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歷史沿革

〔臨沂市歷史沿革〕臨沂歷史悠久。據《尚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蒙羽其藝。”傳說中的虞、夏時期,今臨沂當時屬徐州。周時,境內有鄅國及魯國之祝邱、中邱、啟陽諸邑。春秋時期,屬魯國,戰國後期歸楚國。

秦滅六國之後,以郡轄縣,臨沂當時為啟陽,屬郯郡。

西漢,郡國並存。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在全國置十三刺史部和司隸校尉部,臨沂屬徐州之東海郡,境內有開陽、臨沂、即邱等縣。東漢,屬徐州琅琊國有開陽、臨沂2縣及北部陽都縣一隅。三國時,屬曹魏徐州琅琊國。

西晉時,屬徐州東海郡琅琊國,境內有臨沂、開陽、即邱3縣,北境有陽都縣地一隅。東晉時,徐州北部地區被北方一些少數民族所制。由於這些少數民族建國短暫,臨沂一度屬南燕。

南朝劉宋時,曾收復了徐州以北大部地區,臨沂屬徐州琅琊郡即邱縣。北魏時,臨沂分屬琅琊郡即邱縣、郯郡臨沂縣、蘭陵郡蘭陵縣。北魏永安二年(529),置北徐州治於此。北齊承北魏制,臨沂屬北徐州琅琊郡即邱縣;北周時,改北徐州為沂州,屬沂州(琅琊郡)即邱縣。

隋統一全國,結束了南北朝分裂、混亂的局面。臨沂屬琅琊郡(沂州)臨沂縣,西南部有蘭陵縣一隅。

唐代貞觀(627-649)年間,全國分為10道,道下設州、縣。臨沂屬河南道沂州(琅琊郡)臨沂縣,另有部分地區分屬徐州(彭城郡)承縣和海州(東海郡)懷仁縣。五代時沿唐制。

北宋改道為路,下設州、縣兩級。臨沂屬京東東路沂州臨沂縣。金代,為山東東路沂州臨沂縣。此時,蘭陵縣西部地區也劃入臨沂版圖。

元代,地方設行中書省。山東直轄於中書省(亦稱腹裡、都省),其下設路、府(州)、縣三級。臨沂屬都省山東益都路沂州府臨沂縣。元中統三年(1262),萬戶孟義率兵鎮守沂州。至元二年(1265)移山東統軍司於沂州;至正八年(1348),又分元帥府於此,並於至正二十七年(1367),又以王信為山東行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樞密院事守沂州,足見沂州戰略地位之重要。

明承元制,地方設中書省。爾後,改稱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府(州)、縣兩級。明初,臨沂縣撤銷入沂州(即以州代縣),屬山東布政司濟寧府。洪武五年(1372)屬濟南府;七年屬青州府;十八年屬兗州府。

清初沿明制。雍正二年(1724),臨沂改為直隸州,直屬山東省。雍正十二年,沂州改為沂州府,府治周圍地區設立蘭山縣,結束了自明初以來336年“以州代縣”的體制。

民國二年(1913),沂州府撤銷,蘭山縣改為臨沂縣。民國十四年(1925)冬,山東督軍張宗昌分全省為10道,臨沂屬琅琊道。民國十七年琅琊道撤銷,臨沂縣直隸于山東省。

1938年4月21日,侵華日軍侵佔臨沂。國民黨臨沂縣政府撤離。日本侵略者於同年冬糾集漢奸建立偽縣政府。此後,中國共產黨在原臨沂縣疆域周圍或境內,先後建立了中共臨郯縣委、臨沂縣委和十幾個邊聯縣委、工委以及相應的同級政權。這些邊聯縣或黨的工委分屬魯南、濱海、魯中三大戰略區。

魯南區(沂河以西、臨沂至兗州公路以南地區):臨郯費嶧四縣邊聯縣:1938年8月建立中共臨郯費嶧四縣邊聯縣委,1941年3月建立縣政府。1942年秋,為紀念中共魯南區黨委書記趙鎛犧牲一週年,改為趙鎛縣,即今蒼山縣前身。

臨費縣:1938年10月建立中共臨費縣委,1940年3月劃歸中共魯中區二地委(即沂蒙地委),同年6月撤銷。

中共臨邳工委:1941年冬建立,1942年4月改為縣委,8月改為中共臨郯邳中心縣委,1943年11月撤銷。

中共臨費工委:1942年8月建立,11月撤銷。

中共蘭西工委:1942年8月建立,11月改為中共蘭陵縣委,同時成立蘭陵縣辦事處。1945年1月,辦事處改為縣政府;10月,蘭陵縣撤銷,1948年2月恢復,新中國成立之後再度撤銷。

中共臨西工委:1942年11月建立,1943年1月成立臨西辦事處。1944年8月建置撤銷。

濱海區(沂河以東地區):

中共莒贛臨工委:1939年4月建立,6月撤銷。

中共蒼馬工委:1940年4月建立,5月成立蒼馬辦事處。1941年1月,工委改為縣委。8月,臨沭縣建立,工委、辦事處分別改為臨沭縣委、縣政府。

中共臨贛工委:1940年12月建立,1941年2月撤銷。

沭水縣:1940年12月建立中共臨東工委,1941年2月建立臨東行署。6月,臨東工委、行署改為沭水縣委、縣政府。1945年9月撤銷。

莒臨邊縣:1942年9月建立中共莒臨邊工委和莒臨邊辦事處,1943年9月工委、辦事處改為縣委、縣政府,1945年9月撤銷。

中共臨沂工作委員會:1944年10月建立,1945年9月撤銷。

魯中區(沂河以西、臨沂至兗州公路以北地區):沂臨邊縣:1940年6月建立中共沂臨邊工委,當時稱臨沂邊聯工委,同時成立臨費沂邊區辦事處。9月,工委改稱縣委。1941年4月,辦事處改為縣政府。同年秋,費縣所屬的汪溝等地劃歸費東行署,改為沂臨邊縣委、縣政府。1945年9月撤銷。

抗日戰爭時期,臨沂縣隸屬於魯南區。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臨沂城於9月11日解放,臨沂縣政府進駐臨沂城(改屬濱海區)。全縣政區範圍較前大為縮小,其疆域大致如今。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為適應戰時的形勢需要,1947年10月在臨沂縣境內沂河以西、祊河以南地區析置臨西縣,建立了中共臨西縣委和臨西縣政府,屬濱海區。1948年3月,臨西縣改屬魯南區。1948年10月臨沂城光復後,臨西縣建置撤銷,區域復歸臨沂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臨沂縣於1958年12月至1963年3月期間改為臨沂市,爾後又為縣。今臨沂市於1983年9月恢復,為山東省直轄市(縣級)。

(根據資料簡單整理,錯誤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