的!

霍金說,宇宙誕生於137億年以前的一次大爆炸,然後,宇宙開始擴張,並且速度越來越快,那些距離地球足夠遠的星星,他們在一種目前尚不知道的斥力下,速度越來越快,他們膨脹的速度是超過光速的。這是根據宇宙常數算出的結果,運算過程太複雜,反正辣椒學長是不懂!

既然,物體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那我們還可以時間旅行嗎?答案是可能。只是你看到的不是現在的你,是和你一模一樣,因為量子的擾動,走向另一個分支的你,每一個結果就是一個宇宙,就是一個你,換句話說,有無數個平行宇宙,也有無數個你!

假如未來某一天,你乘坐時間機器回到五十年前,殺死你的祖父,那麼,你的父親還會出生嗎?既然你的父親已經沒有了,那麼你又是哪裡來的,怎麼能殺死自己的祖父呢?其實,這就是大家熟悉的祖父悖論!

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辣椒學長認為,你還是你,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那麼在那個時空,你父親不會出生,也就不會有你,你在自己所處的時空是個幸運兒,在那個被你殺死祖父打時空,你就沒有好運氣了,你沒有存在過!

因為,有無數的平行時空,所以,就有無數個選擇,你的每個選擇,都會衍生一個平行時空,因為,你的另一個選擇的新生活開始了!任何物質都是有核子、質子、電子組成!他們不停在擾動,在每個點都是隨機的。所以,就衍生出無限種可能,無限多個宇宙!

所以,辣椒學長認為,時間旅行是可以實現的,當我們回到過去,我們就和上帝一樣,可以決定另一個時空自己的命運!當然,他也不是你,只是無限多個你的中的一個!


相聲小品搞笑快樂


1935年,愛因斯坦和學生內森·羅森(Nathan Rosen)把蟲洞理論引入物理世界,發現在黑洞的中心有一個“喉嚨”,將時間-空間連接到另一個宇宙,這種連接兩個宇宙的橋樑被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也就是後來所稱的蟲洞。起初並沒有“蟲洞”這個術語,直到後來美國科學家約翰·惠勒把它比喻成蘋果上蟲咬出的洞。通過蟲洞從蘋果的一邊到另一邊,比繞過蘋果表面近多了。穿過不旋轉的黑洞將是毀滅性的,但是旋轉的黑洞有一個環狀的奇異性,這樣就有可能通過“愛因斯坦-羅森橋”穿過這個環。這樣一來,愛因斯坦的理論就提供了時間旅行的可能性。

1937年,荷蘭數學家威廉·範斯托克姆(Willem Jacob van Stockum)發現了愛因斯坦方程的一個解,指出有一個快速旋轉而又無限長的柱體重力場。這樣一個場將會違反因果律,它允許現連接兩個時空的“閉合類時曲線”。

何謂“閉合類時曲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表明,時空會受到類似行星等巨大運動物質的重力拖曳而改變方向。由此可見,時間的方向也會因運動物質的拖曳而改變,變得彎曲,彎曲到一定程度,便可首尾相接,形成閉合曲線。如果這樣的閉合曲線存在,人們乘坐飛船沿著這種曲線進行正向時間旅行時,不僅可以訪問未來,還可返回過去。

範斯托克姆從一個無限的旋轉的圓柱體開始,儘管構造一個無限的物體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計算出如果這個圓柱體以接近光速旋轉,就會帶動時空結構和它一起轉動,很像攪拌機的葉片帶動蜜糖旋轉一樣。

任何勇敢地圍繞圓柱體旅行的人都會被帶動,得到巨大的速度。事實上,從遠處的觀察者看,這個人的速度好像超過了光速。儘管範斯托克姆本人那時候沒有認識到,圍繞圓柱體旅行一圈實際上是時間上倒退到你出發的時間之前。如果你是中午出發的,那麼,你回到出發點的時間可能是昨天下午18點。圓柱體旋轉得越快,在時間上就倒退得越多,唯一的限制是時間不能倒退到製造圓柱體之前。每次你圍繞柱子跑一圈,時間就倒退得越多。事實上,不存在無限長的圓柱體,所以可以排除這個解。另一個角度說,如果這樣的圓柱體能夠被製造出來,由於它以接近光速旋轉,圓柱體的離心力非常大,構成圓柱體的材料將飛散。


剛子的每一天


在這裡我很忠肯的告訴大家,星際穿越是可以實現,但地球人得先找到反物質的東西及能破壞空間的能量,記住黑洞是可以塌縮的,這就已經破壞了空間,時間旅行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平行宇宙要存在或者多維宇宙存在,如果人類掌握了時空穿越,那人類便是宇宙的主人


地理信息從事者


有時間旅行就必須配套平行宇宙,不然就會產生祖母悖論,當穿越發生的一剎那,世界就已經分裂了。當穿越者觸發了重大改變歷史事件的時候,要想回到自己原來主線的時間線就不可能了。只能回到經你改變後所分離出來的世界,可能會產生雙重記憶,出現記憶混亂,也可能出現記憶空白,而原有的世界會以你消失之後而繼續存在,所以穿越必須謹慎。


尼古拉斯賈大漢


費米悖論說過,你雖然找不到外星人,但是外星人應該可以找到你,為什麼幾千萬年過去了,人類還沒見到一個外星人來地球。

時間旅行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現在人類時間旅行不能,但是未來人可以回來找你,人類有文字歷史都有五千年了,一個時間旅行者的記錄都沒有,甚至於在科學發達之前都沒人想過這事。

充分說明,至少在人類存在的歷史上,時間旅行基本不可能實現……聽起來是個憂傷的故事。


雨討厭你


只相伩時間旅行,星際穿越有限,

在地球正北極軸劃個圓圈,麼託或寶馬,想回到清朝就逆地球自轉方向開,想先達3020年就順地球自轉方向開,時間直線是地球自轉的運行座標線。

月亮是衛星,火,金,木,,,都是星,穿越它們就是穿越有限星際。


霜葉9975


星際穿越旅行對於地球人來講就是痴人說夢,任何一種物質或概念發展到一個階面是會停止的,我們所講的科學也是如此,高度文明發達並不意味著無休止的去發展,有發生就有終結。


光輝歲月165493309


人類不能太空旅行,太空輻射人必亡,在太空吃什麼喝什麼,怎麼生存,你去哪裡,哪裡是落腳點,你能否受的了無止盡時間的煎熬,所有一切是否想過,這是一條不歸路。


平常人246089341


這個問題很簡單啊!你信則有不信則無,全都源於您的一念之間,有的人想象力豐富,有的人理性剋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