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祕訣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01 無效溝通是職場的天敵

盧燕最近非常煩惱,因為她非常努力,但是業績就是不好。

她現在是一名軟件培訓機構的班主任,因為課程顧問崗位人員不夠,公司又安排她兼做課程顧問,其主要的工作是把前來諮詢課程的客戶轉換成學員。

讓盧燕納悶的是,即使每次和客戶溝通說上一個小時,客戶轉化率依然很低,導致業績很差。上司從業績中看到這個現象,於是叮囑盧燕,和客戶交談的時候,把過程錄下來。

不久後,上司聽完錄音,全程都是聊天式問答,客戶問一句,盧燕答一句。上司笑著說:“首先,我們是課程顧問,就應該把我們的課程、老師的優勢講給客戶聽,然後再把學完我們課程的好處講給客戶聽,最後回答客戶疑問。而不是聊天式的溝通,說的再多,沒有達到目的,都是無效溝通。”

在工作上,很多人其實跟盧燕一樣,以為說的多是優異的表現,會得到上司青睞。說的多,不代表說的好,說的好也可能是單方面認可,也是無效溝通。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比如: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遊》裡的唐僧,說的很多很多,也非常有道理,但是孫悟空就是不認可。這樣單方面認可式的溝通,並沒有達到唐僧想要的目的,那麼這就是無效溝通。

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溝通漏斗理論:

個人的表達如果是100%的信息,那麼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通常只能達到80%的信息,加上溝通環境、心理狀態、交流方式的影響,對方可能只能接收到60%的信息,而能夠聽懂和理解的信息只剩下40%,等到最終執行的時候,也許已經跌到了20%的水準上。

可見無效溝通簡直就是職場天敵,所以說我們要搞清楚是什麼導致溝通無效,才能提升溝通效率,達到溝通的目的。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02 什麼原因導致溝通無效?

但凡做每件事情都是有其目的性,溝通也有目的。銷售溝通的目的,為了賣出去產品;課程顧問溝通的目的,為了客戶轉化率;同事之間溝通的目的,為了工作效率。

我們在溝通過程中,無效溝通好似一堵高牆,阻礙著我們,讓我們無法達成有效溝通目的。那麼這層高牆的形成原因是什麼呢?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無效溝通思維導圖

1. 語言沒有切中要害

溝通指為達到一定目的,將信息、思想和情感傳送給對方,並期望得到對方做出相應反應效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要將對方所需要的信息、思想和感情傳送給對方,所以說我們要把要害信息說的準確,對方才能理解並且做出我們想要的反應。

第一:沒有清楚表達自我需求

在溝通中,表達自我需求,是將信息傳遞給對方的方式。如果不會表達自我需求,可能會發生預想不到的結果。

王億初入職場,做軟件運維工作,他闖了一次大禍。事情是這樣,軟件開發組長跟王億說,把程序重啟一下。因為電腦上面很多程序,王億不知道關哪個,於是問:要關哪個程序。組長說:就是第一個程序。王億把第一個程序重啟後,其他的開發組長炸了,因為王億把他們的數據庫程序關了。

其實,組長是想重啟一下自己開發組的數據庫,但是由於沒有與王億溝通清楚,沒有傳遞自己的準確需求,所以事與願違。幸好不是線上程序,造成的損失不大。

第二:沒有發現對方需求

周星馳導演一部電影《美人魚》,其中有一個非常搞笑的情節:鄧超飾演的男主劉軒,從青海灣逃脫出來後,緊張著跑到派出所報警。劉軒叫警察不要害怕,說他被人魚綁架了,並且告訴警察人魚不是人名,是像電影裡面一樣半人半魚的美人魚,把被綁架的畫面描述的很真實。但是警察就是理解不了。

劉軒說這麼多,為什麼與警察溝通無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從警察的角度,他們跟我們溝通,他們需要一個確定、真實的畫面,反映在他們腦海裡,從而確定案件如何處理。而劉軒說來說去都沒有說到被綁架的要害。

當溝通過程中,沒有搞清楚我方需求和對方需求,就容易以切不中要害,導致無效溝通。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2. 把簡單說的複雜,別人聽不懂

馬雲說過:最優秀的東西往往是最簡單的。簡單的語言容易讓別人接受,讓別人理解,容易傳達語言中的核心思想。

在《大話西遊》故事的最後,唐僧變得言簡意賅,直奔主題,悟空也能迅速領悟。雖說只是簡單的三個字“走,天竺”,但是達到了溝通的目的,就是有效溝通。相比之前的唐僧,說一大堆道理和“only you”,悟空很難吸收和理解語言真正的含義。

軟件工程中,有一句經典名言:複雜的程序簡單化,簡單的程序流程化。其實溝通也是一樣,把複雜的語言簡單化,簡單的語言再簡單化。

英語為什麼成了全世界的語言,除了殖民,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簡單,簡單的字母和發音。我們方塊字其實也是從簡單的一筆一劃中組合來的。語言就是這些簡單的詞,發音出來的。語言說的過於複雜,反而不利於溝通,簡單就好。

形成溝通無效的高牆遠遠不止這兩個原因,我們要想辦法避免無效溝通,必須要學習如何有效溝通,已達到達成溝通的目的。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溝通力3S法則

03 如何快速達成有效溝通?

想要在職場溝通中達到溝通目的,我們要知道溝通3S法則。

第一法則:Story(故事力)

故事力有兩種類型: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敘述型

第一種敘述性:Why、What、How

Why: 說話的動機是為什麼

What: 梳理說話邏輯,是什麼導致說話動機

How: 希望對方怎麼做

用上述劉軒去警察報警的例子,我們按照敘述性重新梳理一遍:

Why: 我被綁架了,我要報警(動機)

What: 我最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是她把我帶到青海灣,然後夥同一夥人把我綁架起來(是什麼導致我的說話動機)

How: 我希望你們趕緊出警,很危險多帶點人

在還沒有進行溝通的時候,按照敘述性,至少一點在溝通中不會跑題。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簡報型

第二種簡報型:Open、Why、What、How、Close

Open: 引起對方注意力

Why: 說話的動機是為什麼

What: 梳理說話邏輯,是什麼導致說話動機

How: 希望對方怎麼做

Close: 強化溝通,引起情緒渲染

在這裡我們拿上述王億和組長的溝通,按照簡報型,從新梳理一遍:

Open: 組長對王億說:王億,機器上的程序非常重要,不能關錯了程序(引起對方注意)

Why: 現在要重啟一個程序(說話的動機)

What: 因為我們組的程序需要重新啟動,才能進行下一步開發(是什麼導致說話動機)

How: 希望你關掉我組的數據庫程序(希望對方怎麼做)

Close: 如果關錯了,會引起公司的損失(強化溝通,引起情緒渲染)

我們從這可以看出,語言簡單,切中要害,即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又通過情緒渲染得到了對方的認可。


第二法則:Sense(設計力)

我們從故事力知道,兩種類型的故事力,都是以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溝通,如果把故事設計成圖形,對溝通就更有效。

設計圖形包含四大要素: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1. 邏輯(主張、論述、證據)

我們拿上述盧燕的例子,畫一張草圖:

主張:我公司的課程,有較高的就業率

論述:因為有優質的教學環境和優秀的教師、規劃高效的課程

證據:上個月就業率99%

這樣的信息一下子就能在我們腦海中反映出來,如果畫成圖形溝通效果會更佳。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2. 圖解(關聯圖)

圖解更能表現信息的要點,,通過建立關聯數據圖,能更大的提升溝通效率。

數據圖分成:

第一:表格圖,是一種總覽,最簡單有效的圖表

第二:柱形圖,柱形圖的大小一眼就能觀看到其數據比對效果

第三:折線圖,適合用來表現一段時間內數字及趨勢變化。

第四: 餅圖,適合比例方面的數據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3. 關鍵詞

關鍵詞是溝通過程中的要點,就是所謂的中心思想。如推銷一支鋼筆,那麼圖上的關鍵字為:什麼品牌的鋼筆,優勢,價格。溝通過程中一看到這個關鍵字,就能知道要表達的意思,提升溝通力。

4. 色彩

色彩及圖像都是活化大腦、吸引注意及增強記憶的有效工具。人類對顏色有某些共象,知道顏色的基本郭澤,有助於對顏色感受的掌握。黃色:正面樂觀;黑色:負面否定;綠色:創意思考;藍色:程序規則;白色:客觀事實;紅色:情緒感受。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說服力

第三法則:Show(說服力)

擁有了故事和數據圖形,最終為了達到溝通目的,那就需要說服力,說服對方,讓對方改變主觀立場,做出自己想要達到的溝通目的。

說服力參考神經語言程序學,簡稱(NPL),整理除了三大步驟外,還有九大小技巧: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第一:親和力

親和技巧有三種:鏡射法、共振法、回溯法。

鏡射法:主要是同步對方的動作、手勢和姿勢。當我們和對方肢體同步時,對方的戒心自然會慢慢降低。

人類有一種傾向,只要兩方的心意越來越相通,自然會表現出於對方類似的狀態。像群體成員,表現出來的都是相同的行為,群體中人與人的親和力很強,因為大家都是相互認可的。

比如:在和客戶吃東西的時候,客戶吃小菜,你也吃,這些都是認同感,認同感就會變成親和。

共振法:配合對方說話的速度、音調,甚至語氣中的情緒。如果兩個人溝通的語速不在一個調調上,就會覺得很彆扭甚至難以溝通,甚至容易產生敵意。

比如:你和客戶在一起交流的時候,語速過快,而客戶語速慢,可能無形中,客戶會覺得你沒有耐心,從而失去對你的親和力。

回溯法:從對方口中的詞彙找到關鍵詞,重複並予以感情響應。溝通過程中,如果總是木若呆雞、毫無表情的話,那麼對方可能就失去跟你溝通的意義,最後導致既沒有親和力又丟失了對方,損失自己。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領導

第二:領導

領導是NLP溝通中最精華的部分,主要是語言操作為主,分為三中語言模式:傾聽:後設模式/向下歸類,說明:比喻模式/橫向歸類,說服:催眠模式/向上歸類。我們簡單解析一下:

傾聽:後設模式/向下歸類:將遺漏的信息還原且清楚呈現,從思維導圖來看,他也是一種向下歸類,試圖把信息往細部探索。

比如:甲:你是個很出色的業務員!乙:請問是誰對我的評價?

說明:比喻模式/橫向歸類:把信息做一個易懂的比喻,強化後再放鬆出去,會變成一個很有效果的說明。

比如:甲:這個牙刷效果怎麼樣?乙:可以清潔地像光頭一樣發亮。

說服:催眠模式/向上歸類:在執行省略、扭曲、一般化的過程。

比如:甲:這件事,我做的不好。乙:哪有不好,有人覺得好。(省略),並沒有說具體是誰,就是省略了傳達的信息。

比如:甲:這件事,我做的不好。乙:你會這樣想,就等於成功了。(扭曲),把傳達的信息進行扭曲其意思。

比如:甲:這件事,我做的不好。乙:所有成

功者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一般化)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改變

第三:改變

經過了親和與領導,到了重要溝通的一部,要觸動對方的改變或行動,達到溝通法目的。

只有改變了、有效果才是溝通的最終成功。

改變也有三個部分:心錨法(追求快樂)、次感元(逃避痛苦)、立場法(轉換位置),我們也簡單解析一下:

心錨法(追求快樂):是將無感輸入的信息設為一個誘因,進一步引起我們設定的理想情緒及反應。當你通過視覺看見,或聽覺聽到,或感覺體驗時,每次都會引起同樣的狀態,則表示心錨法成功。

比如:我們每次聽到腦白金的廣告,送禮就送腦白金。到了過節的時候,腦中會形成一個固定思維,送禮要送腦白金。這個就是心錨法。

在於對方溝通的時,通過各種方式表明自己溝通的目的(心錨法),對方漸漸就會感覺到溝通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他需要去做什麼。

次感元(逃避痛苦)

我們平時用五官感受世界,在這個時候,我們所有的視覺、聽覺、感覺都會被組合起來,放在大腦的體驗記憶區塊,而這些構成要素就是次感元。

次感元的內在轉換,可用來做情緒的轉變,把負面印象在瞬間為正面;當然也可以讓人對某些事物產生畏懼的逃避心理。

比如:銷售車輪胎,你跟客戶說,你讓客戶想象他的車在半路上輪胎壞了怎麼辦,客戶會有一種驚慌的表現,從而想著需要買一個備胎,這就是使用次感元技巧。

立場法(轉換位置):就是藉由改變自己的立場及位置,來得知對方對同一件事情的感覺及看法。

立場法以角色不同,分成自己、對方、他人。有時候溝通出現問題,只要把自己模擬成對方,用對方的立場來看自己,答案很快就會浮出水面。

比如:銷售課程,我們站在對方立場看問題,來學習的學員,肯定是想馬上找到工作,並且能學有所成,還有就是學習週期不長和學費問題。可以針對這些提出:在我們這裡學習的學員99%都找到了工作,並且很多優秀的學員去了大的公司,拿著高的工資,學習期為三個月,是培訓還行最短的,並且我們有很多入學優惠。這樣客戶肯定馬上行動。

溝通3S法則,讓你變成一個善與溝通的人。職場上,善於溝通的人,懂得如何傳達中心思想,說服他人,表達自我需求及發現他人需求,最終贏得更好的人際關係和成功的事業。


“說了半天,別人一句沒聽懂”:學會溝通3S法則,掌握溝通秘訣

04

總結

無效溝通會導致浪費雙方時間、減低工作效率、命令傳達不清楚等職場危害,在職場中,我們必須具備有效溝通,達到有效目的,防止無效溝通的危害。

摒棄無效溝通,學習有效溝通。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說:一個人必須知道該說什麼,一個人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說,一個人必須知道對誰說,一個人必須知道怎麼說。把這句話濃縮成一段話就是:溝通必須要達到有效的溝通目的。

參考文獻:

《思維導圖:提升你的職場核心競爭力》-孫易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