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攝影師不推薦正午拍照,但事事無絕對,你知道正午拍照有哪些好處嗎?

柳侍墨


攝影用光,屬於攝影技術最重要的部分。既然很多攝影師不推薦正午拍照,必然是經過反覆驗證的結果。所謂的事事無絕對,是說生活中的繁雜世故,跟這個沒什麼關係。反正我是看不到正午光線下拍照有什麼好處,除非是被攝者冬天外拍比較暖和。

戶外自然光下,所有題材的拍攝,最佳光線都不是正午。這樣的告誡,相當於告訴人不要摸220V電線是一個道理。這是事就是絕對不能摸的。

不推薦正午陽光下拍照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正午的光線角度不佳。

戶外光線的角度,會因為季節、地理位置、環境各不相同。比如夏天東北地區5點左右就日出了,冬天可能要7點左右。不同題材的最佳拍攝時間也不盡相同。比如戶外人像日出後1到3個小時為最佳拍攝時間;風光則寬容度更大一些。

適中的光線角度,會讓被攝主體呈現最佳的立體感。光源與地平線角度多小、過大都會影響物體、人像的呈現。正午的光線角度不佳、光線又太強,不但不能呈現物體或人物的最佳狀態,如果是拍人像,常識告訴我們正午不但熱火朝天,處處反光還讓我們睜不開眼,導致面目猙獰。除非被攝者在陰影裡。

2,,正午的光線質量不佳。

早晨的太陽離被攝者的距離比較遠,又有大氣的反射、折射等因素。會相對更柔和。因此灑落在物體或者被攝者身上,質感真實、柔和,層次豐富。這是正午光線所不能比擬的。正午光線太強,光比過大,不利於物體的表現。

總之,雖然說事事無絕對,但正午陽光下拍照確實沒什麼好處。


攝影中級班


很多攝影師不推薦正午拍照,但事事無絕對,你知道正午拍照有哪些好處嗎?

正午拍照因為光線強、硬的特性,導致大部分拍攝,確實不適合在正午進行。


“凡事沒有絕對的”。有兩類題材是可以,甚至可以說在正午也能創作出好作品。一類是光影作品(包括逆光作品);一類是暗調作品。

一、光影作品,尋光覓影。

正午的強光,也造就了大光比,明暗對比明顯,有光、才有影。攝影師應該開掘自己的腦洞和眼睛,去拍攝純粹光和影的作品。

逆光或半逆光拍攝,大家知道,很多半透明的景物,在逆光拍攝的時候,會出現通透感,質感或光暈,這是拍攝中不易得到的唯美畫面。當然,正午逆光拍攝個花花草草,鏡頭一定不能正對著太陽慫,那你可就真是個瓜娃子咯。


二、暗調作品。

很多朋友會好奇,正午強光下怎麼可能拍到暗調作品呢。

不試試你怎麼知道不可以呢?去正午陽光的陰暗面,去拍拍花草,可以使用點測光,只要保證主體曝光準確就可以,你就可以得到主體亮,背景暗的暗調作品,直接省掉後期的,完全可以直出片。

還有一類拍攝,不能算是正規意義上的正午拍照,但是拍攝經驗具體借鑑意義。就是在正午時分的窗戶位置進行的室內人像拍攝。這是可以拍的,而且可以拍攝出很有意境的光影和剪影作品。



當然,這個拍攝需要有輔助措施,比如使用白色的紗簾,將正午的強光進行弱化和漫化,使用反光板對主體進行補光,藉助窗紗或百葉等製造光影效果;半側光可以拍攝光影人像,逆光可以拍攝人像剪影。

我是人像攝影師,小麋鹿,喜歡我的回答,求關注,求點贊!


陌上小麋鹿


搞攝影的人幾乎都是信奉這條鐵律:搞風光攝影(指自然風光,城市景觀,園林,建築,旅遊景點等景觀攝影)中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規則就是早晚拍攝。中午(泛指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之間)不能拍攝風光這條規則,幾乎被攝影者當成聖經一般供奉。連權威國家地理也給風光攝影愛好者建議:日出前出門,日落後收工在黃金時間段拍攝,在白天光線強烈時休息和觀察。還有風光攝影師背口訣:正午沒好光,好光在晨昏。中午時間,光比大,反差高,光線硬。在正午時分拍照,因為光線過於強烈,所以相機會受到物體反光的影響,而丟失了細節之處。中午時間段拍攝風光,圖片飽和度低,色彩平淡。但是,我們在外旅行,或者遇到新聞事件就是發生在正午時段,難道就不採訪、不拍攝,專門在旅遊景點等早晚光線嗎?不現實、不可能、不能等。就可以考慮使用濾鏡等輔件去抵消這些不利影響。也可以運用中午的光線營造不同的氛圍。否則,如果我們花費了極大的成本到達某地。就早晚拍幾張,其他時間都關門睡覺或打牌聊天?這樣的代價是不是高了些?對多數人來說也不現實。所以,只要能拍攝,無論時間段,去想辦法拍攝吧。話說回來,要說正午拍照有哪些好處?估計就是可以曬太陽拍照兩不誤。


寶哥影像記


做為攝影師們拍照都是目的性極強,在一地守候當然可以選擇拍攝時間。但對於一般遊客以遊覽景點為主,到了那是什麼時候就沒得選擇。那怕什麼就要有所取捨,拍人可以考慮角度、側身、背影等等。風景照可以考慮一下線條、陰影。此時儘可能用小光圈拍,陽光高照可以用屋簷、樹葉等遮擋,或拍一下輪廓等。總之時間段我們自己沒辦法去迴避,拍什麼可以自己來控制。有些時候還非要頂部光照才能有效果,比如峽谷深處(甘泉雨岔大峽谷)就需要中午時分拍照。以下都是中午拍的。











一般般369


眾所周知在攝影圈正午時分拍照都認為是錯誤的,因為正午時分陽光最為強烈,強光條件下不適合拍照。但也並不是不能拍照,雖然在強光條件拍攝可能會出現很多各種不利問題,但強光下拍攝也有它獨特的好處,比如:利用強光來製造陰影,陰影會造出錯落有致的明暗線條和某種程度的柔化;或者利用強光的明暗對比來拍攝,這對強光拍攝是非常有利的因素,所以說正午拍攝是完全錯誤的觀點是不正確的,雖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因為正午時分有它獨特的優勢。

每個攝影師都有自己心中的攝影理念,優秀作品都是千姿百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有很好的藝術修養和攝影技術,不管什麼時間拍攝都能拍出理想優秀的作品。





胖小崔vlog


這一組照片是正午拍攝的,感覺不錯!











每週一哥121


中午拍攝要考慮是怎樣的氣象情況,如果是大晴天萬里無雲,整個物體都在陽光下,沒有明暗層次,沒有影調,主體顯得不夠立體,拍出來確實有問題,還是避避為好。如果有云層遮蔽,能夠營造明暗影調,能夠渲染拍攝主體,也是可以拍的。除此之外,南方和北方以及其它各地條件都不太一樣,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有就是你處在什麼環境中,是大海上還是大山深處還是大草原對拍攝的要求都不一樣,所面臨的氣候特點也不一樣,所以中午拍攝要因地制宜,不能死板教條,不能一刀切。


雲端坐家


正午拍照特別適合峽谷、山溝類景觀。藍天白雲下,正午時分太陽剛好把溝裡照亮,比較容易拍片。峽谷、山溝裡,早、晚的時候,易出現大面積陰影。


翠屏之南


1.陰影

對付陽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躲開它。我們不能讓太陽改變速度,但能夠躲到建築物、樹木及其他一些人造或自然物體下面。然而,不是所有的陰影都是一樣的,比如有斑點狀的陰影,濃重的陰影,環繞的陰影,側面的陰影及頭頂的陰影等。

記住陰影不是沒有光線,否則你無法拍到任何東西。相反,陰影是對光線的柔化,經過柔化的光線會通過其他媒介照射在被攝體上。決定來自哪個方向的光線照射在被攝體上是很重要的——通常光線不只是來自一個方向。一般情況下,最近的反射物或是最薄弱的柔化光線,就是最主要的光源。

在加入背景元素之後,這一點會變得特別重要。例如,被攝體位於陰影的邊緣,背後是位於陰影中的建築物,被攝體會比背景亮得多。這是因為經反射的陽光更靠近位於陰影邊緣的被攝體。將被攝體向後移,靠近背景,會使二者之間的相對光比更加接近——減少場景反差。瞭解光線的方向對拍攝不同效果的照片來說非常重要。

2. 定焦鏡頭與偏振鏡

定焦鏡頭和起偏鏡在削減正午強烈光線方面是很棒的工具。與變焦鏡頭相比,定焦鏡頭更加銳利,而且對反差和眩光的控制也更好。你是否曾經發現在陽光下拍攝的照片會有綠色的眩光?定焦鏡頭在處理眩光及內部反射上都更好。此外還可以使用遮光罩,同樣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將定焦鏡頭與偏振鏡一起使用,你會拍攝出色彩更飽和,對比度更高的清晰照片。偏振鏡能夠過濾光線中的偏振光,也能夠削減眩光和鬼影。它不能消除中午陽光下人物臉上的陰影,但一定會讓你的風光和旅遊照片更加清晰通透。


補丁的vlog1


我也贊同中午不拍人像,人物面部是黑的,可在有條件的情況選擇最佳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